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专业勘察设计安全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6865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专业勘察设计安全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数据专业勘察设计安全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数据专业勘察设计安全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数据专业勘察设计安全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数据专业勘察设计安全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据专业勘察设计安全技术方案.docx

《数据专业勘察设计安全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专业勘察设计安全技术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据专业勘察设计安全技术方案.docx

数据专业勘察设计安全技术方案

数据专业勘察设计安全技术方案

第一章概述

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设计质量关系到后续的施工能否正常进行,关系到后期的网络能否正常安全运行,为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安全和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目标,特编制数据网勘察和设计安全手册。

第二章勘察阶段

所有勘察设计项目,设计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勘察。

现场勘察应加强注意三个方面的安全问题,即人身安全、现有通信设施安全和勘察方案安全。

1人身安全

1、勘察出发之前应检查勘察车辆的安全状况,如胎压、刹车、油量等;严禁司机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不安全驾驶行为,尽量避免夜间驾驶,以确保勘察设计人员的人身安全;

2、野外勘察遇到雷雨天气,严禁在树下躲雨;严禁触碰铁塔、机房内的铁件等金属构件,以避免造成雷击事故;

3、在树林、灌木丛、草丛等野外勘察时,应携带木棍,以避免蛇虫的叮咬;经过陡坡、沟壑、水渠、河流等情况时,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过,以避免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4、严禁用手(含手持物品)或身体其他部位触碰带电的电源接头或端子,以避免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2现有通信设施安全

1、进入运行中的机房勘察时,须严格遵守建设单位的机房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交直流电源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等设施的正常安全运行;

2、勘察设计人员应在维护人员的陪同下进行相关勘察工作,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对电源等相关设备进行勘察测量工作;

3、勘察设计人员严禁碰触电源接线端子、铜鼻子和无线射频接头,严禁拽拉线缆、闭合或拉开电源开关;严禁将勘察物品放置在蓄电池上面,以避免短路造成通信中断事故;

4、勘察设计人员在现场若发现机房现有状况存在安全隐患、或有不符合国家和行业安全规定的情况,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反映并在查勘纪要或设计方案中提出整改建议。

3勘察方案安全

1、在通信局(站)选址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安全要求、人防、消防要求、电磁波辐射影响要求、干扰要求、防火要求、安全间距要求,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工信部、原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发布的相关规范和规定,以及其他行业对通信局(站)的安全规范要求,特别是相关的强制性条文。

有关强制性条文摘录请详见第四章。

2、设计人员在现场勘察的有关选址、机房、铁塔、引电、走线等等勘察方案,必须形成查勘纪要,并针对勘察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重点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应进行详细说明,提出解决方案,必要时应向建设单位主管经理汇报,最后必须由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维护人员和设计人员等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第三章设计阶段

所有设计人员必须做到数据网络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安全,设计审核、审定人员应对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规定,加强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方面的审查力度。

1IP承载网工程

IP承载网工程设计安全技术要求主要依据《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设计规范(YD/T5037-2005)》与《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T5117-2005)》进行编制。

1.1网络组织

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网络层次可分为两级:

骨干网、城域网,其中骨干网、城域网分别采用独立自治域;网络层次也可分为三级:

省际骨干网、省内骨干网和城域网,其中省际骨干网、省内骨干网、城域网可分别采用独立的自治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优先采用网络层次少的设计。

1.1.1骨干网

为了减少对长途传输电路的资源消耗、提高网络的动态路由收敛性能,原则上,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骨干网内或省网内应形成由一般节点和核心节点构成的两个等级结构,一般节点与核心节点连接,核心节点相互之间进行连接。

骨干网的覆盖规模较大时,也可形成由一般节点、普通核心节点和骨干核心节点的三个等级结构。

骨干网或省网内一般节点与核心节点连接的拓扑形式宜采用双星形方式,核心节点之间连接的拓扑形式可采用网状结构、不完全网状结构或者是多平面结构。

城域网内可以采用双星形、环形等拓扑结构。

网络内中继电路的局向组织应满足网络性能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国内用户全程全网端到端连接,中间最多经过10个节点;国内用户到达国际出入口节点所经过的节点数应不超过6个。

在采用主备疏通方式的流量规划方式下,中继电路的带宽平均峰值利用率宜设计在50%~70%区间内;在采用分担疏通方式的流量规划方式下,中继电路的带宽平均峰值利用率宜设计在40%~50%区间内。

