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赢之道》演讲记录春光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127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场赢之道》演讲记录春光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职场赢之道》演讲记录春光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职场赢之道》演讲记录春光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职场赢之道》演讲记录春光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职场赢之道》演讲记录春光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场赢之道》演讲记录春光评.docx

《《职场赢之道》演讲记录春光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场赢之道》演讲记录春光评.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场赢之道》演讲记录春光评.docx

《职场赢之道》演讲记录春光评

时间:

2009年11月14日星期六

主题:

职业素养与阳光心态

速记公司:

石家庄泽宇科技有限公司

主持人:

市民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今天的讲座。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实名俱乐部主席陈云青。

陈主席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曾在多家大公司担任人力资源管理高级职务,对不同企业的文化和风格有着深刻的感悟。

陈老师曾多次接受《中国经济时报》等多名媒体专访并发表文章,先后为许多大型公司讲座。

陈老师的讲座亲和力强,注重沟通,讲求时效。

今天他为我们讲座的题目是《职业素养与阳光心态》。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陈老师讲课。

陈云青:

感谢刘主席的隆重介绍荐,我想今天这个题目可能是我们在场的职场人士都非常关注的。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因为刚才这个刘主席提到我主讲的题目是《职业素养与阳光心态》,这是我的主讲课程。

按照我的课程体系,《职业素养和阳光心态》有四个章,一共涉及十六个单元,但今天,我们只能两个小时的分享时间。

在两个小时里面很难跟大家全面分享。

所以我总结了一下,两个小时时间把《职业素养和阳光心态》的精髓跟大家分享。

这样,我们就把题目稍微调整一下,大家能看到――《职场“赢”之道》。

下面我们就开始,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次课程的概要,之后再逐一分解:

两小时分享内容的框架:

1、危机意识;

2、有效沟通;

3;敬业意识;

4、整合资源;

5、乐观积极。

刚才刘主席对我个人作了一下介绍,这里不再多说,但稍微补充一点,我这个名字经常被人力资源圈里的朋友念错。

大家想到容易念成什么?

这个圈里,有好多朋友在邮件里跟我这么讲:

“青云,你好”。

特别有意思,今年我收到一封邮件,邮件开头就是:

“刘青云,你好”。

所以这里我们补充强调一下。

大家了解,的确有陈青云其人。

我们知道陈青云是做什么的?

武侠小说作家,云南大理人。

刘青云也确有此人,港台片演员,广东三水人。

陈云青,职业培训师,河北沧州人,和在座的朋友同属河北老乡。

感谢大家!

再一点,我本身也是在1992年毕业于河北师大,裕华中路,尤其我们燕赵讲论举办也在裕华路。

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首先有一个亲切的感觉。

刚才刘主席已经介绍过我的情况,不再赘述,我们翻过去。

这个字念什么?

没错,赢!

我们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部首我们把它拆开来,它是哪几个字?

哦,有朋友讲,亡、口、月、贝、凡。

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个字拆开来讲,用两个小时时间我们讲赢《职场的“赢”之道》。

我们首先来讲“亡”,大家了解,说到亡,生死存亡,我们引申一下,叫危机意识,这是我们第一单元;“口”,大家想到是什么?

口就是嘴,是什么呢?

沟通。

沟通,沟通意识是我们职场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月”,大家了解这个月在古文当中相当于肉,所以我们把它稍微引申一下,行动。

行动在职场当中再深化一下,叫敬业,这也是职场当中的一项关键素质;“贝”,这个大家能想到什么?

宝贝、金钱,我们在职场当中就是成本意识,但是我们把成本意识、把金钱、把财力再引申一下,叫资源。

尤其我们在职业成长、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怎么整合资源至关重要,这是我们今天分享的第四个单元;“凡”,大家能想到组成词语能组哪个词呢?

平凡。

职业素养需要阳光心态,这个阳光心态无论是乐观,还是积极,我们需要有一颗平常心。

来,大家看有一下,危机意识、有效沟通、敬业意识、整合资源、乐观积极。

这就是我们今天分享交流的职场“赢”之道。

好!

我们回到第一个单元――危机意识。

在座的朋友有听过两个和尚的故事?

