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253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度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度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度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度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docx

《度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docx

度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

2021年度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

2021年度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4篇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4篇2021年度1__,男,生于1942年1月,196_年5月入党,20__2年4月退休。

退休后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本色,牢记党的宗旨,在平凡的生活中,表现出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风采。

一、恒心学习,关心国事。

__同志在职时是一名党员干部,非常注重学习,退休以后,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更没有放松对党的政策方针的学习,坚持老有所学,与时俱进,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思想上永葆青春,行动上永不退休。

他平时能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形式自觉学习政治时事,深刻领会党在新时期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心国家大事。

每月支部组织学习,他都带头参加。

他经常感言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个人要想立足社会,时刻也不能离开学习,学习是一节永无止境的课,学习是一堂与时俱进的课,学习是一门修炼自我的课,人应活到老,学到老”。

同时,他还经常把自己的所感所学讲给周围的老党员、老干部听,互相讨论,不断提高老党员、老干部的政治素质。

二、热心党务,用心耕耘。

__同志在职时是一名老组工干部,退休后,大家一致推选他为支部委员,分管组宣工作。

一直以来,他把党务工作作为一项值得坚守、值得付出的事业,做到在职退休一个样。

为更好地加强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他平时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管理能力,积极当好“三员”。

一是尊重各级领导,坚持摆正自己的位置,多动脑筋,当好领导参谋员;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立足本职,当好战斗员;

三是以“助人为乐、礼貌待人、热心服务”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力争当好一名服务员。

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加倍耕耘必将加倍收获。

多年来,他协助书记在党务工作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先后获得“区示范性老干部党支部”、“市优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省级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等荣誉。

三、关心社会,诚心助人。

__同志出生在仓前,工作在仓前,生活在仓前,在职时他是一位坚持原则、洁身自好、廉洁奉公的好领导,退休后他仍然生活俭朴却又乐于助人。

平时他省吃俭用,没有高档衣服,没有高级生活用品,勤俭过日,但当他得知国家遇到特大灾害时,支部里总是他第一个主动捐款,奉献爱心。

多年来,在支部发起的各类结对慰问捐助活动中,他总是踊跃参加,捐助数额最多。

特别是在一次结对大学生困难家庭捐款活动中,他个人主动捐助了1000元人民币,为支部党员捐款献爱心活动开了个好头。

每当得知退休干部支部或村社老干部在家庭生活中存在问题,他总是伸出一双热情的手,上门走访慰问,给予最大的帮助;每当老党员生病时,他总是会送去温馨的问候;每当得知他认识的弱势群体有困难、有需求时,他总会上门走访慰问,了解情况,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为解决灵村残疾人魏雪元经常到医院量血压的不便问题,他自掏腰包购买了一只新的血压器,赠送给了魏雪元。

他常说“我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四、关心集体、热心公益。

这个保留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总是说“趁着身体好,要多为大家做点事”。

他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和快乐带到哪里。

一是担当起健身场地的义务管理员。

他居住在仓前街道高桥村沈家村,他的住房北面就是一个健身场地,健身场地上安装了不同的健身器材、种有不同的绿化苗木,地面上铺植了草坪,是高桥村委为沈家村建的一个小公园,男女老少每天都会来该场所进行健身散步活动,每当场地上有垃圾时,他会及时打扫,每当苗木树枝参差不齐时,他会用修剪刀耐心修剪,每当草坪杂草较多时,他会细心地拔杂草,把健身场地当作自家的庭院来管理,深受村委领导和老百姓的称赞。

二是创办好太炎书画院。

__同志为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__年8月由他发起,在太炎社区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十几名书画爱好者,以书画学习、创作、教育、交流为一体,成立了太炎书画院,为传播和推广仓前文化搭建了平台。

每年结合街道中心工作开展书画展,这些作品主要从仓前街道工业经济、农业农村、项目建设、社会民生、平安法治、教育卫生、文体事业等方面的发展成果为聚焦点,展示了仓前街道文明健康、开拓向上的时代风貌,展示了仓前人民丰富饱满的精神世界和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活,展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我街道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与人文情怀,将“魅力、和谐、民生、幸福”仓前一一诠释。