1.1.2IP城域网

宽带IP城域网原则上由IP城域网骨干网和IP宽带接入网组成。

宽带IP城域网的骨干网部分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

核心层为汇聚层网络提供数据的快速转发,同时实现与IP骨干网的互联,提供城市的高速IP数据出口。

汇聚层居于核心层和IP宽带接入网之间,扩大核心层的业务覆盖范围,汇聚接入网的接入节点。

除基本的数据转发功能外,在汇聚层一般还提供业务接入控制功能,实现对用户的访问控制、服务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流量整形等。

宽带IP城域网的宽带接入网部分负责提供各种类型用户的接入。

接入网通过各种接入技术和线路资源实现对用户的覆盖,并提供多业务的用户接入,必要时配合完成用户流量控制功能。

宽带IP城域网的业务支撑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应根据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运营、维护、管理等因素确定。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优先选择集中设置方案。

宽带IP城域网核心层节点宜设置在城区内,具体的位置选择应考虑业务分布、线路资源、机房条件等综合因素。

核心层节点宜优先选择省际或省内IP骨干网节点设备所在局点。

核心层节点的数量,大城市宜控制在4~6个之间,其它城市宜控制在2~4个之间。

宽带IP城域网汇聚层节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业务分布和业务覆盖要求确定,选择时应同时考虑线路资源、机房条件等综合因素。

IP宽带接入网接入节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业务开展情况进行选定。

接入节点应将不同地理分布的用户高效的接入汇聚层,可根据实际工程中用户数量、距离、密度的不同,设置一级或级联接入。

宽带IP城域网核心层节点间应采用网状或半网状连接。

宽带IP城域网汇聚层节点至核心层节点间的连接应实现双归属,可根据传输资源情况采用双星型、环形等组网方式。

IP宽带接入网的接入节点分布广、数量多,应根据传输资源情况,接入节点至汇聚层节点之间可选择星形、双星形、环形等组网方式。

网络每个局向中继电路的带宽设置应根据业务量矩阵、网络性能要求、网络流量流向规划等因素计算确定,必须同时考虑传输网络的带宽颗粒和可能的传输网络建设成本。

同局向多条同带宽电路的数量必须小于动态路由协议的相关功能限制。

若在网络本身的设计中已经比较多的考虑保护问题,虽然IP网络本身的保护机制不尽完善,综合考虑性能价格因素,原则上可不要求传送网为IP城域网中继电路提供保护机制。

在采用主备疏通方式的流量规划方式下,中继电路的带宽平均峰值利用率宜设计在50%~70%区间内;在采用分担疏通方式的流量规划方式下,中继电路的带宽平均峰值利用率宜设计在40%~50%区间内。

原则上,宽带IP城域网的骨干网部分采用全省集中管理方式,各城域网内只设置操作维护中心。

宽带IP城域网的宽带接入网部分可采用各城域网分别管理、操作维护的方式。

网管系统与被管设备之间的网管信息通道一般可采用带内方式,也可采用带内带外相结合的方式。

1.2设备配置

1.2.1骨干网

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各种设备的配置应本着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兼容性好、经济合理、扩展性强等原则进行。

1.2.1.1主要设备配置原则

1)应在完成网络节点局域网结构详细设计的基础上配置节点所需要的主要设备。

2)网络节点内路由器设备的配置应充分考虑该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和功能,所配置的设备的功能与性能应与该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一致。

3)当一个节点存在多条对外连接中继电路时,节点配置多台路由器设备时需要注意对整体网络结构的影响以及对流量流向规划的影响。

4)骨干网节点(无论是核心节点还是一般节点)、功能为汇接的节点、国内互联互通节点和国际出入口节点所采用的路由器主要部件(例如路由引擎、交换矩阵、电源模块、冷却风扇等)应冗余配置。

5)节点内路由器设备的接口板应根据网络中继电路设计情况进行配置。

当一个节点存在多条对外连接中继电路时,电路与接口板的对应应考虑安全可靠性要求。

6)国际出入口节点的国际出入口路由器设备必须单独配置,不与其它功能路由器合设。

7)节点内配置的路由器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

8)节点业务设备应根据业务系统设计情况确定。

9)网络设备应具备通过升级支持IPv6的能力。

1.2.1.2配套设备配置原则

工程所需的电源设备、电源架、配线架等配套设备应根据机房规划按需配置。

1.2.2IP城域网

1.2.2.1主要设备配置原则

宽带IP城域网各节点配置的主要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设备、交换机设备、宽带接入服务器等。

配套设备包括电源设备、电源架、配线架等。

各种设备的配置应本着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兼容性好、经济合理、扩展性强等原则进行。

