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霞飞路到淮海中路法国风情的华丽妆容.docx
《从霞飞路到淮海中路法国风情的华丽妆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霞飞路到淮海中路法国风情的华丽妆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霞飞路到淮海中路法国风情的华丽妆容
从霞飞路到淮海中路:
法国风情的华丽妆容
在繁华的大上海,有哪一条马路可以和“中华第一街”南
京路相媲美?
唯一的选择就是淮海中路,过去叫霞飞路。
淮海中路,横贯上海中心城区,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南京路是上海商业的象征,淮海路也有“购物天堂”的美誉,她更多的还闪耀着摩登和时尚的色彩,拥有一种华贵雍容的妆容和高雅浪漫的气质。
让我们来领略淮海中路的迷人风采。
名人故事随风飘荡淮海中路两旁,矗立着各种姿态的楼房,在那浓浓的历史沧桑之中,闪现过许多名人身影,这些名人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留下的故事和遗迹,给淮海中路平添了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让后人产生穿越时空的遐想,不时发出一声声感慨。
淮海路358弄尚贤坊。
这是典型的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清水红砖,红漆木窗,具有巴洛克风格立面的三层老建筑,一切都洋溢着20世纪20
年代的石库门弄堂气息。
当我们站在尚贤堂弄堂口朝里面张望的时候,仿佛看到大作家郁达夫与大美人王映霞边说边笑走出来的身影。
1926年年底,王映霞为了逃避战乱,跟随孙百刚夫妇从杭州来到上海,住在尚贤坊20号前楼的孙家。
1927年1月14日星期五傍晚,作家郁达夫来到留日同学孙百刚的家做客,立刻就被王映霞的美貌吸引住了。
他当即叫
了出租车,请大家去南京路新雅饭店就餐,然后一起看电影,
口
号,
想煞了映霞,不知她是否也在想我……”第二天,有夫之妇的郁达夫再次来到尚贤坊20号,单独邀请王映霞出外游
1928年2月,他们在上海结婚,该新闻轰动全国;
12年后,俩人离婚,再次轰动海内外。
淮海中路和茂名路交界处的国泰电影院。
国泰电影院原名国泰大戏院,其外墙采用紫酱红的泰山砖,白色嵌缝,属于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
1932年1月1日,
国泰大戏院正式对外营业,首映片是美国米高梅影业文艺片
灵肉之门》。
整个放映大厅1081个观众席位,放眼望去,无立柱阻碍视野的空间显得宽广气派,舞台左右的两条灯柱和场内万盏灯光交相辉映,满场洋溢着豪华和高雅,这正如
申报》当天刊登的国泰大戏院广告语一样:
富丽害宏壮执上海电影院之牛耳,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化之大成。
观众纷至沓来,国泰大戏院成为上海最时髦最时尚的艺术殿堂。
当时还有一景,国泰大戏院聘请白俄女郎当领票员,她们高挑的身材、白皙的肤色和丰满的乳房,为国泰增添了特别的风情;不少男子冲着这些年轻漂亮的领票员,不断地前来购票看电影。
白俄女性国泰大戏院吸引着一代代上海人前来观影,电影艺术家秦怡
早年在戏院看过《一曲难忘》、《翠堤春晓》等经典影片,她在21世纪初这样回忆追述道:
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国泰国大戏院。
当时,在法租界开了这么一家电影院是很轰动的。
这个影院建造得很有特点,内部装修也很讲究,给我的印象就是辉煌得很。
国
泰的艺术氛围很浓,影院内外布置着经典的电影海报,记忆
年代初,国泰就在观众大堂内挂出了赵丹、上官云珠、王丹
1934
凤还有我等同行的照片
淮海中路1258号3楼,是作曲家聂耳的故居,他从这里飞扬诞生的。
话说1935年初,剧作家田汉创作了《风云儿女》电影剧本,编剧夏衍正在阅读这部剧本时,聂耳热切地找上门,问:
“听说有部电影要作曲?
