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财时代到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369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理财时代到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理财时代到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理财时代到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理财时代到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理财时代到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理财时代到来.docx

《大理财时代到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理财时代到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理财时代到来.docx

大理财时代到来

大理财时代到来

大理财时代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编者按理财市场的快速崛起,无疑是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中的标志性现象。

理财兴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各社会阶层财富的不断积累,而直接促进理财市场繁荣的因素,一是金融业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强劲需求,二是社会大变革中老百姓“钱包缩水”的危机感。

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理财大军”。

银行理财、信托理财、保险理财、私募理财、网络理财层出不穷。

一方面,理财市场在丰富居民投资渠道、扩展银行非利差收入的同时,的确赋予了闲置资金更合理的价格,使一些投资者获得了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大量的民间资金通过理财市场对接货币市场和实体经济,在疏解实体经济资金饥渴、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同时,也加速了我国金融脱媒的进程。

然而,由于监管相对滞后,理财市场也成为我国金融行业的“风险区”。

“刚性兑付”困境开始向银行业延伸。

在金融创新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监管套利”对我国“分业经营、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达7.6万亿,相当于同期我国存款总量91.95万亿的8.3%。

信托理财也正与银行理财并驾齐驱。

2012年底,我国65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7.47万亿元,同比增长55.3%。

基金理财规模也呈加紧追赶之势。

截至2013年1月底,我国境内77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合计已达3.6万亿元,接近银行理财或信托理财规模的一半。

至此,这三个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就已超过我国存款总量的五分之一。

专家普遍认为,随着资产管理市场的开放,我国的理财市场将进入真正的“井喷期”。

诺亚财富董事长兼CEO汪静波断言,下一个30年里,中国的财富管理产业将有可能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第一大产业。

“大理财时代”已经真真切切地到来,并悄然影响着我们的投资。

记者在中国工商银行发布的“2013年第2期安享回报黄金套利投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说明中看到,其投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化证券投资优先级信托、其他股权类信托计划、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或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计划”。

由此,在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中,我们已可以看到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诸多金融机构的身影。

理财成利率市场化试验场

“理财市场的兴起,从根本上讲仍是得益于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奇迹,以及由此形成的多元化利益主体和积聚的巨额社会财富。

”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认为,“从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信托资产的规模与GDP的规模具有正相关关系,一般是GDP规模的2倍上下。

照此推算,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的规模起码应该在100万亿元以上。

截至2012年10月底,我国个人存款规模近40万亿元。

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高净值人群(拥有1000万元以上可投资资产者)已达到118.5万人,预计2015年将达219.3万人。

社会财富的积累,为理财市场提供了“真枪实弹”,而直接促使资金“搬家”的因素,无疑是利率市场化未完成情况下,老百姓“钱包缩水”的危机感和显而易见的利差。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存贷款利率都被人为压低,呈现出居民补贴企业的局面。

把资金存在银行里,只能得到0.35%的活期利率或3%至3.3%的一年期储蓄利率,这个“投资回报”往往连CPI都跑不过。

在我国投资渠道较为狭窄的情况下,理财产品已成为民间资金保值增值最好的途径。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4.11%,已经接近三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2012年全国开展理财业务的18家主要银行,为客户实现投资收益2464亿元;而2012年全年所有信托的年化平均收益率为9.2%,虽然要付出流动性较低的代价,但已远远跑赢了定期存款的收益。

李永壮认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多以债券和利率为最主要的标的物,大量理财资金通过投资债券回购等方式与货币市场进行对接,其收益状况与货币市场的资金价格密切相关,由于其定价机制更加合理,因而理财产品已在事实上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一个试验场。

理财热或促资金供需双方共赢

业内人士指出,理财市场火热也折射出实体经济的“资金饥渴”。

据网贷之家负责人徐红伟介绍,2007年我国出现首家网贷公司,当时的年交易规模只有2000万元,如今全国网贷公司已达三四百家,年交易规模超过200亿元。

网络理财兴起,有深刻的现实原因。

从资金需求方角度讲,中小企业并非热切希望通过网贷平台高息融资,而是由于从银行渠道贷不到款,传统的民间借贷利息又过高,只能在网贷平台上想办法。

资料显示,长期以来,我国资金信托前三位的配置领域一直是基础设施、工商企业和房地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导致某些特定行业需要在银行信贷之外进行融资,满足自身资金需求。

2002年至2012年,我国非信贷类融资规模从900亿元快速增加到6.6万亿元,增长了72倍,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从4.5%持续提高到42.1%;而信贷类融资规模仅增长不到5倍,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从95.5%持续下降至57.9%。