两个和尚抬水。

我们这位朋友讲了三个和尚的故事: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跟我要讲的还不是一个版本。

好,我跟大家分享两个和尚的故事:

过去有两座山,分别是南山和北山,两座山上各有一座寺庙,每个寺庙里都有一个和尚。

为了方便我们故事的描述,我们叫南山和尚和北山和尚。

这两个和尚每天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早上一个相同的时间段,一起到山脚下的小溪边挑水。

所以每天这两个和尚都有见面的机会,经常在一块儿唠唠,伙计,最近参什么禅,悟什么道,做什么功课呀。

久而久之,这两个和尚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有一天,南山和尚来到山脚下,打满了两捅水,却不见北山和尚到来。

因为南山和尚还有功课要做,所以急急忙忙挑上这两桶水赶回南山寺庙。

第二天,南山和尚仍然没有见到北山和尚,他感到很奇怪,心想我这老伙计出了什么状况?

但是仍然因为有功课要做,急忙赶回寺庙。

第三天,南山和尚下山挑水,北山和尚仍然没有像以往一样下山挑水。

南山和尚想,这个老伙计经常跟我在这里交流,参禅悟道,但是他连续三天没有下山挑水,他出了什么状况?

我一定要看看!

所以,南山和尚把两桶水挑回寺庙之后,专程赶往北山。

当南山和尚推开北山寺庙的庙门,眼前的一幕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请问我们在座的同学,他看到什么?

有的同学说,挖井,跟水有关。

大家开动脑筋,你说北山和尚庙躺在地上,已经圆寂了,这也可以。

这说明你的思维有创意。

南山和尚看到眼前的一幕是,北山和尚正在悠哉悠哉地品茶。

南山和尚感到奇怪:

老伙计,你现在这个参禅悟道已经修炼到什么程度了?

难道你不吃不喝都能活着吗?

连续三天你都没有去挑水呀!

究竟是怎么回事?

北山和尚一席话揭开了谜底。

刚才有的朋友讲,井。

这是个关键词。

北山和尚说:

老伙计,我们每天跟你一块儿到山脚下挑水,这一点上我们是相同的,但是我每天挑水回来之后,我都要做另外一件事,这是我们不同的。

那就是,我在寺庙的后面打一口井,这一口井我一天只能挖个三尺五尺,它不会出水。

但是日积月累,在三天前这口井终于挖出水来了,所以三天前我就没有到山脚下再去挑水。

大家从这个小的故事能不能联想到我们的职场?

有什么体会?

有备无患。

非常好!

还有什么别的见解没有?

一劳永逸。

往我在培训场合,跟同学们在分享,两个和尚现在年富力强,下山挑水没有问题。

但是,终有一天,你年迈力衰的时候,你怎么挑水?

怎么养活自己?

说到这个时候,我们台下的学生非常有创意,让小和尚去挑啊!

我们说到这里,要跟大家分享。

在职场当中,我们的工作,同样可以跟两个和尚关联起来。

大家想一想,和尚每天挑水,就相当于每天上班时间完成主管布置的工作任务;下班时间挖井,就相当于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去充电,去学习,去积累、去和业内朋友进行交流。

我们总结一句话叫:

上班时间求生存,下班时间求发展。

我曾经在以往的培训场合,听老师讲过这么一句话,对我非常有震撼。

在这里我跟在座的朋友来分享:

当今世界有两类人最可怕,大家都能猜到是哪两类人么?

思想懒汉。

我们这位同学讲了,思想上有惰性最可怕,有可能的职业发展将来会出现危机和困境。

但这个老师说的可怕,是指的另外一层意思。

可怕是指最有竞争力。

我们刚才有同学讲到了学习,揭晓答案:

一类是早上坚持锻炼身体的人,一类是晚上坚持读书学习的人。

我想问一下现场的观众朋友,有哪位朋友能够坚持这两个习惯同时做到?

一周七天,一天两天不算,必须是四五天以上才成。

每天早上坚持锻炼身体,晚上回去学习,读五页、六页、八页,都算。

我们现场的朋友举一举手,有吗?

的确有,我们把掌声献给这位朋友!

我们讲到危机意识,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叫:

活到老,学到老。

但是我现在想把这句话反过来跟大家分享,只有学到老,才能活到老。

这个活可不是我们生理上的活,是指我们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早上坚持锻炼身体,晚上坚持读书学习,我相信这对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朋友,都没有那么大的挑战性。

举例,每天晚上我们看书,当然是跟我们专业相关的书,假如说你做研发,计算机语言和数据库;你做销售,当然会涉及销售技巧。

每天晚上,我们看十页书,一个月我们能看多少页?

