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628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

《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

广东省清远市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广东省清远市2019年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不仅令人神往,更给人以辽阔的想象空间,至有“如果宋朝文明的发展不被(女真族和蒙古族的入侵)打断,中国能否独立发展出现代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甚至“中国能否独立发展出现代科技”这样的假设出现。

遗憾的是,这种假设恐怕永远只能停留在想象中。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事在历史上实际没有发生,还因为有证据显示,这些事从根本上就不可能发生——至少在科技方面是如此。

事实上,早在“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的悲剧性事件前半个多世纪,宋人的科技创造力已经在明显下降了。

事实说明,相比于来自外部的干扰,宋代科技,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科技,在辉煌过后的迅速衰落,更可能是在某种内在趋势的作用下发生的。

特别是考虑到北宋灭亡的突然性——事实上直到“靖康之变”前夜,当时的北宋王朝还被时人视作完美的“太平盛世”,甚至是北宋建国以来形势最好的时期——这种衰落同样无法用大的历史政治背景或所谓“王朝兴衰周期率”来解释,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植根于每个宋人思维和行为方式中的无法逆转的原因。

(摘自苏湛、刘晓力《十一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但到了19世纪之时,中国的科技水平与西方的差距却越拉越大。

这样的局面与清王朝所推行的文化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大体上继承了明朝的统治衣钵,继续以科举取士制度笼络知识分子,崇尚宋明理学且鄙薄科学技术,并对知识分子实行严密的思想禁锢。

清朝对东南地区的残酷镇压,严重摧残了当地的社会经济。

重农抑商与海禁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海外贸易萎缩,失去了世界市场,也使手工业缺少发展的资金与动力。

在保守、闭塞的环境中,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夕,与同期在科学技术上突飞猛进的西方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摘自搜狐网)

材料四:

让我举几个年份把中西历史配一配:

明朝的永历帝被杀后五年,牛顿发现了地心摄力(1666)。

再隔一百零四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1770)。

清朝乾隆皇帝开四库全书馆后十年,美国独立成功(1783)。

过了二十四年,美国赫德逊河内第一艘汽船下水(1807)。

七年后斯蒂芬生的火车试验成功(1814)。

又十四年美国第一条铁路筑成(1828)。

我们的国运从那时起走上噩运了。

过了十二年鸦片战争开始,而美国却正在庆祝电报成功(1840),是第二次欧战开始前一百年。

又二十年林肯当选总统,而我们却正遭英法联军的攻击,天津北京失守(1860)。

林肯被刺前一年洪秀全自杀(1864)。

可是五年后,美国第一条横断新大陆的铁路却筑成了(1869)。

下一年煤油大王洛克菲勒创办他的美孚油公司,钢铁大王卡内歧的炼钢厂也在这年开始出货。

太平天国失败后,西太后垂帘听政(1875)的翌年,美国的电话发明成功。

美国工业开始大规模发展的二十五年中,我们却给日本打了一个败仗。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时(1897),美国的工商业已经成年了,号称十亿金元的摩尔根钢铁公司准备出世(1901)。

这几年中,我们是闹变法,闹立宪,杀了不少人,最后法未变,宪未立,发生了义和团。

(摘自《费孝通游记:

初访美国·访美掠影·重访英伦》)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出现了东汉、北宋两个科技高峰。

B.在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总和的计分中,技术成果计分占比最低。

C.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科技成就不均衡,科技发展道路不平坦。

D.元明清三代的科学技术成绩平平,没有出现喷发式的增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时期的科技文明如果不被外来入侵打断,中国就有可能独立发展出现代科技。

B.中国古代科技辉煌后的迅速衰落,可能源于外部干扰和内在趋势的作用。

C.19世纪中国科技水平与西方差距变大,完全是因为国家推行的文化政策不同。

D.明朝的永历帝被杀后,我们的国运开始走上噩运,与西方差距越来越大。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促进科技进步发展的因素。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朝内地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的交往,不仅表现在各种物品的输入与输出,更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人员之间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内地有大量的戍卒、使节、文士、商贾等进入西域,而更多的还是西域人受到中华各地的吸引,纷纷前来通使,贸易、留学,甚至入仕、传教,因此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交流的主要途径,唐代诗歌中的诸多西域名物品类以及文化事象均是这种交流过程的反映,丝路文化对唐代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空间之于文化,不仅仅只是地理概念,还应当包括时间观念和思想空间。

唐代诗歌的地理延伸从“阳关”“安西”到“葱岭”“西海”,直至“条支”“拂林”,正是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延伸。

唐代承续汉事,积极开拓西北,经营西域,藉保关陇安全。

唐诗以汉喻唐,包含了对古人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民族历史的崇敬和对国家实力的强烈自信。

