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193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docx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docx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

初中生物教案:

生物的特征

初中生物教案:

生物的特征(通用5篇)

初中生物教案:

生物的特征篇1

一、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

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

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

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

1、什么是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

(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2、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

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生物的特征:

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

提出问题:

“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

”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4、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初中生物教案:

生物的特征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活体生物如:

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动物标本1-2件;

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

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

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

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

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

(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

它的泄殖腔内有肛门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

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

(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

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

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

(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研究、讨论、汇报、发言、补充发言等形式来完成。

挖掘学生身边的事情,回顾学生已有的知识。

教师既是一个组织者又是一个参与者。

可以展开思路,大胆去想。

给每个学生参与创造了机会,因为发言的人多,信息广,给每个人的学习也创造了机会。

通过讨论和交流,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初中生物教案:

生物的特征篇3

学习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提高我们自身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流程:

任务一:

自主探究完成学案

1.要求:

阅读教材划出自认为重点的句子。

2.在我们的校园里哪些是生物?

哪些是非生物?

2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也可以借助

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

3.生物是由构成的。

任务二:

合作交流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

要求:

指出那些是生物并说明存活的理由

(一)水面上有一只母鸭领着一群小鸭。

水中有游鱼、水草、小虾,草地上还有野兔、蛇,腐烂的老鼠上面有苍蝇等昆虫飞舞。

另外,草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蘑菇、含羞草和花朵。

(二)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三)你能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了吗?

生物的生活需要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生物能和生物还具有其它特征:

1.

2.

任务三:

拓展训练

1.下列现象中,属于生长和繁殖的是-------()

A蘑菇从小到大B人手被刺后缩回

C植物落叶D人体排汗

2.下列哪些不属于生物的特征()

A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光合作用

3.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有一类生物例外,它是()

A含羞草B狮子C蘑菇D病毒

4.下列那一特征不是所有生物都有的()

A能进行呼吸B需要营养物质

C能生长繁殖D能进行

初中生物教案:

生物的特征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通过观察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二、学情分析

生理方面,这时的学生无论是身体形态还是生理功能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生理的发展必然会对心理产生影响,所以这时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的说教感到厌倦等心理问题;生理的发展同样会对智力产生影响,他们对新鲜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由于学生具有以上特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充分起到组织和带领的作用,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通过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感知力,记忆力,情感力都有所提高,从而是学习成绩的到提高,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住人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段。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讲授】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这门课叫生物,到底什么是生物?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大家能不能说出什么是生物?

大家可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举出一些事物,并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学生可思考,讨论并交流)

[讲授新课]

一、观察分析――什么是生物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的基本要求:

1、要有目的。

2、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及时记录。

3、有计划、有耐心。

4、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师:

请同学们准备好纸和笔,我们观察一段多媒体片段,大家边看边把画面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分开记录下来,看谁记得最多,分得准确。

准备好了吗?

开始。

多媒体演示

学生:

一边认真观看一边紧张记录。

教师:

给予评价鼓励。

教师:

你们是怎样把它们区分开来的呢?

学生:

因为生物是有生命的。

教师:

非常好!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有哪些特征。

二、知识迁移――生物的特征

教师:

这是一只小鸟,我们看看小鸟有一些什么特征?

再想想这些特征其他生物是不是也具有?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

小鸟要吃东西,需要营养,人和其他动物也需要营养。

教师:

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也需要营养吗?

学生:

植物也需要,我们为植物浇水、施肥就是为它们提供营养。

教师:

太棒了,请掌声鼓励。

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生长。

生物还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

小鸟要呼吸,如果没有氧气会弊死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

教师:

很好!

那么植物需要呼吸吗?

学生:

要,小学自然课里讲菜窖里有大量的CO2,这就是菜进行呼吸时放出来的。

教师:

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会吸收大量的CO2,释放大量的O2;而在黑暗的环境中正好相反。

学生:

小鸟要排废物,人和其他动物也可以通过排尿、排汗、呼吸将废物排出去。

教师:

植物吗?

植物也出汗、排尿吗?

多媒体画面。

画面上一棵小树,点击一片叶子,叶子变黄,叶片飘落下来,同时画外音。

“落叶归根,我带着这点废物先走了”。

学生:

哇,原来植物是通过落叶,也可以通过呼吸排出废物的呀。

教师:

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用小鸟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

学生:

小鸟受到惊吓就会飞走。

打苍蝇时苍蝇也会飞走。

小兔听到声音会逃走。

教师:

这些都属于应激性。

什么是应激性呢?