正如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所说,金融脱媒已在我国达到新的高峰,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中的重要性正在下降。

专家指出,理财市场兴起将加速我国金融脱媒的进程,倒逼利率市场化加速,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与此同时,通过投资理财市场,民间资金也间接分享了实体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实现了保值增值的目的。

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必将促进资金供需两端的共赢。

(记者邓中豪王凯蕾姚玉洁)

名词解释

“资金池”理财是指银行将发行多款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大池子”。

同时,银行对池子里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投资,投向一个由债券、回购、信托融资计划、存款等多元化产品组成的集合性资产包,并将此资产包的整体收益作为多款理财产品收益的统一来源。

银行利用资金与资产的期限错配赚取期限溢价,并通过理财产品的循环发行来保证“大池子”中资金的稳定性。

这一模式的风险在于将短期风险不断延后,一旦资金链断裂,将造成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而且在“资金池”中,资金无法与投资标的一一对应,导致银行和客户都很难理性估算投资成本与风险参数。

风险频现倒逼监管向投资者倾斜

全民理财,无疑是机构和百姓皆大欢喜的事。

但是,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相对于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已经明显滞后,不时发生的理财乱象总是让投资者深受其害。

冷眼静观,亟须对投资者进行正面引导,使其面对理财产品时更趋理性;金融机构要深植“代客理财”观念,同时监管的砝码应进一步向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倾斜。

消费者眼中的理财糊涂账

天津某事业单位的小何,小有积蓄,平时总喜欢“宅”在家里上网。

一日,他发现了一种网络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12%到14%,收益比信托还高,但投资门槛只有1万元起,比银行理财还低。

小何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发现这家名为“人人贷”的公司曾两次推出总规模1000万元的“理财产品”,分别在3小时和26分钟内被投资者们抢购一空。

小何有点疑惑:

网络理财靠谱吗?

如果网络理财不靠谱,那市面上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又真的安全吗?

上海市民李大妈已退休多年,近来她一直在对比各银行的理财产品,想为手头不菲的拆迁款找个去处。

李大妈告诉记者:

“现在大多数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是靠员工口头推广,有时候连银行的保安也帮着卖。

宣传材料上一般只写着产品名称、起息日、期限和年化收益率这些基本信息,其它什么都没有。

许多说明书上写着‘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上市公司股票,也可进行新股申购、债券和其他货币市场投资工具等投资’,这个面儿太大了,具体怎么投资根本说不清,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相对于李大妈,姚先生的经历只能用“悲催”来形容。

姚先生经商多年,手头颇有积累,一直是银行眼里的“高端客户”。

姚先生曾购买星展银行一款挂钩澳元的理财产品,当初签合同的时候,客户经理向他承诺会定期以短信和电话的形式向客户告知投资情况,可是半年来他从来没有接到过任何电话和短信。

自己打电话过去问,竟然赔了。

天津市民王先生的经历堪称“诡异”。

王先生是一名白领,每个月的收入虽然不多,但还算稳定。

在天津市南开区某家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向王先生热情介绍了一款最新推出的理财产品:

资金连缴数年,每年都有分红,年化收益率高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水平两个点,顺带享受一份保险,期间资金还可以取出。

各种优惠条件令王先生心动。

而直到签署协议时王先生才发现,协议的抬头写着某某保险公司的字样——原来这是一份理财“飞单”(私下销售的理财产品订单)。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讲,理财产品仍是一笔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

“收益成浮云”背后凸显卖方责任

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的主要是其屡屡标榜的“高收益、无风险”,但很多时候这只是“浮云”。

监管、内控不严,“飞单”频出是理财产品最常见的问题。

曾引起轩然大波的华夏银行违规销售理财产品事件中,银行员工私自向客户销售某私募开发的理财产品,后因私募投资失败,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受害者一度围堵银行。

专家表示,该事件使银行外部监管以及风险内控上的漏洞暴露无遗。

除此之外,销售人员隐瞒风险,夸大收益,也非常常见。

记者在广州市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咨询业务时,客户经理向记者热心推荐一款年预期收益率可达7%以上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并表示由优秀的操盘手操作,没有什么风险。

记者随后查阅了该产品的相关资料,发现该产品挂钩多只蓝筹股。

而观其历史业绩,曾出现过多次亏损,在目前股市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没有风险”。

理财产品因为自身设计问题蕴含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银监会业务创新部主任王岩岫指出,不规范的“资金池”理财业务无法做到每只理财产品的单独核算和规范管理。

