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6828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3.docx

《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3.docx

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3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题目名称:

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

学生姓名:

考籍号:

助学

专业:

指导教师:

 

2012年3月1日

 

引言…………………………………………………………………………………………1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判断标准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1

(一)网络成瘾症的定义…………………………………………………………………1

(二)网络成瘾症的标准…………………………………………………………………1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2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2

(一)学校因素………………………………………………………………………………2

(二)家庭因素………………………………………………………………………………3

(三)社会因素………………………………………………………………………………3

(四)自身因素………………………………………………………………………………3

三、浅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4

(一)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4

(二)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的下降…………………………………………………………4

(三)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诱发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5

(四)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的发展……………………………………………5

(五)影响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6

四、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分析…………………………………………………………6

(一)学校方面………………………………………………………………………………6

(二)家庭方面………………………………………………………………………………7

(三)政府方面………………………………………………………………………………7

(四)青少年自身方面………………………………………………………………………8

五、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游戏迅速占领了中学生的娱乐市场。

适度的网络游戏的确能够减轻现实中的压力,发泄抑郁的情绪,但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却给许多中学生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走访法、调查法,文献法等,了解中学生心理特征、家庭社会等外界因素以及网络游戏的特征等几方面,研究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从中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分析网络游戏成瘾的不良影响;最后,从国家法规,家庭引导、学校教育、社会环境,青年心理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性建议。

关键词

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对策

 

引言

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在中国已经一天天普及起来,其中不能不说有电脑游戏的功劳;由于电脑的普及,电脑游戏在社会上也一天比一天热门,作为电脑的一大功用和许多人接触电脑的途径,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与关注。

据调查,中学生占了电脑游戏玩家中近一半的比例。

为什么中学生占这么大比例?

游戏为什么容易吸引他们?

他们是抱着什么态度去玩游戏?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中学生沉迷于游戏?

这种沉迷于游戏会有什么危害?

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有责任去了解中学生玩游戏的心理,并寻求解决学生沉迷于游戏的方法。

帮助他们认清游戏和学习的关系,让教师和家长了解游戏的好与坏,正确引导学生玩电脑游戏。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判断标准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

(一)网络成瘾症的定义

从国内外的研究和报道来看,对网络成瘾症尚未提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使用的名称也不统一。

网络成瘾最先引起美国心理学家的关注,网络成瘾症的概念最早由Goldberg提出。

Gold—berg借用《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中关于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提出网络成瘾症(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IAD)的概念。

Young则依据DsM—IV对病理性赌博的判断标准提出PIU(ProblematicInternetUse),Hall提出网络行为依赖使(InternetBehaviorDependence,IBD)。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网络成瘾症和病态网络使用,本文使用网络成瘾症(IAD)。

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Mitchell_3将其定义为:

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虑情绪行为。

Griffitbs将其定义为:

慢性或周期性对网络的着迷状态,不可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渴望与冲动,上网后欣快,下网后出现戒断退瘾反应,出现生理或心理的依赖现象。

[2]

(二)网络成瘾症的标准

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中提到网络成瘾症的标准: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4、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国外将网络成瘾的症状归结为以下10条:

(l)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

(2)总嫌上网的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上网;(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5)一上网就能消散各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10)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

[3]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本文主要通过走访法、调查法,文献法等,了解中学生心理特征、家庭社会等外界因素以及网络游戏的特征等几方面,研究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从中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分析网络游戏成瘾的不良影响;最后,从国家法规,家庭引导、学校教育、社会环境,青年心理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性建议。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就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一)学校因素

校园生活大多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将娱乐的重心转向网络;教师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精彩的网络世界相比吸引力略显不足;网络成瘾是一个近期出现的新问题,学校教师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就存在教育的滞后性,以往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没有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提高自身鉴别、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欠缺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单一化,管理无序化,师资力量较弱,投入简单化等也使青少年网络成瘾形势更加严峻。

(二)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不健康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期望值特别高,对孩子管教严格、惩罚严厉,孩子的成材压力太大,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到虚拟空间找满足感和成就感。

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缺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使子女倍感孤独,从而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习惯于去网络世界寻求感情寄托。

(三)社会因素

从理论上讲,全社会都应该趋利避害,每个人都应该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作出贡献,事实上,网站建设缺乏有序和严格的把关管理,黄色、暴力等信息泛滥,据调查,在我国现有的8700多万网民中,青少年占70%,未成年占20%,其中有40%的未成年人经常光顾色情网站。

网络色情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直接诱因之一。

再有,尽管我国已经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但在各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网吧的营业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

但是学校周围的网吧,夜间12点以后照常营业,为学生提供包夜上网服务。

还有一些网游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提供一些靠购买本企业生产的游戏卡练功升级的网络游戏,像吸血鬼一样牢牢地吸住青少年的思想,让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不由自主的玩下去。