就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有的同学可能要问了,植物有没有呢?

请看(出示向一侧生长的植物)这就是植物对光刺激作出的反应,向光生长。

其实生活中经常见到――如果放在窗台或阳台上的花不经常轻动,就会长成这个样子。

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植物应激性的例子?

学生:

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会合起来。

教师:

非常好!

生物体还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1:

小鸟会生蛋,蛋可以孵化出新的生命,生物体可以繁殖的。

学生2:

还有生物体都可以长大的。

教师:

对,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但是不同的生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有的植物产生种子进行繁殖,而有的植物却利用根、茎、叶进行繁殖,鸟类产卵繁殖后代,哺乳动物通过产仔繁殖下一代。

虽然方式不同,但是生物体生生不息地生存下来,正是生物体具有生长繁殖的特性。

教师: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

生物还有哪些书上没有说到的特征。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

生物都有一定的寿命,都会死亡。

学生2:

生物还能够进化。

学生3:

生物还能够进行遗传变异。

学生4: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师:

从同学们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生物还有许多特征,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就能提出许多的问题,我们就会从中受益无穷。

三、总结反馈,提高能力

教师:

我们讨论了这么多生命现象,大家一定能够利用这些生物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

现在我们来做一下课后练习。

学生:

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

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命特征的,机器人也没有。

教师:

回答得非常好。

学完这节课后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了吧?

知道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吗?

学生:

生物体有共同的特征:

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进行新陈代谢,可以生长和繁殖,还有一定的寿命

[课堂小结、盘点收获]

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么多的生命现象。

体会到观察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

认真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观察和记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热烈的讨论可以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的灵感,让你迸出思想的火花。

积极的归纳总结让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

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或多或少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

用我们自然界中最聪慧的大脑学会学习,探索生物无穷无尽的奥秘。

[课后实践]

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

各小组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设计好调查路线,认真记录你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填写好调查表,完成学生实验册

下星期第一节上课检查,科代表在上课前把实验册收齐。

[练习反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除病毒外,生物体均具有严整的结构

B:

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C:

生物体的严整结构是指拥有细胞结构

D:

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2、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季节,长出蓬松的长饰羽。

决定这种性状出现是由于()

A:

应激性B:

多样性

C:

变异性D:

遗传性

3、“朵朵葵花向太阳”这种生物现象在形态学上称生物的()在生理学上称生物(),在生态学上称生物的()。

A:

应激性B:

适应性

C:

遗传性D:

向光性

4、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A、电动狗B、恐龙蛋化石C、海葵D、珊瑚的骨骼

5、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B、会弹钢琴的机器人C、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D、休眠的青蛙

6、某学习小组在讨论生物基本特征时,出现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生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B、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同种的生物都是一样的D、生物对外界的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7、从结构上说,除以外,生物体都是由构成的.

8、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母鸡下蛋B、雨后彩虹C、大汗淋漓D、稻浪滚滚

初中生物教案:

生物的特征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②通过观察、讨论、领会,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前准备:

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2分钟课件展示:

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还有蝴蝶、小鸟。

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蟋蟀、蚂蚁。

近处有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

还有一座小桥,水中有游鱼、水草欣赏图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从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引入,使学生从感到熟悉、亲切、有趣,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2分钟提出问题:

画面中哪些是生物?

哪些不是生物?

为什么?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我们身边的生物

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

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

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察教材图1.1―1,插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

有中华鲟、啄木鸟、东北虎、银千年银杏树、蝴蝶还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大肠杆菌。

3.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熟悉的生物,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各种生物的资料。

4.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

根据各种生物的特点,人们通常它们分成三类: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现在你能将图1.1―1所示的生物进行分类了吗?

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明确生物是有生命的。

学生要根据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习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尝试分类:

中华鲟、啄木鸟、蝴蝶、东北虎是动物;银杏树是植物;大肠杆菌是微生物。

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通过提取脑海中的生活常识,自然而然的解决问题。

学生形成自然界是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观点。

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8分钟【过渡语】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你会发现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

他们都是有生命的。

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知识点二:

生物的生命现象

1.小组探究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

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动物有哪些

生命现象?

植物有哪些

生命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现在各小组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交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