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6848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docx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docx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控关键技术》

 

课题申请指南

 

建设部科学技术司

二○○六年十月

前言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并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础上设立的国家科技计划。

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从1978年到2005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1个,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19892个,2005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2.9%。

我国快速而大规模的城镇化一方面意味着我国将迎来最重要的城乡社会转型,另一方面则使得城乡区域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从1997到2002年,全国居民地平均变化达到30%以上,公路变化达到20%,水系变化达10%。

但是由于缺乏先进的城乡发展动态监测系统,缺乏完整的城乡区域评价预警体系,缺乏有力的城乡区域监控统筹机制,导致城乡空间布局混乱,规划失衡、重复建设、功能紊乱、耕地紧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城乡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巨大的流动人口基本没有监控引导,城市盲流、居住就业压力、收入差异等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国家经济转型、城乡社会和谐、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巨大挑战。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将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作为优先主题的总体部署,“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目标主导、整合多方资源,突破重点技术、加强集成应用,遵循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本项目以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与资源高效利用为导向,结合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以跨界线地域为对象,紧紧围绕“人”与“地”两个核心要素,从城镇和村镇两个层面,从“时间控制、空间布局、流动管理、要素共享”为切入点,开展生态承载、产业经济、社会和谐、基础设施等关键要素的动态监测,构建跨界线地域城镇化监测技术集成体系(LISUM),并在2个区域进行集成应用示范,从而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理性支撑。

为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发布指南、公开申报、专家评审、竞争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的原则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指南》。

 

第一章申报须知

一、项目内容

针对我国城乡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项目从城乡识别与动态监测技术研究、城乡要素动态监测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和城乡动态监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等3个层面设置了9个课题。

课题1、我国城乡空间识别与边界动态监测关键技术

课题2、城镇间人口流动动态监测关键技术

课题3、保障宏观经济安全运行的土地动态监控关键技术

课题4、城镇化生态承载力评价预警体系关键技术

课题5、社会和谐保障评价和监测关键技术

课题6、城乡产业布局评价与链接关键技术

课题7、村镇间基础设施评价与协同关键技术

课题8、城乡动态监控技术集成研究

课题9、村镇动态监控与优化应用平台的示范研究

二、申请管理

1、课题申报

本项目牵头部门建设部会同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项目课题申报指南,并公开发布。

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业应按照《指南》要求提出申请。

2、课题评审

项目牵头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中央和地方的多学科、多领域、老中青结合的专家,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对各单位申请的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三、资金来源

1、国拨经费

国家拨款3000万元,其中,用于城乡识别与动态监测技术研究、城乡要素动态监测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和城乡动态监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

2、配套经费

申请单位按国拨经费的1:

1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示范区研究经费按照自筹资金与国拨经费不低于1:

2的比例执行。

四、实施年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5年,即2006年至2010年。

五、申报资格

1、申请单位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的,资产负债率低于2/3,无不良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

课题由申请单位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2、联合申请各方签订联合申请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研究内容和责任。

课题申请单位对联合申请各方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

经有关部门科技司或所在省(市、自治区)科技厅(委)审定后,进行申报。

每个课题的联合申请单位不得超过5个。

3、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原则上年龄不超过60周岁,无不良科研行为记录,同一人不能同时作为本项目的两个课题的负责人,所有课题申请人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

4、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在国内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9个月。

5、经形式审查,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专家评审。

六、申报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必须根据《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

《指南》及课题申请文件可从建设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网站上下载。

2、申请文件编写:

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3、申请文件的规格要求:

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

4、申请文件构成: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2)附件

(3)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申报书

5、申请文件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及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

6、纸质申请文件一式20份,电子文件一份,两者内容如不一致,视为无效申请。

7、课题申报受理截止时间为2006年11月2日17:

00。

请申报单位将申请文件和课题申报材料的电子文档面交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科技司,超过受理截止时间的课题申请不予受理。

8、联系人和电话:

建设部科技司,张福麟、张仲伦;

电话:

(010)58933571传真:

(010)58934530;

电子信箱:

czxk@。

七、课题管理

1、由建设部联合有关部门、单位成立《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控关键技术》重点项目联合办公室。

由各部门推荐的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组成课题评审专家组,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发布指南、公开申报、专家评审、竞争择优”的原则,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2、经专家评审、择优选定的课题承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签订《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