宽带IP城域网中采用的各种网络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的设备技术规范。

宽带IP城域网核心层应主要采用高速路由器设备,核心层设备的主要部件(主处理器、交换矩阵、电源模块和冷却风扇等)应冗余配置。

规模小、业务量少的IP城域网初期也可采用高速以太网交换机设备为主建设。

宽带IP城域网汇聚层除配置高速路由器设备外,应根据业务需要配置业务路由器、宽带接入服务器设备或业务接入网关设备等。

规模小、业务量少的IP城域网初期宽带接入服务器设备也可全网集中配置。

宽带IP城域网的宽带接入网应根据接入技术的选择配置合适的设备。

宽带IP城域网中采用的网络设备应具备通过升级支持IPv6的能力。

1.2.2.2配套设备配置原则

配套设备配置原则:

电源设备、电源架、配线架等配套设备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配置。

1.3机房设计

1.3.1骨干网

机房设计应符合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公用计算机互联网设备安装在数据机房,数据机房宜设置在周围用户相对集中且具有长途通信能力的综合通信楼内,应靠近传输机房。

数据机房宜分设主机室和控制室。

对于集中监控条件较好的数据机房,也可不设单独的控制室。

主机房安装主要设备和配套设备,控制室安装管理终端等设备。

机房环境要求如下表:

机房土建要求表

机房名称

室内净高(m)

地面负荷(KN/m2)

室内表面处理

墙面及顶面

地面

主机室

2.8~3.3

6

外开双扇门宽1.5m

外窗要求进行严密防尘处理,或不开窗

浅色不燃不起灰材料

水磨石地面或抗静电地板

控制室

2.8~3.3

6

外开双扇门宽1.5m

外窗要求进行防尘处理

浅色不燃不起灰材料

水磨石地面或抗静电地板

机房环境要求表

机房名称

温度(℃)

湿度

照度

防尘要求

事故照明

防火要求

主机室

15~30(每小时变化小于10℃)

40%~70%(不结露)

300Lux(距地面0.8m)

严密防尘

要事故照明

采取防火措施

控制室

15~30

40%~70%(不结露)

300Lux(距地面0.8m)

严密防尘

要事故照明

采取防火措施

机房设计的面积应结合工程远期发展需要留有发展余地。

新设置的机房,主机室面积为80~100m2,控制室面积为40~50m2,辅助生产房屋面积为15~20m2。

按照集中维护原则,如机房面积许可,互联网设备所在数据机房也可与其他数据网络设备机房合设。

机房的平面布置应合理,设备排列整齐、便于维护,属于不同网络的设备布置之间应有一定的分割,应尽量提高建设面积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考虑工程远期发展需要适当预留设备扩容位置。

机房内设备排列要求可按表设计:

设备排列要求

序号

走道位置

尺寸(m)

1

设备机列列端主要维护走道宽度

1.2~1.5

2

设备机列列端次要维护走道宽度

0.8(个别突出部分不小于0.6)

3

设备背对背间距

0.8~1.0

4

设备机背与墙间距

0.8~1.0

5

设备机面与玻璃隔断墙的维护间距

≥1.1

设备的保护地线应从机房内地线总汇集线排引接。

设备的安装必须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并符合符合YD5059-2005《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设备机房必须采取防火措施,符合YD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

1.3.2IP城域网

机房设计应符合YD/T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宽带IP城域网的设备安装在数据机房,数据机房宜设置在周围用户相对集中且具有较好传输能力的综合通信楼内,应靠近传输机房。

机房设计应贯彻集中维护的原则。

数据机房可分设主机室和控制室,对于集中监控条件较好的数据机房,可不设单独的控制室。

主机室安装主要设备和配套设备,控制室安装管理终端等设备。

机房的土建及环境要求分别见下表:

机房土建要求表

机房名称

室内净高(m)

地面负荷(KN/m2)

室内表面处理

墙面及顶面

地面

主机室

2.8~3.3

6

外开双扇门宽1.5m

外窗要求进行严密防尘处理,或不开窗

浅色不燃不起灰材料

水磨石地面或抗静电地板

控制室

2.8~3.3

6

外开双扇门宽1.5m

外窗要求进行防尘处理

浅色不燃不起灰材料

水磨石地面或抗静电地板

机房环境要求表

机房名称

温度(℃)

湿度

照度

防尘要求

事故照明

防火要求

主机室

15~30(每小时变化小于10℃)

40%~70%(不结露)

300Lux(距地面0.8m)

严密防尘

要事故照明

采取防火措施

控制室

15~30

40%~70%(不结露)

