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449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4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

2014-2015学年度高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五)

1、单项选择题.(30个,每题两分)

1、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2、如图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

A.食物网

B.捕食

C.种间关系

D.生态系统

3、“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麻虾、麻虾吃泥巴(其中有水藻)”这是一句幼时的儿歌,在这句儿歌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4、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封闭生态瓶内,要使其中的生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O2B.H2OC.足够的有机物D.太阳能

5、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食物网中传递的主要物质形式是(  )

A.二氧化碳B.有机物C.碳酸盐D.碳单质

6.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②碳元素只能以光合作用方式进入生物群落

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④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7、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8、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利用价值的是()

A.美景激发诗人创作灵感,而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佳句

B.森林覆盖的山体不容易发生泥石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9.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i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

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0.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

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b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

1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桑基渔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其物质能量可循环利用

B.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C.水产养殖时,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应多养殖肉食性鱼类

D.某池塘遭到严重污染并最终导致该生态系统动植物全部死亡的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

13.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图2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图3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

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B.据图2可知Ⅳ为分解者,相当于图1中的A,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

C.图3中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25kg

D.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Ⅰ,相当于图3中的A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15.下列对生物技术的理解,合理的是()

A.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提取目的基因

B.用胚胎分割移植技术可获得性别不同的同卵双胞胎

C.蛋白质工程可制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蛋白质

D.动物细胞培养一般都能传到40~50代,但其遗传物质均发生了改变

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

B.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C.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细胞的基因相同

D.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17.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该系统中将作物秸秆、家畜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应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8.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B.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C.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远远少于投射到该区域的太阳能

D.能量金字塔反映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数量关系

19.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的实验目的与所选择实验材料或方法配置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或方法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

动物细胞核移植

用去核卵(母)细胞作受体

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新品种

花粉粒

将目的基因导入双子叶植物细胞

农杆菌转化法

A.①B.②C.③D.④

20.下列生产目的与原理(或方法、技术)匹配正确的是

生产目的

原理(或方法、技术)

A

三倍体无籽西瓜的育种

组织培养

B

香蕉脱毒苗的生产

基因工程

C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胚胎工程

D

生产人工种子

组织培养

21.下列生物工程技术中,不属于细胞工程的是

A.通过试管动物大量繁殖优良动物

B.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C.含有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D.将某人的肝癌细胞在实验室中大量培养

2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14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

B.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

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

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经表达

23.下列操作中涉及到染色体变化的是()

A.单克隆抗体制备B.克隆牛产生C.抗虫棉培育D.胚胎移植

24.关于桑椹胚和囊胚的比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桑椹胚的各细胞结构功能基本相同

B.囊胚期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C.细胞分化开始于桑椹胚

D.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差异不是复制水平上的差异,而是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引起的

25.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系统整体性原理B.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C.整体性原理D.以上都不是

2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27.下列四条DNA分子,彼此间具有粘性末端的一组是

①②

③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

28.下列图解表示基因表达载体(重组DNA)的构建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c分别表示用DNA限制酶和连接酶的处理

B.天然的a一般能直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C.切割目的基因或运载体时一般只用一种限制酶

D.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只要求含有目的基因

29.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y)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by,用Kpn1单独酶切得到4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I、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

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30.有关PCR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B.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C.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D.PCR扩增中必须有解旋酶才能解开双链DNA

三.简答题(40分)

31、(10分,每空1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请据此诗回答下列问题。

(1)该诗描述的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系统,由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较简单,所以其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2)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如果图中植物能提供2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 20%,则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是_________。

 

(3)冬季来临,寒冷会刺激狐皮肤内的__________感受器,该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在该中枢的调节下,使狐体温保持稳定。

若常温下狐产热和散热速率分别为a1、b1冬季时狐产热和散热速率分别为a2、b2,则a1、b1、a2、b2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担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该生态系统做为天然牧场进行放牧,为提高产量可采用机械、化学或_________防治鼠和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该生态系统有一物种濒临灭绝,则建立自然保护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保护该物种的根本措施。

32.(9分)请

结合图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Ⅰ.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奶牛,如果要加

速转基因奶牛的繁育,可以对此转基因奶牛进行克隆(如图所示)。

 

(1)上述动物细胞工程中涉及的技术有。

重组胚胎在代孕母体中发育至具有三个胚层的时期为。

转基因奶牛的克隆成功,说明了。

 

Ⅱ.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

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

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2)过程①代表的是。

获得的X是______。

(3)对健康人进

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所制备的疫苗。

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比较;或用图中的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33.(13分)下图一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①过程是场所在。

②过程是需要得酶是

(2)⑤代表技术④过程需要的酶是

该酶的特点是

(3)⑧过程中用(药剂)处理D使之更容易吸收C

图二

(4)如下图二是运载体和胰岛素基因的某个片段,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Gene

和Gene

为标记基因,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B.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C.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D.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5)人的基因能和异种生物的基因拼接在一起,是因为

人胰岛素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种表达是因为人和大肠杆菌共用

(6)检测大肠杆菌是否转录人胰岛素基因用技术。

大肠杆菌是否合成胰岛素,检测方法是

34.(8分)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类果蔬。

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

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番茄新品种。

操作流程如图。

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需要的工具酶有。

过程①是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的第二步

重组质粒上要有启动子因为它是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有了它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2)在筛选出含重组DNA的土壤农杆菌时通常依据质粒上的的表达。

(3)在番茄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叫做。

如果要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用技术

(4)从图中可见,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合成时

的过程,最终使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

(5)为促使图中培养②、③过程的顺利完成,通常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的调

节物质是______.

 

2014-2015学年度高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

1-5ADCDB6-10CDBCC11-15CDBBC16-20CCDCD21-25CAACC26-30BDADD

二.简答题

31、(每空1分,共10分)

(1)食物链和食物网(或营养结构)自我调节

(2)20KJ

(3)冷觉体温调节中枢a1=b1<a2=b2

(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5)生物(调整生态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6)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32.(9分)

(1)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技术(全对2分,答对2个得1分)

原肠胚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逆(反)转录杂交瘤细胞(3)A蛋白核酸(基因)序列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33.(13分)

(1)转录细胞核逆转录逆转录酶

(2)PCR热稳定DNA聚合酶耐高温

(3)Ca离子

(4)A

(5)DNA分子都是独特的双螺旋结构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

一套遗传密码

(6)分子杂交抗原——抗体杂交

34、(答案(8分,每空1分)

(1)限制酶、DNA连接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RNA聚合酶

(2)标记基因 (3)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技术

(4)翻译

(5)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