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纲要3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200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纲要3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纲要3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纲要3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纲要3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纲要3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纲要38.docx

《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纲要3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纲要38.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纲要38.docx

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纲要38

《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实践操作手册

上篇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

教师进行教材分析的基本条件

1.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

地理教师要具备一定地理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才能灵活掌握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才能较深刻地分析和理解教材。

2.要有现代教育学和中学地理教学法理论的指导

教材的分析过程,主要是依据现代教育学和中学地理教学法的理论,分析、评价、处理地理教材的过程。

具体说,就是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了解教材的结构、组成、知识联系,分析教材的教育功能,并研究提高教材教育功能的具体办法。

例如,在发展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的正确思想指导下,才能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智力内容。

3.要有正确的教材分析方法:

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把握地理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教材分析的模型和层次

一、研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二、全面掌握地理教材

(一)地理新教材的特征

1.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特点

强调地理思想,使教材有“魂”;注重问题探究,使教材有“理”;联系现实生活,使教材有“用”;尝试多种表达,使教材有“趣”,以此形成了教材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在:

(1)因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与方法

(2)为教学改革留下广阔的空间

(3)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体验

(4)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再现和灵活应用

2.南师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特点

(1)零起点

教材编写实行零起点,降低准入门槛,循序渐进,以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选择“分科课程”或“综合课程”、“混合课程”以及各种不同版本初中地理教科书的所有学生。

(2)一条主线

以协调人地关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线。

从地球表层系统科学角度,探讨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区域联系;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地理环境分异规律、运行机制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从人地关系角度,探讨资源开发、环境协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3)“两教”互动

基础地理教育与高等地理教育交流、互动。

通过“试教”,及时反馈用户信息,有效实施质量跟踪调控。

通过基础地理教育与高等地理教育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反复磨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教育和课程教材新体系。

(4)三个“有利”

“有利学生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新理念指导下的教科书有趣味,并且便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有利教师教”,本教科书能够让教师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课本变薄,《教参》加厚,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演绎精彩的地理教学。

“有利质量评估”,课本中教学内容有弹性,命题有空间。

(5)四大“单元”

本套教材的每个模块(即分册)都由四个单元(相当于“章”)构成。

每个单元一般分为四节(其中三个教学节,一个“单元活动”节),每节一般安排2课时,授课约32课时,加上4个机动课时和复习、考试4课时。

这与高中课程新方案中每学期分为两个学段,各学段为10周,其中9周为“教学周”,1周为“考试周”,模块每周4课时相吻合。

学生考试通过,即可获得2个学分。

(6)“五个一”的设计模式

每个教学节都按照“设计一些情境”、“引发一些问题”、“提供一些信息”、“编排一些活动”、“获得一些启示”的“五个一”模式进行编排。

3.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特点

强调知识的基础性、连续性和相对整体性,注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相互联系。

具体体现在:

(1)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加强必修课的连续性和相互联系,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设置多种地理学习层次,以利于学生开展不同的地理学习。

(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

(4)注重养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

(6)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

(7)加强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的培养。

(8)重视教材的系列化建设。

4.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特点

(1)构建了双系列的呈现方式,贯穿探究性学习的观念和方法;

(2)紧密联系社会和学生实际;

(3)促进地理教学改革,为教师提供教改空间;

(4)教材设计注意引发学生兴趣,展示地理学科的魅力。

(二)分析地理教材的基本方法

1.知识分析法。

以分析教材知识为主的方法,它涉及教材整体(全书),部分(编章),单元和课时。

通过分析要掌握知识的体系,弄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教材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心理分析法。

是从学生学习心理过程入手,挖掘和研究教材与教学中的心理因素。

教材的心理分析,一般为两方面:

一是从分析教材的心理因素入手,分析编著者在全书的整体结构设计,内容选取与安排,教材的主要风格和特点等方面是如何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的。

二是分析学生在学习的具体环节的心理过程、特点及其障碍,以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教学要求。

3.方法论分析法。

以地理学的发展史料为线索,运用地理学发展中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比剖析与挖掘,总结教材中的方法论因素。