如果地域性和时间性是向外的延伸,思想性就是向内的省视,而对于唐代诗歌而言,外来的思想影响莫过于佛教。

佛教于汉晋之间自西域传入,我国僧人又赴天竺求法,得佛教真传而使中国也成为佛教中心,佛教至唐代达到鼎盛。

唐代文士礼佛及与佛教僧徒交往之风盛行,细密精深的佛理、意味幽远的禅意也使得唐代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佛学气息。

这种自觉自愿的能动选择、直指内心的深层体验,激活了诗人创作的灵感,他们借助长于抒情达意的古典诗歌,深刻表达出了心灵深处的生命意向和对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概念和理论,并认为这个不可分割的民族统一体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唐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经营,通过一系列羁縻州府的设置巩固了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其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西北诸族的拥护,唐太宗还被尊奉为西北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唐代诗人岑参两度西域入幕,远驻北庭、轮台,对边疆民族习俗感受至深,其诗歌就有对边疆和平安定、胡汉和睦共处的赞颂,《赵将军歌》: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乌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岑诗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对各少数民族所产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种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使得唐代成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

西域独特的自然景现、文化艺术、丰富物产及民俗风情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内容和想象空间,唐代诗人作为时代精神的代表,及时地将这些文化养料有选择地吸收到具体作品中去,创造出后世难以企及的“一代之文学”。

另一方面,西域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形式的演变也有重要的影响,佛教传播不仅影响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扩大了创作题材,佛教经典的传播还促成了四声的发现以及格律诗体的形成。

魏晋南北朝以来,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西域音乐逐渐传入,并与中原音乐相结合,形成新的音乐形式,配合这种音乐用以演唱的长短句也开始出现,这就是曲子词。

因此,总体而言,唐代律诗与曲子词从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吸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瑰丽的艺术奇葩。

(摘编自郭文庭《唐诗中的丝路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不仅是中西方贸易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每一个进入西域的人都是委派的文化使者。

B.唐代诗人以汉喻唐,不仅因为对唐王朝国家实力的自信和对民族历史的崇敬,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他们建功立业的雄心。

C.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与延伸,这可从唐代诗歌中出现的“阳关”“安西”到“葱岭”“西海”,直至“条支”“拂林”等地理名词中找到印证。

D.西域独特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丰富了唐代诗作和内容。

扩宽了诗人的想象空间,造就了李白、杜甫等一批优秀诗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从向外延伸和向内省视两个层面论证了古代丝绸之路及佛家对唐诗产生的影响,笔墨到最后集中到佛教的影响上。

B.文章列举了岑参两度西域入幕,远驻北庭、轮台的事例,是为了论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

C.作者为了论证唐王朝实行开明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了西北少数民族的拥护这一论点时,使用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D.第四段阐述了西域自然风情与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形式的影响,不是影响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而是影响格律和四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盛行的佛教,使唐代弥漫着浓郁的佛学气息,表达出了心灵深处的生命意向和对生灵万物的终极关怀。

B.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观点,认为我国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逐步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民族统一体。

C.岑参的《赵将军歌》写出了边疆和平安定,胡汉和睦相处的生活场景,反映了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多元发展状况。

D.唐代律诗与曲子词是在西域宗教艺术的影响下形成的,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吸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瑰丽的艺术奇葩。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训

侯发山

钟鸣坐上县环保局局长的宝座不到一个月,才知道宝座上也有蒺藜,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像的那么容易。

譬如,南岭化工厂废水排放不达标,周围村民意见很大,钟鸣调查后得知情况属实,要求南岭化工厂立即停产整改。

这边刚放下电话,那边电话又响了,是县里边一个领导打来的,说南岭化工厂是县里的纳税大户,不能停产。

官大一级压死人,钟鸣不能不听。

当天晚上,他还接受了南岭化工厂厂长的宴请,收取了一个五万元的红包。

红包现在就躺在钟鸣办公室的抽屉里,一直没动。

在他看来,那红包就是个定时炸弹,不定什么时候炸响呢。

①他心里边乱得像一团麻,理不出个头绪。

他推掉一切应酬,这个周末,就是明天,打算回老家一趟,放松放松。

电话打通了,是爹接的电话:

“鸣,明个儿回来?

啥事?

没事?