是哪一部电影啊?
夏衍把《风云儿女》剧本递给聂耳,聂耳找到剧本最后那首歌词,念了两遍,激动地说:
“作曲交给我,我干!
”聂耳回到霞飞路旁他的居所,日日夜夜构思着,很快谱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
4月15日,聂耳乘船东渡日本,继续修改《义勇军进行曲》,最后把歌谱从东京寄回上海。
1935年
5月,随着影片《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响彻了大江南北。
歌曲问世仅仅两个月,聂耳在日本游泳时溺水身亡。
聂耳离别了,他谱曲的《义勇
军进行曲》在1949年9月成为代国歌,2004年3月14日,
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淮海路弄堂里创作的曲调,成为庄严的国歌,不时在祖国大地唱响。
霞飞路旁居
号,
住的名人太多了,淮海中路1350弄5号,是上海副市长潘
号,
汉年旧居。
淮海中路1610弄1〜8号,是花园里弄住宅逸村,
1948年7月,蒋经国携妻蒋方良和子女孝文、孝章,住进
冬迁入此地居住,之前蒋介石次子蒋纬国在此居住淮海中路,吸引多少名人来此居住。
时光倒流,我们走在路
上,也许会常常和名人邂后,蒋国经住在逸村的时候,就经
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许多著名的景观已经消失,当年它们曾经是那么鲜活而生动,至今还让后人可以嗅到它们的温暖气息。
霞飞路85号有1921年建造的恩派亚大戏院,老板是上海“电影之王”西班牙人雷玛斯。
雷玛斯为了吸引观众,在戏院门口挂起照片,贴出广告,还雇佣几名印度人在大门口吹吹打打。
有些阔太太为募捐赈济而义演,请名媛陆小曼出演,其昆戏
年,嵩山电影院拆除,原址上矗立起了大时代广场,至此,
原来万众瞩目的恩派亚大戏院彻底消失了。
闻名上海的宝康里1913年竣工,两条南北直弄和三条东西横弄,分别贯通淮海路与兴安路、黄陂路与马当路,外观十分气派。
全弄共有l20幢房子,占地面积11,952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2,527平方米。
遥想当年,多少名人和老百姓在宝康里来来往往,多少人的悲欢离合故事在宝康里演绎。
如今,宝康里不复存在,原址上建造起了美轮美奂的太平洋百货大厦。
宝康里一景淮海中路嵩山路拐角处,是成立于1857年的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当年警车和巡捕进进出出,充满着严峻的气氛。
当年巡捕房的建筑仍然存在,可巡捕房已经早已不复存在了。
当年法国巡捕房如今,当你仰望中环广场裙楼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原来这儿矗立着四坡瓦屋顶的法租界公董局——掌管法租界的最高权力机构。
号,
霞飞路342号,30年代初是司徒博牙医院,段祺瑞、叶楚伦、胡汉民等社会名流都常来治疗,并时常拜访牙医院的创办人司徒博,创办者司徒博是中国齿科病治疗和教育的奠基人。
20世纪30年代初,蔡元培、吴稚晖等人创设了世界社和世界文化合作协会中国总会,它们的地址就是霞飞路1836号。
淮海中路358弄“尚贤坊”无人不知,在此之前这里原来有
个“尚贤堂”,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美国传教士李佳白1894年结识了李鸿章、翁同龢等,从此步入清朝的上流社会。
1897年2月,北京成立了中国国际学会又叫尚贤堂,李佳白出任院长。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李佳白回美国募款。