3、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拨经费将根据每个课题进展情况按年度分批拨付到课题承担单位。

4、课题执行期间,项目联合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或配套和自筹资金不到位的课题,应及时调整或撤销。

5、课题完成后,由项目联合办公室对课题进行评估和验收。

第二章申请课题内容与目标

课题1、我国城乡空间识别与边界动态监测关键技术

一、研究内容

研究镇村识别指标与判断标准,研究城乡边界的识别指标与判断标准,研究城乡产业用地的识别指标与判断标准,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镇村分类、城乡边界和产业用地的快速识别与提取技术;建立遥感影像语义结构知识库;开展两个示范区的镇村分类、城乡边界、产业用地(居民点、商业、工业等)以及交通、水系、植被、重大设施工程、风景名胜等要素的监测;分析城乡空间地域边界推移与影响因素;通过空间要素变化信息的有效组织查询、显示、综合与管理,为城乡监控提供技术支撑。

二、研究目标(考核指标)

(1)完成3部技术标准、规程等草案的研究制定,并积极推动其成为行业标准:

-《城乡边界识别指标与监测标准与技术规范》

-《镇村识别指标与监测标准与技术规范》

-《城乡产业用地的识别指标与监测标准与技术规范》

(2)开发4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取得软件著作权登记:

-镇村分类与城乡边界快速识别与提取软件

-城乡产业用地的快速识别与提取软件

-城乡地域边界推移评价系统软件

-城乡空间要素多级监测系统软件(城镇密集区、市(县)、村镇版)。

(3)提交两个示范区的镇村分类、城乡边界、产业用地等监测要素的数据集

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报单位具有城乡地理要素信息识别和动态分析能力,掌握地理信息软件开发技术。

2.申报单位掌握大规模城乡地理要素监测和历史发展动态数据,并能把握中国城乡的地域性差异的多元状况,具有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开发相关软件的能力。

四、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300万元,申请单位按不低于国拨经费1:

1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课题2、城镇间人口流动动态监测关键技术

一、研究内容

比较研究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监测技术的特点、应用方式以及核心技术,重点开展城镇密集区人口迁移动态模拟技术、快速城镇化地域人口流动监测技术、城乡流动人口安全动态评估与预警技术、村镇人口流动监测信息网络与管理引导技术等研究;在两个示范区建立村镇人口流动示范性监测系统,根据监测基础数据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态势与影响进行安全评估与风险预警,从而对村镇流出与留守人口进行合理地引导与控制。

二、研究目标(考核指标)

(1)城镇密集区人口迁移调查分析与规律研究报告

(2)城镇密集区人口迁移OD模型及动态模拟系统

(3)城乡流动人口动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4)城乡流动人口安全预警模型

(5)村镇人口流动监测信息网络平台

(6)提交两个示范区的人口等监测要素的数据集

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城乡人口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应具备拥有大型虚拟演示设备的专业实验室,具有人口专业的专家队伍,掌握人口动态模拟系统有系统的追踪和评价。

2.申报单位已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并具备收集和掌握大量城乡人口动态迁移数据的能力,具有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开发相关软件的能力。

四、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300万元,申请单位按不低于国拨经费1:

1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课题3、保障宏观经济安全运行的土地动态监控关键技术

一、研究内容

面向国家加强土地管理和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需求,针对热点问题与热点区域,重点围绕城镇化区域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综合决策、建设用地供给年度计划决策、房地产用地预警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实时动态评价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撑;为区域城镇化进程的空间资源保障与科学调控决策提供依据。

二、研究目标(考核指标)

(1)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分配的模拟模型系统、空间决策与情景生成系统

(2)建设用地年度计划决策支持系统

(3)城镇化区域土地年度计划与宏观经济安全的预警系统

(4)房地产用地系统边界标准,用地预警的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规范

(5)基于系统动态模拟技术的区域房地产用地预警系统

(6)城乡建设用地供应实时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7)建设用地供给和土地市场需求信息实时、动态的“地图化”发布系统。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具有城乡土地学研究背景,应具备拥有大型设备的专业实验室,拥有土地专业专家队伍,熟悉全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状况,具有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开发相关软件的能力。

四、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300万元,申请单位按不低于国拨经费1:

1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课题4、城镇化生态承载力评价预警体系关键技术

一、研究内容

研究快速城镇化地域生态承载力的监测指标,开展两个示范区的生态承载力监测指标的信息提取和动态监测,建立快速城镇化地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模型,提出具有引导性、可操作性的城镇化影响评价与风险预警技术,重点研究城乡边界地域生态安全管理监测技术。