每年春节前,书画院开展“迎新春,送福送春联”活动,将组织10余位书画爱好者为居民写春联,提前将节日的喜庆送到居民的身边,送上新年的祝福。

__同志能认认真真做事,默默无闻奉献,不计个人得失。

他表示,只要同志们还需要、组织还认可,他将一如既往地为建设幸福新仓前贡献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余热。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4篇2021年度2在__区老年大学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被老年大学学员誉为倾情老年教育事业的“老黄牛”__。

__今年72岁,20__4年从金丰中学退休。

退休后,积极参与社会老年事业,先后应邀担任退教协理事、__镇退干党总支办公室主任、区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等职,心系社会、发挥余热、甘于奉献,展现了一名退休干部执着的人生追求。

退而不休忙耕耘__工作认真负责,兴趣爱好广泛,喜欢画画、摄影、书法等。

在__镇退干党总支,他干出了点名气,可谓“春风十里,遍洒名声”。

县退休教师协会、县夕阳红艺术团、凤山诗词协会等十多个团体组织的活动,都请他帮忙。

他心肠软,面子薄,很难拒绝老伙伴们的请求,身上的头衔越来越多,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密集,铺天盖地的活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他还是乐呵呵地说,没事,这样生活更充实。

20__年他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医生反复叮嘱,不能干重活累活,注意休息。

但他在手术后仍然积极奔走于老年工作一线。

三个女儿看着心疼,都劝他别再到老年团体兼职。

她们说:

“青山常在细水长流,我们只希望你健康长寿,安享晚年,成天忙得跟总理似的,图什么?

”一边是家庭和健康,一边是老年工作,怎样把握这杆天枰?

20__年1月,他辞掉了__镇退干站等职务,打算回乡下老家养老,过几年清闲日子。

当年2月,老年大学校长找上门来,要他“重新出山”,到老年大学担任办公室主任,主持日常事务。

老干局领导也上门做工作。

面对他喜爱的老年教育工作,想着一张张熟悉的老年朋友的面容,更想着组织和领导对他的期盼,短暂犹豫后,他又毅然点头同意了。

老年大学的工作千头万绪,__比原来更忙碌了:

平均两个月出版一期校刊,每周开办书法课、国画课、诗词创作课,他每周在各班上2节课,一个季度举办一次诗、书、画展,展览后要编辑成《诗书画作品选》一书,不定期出版《凤山诗词》《凤山楹联》。

他的周末休息时间消失了,寒暑假也消失了,最后连夜晚的休闲时间也没有了,每晚工作至10点。

创建市级示范校那几个月,是他几十年来最忙碌、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

既要四处要钱要物,还要安排装修工人干活,监督工程进展、查验装修材料。

有几次,他正在家里吃饭,天上乌云滚滚,要下雨了,想到很多装修材料还堆放在操场上,他立刻放下碗筷赶往学校,把材料搬进室内以免受损。

好几个夜晚,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上床睡觉了,听到狂风把窗户刮得哐啷啷响,想到单位的门窗也许没关,要是小偷偷走了新设备怎么办?

雨水把刚粉刷的墙壁弄脏了怎么办?

他睡不安宁了,打着手电筒来到单位,把门窗仔细检查一遍,全部关好。

__担任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的一年多时间里,创造了许多业绩,许多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

创办了校刊,开办了书法班、国画班,开起了阅览室、图书馆、电脑室,有了专门的音乐厅、舞蹈厅,极大改善了文艺团体的排练条件。

老年大学如期成功创建“市级示范校”。

不图报酬勤奉献老年大学任职,仅有600元工作补贴。

__的一个学生在土楼景点旁边办了一个商业画室,高薪聘请他当画师,他拒绝了。

他的另一个学生在厦门办了一家规模较大的培训学校,去年4月,这个学生也以每个月7000元的高薪请他去上课,他也拒绝了。

而在老年大学的工作,__是经常贴钱。

老年大学创办书法班和国画班,学校里连画笔、宣纸都没有,怎么招收学员?