当他从美国募得巨款回到北京,义和团运动已经把尚贤堂烧毁了,李佳白只得携巨款来到上海。
李佳白全家
1903年,李佳白购进法租界宝昌路的15亩土地,建造了幢讲学堂,经常邀请中外名士前来讲课——尚贤堂在上海恢复了。
后来,一位美国商人捐资建造了一幢教育楼,它成为
上海人学习外语的专门场所。
李佳白将一座将拆的牌楼移建
的一道风景线。
上海道台假座尚贤堂举办欢送田夏礼夫妇酒会,应邀的侨民大多携带眷属,而中国礼制是不带女眷出场的,上海道署破例邀请“长三堂子”的妓女出场执行作陪(见下图)
1910年,以普慈(WillisH.Booth)为团长的美国实业团行23人访问上海,上海商务总会在张园宴请美国代表团,而美国代表团假座尚贤堂回请上海商务总会。
1915年李佳白参与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活动,次年,袁世凯
被迫取消帝制并病死,尚贤堂声名狼藉最终被迫关闭,其房产出租给南洋路矿学校、上海商科大学等;40年代由南洋医院租用;1957年南洋医院迁往重庆南路,尚贤堂旧址改建为嵩山饭店,20世纪80年代被拆除他用。
尚贤堂原来占地近10亩的草坪,1924年被建为石库门里弄住宅,取名“尚贤坊”,至今还在,而曾经是上海的地标建筑的尚贤堂在历史的风雨中彻底消失了。
尚贤堂一景,早已拆除消逝的风景还有许多,就像新诞生的风景很多一样,历史就是在这种交替中前行。
淮海中路上,不断有老风景消逝,不断有新风景出现,就像不断有人走来,不断有人离去从法国风到“东方圣彼得堡”淮海中路最早吹的当然是猛烈的法国风。
早年,欧式建筑林立,高级住宅区、花园洋房和西式店铺,都构成了浓郁的法国风情,特别是法国梧桐,更是霞飞路上的一道别致风景。
淮海中路当年叫“霞飞路”,因为和一位法国元帅有关。
霞飞,1852年生于法国的韦萨尔
特,18岁参军,1911年被任命为法军总参谋长,一战爆发
为恢复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1915年6月21日,法租界当局将宝昌路更名为“霞飞路”。
7年后,1922年3月8日,
霞飞将军携夫人和女儿亲临上海,得知有一条以他的名字命
飞将军的提灯会在法国公园举行。
当晚,旅沪法国绅商在公园宴请霞飞上将及夫人女儿,法国总领事夫人还举办舞会,出席者约有百人。
3月10日下午,霞飞将军在法国公园内亲手种植了一棵意义深远的“自由树”。
曾几何时,俄国风味浓郁起来。
俄罗斯发生红色革命,沙皇政权垮台,白俄贵族与军官被迫纷纷逃离。
他们逃到中国东三省,接着再逃到哈尔滨、沈阳、长春等城市,其中许多人逃到了上海,他们除了少量停泊在公共租界的四川中路与武进路一带以外,更多的人来到今天的淮海中路旁住了下来。
20世纪20年代,大批俄侨定居上海法租界,霞飞路中段的俄侨社区逐渐形成,出现了大批俄侨商店。
仅仅在1926-
1928年间,就有100多家俄侨商店在霞飞路上开张,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餐厅是上海开设最早的花园餐厅之一,规模居法租界之首,仅一个花园就可安放百余张咖啡桌;文艺复兴
咖啡馆是俄侨聚会的沙龙;DDS咖啡馆则是中外雅士汇聚
处;瑞成号瓷器店、普罗托夫百货公司、哥利郭里夫百货公司、科涅夫男士用品公司和最先引入美国干洗设备的正章洗染公司等,都是上海闻名遐迩的俄商大店名店。
俄侨开办的皮鞋商店(上图)和音乐商店另外,俄菜馆名闻一时,俄式红菜汤、基辅肉排、斯特罗加诺夫牛肉饼、基辅炸鸡等,成为上海的喜欢的食物。
至今,罗宋汤、炸猪排、罗宋面包、俄式土豆色拉,还是上海人的
最爱。
有一家名叫费雅客的俄菜馆,以供应前奥匈帝国的菜肴著称。