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所提出的“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划分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提供支撑。

二、研究目标(考核指标)

(1)快速城镇化地域生态承载力的监测指标

(2)快速城镇化地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模型

(3)快速城镇化地域生态风险警情识别标准

(4)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建设技术标准与评价指标

(5)城乡边界地域生态环境安全管理与监测平台

(6)提交两个示范区生态承载力监测要素等数据集。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具有生态环境学研究背景,应具备拥有大型设备的专业实验室,熟悉全国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状况,具有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开发相关软件的能力。

四、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300万元,申请单位按不低于国拨经费1:

1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课题5、社会和谐保障评价和监测关键技术

一、研究内容

以国际上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为参考,开展社会和谐指标的比较研究;研究城镇、乡村、城乡系统的社会和谐指标及监测方法;开展两个示范区的城镇、乡村、城乡系统等社会和谐要素的监测和评价;研究城镇新移民与农村居民的社会和谐保障体系与监测指标,通过示范,形成城乡社会矛盾预警与控制技术,为未来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探索一套先进工具,通过逐步推广,使我国未来城乡发展得到有序的调控管理。

二、研究目标(考核指标)

(1)城镇农民工社会福利与保障监测技术规范;

(2)城乡社会矛盾冲突源监测与预警应急平台

(3)区域新移民就业保障系统监测网络平台;

(4)历史文化村庄与典型民居整治保护监测技术规范;

(5)离乡、返乡农民社会保障支持跟踪管理系统;

(6)新农村社会体制改革和约束机制研究报告;

(7)城乡社会保险权益转移与结算理论与系统

(8)提交两个示范区的社会和谐等监测要素的数据集。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具有社会学研究背景,拥有城乡社会学专业团队,熟悉全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把握全国城乡社会差异的尖锐矛盾,对国际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评价和监测技术有充分了解,具有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保障体系的能力。

四、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100万元,申请单位按不低于国拨经费1:

1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课题6、城乡产业布局评价与链接关键技术

一、研究内容

研究城镇化与工业化及经济社会协同演进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两个示范区的村镇产业布局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借鉴国外产业簇群与产业链模式,进行产业良性竞争引导、基于产业簇群组织的村镇布局节地与村镇间产业链搭接与转移,实现村镇间产业协同发展动态监测,为“十一五”纲要中所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实现区域村镇可持续发展与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奠定基础。

二、研究目标(考核指标)

(1)地域城镇化与工业化及经济社会协同评价模型

(2)城乡产业良性竞争引导规范

(3)城乡空间组织与产业发展协同耦合与仿真软件

(4)城镇群区域城乡产业链优化运行与长效管理规程

(5)村镇间产业扩散与生态建设协同技术规范

(6)跨地域产业空间监测信息获取与动态更新系统

(7)区域城镇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动态监测平台

(8)提交两个示范区的产业布局数据集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具有城乡空间经济学研究背景,拥有空间经济学专业团队,熟悉我国城乡产业布局的现状,能够掌握城乡产业布局的相关数据,对国外产业簇群与产业链的监测研究有充分了解,具有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开发相关软件的能力。

四、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200万元,申请单位按不低于国拨经费1:

1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课题7、村镇间基础设施评价与协同关键技术

一、研究内容

重点围绕村镇间要素流与公用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模拟系统、村镇间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评价技术、村镇间基础设施网络协同整合与优化配置技术、村镇间建设工程动态监测管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开展两个示范区的基础设施调查与监测;研究中国国情下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核心技术和支撑条件,旨在提升公用基础设施使用效率,提升城乡区域整体效益,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进程。

二、研究目标(考核指标)

(1)建立村镇间流数据获取、分类统计、数据分析系统;

(2)基础设施网络布局自动选择与优化技术软件;

(3)村镇间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标准;

(4)区域城镇的基础设施网络效益评价技术指南;

(5)基础设施投资水平、运营状况评价方法以及建立其与城镇功能的非线性关系模型;

(6)提交两个示范区的基础设施数据集;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具有城镇建设研究背景,能够掌握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与运营的现状,具有制定相关标准和开发相关软件的能力。

四、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200万元,申请单位按不低于国拨经费1:

1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课题8、城乡动态监控技术集成研究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是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控项目的集成性子项目,将形成具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特点的城镇化与村镇建设空间决策支持技术平台以及相应的技术培训系统及基础教材、典型样片、教学大纲、技术规范、管理制度等。

集成其它课题的数据、模型、软件,构建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测监控系统平台;以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基础,在试点地区开展市、镇两级的监测与监控应用;在试点地区开展市、镇两级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初步形成区域性多层次系统化的监测监控管理网络平台。

二、研究目标(考核指标)

(1)城乡动态监测监控要素信息的集成技术综合报告;

(2)城镇、村镇二级的监测监控数据库平台;

(3)城镇、村镇二级的监测监控系统平台;

(4)城乡动态监测监控技术培训基地及教材。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具有城镇规划管理背景,应具备重要大型设备的专业实验室,拥有城镇研究各学科专业强大的专家团队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专业培训基地,充分了解国外监测监控软件平台,与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及国内外知名软件公司有紧密合作关系,具备进行数据平台和技术体系整合的能力。

四、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600万元,申请单位按不低于国拨经费1:

1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课题9、村镇动态监控与优化应用平台的示范研究

一、研究内容

选择两个代表性示范性区域,开展村镇建设动态监测监控技术的集成应用示范。

重点涉及示范技术选择与集成配套、技术体系应用保障制度设计、技术体系应用示范推广与实施评价等系列研究。

构建面向城乡和谐发展的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控平台,加速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

二、研究目标(考核指标)

(1)课题集成技术选择标准规范

(2)区域发展规划多样组合成套技术整合关键技术体系

(3)成套集成技术实施评价与动态更新技术规范

三、申报要求

1、课题牵头单位应具有选择、组织和协调示范区的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课题牵头申请单位在申报时要落实示范区,参加该课题的示范区应得到省级(或计划单列市)地方科技主管部门与建设主管部门的批准,要优先考虑具有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新农村示范村镇称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参加该课题。

示范区所在地行政主管部门要提供用于科研及示范的匹配资金。

2.课题申报单位应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的动态监测和评价的工作经验及实力,且具备城乡规划研究与管理背景;具备开展此项课题的软、硬件条件,拥有城镇研究各学科配套的专业团队,充分了解国外监测监控软件平台,与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及国内外知名软件公司有紧密合作关系,具备进行数据平台和技术体系整合的能力。

3、申请单位应有相应的研究及前期相关工作基础。

四、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700万元左右,示范区按不低于国拨经费1:

2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第二章申请文件格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试行)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

20年月至20年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年月

 

编写说明

1.本申报书由课题申报单位组织编写,经单位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科技司(局),地方科技厅(委、局)]审核同意后上报项目组织单位。

2.编写要求:

(1)课题目标符合项目的课题申报指南的要求,定位准确,指标明确、可考核;

(2)课题任务明确,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3)课题管理与实施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4)课题所需国拨经费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和使用,并另行编制《国家科研项目(课题)预算申报书》,课题预算申报书实行网上申报。

有关单位统一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的预算管理系统进行相关内容的申报(科技部门户网站:

;申报系统网址:

)。

书面报送的课题预算申报材料应当由申报系统软件打印,书面申报材料与网上申报材料不一致的项目或课题不予受理。

3.课题申报书A4打印,由项目组织单位确定上报份数。

课题信息表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申报形式

□投标□有限择优□指定□其它

课题申报单位

名称

单位所在地

省(市、区)

代码

通讯地址

邮编

单位类别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其他

代码

单位主管部门

代码

其他主要参加单位

序号

单位名称

课题负责人

姓名

性别□男□女

出生年

学历

□研究生□大学□大专□中专□其他

职称

□高级□中级□初级□其他

联系电话

E-mail

课题组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

起始时间

年月

终止时间

年月

课题活动类型

□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开发□其它

所属技术领域

□能源□资源□环境□农业□材料□制造业

□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

创新类型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主要研究内容(100字以内)

 

预期成果

□专利□技术标准□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新工艺

□新装置□新材料□计算机软件□论文论著□研究报告

□其他

预期知识产权

获得国外发明专利项,国内发明专利项,其他项。

预期技术标准制定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产学研联合

□是□否

经费预算

万元,其中国拨     万元。

课题申报书提纲

一、课题概述

二、课题的目标与任务

1.项目确定的课题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2.课题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四、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

1.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

3.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课题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

4.课题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