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中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194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开放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开放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开放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开放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开放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开放中发展.docx

《在开放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开放中发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开放中发展.docx

在开放中发展

在开放中发展

--兼评陈锦华等著《开放与国家盛衰》

樊纲

陈锦华等著《开放与国家盛衰》一书,气势宏大,以“历史的、世界的、宏观的深度”,回顾了上下几千年中国开放与锁国的历史,分析了开放与封闭的经验与教训,用确凿的史实与我们这30年改革开放以来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论证了开放的重要性和它在我们民族复兴中的决定性意义。

读来很有令人发聋振聩之感,也应该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警醒。

作为一名经济学者,读此书时,不禁在想:

我们经济学者对于开放在发展与改革中的作用与意义,在理论上、逻辑上,是否给予了充分、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认证?

对于相关的理论,是否给予了充分的阐释与广泛的宣传?

当我们看到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对开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至怀疑开放的好处甚至对开放进行批判(有的人甚至是以民族气节、国家利益的名义“理直气壮”地批判)的时候,我想正像陈锦华等在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说明我们还缺乏从经济理论的高度,特别是从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对开放、对经济的国际化的逻辑与作用进行了充分的阐发。

因此,边读此书,我边将有关开放的一些理论要点记录下来,在此整理成文,供读者参考,也作为我对此书的一个评论与推介。

1.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本身是一个国际性的事件,它的评价体系本身就是国际性的,而不是一个国家自身的事情。

这是因为,所谓发展,指的就是落后国家通过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最终追赶上(经济学了术语叫做“趋同”)发达国家的过程。

首先,你有多落后,是在国际间的比较中确定的,不是你自己评判的。

你自己可能总也有些进步,但在国际比较中你可能是越来越落后。

其次,你自己有8%的经济增长,那只是增长,如果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也是8%的增长,你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那你那8%的增长就只是增长,而不是发展;只有你增长8%而发达国家增长较低比如说3%的时候,你的增长才可以称作发展。

第三,只有你落后然后逐步有了缩小差距的过程,才叫发展。

英国也有像我们现在这样人均GDP4000美元的时候,但它那个时候世界上没有比它更发达的国家,它的增长也就只是增长,而不是发展,因为那不是一个追赶的过程。

这一切都是在说,你要是不开放,闭关锁国,你连自己是不是落后都不知道,你必须在开放的状态下、在国际参照系的对比当中,才能认识你自己,认清你自己。

“发展”其实是对落后国家的专用名词,只有开放了,把自己放在世界的参照系当中了,你才知道自己落后了,才有了发展的目标和发展的动力。

井底之蛙这所以狂妄,是因为无知,而无知是不会发展的。

2.落后国家要发展,只知道世界之大、他人之发达,只有了一个参照系比较一下,还是不行,你必须在世界贸易、国际投资、利益争取的实践中,才能培育出自己真实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竞争力。

竞争力本身就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竞争力的提高不是自己与自己过去相比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是否增进了,而是要在与世界几百强、与世界强国的真实竞争中才能形成的,是要在真刀真枪的比试中才能锻炼出来的。

所以,不开放,关起门来自己搞生产、搞科研,好像也进步了,但一开放就会被打回来,因为你根本没有在竞争的环境中比拼。

在过去那种所谓“幼稚工业”理论的指导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即不开放外资投资、又不开放进出口贸易的条件下保护自己的产业发展,结果就是幼儿总也长不大,幼儿期一再延长总也离不开保护,最终要么是胎死腹中,要么就是培育出一些永远在襁褓中的畸形儿。

教训实在太多了!

3.为什么开放有利于经济发展?

首先是因为开放使得我们得以在更有利的条件下利用起我们的有限资源。

现在有人在批判“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但是一个落后国家要想发展自己,第一件事是发展教育,也就是立刻着手开始提升自己现有生产要素的进程;第二件事就是要能出口,而且首先就是要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产品中劳动密集型的部分。

贸易或交易的一般性意义在于我们可以用我们较多的东西换取我们较少的东西以获得贸易利益(理论上这叫做消费者剩余),而对于落后国家来说,贸易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我们将我们唯一相对较为充裕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力得以更多地利用起来,以取得比较优势的利益。

发达国家的购买力相对较大,对同一物品可以支付更高的价格,或者在同一价格上可以有更大的需求。

如果仅为我们自己当时那点低收入为基础的购买力的市场进行生产,我们在发展初期阶段仅有的生产要素即的劳动力(那里因为我们收入低,剩余少,资本极为稀缺,技术上也很落后,在生产要素的计量上可以忽略不计),就会迟迟得不到利用,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可以挣更多的钱来办更多的教育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这时你当然挣不到大钱,因为你只有简单劳动力,自然不会有资本收入、技术收入、品牌收入、市场渠道收入、物流收入,等等。

那种抱怨我们搞加工贸易挣了那么点小钱而大头都被别人挣去的抱怨,是一种白日做梦的无稽之谈!

如果我们连那小钱都还不能挣到,你还空谈什么下一步的发展和积累?