没错,300页,相当于一本专业书籍的厚度。

那么一年我们能看多少本?

12本。

十年呢?

一百二十本书。

我们每天坚持这样的一个学习习惯,我们坚持十年,就比别人多看了120本书,而且不仅仅是多看了120本书的知识,更因为这120本书的知识促进我在职场当中不断地去实践,不断去历练,它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技能的提升和经验积累。

那我想这看120本书和不看120本书,十年之后的差距将会是天壤之别。

大家想到,每天十页书,这对我们每一个朋友来讲,都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

所以说这是我们两个和尚由此引申开来,给大家的一个启示:

上班时间求生存,下班时间求发展。

我想在网上找这两个和尚的图片,实在是不好找,我就找到这么一幅图片,有的朋友笑了。

的确,这是两个和尚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再把话题稍微说得远一点,之所以今天我有机会到石家庄、到社科院跟大家有一个分享的机会,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曾经在职场当中,我记得好像是在2004年,有一天老板跟我讲:

云青,咱们公司的新员工培训很重要,你要把它做起来,当时就我而言,我虽然经常跟圈里朋友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交流沟通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我有我的体会,我有我的思路,但是如果要我弄一个PPT,有一个很清晰的框架,系统地去讲一个主题,我从来没有经历过。

但是,我非常感谢我曾经老板。

说的通俗一点,这叫赶鸭子上架。

我曾经在圈里跟朋友探讨交流过一个话题,叫《职业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之后,我们总结到一些东西,比如说有效沟通、比如说时间观念等。

所以,那次我在最短时间里面基于以往的交流结果形成了一个PPT。

大家可以了解,2004年,我刚接触POWERPOINT,那是我做的第一个PPT,这个PPT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大家能猜到吗?

惨不忍睹。

的确是这样子。

尽管这个PPT做得很粗糙,很幼稚,但是在跟新同事交流的过程当中,一是分享,一是听大家的培训反馈意见,怎么能做得更好,而后一次又一次地调整与修正。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新同事,在听了我的职业素养培训之后提交了这样的培训反馈:

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听到的最好的一场培训!

那一刻我感觉是,此生足矣!

大家了解,当初PPT中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图片,全都是下班时间来完成的。

我不可能在上班时间来做PPT,引文首先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内容完成。

上班时间求生存,下班时间求生存。

所以,今天才能有机会和石家庄的朋友有此时此刻的分享。

这是我自己亲身体会,危机意识,职业“赢”之道第一条。

我不知道有没有同学了解这段文字是谁说的?

能猜到吗?

给大家提供更多的信息,这是谁?

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他的少年照片我们大都可能认不出。

有的同学还在猜,大家看着像钱学森是吧?

我们把这段视频跟大家分享一下,眼神好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到了。

(视频播放,李嘉诚自述)我12岁就开始做学徒。

还不到15岁,便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再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

当时自己非常清楚,只有我努力工作和求取知识,才是我唯一的出路。

我有一点钱我都去买书,记在我的脑子里面,才去再换另外一本。

到我今天来讲,每一个晚上,在我睡觉之前,我还是一定的看书。

知识并不决定你一生就有财富增加,但是你的机会就更加多了。

你创造机会,才是最好的途径。

上班时间求生存,下班时间求发展,我们有的朋友可能会讲,我做销售,今天陪客户吃饭,喝高了,回家往床上一躺,太困了,太累了,干脆今天的十页书就不看了。

大家如果这么想的话,一生当中我们可以有无数的理由和借口不学习。

大家了解,怎么才能在职场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是认准了一件事,坚持每天这么做。

我想我们在座的朋友可能会讲,我上班时间忙,下班时间回家已经很晚了,我忙呀!

大家想一想,我们谁能有李嘉诚忙?

这是李嘉诚在七十多岁的时候接受采访的自述。

这是什么,危机意识。

职场中,我们三十岁的时候自信满满,然而到三十五岁之后,我们就发现,这个职场压力大呀。

到了四十岁会发现,人家三十五岁,比我们年轻,但是人家技能跟我们差不多,经验也跟我们接近。

那大家想一想,这种情况下,老板如果在两种人之间选择,他是选择三十五岁的,还是会选择四十岁的?

大家说了,当然会选择三十五岁的。

技能经验差不多,三十五岁年富力强,更有冲劲儿,更有活力。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恐慌感,职业的恐慌感。

这里跟大家分享,在职场当中能够保证我们永远充满自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年龄永远成正比!