我国地理学家李春芬教授将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概括为:

先观察后推理,先分析后综合。

另外,从教材的整体和综合性方面考虑还应有结构论分析法;从反馈信息和涉及新研究成果看,亦当有信息论分析法。

此外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等方法。

教材分析的顺序一般是:

先对整篇教材进行总体分析,然后进行一章或单元的教材分析;最后进行每一课时的教材分析。

(三)教材内容的理解

教材不仅提供学习内容,它包含知识体系、背景材料和练习材料三个方面的资料,还规定了学习过程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结构和使用要求,具有教材自身的逻辑性。

教师在使用时,只有区分不同性质的材料,才便于确定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

教材的具体内容由事实、概念、原理及它们的内在联系构成。

1.事实:

教材中的事实,就是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过的事件过程或者是实验中进行的过程与结果。

事实教学要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①让学生做到充分的感知。

②提取。

③记忆。

2.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是对教材中大量事实资料的理性加工,是具有抽象性质的理性认识形式。

天津市南开中学的孙养林老师主张采取四个教学步骤完成概念教学:

一是讲字面意思,使学生知其大概;二是分析内容,使学生具体了解;

三是揭示实质,使学生抓住核心;四是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举例,加深印象。

从学生活动上要注意以下六个步骤:

一是将教师期望学生在学习结束时获得的结果告诉学生;

二是提问学生,要求学生重新陈述已经学会的组成该概念的那些亚概念;

三是用言语陈述提示学生,言语提示要引导学生将组成概念的那些亚概念以适当的次序放在一起,借以形成一个新的概念;

四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来,要求学生说明这个概念的一个或几个具体实例,并在每次作出正确说明时提供反馈;

五是通过一个合适的问题,要求学生对这个概念作出言语陈述;

六是在学习过后一天或几天,提供一个“间隔复习”,以帮助学生保持刚学会的规则,或呈现一些新的实例,要求学生回忆并说明这个概念。

3.原理:

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就是公理、定理、定律等等。

这些都是已经被验证了的、公认的、不需再加以论证的命题,是教材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支柱。

原理的教学要注意的问题有:

①螺旋式的反复。

②精当深刻地讲解。

③引导学生钻研课文,实现自我消化。

4.内在联系:

是教材中的抽象内容。

是事实、概念和原理之间关系的分析。

5.态度:

严格地说,态度的表述并不是知识形式,而是某种心理上的反应倾向。

形成态度的方法常用的有四种:

第一,通过环境的同化作用,即在周围人、事、物影响下形成某种态度;

第二,通过某些经验的情绪效应引起的;

第三,通过创伤性经验即有深刻情绪效应的经验引起的;

第四,通过直接的理智过程。

事实上,态度学习事一种“副学习”,是教材的一个潜在的构成因素,因此分析教材时,不仅应考虑到“主学习”,也要考虑到“副学习”应将两者辨证地统一起来。

(四)教材内容的处理

(1)把教材体系与具体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弥合起来

(2)教材的精选

①精选教材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和探索,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满足对知识“懂”的需要,“会”的愿望和实现学习中的一种成就感。

②精选教材要促使学生认真听讲,注意观察和深刻领会。

③精选教材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

④精选教材要包含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⑤精选教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调查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教材的重、难点的处理

(1)教材的重点

教材知识内容重点是指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

地理教材的重点知识主要是指带有共性的知识和概括性、理论性强的知识。

例如,等值线分布图阅读方法,不仅适用于自然地理内容,也适用于人文地理内容。

地理教学内容中概括性和理论性强的知识主要是指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重要方法。

这些内容是地理后继学习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应用性和迁移性。

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气温垂直变化规律,以及气候、水圈、资源、地理环境、地带性的概念等,都是教材的重点。

(2)教材难点

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学习困难所在。

学习上的困难经常是对问题不理解。

产生难点的原因,是教材科学体系与学生接受水平、智力发展的差距造成的。

具体表现是:

①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②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③难点也与知识水平有直接关系。

(3)教材的疑点

教学中的疑点有两类:

一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疑难不解的问题,构成影响继续学习的障碍,表现为疑问。

另一类是教师有意设疑,在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学。

带着问题学习可以动员学生的情绪和全部智力。

(4)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

教材内容重点和难点虽有区别,又有联系。

有些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可有些内容只是重点,而不是难点。

对于二者,要区别对待,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就意味着要在教材重要部分花时间、下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重点内容。

常见的方法有:

①指出重点问题的重要意义,引起学生的重视。

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积极思维。

③就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引起重视。

突破难点就是要在教材成为学生学习“拦路虎”地方选择策略,设计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难点内容。

常用的方法是:

①分散难点,各个击破。

②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③加强比较,区分异同。

④直观呈现,增强感知。

(六)教学内容补讲的方法

补讲依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

1.引证性补讲术

引证性补讲是用来证明教材内容、观点正确与否的补讲。

2.举例性补讲术

对于某个问题,教材中只说明观点没举例说明,或者虽然举例,但某方面不够全面、深刻,教师在讲授中要进行补充。

3.解释性补讲求

解释性补讲是为了解释说明教学内容所进行的补讲。

4.扩展性补讲术

某些问题教材中虽已说明,但不充分,对此教师应扩展一些内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5.类比性补讲术

类比性补讲是为了对某个问题进行类比说明所进行的补讲。

6.对照性补讲术

对照性补讲是就某个问题进行对照说明所补讲的内容。

7.换言性补讲术

所谓换言,是指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些难懂的方言、术语、定理、定义、概念等,通过举例,变换说法,帮助学生理解。

三、分析学生特征

四、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五、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六、制定课堂教学策略

七、选择课堂教学媒体

八、开展课堂学习评价

 

第三节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详见相关教学设计教材复印

第四节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操作示例

一.对照地理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南师鲁教版为例,任选一节进行教材分析。

分析要点:

地理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有知识分析法、心理分析法以及方法论分析法等,事实上在教材分析过程中而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例如“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的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城市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上一节,教材把城市作为一个点,是从宏观上讲解城市的区位因素,而本节把城市看作一个区域,从微观上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

重点在于分析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本节主要包含课程标准的四项要求:

一是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

二是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三是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四是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教材开头就给出北京市区的四个典型街区的详细地图,通过读图可以发现这四个街区土地利用的方式是不同的,分别形成了以科研教育、居住、工业及商业为主的区域特色。

通过问题,自然引出本节探讨的主题。

第一目“城市功能区”,首先讲城市功能区的形成,然后详细介绍了三种城市功能区: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及其在城市中的地位、分布特点。

中心商务区是大城市的核心地区,因有许多高大建筑,往往成为城市的标志,教材用知识窗的形式对其作了详细介绍。

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只是用地的相对集中,在复杂的大城市,还会有行政区、文化区。

最后通过活动把城市功能区与学生生活的城市联系起来,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城市功能区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

第二目“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深人分析了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材在介绍了历史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些普遍影响着各类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还强调政府行为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材还安排了几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阅读材料,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分布和组合上的特点。

活动安排的用意要学生认识到城市功能分区并不是绝对的,注重环境、土地混合利用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特征,在学生已有的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对城市的理性思考,并通过认识城市的特征来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三目“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结构特色的形成。

城市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景观,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

教材以一些典型的事例和现象为切人点,阐述了在不同地域文化下,城市与环境相互协调,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格。

二、以南师鲁教版为例,运用教材重点突出法以及难点突破法,分析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的重点以及难点。

分析要点:

教材知识内容重点是指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

地理教材的重点知识主要是指带有共性的知识和概括性、理论性强的知识。

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学习困难所在。

学习上的困难经常是对问题不理解。

产生难点的原因,是教材科学体系与学生接受水平、智力发展的差距造成的。

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上阐述世界的人口增长、人口移动、人口分布以及人口合理容量等问题。

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的人口增长、人口移动以及人口分布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各自的历史历程、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问题,最后阐述了人口发展应实现的目标:

人口与环境应协调发展,即达到地球的人口合理容量。

教材呈现方式上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部分。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应注重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单元知识的内在结构关系图为:

重点、难点:

1、人口分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理解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效应。

3、人口发展应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发展相适应,谋求合理人口容量。

4、地理统计图表的阅读、分析及绘制

下篇地理课堂教学技能

第一节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技能

一、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技术评价表

指标及分值

情绪(3)

逻辑(4)

时间

(1)

总计(10)

趣味性

(1)

激发度

(2)

主题吻合

(2)

走向明确

(2)

长短适当

二、实践操作

1.选择自己所教的一个课题,运用不同的导入形式和方法,为之设计导入,同时分析导入符合了哪些基本要求。

2.观摩优秀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注意分析“课的导入”、“知识过渡”等片段的设计和运用是否符合地理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要求。

三、技能训练指南示例

1.绕口令练习【训练提示】

要求发音准确,由慢到快,保持气息平稳。

2.半分钟快速讲话

以“第一次走上讲台”为题,准备半分钟快速讲话并录音。

看谁在半分钟时间里,语流信息量最多,且最清晰、最平稳、最流畅。

【训练提示】此训练除了清晰、平稳、流畅外,都共同强调了“快”。

强调“快”的原因并不是说课堂教学口头言语本身越快越好,像连珠炮或打机关枪一样。

“快”只是语流技术训练的一种手段而已,这就好比训练短跑运动员一样,腿上绑沙袋,以加强腿部运动的负荷,待一定时候去掉沙袋,赛跑的速度便会大大高于以前。

进行快速言语训练时必须做到清晰、平稳、流畅,这样“快”就成了“沙袋”。

到一定时候去掉“沙袋”,用正常语速进行课堂教学,语流就会比以前畅达稳健,口齿就会比以前清楚伶俐。

第二节地理课堂教学讲授技能

一、课堂教学的讲授艺术

教学最优化的讲授艺术方式一般有下列6种基本式、4种变序式。

1.直述式2.谈话式3.讨论式4.启导式5.训练式

6.讲练结合式

7.切入式

切入式就是抓住教材的中心点、重点段,即文章的聚焦点切入,然后发散开来,进而理解全篇教材。

8.逆推式

逆推式是从文章的结尾,或问题的结论入手,然后溯源而上,讲教材内容。

9.带动式

带动式,是指抓“两头”带“中间”,即抓住教材的首尾两头,然后逐步回到中间,逐段展开,逐层领会。

10.变换式,根据需要,变换教材的先后顺序,加以重新组织,做到纵横捭阖,左右逢源。

二、实践操作

1.对照地理讲授技能艺术的要求,设计自己所教内容中的地理分布、地理景观,或地理演变等地理感性知识教学片段一则。

2.采用例证——原理式讲解,设计一则地理原理的教学片段,并进行讲解和录像,然后对照地理讲授技能的要求分析、反馈。

三、技能训练指南示例

1.5分钟晨读【训练提示】

要求速度慢,每字声母、韵母发音准确,字正腔圆。

2.快速扫读

在本书中选择50~80的一段文字,自己进行朗读,先慢后快,以致极快;之后以最快速度朗读,训练组学员互评、计分。

【训练提示】要求字字清晰,句句完整,气流均匀,清晰稳定,在此前提下寻求高速度。

暂不强求感情(语气)表达。

3.快速对话对读

邻座两个学员一组,用最快速度,对读三段对话,然后,请一两位同学起来对读,全班评价其对话的技术质量。

【训练提示】要求除达到“清晰、平衡、流畅以及快”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问”与“答”紧紧衔接,但不能抢先。

第三节地理课堂教学氛团调控技能

一、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教师自觉地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这是现代地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调控方式有以下几种:

1.教法调控2.兴趣调控3.语言调控

4.情绪调控5.反馈调控6.机智调控

二、实践操作

1.运用课堂教学调控艺术的任一种方式,组织一次课堂教学高潮,并注意教学高潮形成的最佳时机和实际效益。

2.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创设新的氛围调控方式,并注意总结和实践。

三、技能训练指南示例

时间运筹与学生注意力调控

【训练提示】有的研究者把学生课堂注意力起伏状况分为4个阶段,并按每一阶段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学习时间分配策略。