而对于标榜高收益的“新型理财产品”,投资者则更应谨慎对待。

2012年,网络贷款公司贝尔创投、天使计划、淘金贷分别诈骗300余万元、600万元、100万元,安泰卓越和优易网则在一星期之内分别套走投资者数以百万计的资金,使网络理财中包含的“道德风险”暴露无遗。

风险“买者自负”前提应是“卖者有责”

专家指出,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引导,促使金融机构加强信息披露,完善产品设计,加强内控,坚决杜绝“飞单”和销售者的误导行为,并通过宣传教育,逐步使投资者走出“刚性兑付”的误区,具备风险意识。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理财产品不同于储蓄存款,“代客理财”绝对不是代客承担风险。

如果“刚性兑付”向所有的资管行业扩散,只能将我国的资管市场拖向深渊。

投资者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增强“买者自负”的风险意识。

不过,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则强调,从加强监管的角度来讲,目前更应强调销售方“卖者有责”。

由于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力量对比悬殊,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法律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维护。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很少提及如何保护投资者利益。

今年央行和银监会都成立了消费者保护局,但还没有看到动作。

金融监管不仅要更加公正,而且要适当向投资者倾斜。

这样才能对金融机构形成“倒逼”机制,更好地推动金融服务不断提升。

 

专家指出,由于并未给出明确的罚则,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相关规定执行的强制力不足。

未来政府可以借鉴先进经验,制定对误导、侵害投资者权益行为的惩罚性处罚条款,并提供可行的集体诉讼体制。

香港雷曼迷你债券风波、美国银行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和解案和多起针对投资银行的集体诉讼均表明,若金融机构确实存在误导行为和重大过失,必须对其造成的损失承担法律后果。

(记者邓中豪姚玉洁王凯蕾)

名词解释

“刚性兑付”是指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也需要兜底处理。

这一要求在房地产信托、政府融资类信托等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中被执行,而证券投资类信托并不受此约束。

监管层要求确保兑付的初衷是为了推动新业务,让投资者消除疑虑,也是为了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防止因信托投资亏损诱发群体性事件。

全面监管变革刻不容缓

理财市场一段时间来颇不平静,“影子银行”“庞氏骗局”等字眼频现网络。

虽有夸大嫌疑,但目前市场上资金期限错配、产品特性模糊、投资收益夸大已成为各类理财产品的通病。

如何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进一步合理完善监管制度,变革监管机制,已成为业界探讨的焦点。

监管层集中排查“资金池”产品

去年12月,银监会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业务风险排查的通知》,要求各银行全面排查代销第三方产品的业务,重点针对保险、基金、信托、私募、PE等第三方产品;今年1月,银监会年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严格监管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

一系列的监管新规直指银行理财“资金池”业务。

银监会业务创新部主任王岩岫指出:

“银行通过滚动发行、期限错配、信息不透明的‘资金池’运作方式做高产品收益,但当后续资金不足时,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在竞争激烈、流动性压力加大的行业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呈现“短期化”趋势;而为了追求较高收益和稳定的资产配置,理财资金又不得不拉长投资期限,这就导致资金来源和投资标的之间出现期限错配。

某股份制银行金融产品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不少银行甚至在不披露投资对象的情况下,先吸收资金,再找投资目标。

“一部分理财产品往往难以做到真正的分账经营,对每个产品组合的信息披露可能不足、运作不透明。

部分高风险理财产品一旦出现明显亏损,容易导致客户对整个‘资金池’运作安全性产生质疑。

”巴曙松说。

王岩岫坦言:

“有些银行自己未必能清楚计算出池内产品资产负债情况和盈余状况,这种‘黑箱操作’使银行理财业务总被外界诟病为‘影子银行’‘庞式骗局’‘中国式次贷’。

尽管“资金池”项目与缺乏实质性投资收益支撑的“庞氏骗局”有着本质区别,但监管层已看到了这其中的流动性风险。

2月以来,监管层开始对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问题开刀,要求各银行尽快自查整改。

对在4月底前不能达标的银行,银监会将开出罚单,不排除停止此类银行从事理财产品业务资格。

防范系统性风险

规模异常庞大的银行理财业务已带动信托、券商规模飞速发展。

理财产品所涉及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风险也在进一步传导至其他领域。

近年发展迅猛的信托业务,通过独立发行理财产品和银信合作吸收了大量资金,总规模已经超过保险成为金融业第二大支柱。

不过,信托中大部分资金投向地方融资平台及房地产项目。

随着兑付日期的到来,部分信托面临违约困境,不得不通过展期来延后风险爆发。

另外,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体量到2012年末已经逼近2万亿元,近期更以每天100亿元的速度增长,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中国证监会机构部巡视员兼副主任欧阳昌琼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券商扮演客户和投资项目中介人角色的普遍行为,就像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一样,可能对经济稳定带来巨大的风险。