大家想,我在三十五岁到三十八岁这三年是长了三岁,但是技能没怎么长,经验也没怎么长。

大家知道,一定出了问题,一定要让我们的能力跟我的年龄永远成正比。

如果你做到这一点,即使你是四十、四十五,你都照样可以笑傲职场,这是一点体会来跟大家分享。

好,我们进入第二个单元,有效沟通。

“沟通”这两个字,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沟通有什么呀。

但是我们知道,沟通在职场当中,很多时候结果都是沟而不通。

来,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会有沟而不通,因为沟通环节太多了。

所以,我们今天总结出沟通的七步心法。

我相信大家听过管理课程当中《有效沟通》、《沟通原理与沟通技巧》,可能我们都很熟悉,在培训课程当中,沟通分三个环节,就是表达、倾听和反馈。

我们举一个简单例子:

饭店的服务员在我们点菜的时候和我们有一个对话,我们点了一个鱼香肉丝、一个土豆丝,一个茄子,这是我们在表达,对方在倾听,大家了解,一般我们点菜之后,对方都会做一个什么动作?

对,服务员会跟你确认一下:

先生你好,您点了四道菜,分别是什么什么。

这就是反馈。

这是一般培训课程当中沟通的三个环节:

表达、倾听和反馈。

但我们今天把它分得更细,沟通可以分为七步,这七步当中,有任何一步如果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最后的结果,我们说叫沟而不通。

我们看一下:

1、想了不一定说。

大家想一想,在工作场合,我们会不会有这样的场景,主管跟小王讲:

小王,报告你写了没有?

小王一脸的迷茫:

王经理,你没说让我写呀!

然后主管经理一拍大腿:

哎哟,小王,我还以为你知道呢。

记住这句话,我还以为你知道呢。

很多时候,信息是不对称的,我们自己想到的,如果没有表达,没有倾听,别人是不了解的,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我以为你知道。

所以说,想了就要去说,这是第一步。

大家从这个步骤我们再延伸一下:

说了不一定听。

这个说,是广义上的说,不是只用嘴说,广义上讲是表达,是传递信息。

我们的现实工作中有没有这种情况?

老板交代一个秘书:

小王,下周三咱们开一个总经理办公会,会议主题就是如何提升我们公司的执行力,你赶快发布会议通知,让大家趁周六日好好准备一下。

这时候小王秘书发了一封邮件给公司的所有中高层:

公司管理同事请注意,下周三我们要开一个会,会议主题是什么什么。

就发了一个邮件,就认为万事大吉了。

大家说,会有问题吗?

会有问题。

老板讲了,让参会人员趁这两天大家好好准备一下,反思一下,总结一下,我们公司的执行力怎么才能提升,问题的根源在哪。

小王的这封邮件发出去了,但邮件这种东西人家有可能不会及时接收,有可能有的中高层下班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收邮件;也有的同事可能就不在公司,在客户或项目现场。

所以,他有可能就不知道还有开会这码事。

信息发出了,人家不一定接收到。

大家想一想,作为职业的秘书应该怎么做?

作为秘书,正规的流程,发邮件是第一步,打电话是第二步。

打电话确认一下:

李经理,我刚才发了一封邮件,关于咱们下周三开会的事情,我不知道您有没有收到,跟您确认一下。

这就叫沟通。

而且这种沟通还要继续,在下周三开会当天,会议开始前三十分钟,秘书要再打一个电话提醒会议通知。

只有工作规范到这点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职业人。

我们说到职业,说到规范,华为公司有这么一个规定:

在会议开始前三十分钟,秘书要做一件事:

到会议室把白板笔笔尖冲下垂直放置。

秘书做这么一个动作,为什么?

能想到吗,我们现场朋友?

这么小的一个细节,这在管理条例上已经形成明确的要求。

为什么笔尖冲下?

我们有的同学讲了,在重力作用下,墨水集中到笔尖,保证在培训会议过程中书写流畅。

这就叫规范,我们稍微延伸一下。

第三个环节:

听了不一定懂。

今天老板让我们抓抓公司的风气。

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段时间我也看到了公司风气不太好,很多同事上班迟到,下班早退。

所以说,当老板让你抓一抓公司风气的时候,我们办公室主任,我们人事部经理就作出这样的判断:

我们要抓迟到早退。

但这个时候,又是沟通没有到位。

老板所说的风气很有可能是上班时间没带工卡,很可能是别的现象。

所以说我们就清楚,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沟通中的反馈:

李总,您说公司风气不好,具体是指什么?