(四)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课堂之外的知识同样感兴趣。

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网络游戏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

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在攻克游戏难关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从其他娱乐形式中所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和刺激;网上聊天可以在让青少年在匿名状态下,自主选择交流对象,向对方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给了青少年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的交往方式;网上最新的流行歌曲,精彩的影视大片,新颖的网络小说对青少年也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这些娱乐项目对于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认知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青少年无疑是致命的吸引,从而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上网,过分沉迷于网络而形成网瘾。

同时青少年所处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渴望理解和交友,寻求感情支持,希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获得更自由的成长空间。

当人际关系不和谐或生活不顺利时,因为缺乏应对困境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勇气和信心,而常会利用网络作为发泄、放松或逃避的方式,而越沉溺在网络上,实际遇到的困难越无法解决,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沉溺者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加重,最终发展为网络成瘾者。

三、浅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网络成瘾者因为对互联网产生过度依赖而花费大量时间上网。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沉迷于网络世界,长时间连续上网,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容易变得非常虚弱。

还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中,不仅会影响头脑发育,还会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

同时,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而网吧大多环境恶劣、空气浑浊、声音嘈杂,青少年在这种环境的网吧内上网,也容易被传染上疾病。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健全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和“忧郁症”等心理疾病,过分关注人机对话,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把与别人的交往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孤僻,造成青少年个性的缺陷。

(二)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的下降

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带来了大量教育上的问题,染上网瘾的青少年,被网络挤占了原本属于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导致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下降。

同时,国外也有研究表明,长期上网,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水平线以下,这也会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网上也有一些商家为了赚钱,建立一些帮写论文,写作业盈利的网站,一些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便从网上购买作业、论文敷衍老师,学习认真态度大打折扣,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网络成瘾者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会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情况,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三)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诱发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

在网络世界,人们的性别、年龄、相貌、身份等都能借助网络虚拟技术得到充分的隐匿,人们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

人们不必面对面的直接打交道,从而摆脱了熟人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

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缺少了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

人性恶的一面也可能会因为没有道德的约束而得到充分的宣泄,这就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可能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

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色情、暴力信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容易也受到不良的诱导,最终可能误入歧途。

近年来,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明显上升,这与网络游戏中大力宣扬暴力、色情有很大关系。

更有一些青年,为了支付网费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的发展

首先,网络成瘾者大多性格孤僻冷漠,容易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导致自我更加封闭,进而不断的走向个人孤独世界,从而拒绝与人交往。

同时,网络成瘾者沉溺于虚拟完美的网络世界之中,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他们从网络游戏中得到了个人成就感的满足,他们从网恋中得到了个人归属感的满足,他们可以在网络世界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切。

而在现实世界中,一切都不是那么完美,朋友经常欺骗,爱人随时背叛,因此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的交往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从而不愿意与人交往,拒绝与人交往,拒绝融入社会,是网络带给网瘾青年的一大问题[11]。

其次,沉溺于网络世界中,还造成了青少年与他人交往频率的减少,迷恋人机对话模式,对着电脑屏幕行文如水、滔滔不绝,丢掉键盘鼠标就变得沉默寡言,在现实生活中语言表达能力出现障碍,只有到了电脑前,手按着键盘,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更难与别人更好地交流,更有甚者,还会得一种名叫“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疾病,表现为怕与人见面、谈话,见人就紧张,面红耳赤,颤抖,因之常独居屋内避不见人。

调查表明,56.3%的网络成瘾者人际关系较差。

相比之下,46%的非成瘾者能将自己与同学、亲友的关系相处得很好。

(五)影响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在网络社会,一切都呈开放状态,体现着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信息在网络大行其道,网络内容丰富复杂,良莠不齐。

网络文化虽然价值观多元化,但实际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导。

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同时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或是对社会主义中国不怀好意的人或群体,更是利用网络大量散播着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反政府的宣传言论,甚至故意歪曲事实,混淆视听。

在网络上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信息,其中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其中。

还有些人人为地在网上制造病毒,宣扬消极、颓废,甚至违法、犯罪的思想。

鉴别力和判断力水平较弱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沉迷网络之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的消极思想会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四、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应对此问题时没有单方面的责任。

学校、政府、企业应相互配合,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以帮助青少年远离网络成瘾的危害。

(一)学校方面

学校是青少年最集中的教育场所,在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方面,首先,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外,还应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特长,为学生营造一个成才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多彩缤纷的校园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青少年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快乐,不会因单调、乏味的书本学习而沉迷于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

其次,学校应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性健康教育和网络知识教育,消除青少年学生对性的无知和好奇,提高青少年学生对网络(包括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的认识能力,帮助他们认清网络的本质,降低他们网络色情成瘾的机率,增强他们抵制网瘾的自律能力。

再次,学校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

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上提供“网上论坛”、“教师电子信箱”、“心理咨询”、“热线服务”等服务项目,方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便于校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处理好学生的心理困惑。