别忘了,七不出门,八不回家……就这,我挂了。

”爹的话音里透出一股拒人千里之外的气息。

钟鸣哭笑不得,心说我的娘哎,都啥年代了,还这么迷信。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他,七不出门,八不回家。

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话,要他铭记终生,传给下一代。

长大后,钟鸣才明白,这就是他们家的家训。

平时在单位,好多同事都晒他们的家训,说是晒,其实是炫耀。

对于他们家的家训,钟鸣一直羞于启齿。

心说老祖宗真是没文化,要制订家训也得有点档次啊。

看看人家曾国藩留给后人的家训: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再看郑板桥的“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再看纪晓岚的四戒四宜:

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哪一家都比自家的强啊。

钟鸣还有一点不明白,自家的家训有什么好?

村里好多人咋都拿来用呢?

记得邻居一位大爷是这样解释的,阴历逢“七”的日子,如初七,十七,二十七,家人是不能出远门的;阴历逢“八”的日子,如初八,十八,二十八,常年在外的人是不能回家的,要错开这个日子,否则,家里会遭不测的。

至于什么根据,那位大爷也说不清。

钟鸣曾问过娘,娘也闹不明白。

他没敢去问爹,他自小就怕爹,有事都给娘叨咕。

钟鸣看了看日期,明天是六月初八。

他想好了,不管家训那一套,回家。

常回家看看不是随便唱唱就得了,要付诸行动。

第二天,钟鸣开上车直奔老家。

见到钟鸣,爹阴着脸,没有理睬他,反倒是娘,有一点小激动,更多的是不自在。

钟鸣抽出一根烟递给爹,爹看了看,没接,掏出自己的旱烟袋,吧唧一声,一团烟雾把自己核桃般的脸淹没了。

“爹……”钟鸣期期艾艾叫了一声。

“不让回来,咋回来了?

”爹闷声闷气地说。

娘看了看儿子,看了看老头子,说:

“鸣儿难得回来一趟,别……”

“你知道啥?

”爹横了老伴一眼。

娘不吭声了。

在爹面前,娘就是老鼠遇到了猫。

钟鸣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说道:

“爹,七不出门,八不回家,都是老黄历了……”

“放屁!

”爹挥了下烟袋,差点打到钟鸣头上。

钟鸣吓了一跳。

小时候,他没少挨过爹的烟袋。

自从他考上大学,直到参加工作,爹没有打过他。

今天是怎么啦?

怎么发这么大的火气?

娘瞪了老头子一眼:

“有话好好说,别犯驴脾气。

钟鸣也说:

“爹,我有啥做得不对,您说嘛。

爹喘着粗气,不满地瞟了钟鸣两眼,说:

“七不出门,八不回家,是咱家的家训。

以为你知道其中的意思,看来你还是糊涂。

七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

在过去,办这七件事,完全靠家里的男人。

就是说,你要出门可以,必须先把这七件事办好,否则,就不要出门。

八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件,是做人的根本,人生的八德。

这八件事没有做好,是极不光彩的,就不要回家丢人现眼、连累家人……你想想,我为啥不让你回来。

钟鸣恍然大悟,这才明白家训的含义,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爹都了如指掌。

爹说: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当官就得心里有百姓,那个化工厂效益再好,若对老百姓造成危害,就得治理,就得关闭!

②钟鸣心里一下子亮堂起来,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才知道宝座上也有蒺藜,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实则暗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

B.小说对钟鸣他爹一系列的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了这位老人朴实、正直的形象,与钟鸣母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钟鸣对曾国藩、郑板桥、纪晓岚等的家训崇敬,对自家家训却羞于启齿,这是因为他对自家家调不了解。

D.文章语言质朴简明,通俗易懂,极富生活气息。

如“我的娘哎,都啥年代了……”一句几近于口语,读来亲切自然。

2)文中横线的两句话对钟鸣的心理作了细致的刻画,试就此对人物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作简要分析

3)小说以“家训”为题有主题思想、情节结构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至刚,名钢,以字行,松江华亭人。

洪武二十一年举明经。

选侍懿文太子,授礼部郎中。

坐累谪戍边,寻召为工部郎中,迁河南右参议。

河决汴堤,至刚议借王府积木,作筏济之。

建文中,调湖广左参议,坐事系狱。

成祖即位,左右称其才,遂以为右通政。

与修《太祖实录》,朝夕在上左右,称说洪武中事,甚见亲信。

寻进礼部尚书。

永乐二年册立皇太子,至刚兼左春坊大学士,直东宫讲筵,与解缙后先进讲。

已复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礼部郎中恨解缙中伤之缙下狱词连至刚亦坐系十余年仁宗即位,得释,复以为左通政。

给事中梁盛等劾至刚辈十余人,当大行晏驾,不宿公署,饮酒食肉,恬无戚容。

帝念至刚先朝旧人,出为兴化知府,时年已七十。

再岁,殁于官。

至刚为人敏给,能治繁剧,善傅会。

首发建都北平议,请禁言事者挟私,成祖从之。

既得上心,务为佞谀。

尝言太祖忌辰,宜效宋制,令僧道诵经。

山东野蚕成茧,至刚请贺。

陕西进瑞梦,至刚率百官贺。

帝皆不听。

中官使真腊,从者逃三人,国王以国中三人补之。

帝令遣还,至刚言:

“中国三人,安知非彼私匿?