宋美龄最喜欢费雅客的赤甘蓝烧鸭子和奶咖,宋庆龄、宋子文、梅兰芳等人经常来这家餐馆,美国麦克阿瑟将军也曾光临此店。
至30年代中期,霞飞路上俄侨商店已经超过五六百家,浓重的斯拉夫气息,形成了霞飞路的独特景观;为此,霞飞路被称为“东方圣彼得堡”、“东方涅瓦大街”,中国人则称其为“罗宋大马路”。
1934年《良友》画报上的一篇小说这样描述:
“这条从欧洲大陆移过来的巴黎风的街道上,到处浮动着旧俄罗斯帝国的良民……第一道年红灯火在咖啡座的门外亮起来,接着一阵隆隆的电车响,街灯全着了火。
”
1947年8月6日,苏联政府宣布:
恢复留居中国的俄侨国
口、”
籍。
这一消息,极大地震动了生活在法租界的俄侨。
接着,苏联政府派出的“伊里奇号”轮船,驶入黄浦江停泊,前来接送生活在上海的俄侨。
毕竟是故乡在召唤,许多俄侨打点行装回国。
第一批约1100名俄侨登上轮船,汽笛鸣响,他们含泪挥手向上海告别,一直到轮船要驶出吴淞口的时候,他们还频频向上海城的方向张望——俄罗斯侨民与淮海路的因缘宣告结束。
20世纪30年代的霞飞路
没有路的地方,走的人多了就成为一条路。
成为一条小路还是大路,是中国特色的路还是西方风情的路,或者是中西交融的路,那就取决于彼时彼地的人,彼时彼地政治角逐的结果。
有句老话说:
“外地人爱去南京路,上海人爱逛淮海路。
”确实,从霞飞路到淮海中路,这条存在了一个多世纪的路仍然卓然不朽,承载着上海的光荣与梦想。
如今,淮海中路以其
华丽的妆容,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到此一游,也吸引着上海人筑于19世纪60年代,是租界当局修筑的通往“八仙桥外国公墓”(方位约在今淮海公园)的小道,它没有注册的路名,俗称“坟山路”,侨民则称之CemeteryRoad或Ruedu
Cimetiere。
1900年,法租界公董局以法国驻沪领事宝昌(P.Brunat)名字将其命名为宝昌路;1915年,法租界将宝昌路重新命名为霞飞路;1943年改名为泰山路;1945年以国民党元老林森之名改名为林森中路;1950年5月,中共为纪念其淮海战役胜利,将其改名为淮海路,至此,西藏路以东部分称淮海东路,西藏路至华山路称这淮海中路,华山路以西的路段改称淮海西路。
淮海中路东起西藏南路(原名敏体尼荫路),西至华山路(原
名海格路),全长5500米。
延伸阅读:
万国建筑风貌
海中路重庆路到常熟路段,多为公寓大楼和新式里弄,著名的有培文公寓、永业大楼,和合坊、瑞金公寓、泰山公寓、国泰公寓、霞飞坊、上方花园、新康花园和淮海大楼等。
常熟路以西多为花园住宅,举凡法国式、德国式、英国式、意大利式和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古典风格等,应有尽有。
其中培文公寓是1923年由法商万国储蓄会投资建造,属于早期现代式周边型布置公寓楼,主体建筑是6层钢筋混
凝土结构,
中间楼高9层,下设主门,上有旗杆。
培文公寓,曾为孔祥熙购置所有。
1956年,底层开设了1000多平方米的经营妇女用品的专业特色商店。
培文公寓今貌延伸阅读:
孙中山行馆
孙中
淮海中路650弄3号是一幢雕梁画栋的三层花园洋房,山于1911年12月25日自海外乘船到达上海,就居住在这
幢洋房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从该住处启程赴南京
渔阳里6号原为戴季陶寓所,1920年春戴季陶迁出后,共
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杨明斋在这
这里成为团中央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