所以说听了不一定懂。

懂了不一定信。

有没有这种情况:

主管告诉下属,小王,你去做一件什么事。

下属心想,做这个事有什么用?

纯粹是劳民伤财、没事找事。

下属如果对主管的决策不以为然,即使这个人的技能经验够,他的执行效果也会怎么样?

也会打折扣。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是沟通没有做到位。

沟通做到位需要5W1H,其中一点,WHY,为什么,你要跟下属去交代,咱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事,这个事对鼓舞团队士气很有作用,这个事对促进咱们还是业绩非常有帮助。

所以下属就会感觉,的确是这样,这个工作是有意义的。

这种情况下,他的执行才会到位,这就是懂了不一定信。

信了还不一定做。

那大家可能就不理解了,他也信了,他也懂了,他为什么还不做。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主管突然有一天找到这个小王,小王,抓紧时间,抓紧时间把那份什么销售分析报告尽快给我。

过了两天以后,这个经理找到下属,小王,我前两天跟你说的报告做完没有?

小王说,没做完。

主管一听就急了,怎么还没做完?

这事这么着急。

下属又是一脸无辜,经理,我还以为不着急呢。

这就是我们说“信了不一定做”,因为沟通出了问题。

我们再次强调5W1H,其中一个W是WHEN,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提交。

所以说主管布置任务要明确时间,这份销售报告很着急,我下周开会要用,你今天下班之前务必要交给我。

这就是有时间节点的。

我们在沟通当中忽略了很多东西,最后导致沟而不通。

大家了解,即使我们这六个环节都做到位了,因为下属的态度、经验、技能、方方面面的原因,包括外部因素,做了还不一定能够做对。

这就是我们跟大家分享的沟通的七步心法。

所以大家了解,我们在沟通过程当中一定要把握沟通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保证沟通的成功。

我们再继续,沟通的原理和沟通技巧不难,包括我讲,大家都了解,沟通的七步心法,大家就能理解。

沟通的七步心法,我想了我就要说,我要告诉他时间,要告诉他为什么。

要保证我们的沟通要一致,要有效。

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在职场当中,甚至推广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多时候我们的沟通是“意识不到位”。

有这样一句话:

没有沟通不了的,只有沟通不到的。

沟通更需要一种主动的意识。

来,跟大家分享个案例:

跑步机的故事。

有一天,某健身房人满为患,所有的健身设备都在使用。

这个时候有一位先生,他也要健身,在那踱来踱去,一看,前面有一个小伙子,他在那跑步机上正跑呢,一看时间,跑步机上有计时,四十分钟。

这先生就想:

这个小伙子跑了四十分钟了,体力不错,估计快要下来了,我在这等等。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又过了五分钟,这小伙子没有疲惫的意思,继续在那跑,还挺带劲儿。

这个先生一皱眉,就踱到别的地方去了,再看看别的地方还有没有机会。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又一个小伙子过来了,一看,这个跑步机跑了四十五分钟了,有戏。

这个时候,这个小伙子没有等,他问了一句话:

先生,你跑完我跑。

我们讲,这就叫主动。

对方一看,也有人想用跑步机,行,等我跑到五十分钟。

这个小伙子紧接着说,行,那我先把毛巾搭这儿。

后来,当那位先生再从远处踱来的时候,人家这两个哥儿们已经达成契约,你的机会已经没有了。

讲到这里,我们想到最接近的一幕就是在坐火车,大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说是坐火车,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火车,买了票没坐。

我们是不是会看到车厢里有这样的人,先生,您到哪站下车?

南昌。

您下车之后我坐您这。

这都叫沟通的主动意识。

大家想一想,生活当中是这样。

职场当中,一样的道理。

老板说,大家说说,这个事怎么做。

我们有人有想法,但转念一想,我这想法不够成熟,这个提议可能不会通过,所以我暂时还是不说了。

但最后会议的最终结果,老板说要把这个事做好就要采取这个方式,这个方法,这个步骤。

心里这个后悔呀,老板说的跟我想的一样,我就是没说。

和大家分享,我曾经在企业做人力资源经理的时候,当时公司的销售总监说了一句话,他说:

职场中,资源是抢来的!