他把家里的颜料、画笔、宣纸统统搬到学校来,无偿供学员使用,共提供了价值近1500元的东西,书法班、国画班总算按期开办了。

编印校刊以及书画作品选需要质量较好的打印机,学校没有设备,他掏出自己的钱,花费一万多元,购买了3台激光彩色打印机。

印发4期《诗书画作品选》所有印刷、纸张、邮寄等费用统统由他承担,每期印刷120本,4期共花掉两万多元。

编印老年大学校刊前3期所有费用他负责,共花费4000多元。

创建市级示范校,要求配备图书馆、电脑室、舞蹈厅等,这些__老年大学统统没有。

到哪里借来马良神笔“画”出这些厅室?

他饭吃不香、觉睡不宁,跟着老干部局的领导四处找场所。

场所解决了,但里面的设备远远不够。

图书馆只有空荡荡的书架,图书寥寥无几,电脑室一台电脑也没有,歌舞厅连基本的音响设备都没有。

整个老年大学必须重新装修,更新教学设备。

政府拨来的12万元经费远远不够,至少还相差10万元。

他和老干部局的干部们跑了几十家单位,向单位争取支持。

县人大送来了15台旧电脑,县综合执法局送来了10台。

他把这些旧电脑拆开来,重组零件,拼装成了13台可用电脑,为单位节省了几万元。

他撰写了捐献倡议书,向500多名学员发放。

他动员了所有的人脉捐钱捐物,亲戚、朋友、老同事等“一网打尽”。

老朋友捐献了价值一万多元的几台电脑和2800册图书,热心人士也分别捐数千元。

心怀愧疚现真情“无情未必真豪杰”。

__的老伴从08年以来就瘫痪在家。

有一次,他到学校去了,老伴强拖着僵硬的肢体,挪动到楼下,一个趔趄,脚踝扭伤。

他非常愧疚,很自责:

要是自己在家里,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老伴的疾病令他牵肠挂肚,上班时他的心揪得很紧,老伴会不会摔倒?

会不会被开水烫伤?

20__年冬,创建示范校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他正忙得焦头烂额时,家里老伴突然陷入重度昏迷,送到医院抢救。

市里的验收评估组即将下来,还有几万字的文字材料尚未写完,怎么办?

病床前,他心里反复念叨:

“老伴,对不起了。

我只能把时间放在学校工作上了。

”没时间陪伴和看护,没为她端茶送水。

女儿们抱怨:

“妈妈在这个世上已没有多少日子了,你陪她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怎么就这么难呢?

”但__认为,女儿讲的理是“小道理”,他想的理是“大道理”:

创建示范校是关系到全区老年人事业的大事情啊。

背过身时,__流下了愧疚的眼泪……老朋友“批评”他:

“老江,你这人就是一根筋。

做心脏搭桥手术,一般人至少要休息三五个月,你竟敢在手术10天后就来上班。

你老伴是凌晨三点送去抢救的,你整晚没睡。

完全可以不来,谁也不会怪你。

第二天竟然跑到学校来参加闭学式。

”__的大公无私精神感动了市里的验收组领导,感动了在学校学习的老年学员。

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等领导纷纷来到医院,探望他爱人,400多名老年学员也成群结队前往医院探望。

大家就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填补__内心的愧疚,让爱与真情得以传播。

他老伴在今年4月去世。

领导嘱咐,让__同志休息半个月。

令老年学员们没想到的是:

他竟然在老伴送上山后的第二天就来上班了。

他感到愧疚,对老伴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但他心里惦记更多的是老年教育事业!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4篇2021年度3在__区老年大学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被老年大学学员誉为倾情老年教育事业的“老黄牛”__。

__今年72岁,20__4年从金丰中学退休。

退休后,积极参与社会老年事业,先后应邀担任退教协理事、__镇退干党总支办公室主任、区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等职,心系社会、发挥余热、甘于奉献,展现了一名退休干部执着的人生追求。

退而不休忙耕耘__工作认真负责,兴趣爱好广泛,喜欢画画、摄影、书法等。

在__镇退干党总支,他干出了点名气,可谓“春风十里,遍洒名声”。

县退休教师协会、县夕阳红艺术团、凤山诗词协会等十多个团体组织的活动,都请他帮忙。

他心肠软,面子薄,很难拒绝老伙伴们的请求,身上的头衔越来越多,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密集,铺天盖地的活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他还是乐呵呵地说,没事,这样生活更充实。

20__年他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医生反复叮嘱,不能干重活累活,注意休息。

但他在手术后仍然积极奔走于老年工作一线。

三个女儿看着心疼,都劝他别再到老年团体兼职。

她们说:

“青山常在细水长流,我们只希望你健康长寿,安享晚年,成天忙得跟总理似的,图什么?