1、集中注意阶段。

刚上课的三五分钟,学生情绪尚不稳定,注意力没有集中到学习上,要有一段调节的时间。

教师说一个与本课有关的小故事,讲几句“开场白”,让学生背几首诗词,猜两则谜语,都是常用的办法。

2、稳定注意阶段。

上课后的20~25分钟,是学生注意较稳定的时间。

3、自我调节阶段。

紧张学习后学生精神疲劳,课间应有5~8分钟的舒展时间。

低年级可以在这个时候做一做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游戏,如猜谜语、念歌谣等,寓教于乐。

中高年级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提出尚未解决的疑难,或做一点练习。

4、第二次集中注意阶段。

这时候已经快接近下课,可以再次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以使教师作一个简短的小结,达到加深印象、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有的研究者则将一堂课的时间按学生注意力状况划分为3个阶段

中学生课堂学习思维集中程度(S)和时间(t)的关系曲线

其一,t0-t1;,为开始的10分钟内。

其二。

t1-t2为10~30分钟内;其三,t2-t3,为对分钟以后。

这一研究认为一堂课的最佳时间段只有一次,即t1-t2;t0-t1这前10分钟里,学生思维逐渐集中;t2-t3这后10分钟学生情绪低落,接受能力下降。

因而强调在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运行上,“应尽量缩短t0-t1、t2-t3,尽可能延长最佳时机t1-t2,以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节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技能

一、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过程

(1)引入阶段

(2)陈述阶段

陈述所提问题并作必要的说明。

①点题集引导学生弄清要提问的主题,或使学生能承上启下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②陈述问题清晰准确地把问题表述出来。

③提示结构教师预先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

(3)介入阶段

在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才引入此阶段,教师以不同的方式鼓励或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主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①核查:

核对查问学生是否明白问题的意思;

②催促:

让学生尽快作出回答或完成教学指示;

③提示:

提示问题的重点或答案的结构;

④重复:

在学生没听清题意时,原样重复所提问题;

⑤重述:

在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时,用不同词句重述问题。

(4)评价阶段

当学生对问题作出回答后,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主要有

①重复:

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

②重述:

教师以不同的词句重述学生的答案;

③追问:

根据学生回答中的不足,追问其中要点;

④更正:

纠正错误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

⑤评论: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⑥延伸:

依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新的问题或更深入的问题;

⑦扩展:

就学生的答案加入新的材料或见解,扩大学习成果或展开新的内容;

⑧核查:

检查其它学生是否理解某学生的答案或反应。

二、教学提问管理艺术评价表

三、实践操作

1.设计人教版《大气的运动》一节的提问,注意提问的情境性、直观性和安排的顺序。

2.在教学中你如何处理以下情况?

提问后:

(1)没有学生举手回答;

(2)学生回答不在你的备案中;

(3)学生回答有对有错;

(4)学生回答不确切;

(5)学生积极要求回答。

3.分析下列提问是否符合要求?

《初中地理》在进行自然资源概念教学时,先板书课题“自然资源”,然后提问:

(1)教室里的板凳、桌子是不是自然资源?

为什么?

(2)雷电是不是自然资源?

为什么?

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说法不一,教师启发引导。

第五节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技能

一、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评价单

评价项目

发音和吐字

音量和语速

语调、节奏、流畅程度

术语运用

语汇、逻辑

总计

权重

2

2

2

2

2

10

二、实践操作

1.将下面的一段课文标出声调、重音、停顿,并朗读。

朗读时注意掌握音调,控制音量和语速。

“我国东西跨经度60多度。

当黑龙江省东部的学生在早操时,新疆西部的学生还在甜蜜的梦乡中。

我国南北跨纬度50多度。

如果你在3月份乘火车从哈尔滨到广州,可以看到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芳草新绿的江南春色,鲜花盛开的南国风貌,一路上好像经历了冬、春和初夏的不同季节。

2.收集资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热带草原景观。

3.分析说明世界洋流的成因、分布和影响,注意语言的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