”帝曰:

“朕以至诚待内外,何用逆诈。

”所建白多不用。

妻父丽重法,至刚为乞免。

帝曰:

“狱轻重,外人何以知之?

”至刚曰:

“都御史黄信为臣言。

”帝怒,诛信。

初,至刚与解缙交甚厚。

帝书大臣姓名十人,命缙疏其人品,言至刚不端。

缙谪广西,至刚遂奏其怨望,改谪交阯。

(节选自《明史·李至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已/复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礼部/郎中恨解缙/中伤之/缙下狱词连/至刚亦坐/系十余年/

B.已/复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礼部郎中/恨解缙/中伤之/缙下狱/词连至刚/亦坐系十余年/

C.已复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礼部郎中/恨解缙/中伤之/缙下狱词/连至刚/亦坐系十余年/

D.已复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礼部/郎中恨解缙/中伤之/缙下狱词连/至刚亦坐/系十余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成年时起的别名,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故又叫做“表字”。

B.“礼部”为古代的六部之一,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赋税、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东宫”本是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得名。

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

又称“春宫”、“青宫”、“储宫”。

D.“太祖”本指先祖称谓。

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

此指明太祖朱元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至刚颇有才干,曾受成祖信任。

他参与修撰《太祖实录》,一度朝夕侍奉在皇上的左右,并且在东宫讲筵当值。

B.李至刚为人敏捷,能够处理繁重事务。

当年,黄河汴堤决口,他建议借用王府所存积的木材,制作木筏以助筑堤。

C.李至刚善于附会,精于佞谀。

山东野蚕结茧,他请求庆贺;陕西进呈瑞麦,他率领百官祝贺。

结果皇帝没有听信。

D.李至刚心胸狭隘,报复心强。

他因解缙说他品行不端,不顾当初友情深厚,诬陷解缙谋反,使其被贬到偏远的交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首发建都北平议,请禁言事者挟私,成祖从之。

(2)帝曰:

“朕以至诚待内外,何用逆诈。

”所建白多不用。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

“仲尼云:

‘观过,斯知仁矣。

’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

”特荐为并州法曹。

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

“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①犯法,善才绳之。

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

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高宗大怒,命促刑。

仁杰曰: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

”高宗涕泣曰:

“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

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

”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guàn)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②之例,曰:

“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

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

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

”高宗曰:

“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

须法外杀之。

”仁杰曰:

“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

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

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

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高宗意乃解,曰:

“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命编入史。

又曰:

“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

”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

“卿得权善才便也。

”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

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高宗乃许之。

由是朝廷肃然。

(注)①飞骑:

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

②张释之:

西汉人,以善谏闻名。

辛毗(pí):

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

③象魏: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B.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C.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D.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

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

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

“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凭着资历、声望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职,却被吏人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得悉他的冤情后连忙向他道歉,并推荐他为并州法曹。

B.将军权善才查办了犯法的飞骑兵,得罪了飞骑兵,飞骑兵为了报复,到唐高宗面前捏造权善才的罪行,诬告其砍伐昭陵的柏树。

唐高宗听了悲伤得痛哭流涕。

C.狄仁杰坚持为权善才进谏,在侍中张文瓘挥动笏板命令其出去时,狄仁杰援引古例强行劝谏,称赞高宗有如尧舜,最终说服了高宗,挽救了权善才的生命。

D.第二、三两段关于狄仁杰执法的故事,刻画人物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典型事件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充分表现了狄仁杰高超的辩才和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从课文中选取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

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三、选择题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不相同一项是

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为仲卿母所遣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汽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xì)地里去坐着曝(pù)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

B.四百多年里,它剥(bō)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pǐ)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C.突然间,一个清晨,变化出现了。

风刮到了南方,海上飘来了温暖和慰藉(jiè)。

午后,太阳露出了几星光亮,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zhuó)地发出咕咕的叫声。

D.翠翠睨(nǐ)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

远处有吹唢(suǒ)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

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

8.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下九,古代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9.下列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

B.勤心养公姥

C.否泰如天地

D.其日牛马嘶

10.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

B.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C.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

D.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

四、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诏书切峻,________。

(2)_________,映带左右。

(3)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4)纵有健妇把锄犁,________。

(5)《琵琶行》中写诗人情感的波涛为琵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