”一边是家庭和健康,一边是老年工作,怎样把握这杆天枰?

20__年1月,他辞掉了__镇退干站等职务,打算回乡下老家养老,过几年清闲日子。

当年2月,老年大学校长找上门来,要他“重新出山”,到老年大学担任办公室主任,主持日常事务。

老干局领导也上门做工作。

面对他喜爱的老年教育工作,想着一张张熟悉的老年朋友的面容,更想着组织和领导对他的期盼,短暂犹豫后,他又毅然点头同意了。

老年大学的工作千头万绪,__比原来更忙碌了:

平均两个月出版一期校刊,每周开办书法课、国画课、诗词创作课,他每周在各班上2节课,一个季度举办一次诗、书、画展,展览后要编辑成《诗书画作品选》一书,不定期出版《凤山诗词》《凤山楹联》。

他的周末休息时间消失了,寒暑假也消失了,最后连夜晚的休闲时间也没有了,每晚工作至10点。

创建市级示范校那几个月,是他几十年来最忙碌、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

既要四处要钱要物,还要安排装修工人干活,监督工程进展、查验装修材料。

有几次,他正在家里吃饭,天上乌云滚滚,要下雨了,想到很多装修材料还堆放在操场上,他立刻放下碗筷赶往学校,把材料搬进室内以免受损。

好几个夜晚,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上床睡觉了,听到狂风把窗户刮得哐啷啷响,想到单位的门窗也许没关,要是小偷偷走了新设备怎么办?

雨水把刚粉刷的墙壁弄脏了怎么办?

他睡不安宁了,打着手电筒来到单位,把门窗仔细检查一遍,全部关好。

__担任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的一年多时间里,创造了许多业绩,许多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

创办了校刊,开办了书法班、国画班,开起了阅览室、图书馆、电脑室,有了专门的音乐厅、舞蹈厅,极大改善了文艺团体的排练条件。

老年大学如期成功创建“市级示范校”。

不图报酬勤奉献老年大学任职,仅有600元工作补贴。

__的一个学生在土楼景点旁边办了一个商业画室,高薪聘请他当画师,他拒绝了。

他的另一个学生在厦门办了一家规模较大的培训学校,去年4月,这个学生也以每个月7000元的高薪请他去上课,他也拒绝了。

而在老年大学的工作,__是经常贴钱。

老年大学创办书法班和国画班,学校里连画笔、宣纸都没有,怎么招收学员?

他把家里的颜料、画笔、宣纸统统搬到学校来,无偿供学员使用,共提供了价值近1500元的东西,书法班、国画班总算按期开办了。

编印校刊以及书画作品选需要质量较好的打印机,学校没有设备,他掏出自己的钱,花费一万多元,购买了3台激光彩色打印机。

印发4期《诗书画作品选》所有印刷、纸张、邮寄等费用统统由他承担,每期印刷120本,4期共花掉两万多元。

编印老年大学校刊前3期所有费用他负责,共花费4000多元。

创建市级示范校,要求配备图书馆、电脑室、舞蹈厅等,这些__老年大学统统没有。

到哪里借来马良神笔“画”出这些厅室?