300Lux(距地面0.8m)

严密防尘

要事故照明

采取防火措施

机房设计的面积应结合工程远期发展需要留有发展余地。

按照集中维护原则,如机房面积许可,互联网设备所在数据机房也可与其它数据网络设备机房合设。

机房的平面布置应合理,设备排列整齐、便于维护,属于不同网络的设备布置之间应有一定的分割,应尽量提高建设面积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考虑工程远期发展需要适当预留设备扩容位置。

机房内设备排列要求可按下表设计:

设备排列要求

序号

走道位置

尺寸(m)

1

设备机列列端主要维护走道宽度

1.2~1.5

2

设备机列列端次要维护走道宽度

0.8(个别突出部分不小于0.6)

3

设备背对背间距

0.8~1.0

4

设备机背与墙间距

0.8~1.0

5

设备机面与玻璃隔断墙的维护间距

≥1.1

机房的工作地、保护地、建筑防雷接地应采用联合接地,必须符合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接地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设备的保护地线应从机房内地线总汇集线排引接。

设备的安装必须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必须符合YD5059-2005《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设备机房必须采取防火措施,必须符合YD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

2支撑网工程

支撑网工程设计安全技术要求主要依据《电话网网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5053-2005)》进行编制。

2.1总体设计要求

进行支撑系统设计时,首先应明确各级支撑系统的功能、信息量和所需的处理能力,据此确定系统的规模容量和通信方式。

根据通信方式确定通信接口类型和通信速率。

根据信息量和所需的处理能力确定支撑系统设备的具体配置。

系统应配备数据通信设备,通信协议采用TCP/IP,物理接口采用V.24、V.35或其他高速接口与其他系统相连;系统内部各计算机设备之间应通过高速局域网进行通信,必要时可预留较高的通信能力。

2.2设备配置要求

设备配置应本着性能稳定可靠、技术先进、适应性能强、兼容性好、易于以后扩充等原则进行。

主要服务器应采用主备用结构或多机结构,以保证各级支撑系统的数据安全;其设备的配置应能满足支撑系统发展的需要,网络接口应能支持多种局域网标准。

客户机配置应保证系统的安全使用;其网络接口应能支持多种局域网标准。

主要数据通信设备应采用主备用结构,以保证通信安全;其广域网接口应能支持V.24或V.35等标准,通信速率应能根据需要进行灵活地调整;其局域网接口应能支持多种局域网标准。

2.3机房设计要求

2.3.1电源设计

支撑系统的电源设计应满足YD/T1051-200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的相关规定。

支撑系统电源分配设备的负荷应结合工程发展需要留有余地。

支撑系统设备应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供电,以保证支撑系统的安全运行。

2.3.2布线设计

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的布线设计应以整齐和布放距离短为原则。

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应分别按不同的路由进行布线设计,相互之间距离应保持100mm以上,避免交叉。

计算机主机设备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号线以及电源线,如果无法在活动地板下走线时,则可在计算机台附近分开走线,但不得交叉。

设备的保护地线应从电信楼内地线总汇集线排引接。

支撑系统的布线设计有条件时宜采用综合布线系统。

2.3.3机房设计

支撑系统的机房设计应满足YD/T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

支撑系统机房可根据需要分设主机室和终端室,如果支撑设备较少也可以合设。

主机室主要安装主机设备和通信设备;终端室安装各种操作终端、显示屏等设备;小容量UPS电源(小于10kVA)可安装在主机室和终端室,中大容量UPS电源(大于10kVA)应安装在电力室。

机房的环境要求如下表:

机房名称

温度(℃)

湿度

照度

防尘要求

事故照明

防火要求

主机室

15~30

40%~70%(不结露)

300Lux(距地面0.8m)

严密防尘

要事故照明

采取防火措施

终端室

15~30

40%~70%(不结露)

300Lux(距地面0.8m)

严密防尘

要事故照明

采取防火措施

机房的土建要求如下表:

机房名称

室内净高(m)

地面负荷(KN/m2)

室内表面处理

墙壁及天花板

地面

主机室

不小于3.0

6

门宽>1m

外窗要求进行严密防尘处理

涂无光漆或不起灰涂料

不能铺活动地板

终端室

不小于3.0

4.5

门宽>1m

外窗要求进行严密防尘处理

涂无光漆或不起灰涂料

不能铺活动地板

机房面积应结合工程远期发展并满足安装设备和操作维护的需要。

在支撑系统中,终端的数量较多且扩容较为频繁,同时要根据管理的需要可能会经常做些调整,因此终端室应留有较大的发展余地。

机房内设备的排列应以提高机房面积有效利用率、便于维护、整齐美观为原则来设计。

机房内设备排列要求如下表:

序号

走道位置

尺寸(m)

1

设备机列列端主要维护走道宽度

1.2~1.5

2

设备机列列端次要维护走道宽度

0.8(个别突出部分不小于0.6)

3

设备面对背间距

0.9~1.0

4

设备机背与墙间距

0.8~1.0

5

设备机面与玻璃隔断墙的维护间距

不小于1.0

支撑系统机架的安装应符合YD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支撑系统机房应采取防火措施,并满足YD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

3业务平台工程

业务平台工程设计安全技术要求主要依据《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5032-2005)》、《电话网网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5053-2005)》、《IP视讯会议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范(YD/T5135-2005)》、《移动短消息中心工程设计规范(YD/T5116-2005)》、《移动多媒体消息中心工程设计暂行规范(YD5158-2007)》、《移动WAP网关工程设计规范(YD/T5168-2009)》、《个性化回铃音平台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T5170-2009)》、《电信客服呼叫中心工程设计规范(YD/T5163-2009)》、《互联网网络安全设计暂行规范(YD5177-2009)》进行编制。

3.1设置原则

业务平台应采用集中设置方案,对于业务量较大的地区,也可根据业务需求情况采用分区覆盖设置方式。

业务平台应设置在能够提供优质、可靠传输电路的节点。

业务平台应选择在维护力量强、安全可靠性高的地点设置。

业务平台设备本身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外,还应适当考虑网络的容灾及安全可靠措施。

应选择采用通用计算机平台、处理能力较强、扩容方便、组网灵活的业务平台。

业务平台可采用IP数据链路与其他网元设备连接,数据链路应通过专线或专网进行承载,以保证安全可靠性。

业务平台与计费中心的连接应通过安全可靠的数据链路连接,对于设置主备两套计费系统的,业务平台应与主备系统均设置链路连接。

业务平台设备组成的局域网宜采用双平面组网,结构应合理、高效、不形成业务瓶颈,且具有安全性,便于扩容。

业务平台设备组成的局域网内各服务器、操作终端、路由器等数据设备均需分配IP地址,IP地址的分配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IP地址的划分应充分考虑智能网发展的需要。

2)地址划分有层次,便于网络互连,简化路由表。

3)充分合理利用地址资源,保证IP地址的利用效率。

4)业务平台设备的IP地址由电信业务经营者自行分配。

业务平台通过数据网对外连接时必须设置硬件防火墙设备,通过安全策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业务平台设备应采用主流服务器设备、高可靠性的操作系统软件,屏蔽和消除自身缺陷和安全漏洞。

业务平台系统在病毒防护上应采取防毒与杀毒相结合、以防为主的策略,在病毒可能流传的各个渠道中都进行病毒控制和查杀部署。

业务平台在承载网中传送的安全应由承载网提供安全机制,并符合YD5177-2008《互联网网络安全设计暂行规定》的要求。

系统应对人机接口指令具备分级接入控制能力,限制无权接入和错误接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系统的各种操作维护功能,均不得危及保存在其内的和正在往来传送的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在省(直辖市)内同一业务平台数量较多、容量较大的情况下宜适当考虑该业务平台的网络级容灾。

3.2设备配置

业务平台应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软硬件可以平滑扩容、在线升级,扩容及升级过程应不中断业务、不对网络造成任何影响。

业务平台设备应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容错性设计、重要部件负载分担、系统关键部件热备份,同时具有故障时自动倒换功能,以充分保证系统不间断运行。

业务平台设备应具备调度策略来满足运营需要。

根据业务类型、用户优先级、系统环境等综合因素动态调整调度策略。

业务平台核心服务器设备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根据业务模型测算对系统处理能力的要求进行配置;

2)应支持集群方案,使得进入系统的WAP业务通过负载均衡由不同模块处理;

3)设备主要部件宜冗余配置;

4)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5)设备的忙时CPU利用率和内存利用率应不大于70%。

业务平台内部网络带宽利用率以及与外部各种互连电路的带宽利用率均应不大于70%,网络设备的CPU利用率、吞吐能力和会话处理能力的利用率均应不大于70%。

业务平台应该具备操作维护功能。

操作终端使用的微机宜采用普通商用微机,且应用软件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

业务平台应根据需要配置多种接口,方便和其他网元、计费、网管等进行连接。

业务平台所需配置的设备除主机及其相应的附属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