“虽然还没有发生问题,但我们必须关注这类业务的潜在风险。

尽管现在讨论理财业务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为时尚早,但美国的次贷危机仍提醒着我们,结构性金融产品及衍生品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不容小觑。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提醒:

“中国的‘影子银行’多涉及结构性产品,证券组成复杂,透明度低,缺少监管,而且不少与土地或土地担保有关。

这些结构性金融产品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几个产品出事,可能相互牵连一片。

监管变革箭在弦上

李永壮认为,伴随着理财市场的发展,未来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的业务交叉将越来越多,新的金融创新也将层出不穷。

以我国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应对越来越多的“监管套利”,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很大的挑战。

拿网络理财来说,这个刚刚兴起的理财新秀,工商不管,央行不管,银监会也不管,“所有的眼睛都盯着,但谁都不出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增武指出,在监管部门对银信合作进行整顿之后,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以券商和PE的资产管理业务为通道,向企业债、城投债提供融资,事实上变相达到了突破“贷款额度”和“存贷比”限制的目的。

“但在监管指标还没有动态改进的环境下,这种套利冲动可能始终存在。

”巴曙松认为,在强化对这些活动监管的同时,改进监管指标也是监管者面临的新任务,例如当前淡化“存贷比”的约束已基本具备了条件。

如何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完善监管制度,防范系统性风险,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巴曙松建议,首先要强化信息披露,关注重点从销售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和兑付等环节。

如向前可延伸到理财产品的设计和准入,要求明确特定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和准入标准;向后可延伸到产品投资运作和退出,使得日常的投资管理、定期信息披露和本息兑付等都相对规范。

其次,要落实对不同类理财产品的分类管理、分账经营,防止不同投向、不同期限、不同风险的理财产品混入“资金池”进行集中运作,防范因产品信息不透明而产生风险隐患。

第三,要鼓励理财产品创新,如理财产品可试点“基金化运作”,银行定期公布产品单位净值,并作为产品运行和分配收益的依据,以此来提升理财产品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大理财时代的到来,呼唤一场全面的监管变革。

从宏观上讲,市场走向混业时,监管也必须走向混业,这需要一个深入、细致的顶层设计;从微观上讲,监管的创新必须跟上市场的步伐。

监管不仅要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心地把创新的空间交给市场,才能让更多人分享金融创新带来的红利。

(记者桑彤邓中豪姚玉洁)

防范金融道德风险

最近,涉及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诉与争议频频曝光。

调查发现,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诉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片面不完整、风险揭示简单或有误导、投资资产去向模糊等方面。

而某些银行理财系统的内控过于松散、销售人员素质不高、产品宣传不恰当、代售与自营不分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容易引发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消费信任关系被滥用。

银行销售人员在高额佣金的诱惑下,违规代销实际上并不具有合格资质的非银行理财产品。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破坏犹在眼前。

此次危机不是传统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由美国式金融创新体系中的道德风险所酿成的金融道德危机。

发展数百年的美国金融体系不可谓不完善,但在面对资本家的投机与贪婪时却显得那么脆弱。

如今国内理财市场频出的乱象无疑敲响了道德警钟:

我国金融业正处于改革创新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在原已存在诸多道德风险如银行案件高发、不良贷款逐年增加、政府长期隐性担保、金融机构过度经营的情况下,理财市场出现的新问题更是让我们面对的金融道德风险陡增。

如何消除金融道德风险?

关键是如何通过硬性的制度设计加以监控,抑或是柔性的道德准则加以约束,严控投机与贪婪。

防范金融道德风险要依靠他律,但自律更不能放松。

一方面银行要制定理财产品合作机构的准入标准,保证银行与具有一定资质和较强风险管理能力的机构开展合作。

另一方面,在理财产品规模迅速膨胀、同时缺少与之相匹配的监管与制衡机制的背景下,提高从业者的自我约束和责任意识非常必要。

首先,金融行业要建立相应的职业道德标准,使金融行业成为“以知识和智慧获取公平利润、以正直和诚信获取阳光利润、以拼搏和创新获取功德利润、以人人为我与我为人人获取良心利润”的道德行业。

其次,要加强金融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培养,使其确立坚定的信托责任感,严守合约,高度自律,视职业声誉如生命,不以自肥为目标,而以服务共赢为己任。

另外,积极构建和谐健康的金融企业文化,将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和勇于担当的风险责任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并逐渐内化为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乃至主体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