他饭吃不香、觉睡不宁,跟着老干部局的领导四处找场所。

场所解决了,但里面的设备远远不够。

图书馆只有空荡荡的书架,图书寥寥无几,电脑室一台电脑也没有,歌舞厅连基本的音响设备都没有。

整个老年大学必须重新装修,更新教学设备。

政府拨来的12万元经费远远不够,至少还相差10万元。

他和老干部局的干部们跑了几十家单位,向单位争取支持。

县人大送来了15台旧电脑,县综合执法局送来了10台。

他把这些旧电脑拆开来,重组零件,拼装成了13台可用电脑,为单位节省了几万元。

他撰写了捐献倡议书,向500多名学员发放。

他动员了所有的人脉捐钱捐物,亲戚、朋友、老同事等“一网打尽”。

老朋友捐献了价值一万多元的几台电脑和2800册图书,热心人士也分别捐数千元。

心怀愧疚现真情“无情未必真豪杰”。

__的老伴从08年以来就瘫痪在家。

有一次,他到学校去了,老伴强拖着僵硬的肢体,挪动到楼下,一个趔趄,脚踝扭伤。

他非常愧疚,很自责:

要是自己在家里,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老伴的疾病令他牵肠挂肚,上班时他的心揪得很紧,老伴会不会摔倒?

会不会被开水烫伤?

20__年冬,创建示范校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他正忙得焦头烂额时,家里老伴突然陷入重度昏迷,送到医院抢救。

市里的验收评估组即将下来,还有几万字的文字材料尚未写完,怎么办?

病床前,他心里反复念叨:

“老伴,对不起了。

我只能把时间放在学校工作上了。

”没时间陪伴和看护,没为她端茶送水。

女儿们抱怨:

“妈妈在这个世上已没有多少日子了,你陪她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怎么就这么难呢?

”但__认为,女儿讲的理是“小道理”,他想的理是“大道理”:

创建示范校是关系到全区老年人事业的大事情啊。

背过身时,__流下了愧疚的眼泪……老朋友“批评”他:

“老江,你这人就是一根筋。

做心脏搭桥手术,一般人至少要休息三五个月,你竟敢在手术10天后就来上班。

你老伴是凌晨三点送去抢救的,你整晚没睡。

完全可以不来,谁也不会怪你。

第二天竟然跑到学校来参加闭学式。

”__的大公无私精神感动了市里的验收组领导,感动了在学校学习的老年学员。

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等领导纷纷来到医院,探望他爱人,400多名老年学员也成群结队前往医院探望。

大家就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填补__内心的愧疚,让爱与真情得以传播。

他老伴在今年4月去世。

领导嘱咐,让__同志休息半个月。

令老年学员们没想到的是:

他竟然在老伴送上山后的第二天就来上班了。

他感到愧疚,对老伴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但他心里惦记更多的是老年教育事业!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4篇2021年度4__,中共党员,今年63岁,退休前是__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在职时,他先后31次受到上级表彰,曾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退休后,他不甘沉寂,积极托身__区老科协事业,在服务“三农”中与许多农民兄弟结成朋友,被称为农民兄弟的“孺子牛”。

为农民,不惧山高路远20__年,__光荣退休。

但他心里装着农民,只要农民兄弟有需求,无论是严冬酷暑,还是风雨冰霜天,他都及时赶往现场,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问题和困难。

曹溪镇林思恩创办的天池果蔬家庭农场,面积120多亩,经常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

他克服路途遥远,山路难走等困难,经常上门进行技术指导,仅去年就利用休息日去了十多趟,还时常了解存在问题的改进和落实情况。

去年8月,正值大热天,林思恩农场的百香果出现病害,知道情况后他立刻赶了过去,此时室外温度30多度,大棚内更是灼热难当,汗水湿透了衣服,他还是坚持在大棚内仔细察看百香果,取样、化验、比对……直到帮助他开了药方并指导施用后才安心离开。

时过境迁,林思恩还时常谈起此事,非常感慨。

__梅花山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白沙基地距离他家50多公里。

20__年1月,基地负责人张炳华请求他去基地,对400多亩果蔬种植进行技术指导。

他毅然迎着寒风前往实地,多次指导绿色无公害果蔬生产技术,通过科学施用生物农药和生物有机肥、微生物土壤解毒剂、减少化肥的施予等办法,既大大减少了氮肥挥发对大气的污染和硝酸盐淋失对地下水的污染,又保证了果蔬产品符合绿色无公害果蔬生产标准,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推动全市绿色无公害果蔬种植上了一个新台阶。

雁石镇天福果园水蜜桃种植户陈钦华种有100亩的水蜜桃,刚开始由于不懂修剪控梢、疏花疏果和合理施肥用药,果树枝叶虽很茂盛,但就是挂果很少,产量一直上不去,成本降不下来。