大家了解,我们在职场当中,其实就是用少的资源投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我投入一,产出了二,投入三,产出了五,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资源的投入,需要老板的支持,需要部门的协助。

那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说,我们不沟通,我们都憋在心里头,我们怎么才能创造价值,怎么才能赢得老板对我们的欣赏,怎么才能赢得周边的同事对我们的认可。

所以再次重复:

没有沟通不了的,只有沟通不到的。

再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案例,一次难忘的打车经历。

我想问一下,我们在座的朋友认为自己偏内向的,请举手。

偏内向,我们说内向,外向,中性,来,举下手。

我们有一部分同学举手了。

我想问个问题啊,大家认为性格可以改变吗?

可以?

有的朋友笑了。

有不同答案吗?

太可以了?

不太容易?

有一句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在这里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跟大家分享,性格是不可以改变的。

有的人反对,说你这样说不对啊,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原来公司的小王做研发,很内向,后来他转到技术支持,经常跟客户在一块儿打交道,他现在可能说了,可能白话了,可能忽悠了。

大家了解,我们说性格,是指一个人的本我,骨子里的东西。

这人如果是内向,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的时候,他仍然喜欢独处。

这就是说本我是不能改变的。

他改变的只是工作中的我,生活中的我。

第二点,难道你说性格不能改变,我们就这样了?

那怎么说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要修炼,要不断地去完善自己呢?

这个性格到底是怎么回事?

现在跟大家分享,性格不可以改变,但可以迁善。

迁善,我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键盘上有一个键叫SHIFT,S、H、I、F、T。

当我们不摁SHIFT的时候,我们摁123456789,屏幕上自动是123456789,当我们摁着SHIFT的时候,再摁123456789,屏幕上出现的是!

、#、@、%,这叫什么?

切换。

虽然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我们多么难,我们都要移!

但是我们不要指望改,改是CHANGE。

移是切换,是SHIFT,我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自己的风格是很内向的。

我们不知道现在,我们这么多朋友,大家评价一下,我是偏内向的还是偏外向的,还是中性的?

大家看我懵住了一部分人。

我的性格是很内向的,我跟大家分享我的成长经历。

我的老爸老妈生了我,上面还有俩姐,俩姐因为年龄比我大两岁、三岁,上学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家,老爸老妈上班。

所以这个时候,我自己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小伙伴,孩子一人在家,老爸老妈不放心,所以就干脆把我锁在家里,还其名曰“看家”。

那时候可能也就五六岁吧,很小,即使是外头门上着锁,自己毕竟是小孩子,心里仍然害怕,万一坏人从墙头跳进来怎么办。

所以那个时候我自己在家里演双簧,先用原声说话,再粗着嗓子模仿大人说话,让人感觉,屋里头有人(有大人),你可别进来。

现在想来就很有意思,这不是有病吗?

外面锁着门,里边还有人。

这种情况,导致我们的性格更加地封闭内向,因为一个人独处的机会太多了。

所以在上小学的时候,别的同学课间十分钟都跟小鸟一样出去玩,我仍然自己一个人看书。

很坐得住,这是老师对我们的印象。

大家了解,无论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的早期环境,都形成了我这样的本我,是内向的。

而且最可怕的是到了高中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们在座的同学有没有看过一部影片,叫《追捕》,日本影片《追捕》。

男主人公是谁?

杜丘,扮演者,高仓键。

我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就感觉崇拜得不得了,那种男子汉的形象。

所以,高中时代我特别崇拜高仓健。

由此,我也用八个字作为标准来塑造我的性格:

深沉、冷静、傲岸、忧郁。

高中时候就是这样子,那个时候就到了孤芳自赏、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境界,所以说就很孤僻。

但是我终于有一天意识到,这个样子是不可以的,将来你必然会走到社会,在职场当中,你一定要去交往、去获取资源,去争取机会,这么内向,肯定会影响你将来的发展。

所以说,这样的性格是有问题的,那个时候我就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

我们高二文理分科的时候,原来的班长到了文科,老师就要在班上再选一个班长,当时就在我们几个学习成绩排前几名的同学当中征求意见:

你们几个谁有意向来当班长,担任咱们这个班的工作?

我当时就感觉要调整性格,需要历练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我就要把握住,所以在那个时候,我就争取到这个机会。

其实那时候心里是打鼓的,这个班长我能不能当,我这么内向,就是学习成绩还不错。

学习成绩不错,也是因为坐得住,还是因为内向。

但现在想方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