4.开放还使我们得以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得以利用国际上的资源发展我们自己。

欧洲人当年发展航海,开辟疆土,殖民掠夺,主要是通过开放利用了更多的外部资源,而落后国家在20世纪的开放,则首先是通过引进外资,较为快速地弥补起我们资本要素的不足,摆脱“贫穷的恶性循环”或“储蓄不足陷阱”,使经济得以起飞。

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得以利用起世界的各种物质资源(比如本书中所提到的铁矿石),使我们原来因自然资源的局限无法发展的一些产业,得以起飞。

资本的流动当然是受较高资本回报的驱使,使国际资本挣到了更多的利润,但是与此同时,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也使得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使这些国家中的剩余劳动力得以与资本相结合变成有效的生产要素。

这不是别人的恩赐,是我们劳动力的付出而产生的交换所得。

5.更重要的,开放所能带来的最重要的好处在于,它使得落后国家能以较快的方式、较低的成本获得较为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包括本书中所说的“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在贸易过程当中,在与发达国家做生意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交换到了我们没有的技术产品,也学到了如何做生意、如何做市场的知识;在引进外资、引入外企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利用了外资,也通过对他们的经济活动的观察,通过我们与他们合资过程中的各种接触与磨合,学到了他们如何运营资本,如何管理企业,如何管理产业链,如何进行技术创新,尽管他们仍然对他们的核心技术进行保密(你要是有核心技术你也要保密!

);在派出留学生的过程中,在开放信息交流和开放旅游的过程中,我们更是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也学习到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以丰富我们自己。

现代增长理论也是现代发展经济学最新也是最重要的理论就是所谓“外溢效应”理论,它所分析的就是知识本身的扩散过程如何创造价值,如何创造出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知识的存量不仅本身可以创造价值,而且创造知识的增量,从而产生增长。

先进国家之所以先进,正是因为它们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起了更大的知识存量因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增量;落后国家(即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它们知识存量较少导致知识增量不足。

而开放、全球化、融入国际社会,一个最大的效果就是使得发达国家的知识存量,得以“外溢”到落后国家来,使得落后国家可以以更短的时间、更小的成本,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加速其发展,否则,要靠我们关起门来自己一点一点地积累知识,我们也许将永远落后(有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就曾论证过发达国家因为知识存量较大可以永远保持先进,落后国家则永远落后)。

落后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劣势,这一点不必争论(有人对此进行争论是有点奇怪的事情)。

而所谓“落后的优势”(advantageofbackwardness)指的就是落后国家通过开放,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发达国家在长时间内积累起来的知识的一部分从而加快自己的发展,不必处处自己重新创造、从头积累。

而这一切没有开放就都不可能获得。

不开放,闭关锁国,这一切根本就无从谈起。

专利制度或知识产权制度当然限制了知识扩散的速度,但是毕竟还是有大量不受专利保护的知识(包括专利过期的技术,通过观察能够获取的知识,以及本身无法专利化因而属于公共品的知识与技术),可以在开放的过程中外溢出来。

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在此不必一一列举。

6.30年来,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体制改革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而制度也是一套知识,而且是不受专利保护的知识,也可以“外溢”。

开放使我们得以向市场经济国家学习他们在多年的实践当中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即使有些行之有效的市场机制我们还一时无法实施,也可以使我们明确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使我们知道什么是行不通的,什么是要通过体制转轨的过程而最终要逐步实现的。

在现实中,我们每一个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包含着了解、参照、借鉴其他国家制度模式与实践方式的学习过程,都包括着从本国实际出发“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影响,就充分说明了开放在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加入WTO的最重要的效果,不是我们可以更多地出口,而是我们通过更大的开放而更大程度地采取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制度,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7.开放当然不是一个只有收益而没有成本的过程。

开放充满挑战。

开放使我们置身于充满风险的国际市场当中;开放使我们新兴的弱小企业面临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挤压;开放不仅引入的知识,也会使一些“糟粕”输入;发达国家的人们往往忘记了他们在早期发展阶段的处境而用他们发达起来之后的标准评判我们,对我们说教、施压,或者对我们进行“误导”,这往往使落后国家掉入所谓“赶超陷阱”或“早熟的陷阱”。

这些不必回避,更不需否认。

但是,经济学不承认天下存在着任何只有收益没有成本的好事,不承认有“免费的午餐”。

经济学最终关心的是“净收益”。

比起开放的成本,开放的收益无疑更大,更“合算”。

所有开放的国家最终都发展了,而所有封闭的国家最终都更加落后,就证实了这一点。

30年的发展历程,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开放的不归之路,这也是中国繁荣富强的必经之路。

正如本文开始时所说,你必须在开放的过程中用国际的参照系来判断自己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你也只能在开放的体系中来证明自己是不是真正的繁荣富强!

在发达国家今天开始尝到了开放所带来的挑战从而更多地搞起保护主义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尝到开放所带来的好处。

现在轮到我们发展中国家当全球化的旗手了,那是因为我们确确实实从开放和全球化中受益。

我们现在仍然落后,开放当然仍然有益。

当我们真正发达的时候,我们仍可以从开放中受益,就像发达国家多年来从开放中受益一样。

一个开放的民族永远兴盛,因为它可以从所有其他民族的知识与文化中汲取营养;一个开放的经济永远增长,因为它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得得知、利用与配置资源。

《开放:

历史的选择》一书所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真理就在于,我们中国要永远开放,再也不要闭关锁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