他的果园地处雁石镇的一个偏僻的高山上,春天下雨路不通,每次到桃园就要步行5里远的山路,__没有被山高路远所吓倒,仅去年就上山10多次。

他多次深入果园,根据桃园土地有机质偏少的情况,指导增施生物有机肥,实行科学配方施肥、用药,并适时控梢。

20__年,陈钦华果园的水蜜桃平均每棵节省化肥、农药、工资等成本5元,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售价也由原来的每公斤12元提高到16元。

今年4月12日,雁石镇天福园水蜜桃种植户陈钦华、岩山镇山前村果农张振华等果农,由于水蜜桃果受到冻害,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急忙打了他的服务热线求救。

他得知情况后,心急如焚,马上查阅资料收集救助措施,并于次日凌晨4点钟就从家里出发,赶赴40公里外的果园。

他一边安慰果农不要着急,一边仔细观察分析^p^p,指导他们采取喷洒“植物动20__3”等措施。

由于救助及时,措施得当,经过及时采取措施,他们的水蜜桃果第三天就得到了恢复,使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此时的他感到十分欣慰。

勤试验,农技创新促增收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他十分重视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针对近年来农民兄弟在施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他开展了多种生物有机肥应用技术试验和推广工作。

20__年12月,他与__县农业局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的专家们横向联合搞试验,运用__东森益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营养液肥、叶面肥等生物肥料,在__县三洲镇三洲村村民黄勤的杨梅园进行杨梅黄化树施肥试验,取得了成功。

近年来,__区苏坂镇苏坂村农民种甘蔗初具规模。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他指导该村农民李木南在甘蔗田中施用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营养液肥、叶面肥组合与化肥施用对比。

20__年10月22日验收表明,这个实验不仅提高了甘蔗的产量和质量,而且每亩经济效益可增加纯收入1078元。

同时他还指导__区岩山镇玉宝村董建富在青草盂租地种植8亩葡萄中施予生物有机肥示范,结果表明施生物有机肥使葡萄坐果多、着色早、色泽好、果粒大小均匀,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2.5度,且果实硬度和弹性提高,耐贮存,增加产量30,减少了雨后裂果与落果。

此外,他还在琯溪蜜柚、柑桔、槟榔芋、葡萄、水蜜桃、杨梅、仙草等作物上指导农民朋友用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营养液肥、叶面肥与化肥施用对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便于推广、宣传新技术,使农民听得进,看得懂,他还根据试验结果,精心设计制作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有机肥配方施予等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撰写技术资料,深入村组农户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宣传培训活动,真正让农民兄弟掌握绿色无公害生产。

退休几年来,他先后共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面积1.75万亩,不仅提高了广大农户的科学施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上了一个新台阶。

传技术,毫无保留乐奉献为了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水平,他根据自己积累的实践经验,编写成通俗易懂的科普教育材料,制作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绿色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和琯溪蜜柚、葡萄、甘蔗、槟榔芋、杨梅、西瓜、百香果等无公害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等30多个文档。

为了帮助农民掌握科学技术,他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把技术培训班办到了村头、办到了农民身边,使农民群众学习、生产两不误。

主动围绕乡(镇)、村的主导产业,积极参与__区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班讲课6期,累计培训600多人。

他还受聘到建阳、霞浦、平和、广东梅州、江西寻乌等地,紧密结合当地农民的需求,结合农时季节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采取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

几年来,他先后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33期,开展现场培训105次,培训农民达520__多人次,毫不保留地把先进、实用的技术快速传授给农民兄弟;编印琯溪蜜柚、柑桔、槟榔芋、葡萄、水蜜桃、杨梅、仙草等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配肥建议卡约1.2万份,发放给群众;走访农户300多户,联系科技示范户80多户,组织试验、示范新品种15个,新农药28个,推广新技术12项。

多年来,无论是现场指导,还是办班培训,老余总是把素不相识的农民当兄弟当亲人,耐心指导,不厌其烦,总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农民兄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有效。

自己受聘于__东森益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除了享受公司的工资待遇外,从来不向农民讲报酬。

有一次,他到天福果园技术服务时,陈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