最后,聘请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担任学生的心理辅导员,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青少年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危害,从而引导他们摆正正常生活与网络的位置;给予他们相应的现实生活方面的心理指导,从而引导他们以健康的科学的态度融入和适应现实社会。

(二)家庭方面

父母是青少年网络经验形成和改变的最直接影响者,在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方面,家长应与学校多交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协助学校对孩子上网进行监控,了解孩子的作息时间,如发现异常应与学校及时取得联系,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家长还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掌握一些网络操作知识,这样就可以多和孩子一起上网,防止孩子躲开父母的视线偷偷浏览不良网页,还可以增加与孩子的共同语言,消除隔阂,融洽感情。

家长还应该教育孩子,使孩子明白互联网具有强烈的致瘾倾向,引导孩子利用互联网了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情况,吸收有利于自己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和知识,让孩子学会利用互联网,而不是让互联网来控制自己。

在很多患网瘾孩子的治疗中,存在一种“假网瘾”的现象,不少孩子并不是真正迷恋上网,而是因为厌学、逃避压力而长时间的上网。

这时父母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找出子女恋网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心平气和的与孩子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切忌发现子女有网络成瘾症状,就一味的责骂子女。

一些网络成瘾同学的转变,家长起了决定作用。

(三)政府方面

政府部门在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方面,首先应该净化社会环境,规范网吧经营活动,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

虽然国务院公布《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了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网吧和电脑休闲屋以及网吧的营业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等相关规定,许多网吧虽都有贴着“未成年人不得进入”和“出示身份证上网”的告示,但没有人认真执行,并且仍有一些网吧为盈利而公然为学生提供通宵上网服务。

针对以上情况,政府应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对这些违规网吧实行坚决取缔,对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实行批评教育。

其次,加快网络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目前网络上出现诸多问题,如利用网络制作与传播色情、赌博、暴力等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而管理好网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而建立与完善网络管理法规及政策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用法律的强制性来打击一些网络犯罪,约束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络,向青少年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青少年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

同时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加大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等的管理力度,使其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最后,政府还应建立一些心理学网站,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

网络成瘾问题源于网络,应积极利用网络来解决问题。

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要建立救助网站,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援助。

帮助广大青少年网民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认清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现实生活方面给予心理指导,使他们辩证处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关系,以达到心理的平衡。

(四)青少年自身方面

青少年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学会控制上网时间,不到校外网吧上网,不浏览黄色页面,避免无节制的上网,杜绝通宵上网。

上网前应列出自己的上网计划,明确自己上网的目的。

青少年还应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广交朋友,用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冲淡对网络的依赖感。

应主动看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书籍以及与此相关的电视节目,明白网络诱发心理疾病的有关知识及了解过多上网和沉溺于网络虚拟时空的有害影响,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素质。

青少年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挫折,应主动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或者发泄自己消极情绪的工具。

青少年应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应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广博知识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陶冶自身的情操,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保持健康的情绪,从而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

结束语

在当代的中学生总,虽然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只是出现在一部分学生中,而大部分的学生对网络以及网络游戏仍然在保持一定的距离,或者在自控范围之内。

但是孔子说过:

“有教无类类”,这一小部分网络游戏成瘾的学生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应对其进行引导、教育,让我们反思今天的中学教育。

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影响的分析,希望引起相关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结合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心理特征、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笔者提出了一些发展性的建议,供各方参考。

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避免该问题的发生。

本文对网络成瘾现象的多角度阐述,意在抛砖引玉,由于水平有限,有待大家指导。

总之,要彻底解决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任重而道远,只有立体地把握国家、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找到其中的规范运行机制,并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对网络游戏的公正看法和认识,才能使中学生在一个良性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Pat1riciaWallace.互联网心理学[M].谢影,苟建新,译.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周云英.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研究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第5期

[3]杨玲赵国军.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11期

[1]张宏如.网络成瘾大学生动机与人格特征[J].健康心理学,2003,11(5):

398-400.

[2]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

281-283.

[3]殷建中.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M].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4]郭莲荣,等.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及其干预策略[J].教育科学,2006(6):

67-68.

[5]王易.沉迷网络游戏是种“病”[J].发明与创新,2006(6):

46.华道云,等.大学生迷恋网络问题的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06(4):

88-89.

[6]马文会.如何纠正网络心理“病”[J].心理与健康.2003,

(2):

13-14.

[7]田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7,10

(1):

92-95.

[8]苏振芳.互联网与青年社会化[M].北京: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

[9]孙清.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由、危害与防治[J].理论观察,2006,(4).

[10]林绚晖.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02,10

(1):

74-76

[11]刘加艳,许海玲,郑全金.大学生使用因特网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

501-510.

 

致谢

在这篇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的督促与指导,同时感谢她的谅解与包容。

没有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