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项训练.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项训练.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项训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专项训练
01孙权劝学(P2)
02木兰诗(P9)
03卖油翁(P16)
04课外古诗词诵读(P21)
05期中知识大盘点&过关练(P30)
06短文两篇(P39)
07古代诗歌五首(P47)
01孙权劝学
[北宋]司马光
重点注释
1.初:
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卿: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3.当涂:
当道,当权。
4.掌事:
掌管政事。
5.孤:
古时王侯的自称。
6.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等书。
7博士:
古代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yé):
后写作“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9.但:
只,仅。
10.涉猎:
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
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2.耳:
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13.孰若:
与……相比如何;谁像(我)。
孰:
谁,哪个;若:
比得上。
14.就学:
指从事学习。
15.及:
到了……的时候。
16.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19.才略: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0.非复:
不再是。
21.更(gēng):
重新。
22.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23.大兄:
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4.见事:
知晓事情
特殊词语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一词多义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
正)
为博士邪(成为)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3成语:
刮目相待(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
吴下阿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特珠句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应是“蒙以军中多务群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倒装句,应是“大兄见事之何晚乎
文学常识
1.《资治通鉴》:
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签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2.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迁叟。
汉族。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3.孙权(182-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
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252年在位)
4.吕蒙(178-219年),字子明,东汉孙权手下的将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5.鲁肃(172-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理解赏析
1.整体感知
本文写作思路: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一“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
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课文是怎样以对话的形式表现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来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权,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主人公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最精彩之处。
5.人物形象
孙权:
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
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
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6.文章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同步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卿今当涂掌事掌管政事B.但当涉猎粗略的阅读
C.孰若孤谁,哪个D.非复吴下阿蒙不复习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但当涉猎
C.但当涉猎D.与儿女讲论文义
3.下列成语及其出处不正确的是(A)
A.杞人忧天——《吕氏春秋》B.温故知新——《论语》
C.刮目相待——《孙权劝学》D.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4.不是倒装句的的一项是(B)
A.蒙辞以军中多务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非得一人于井中D.白雪纷纷何所似?
5.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是当涂县管事的,不可以不学习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C.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军中失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的阿蒙了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吕蒙不愿意学习的理由是军中事务繁多。
B.孙权现身说法,最终说服了吕蒙
C.吕蒙的“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D.鲁肃跟吕蒙结友从正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课外拓展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
1.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仲永从来没学习过,却于5岁时写下四句诗,且表现了积极的主旨。
B从五岁开始,人们指定事物让伤仲永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且文采道理都不错
C仲永的父亲认为他大有前途,下决心供他读书
D仲永十二三岁后,就变得跟普通人一样了
2.请结合吕蒙和仲永的经历,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吕蒙已经成年,通过学习后令鲁肃刮目相看;仲永天生聪颖,却因不学习变得“泯然众人”,两者的事例一正一反,让我明白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文言常识
古文常见的谦辞称谓语:
[敬辞]辑录
①爱称:
卿(多用于君对臣,也可用于夫妻、朋友之间)。
类似的还有"爱卿"。
②自称:
孤(王侯的自称)(古人称呼自己常用谦称)。
类似的还有"朕"、"寡人"。
③敬称:
大兄(多用于朋友辈)(古人称呼朋友宾客常用敬称)。
类似的还有"兄台"、"贤弟"等。
④“令”字一族。
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令爱(媛):
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
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
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
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
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⑤“拜”字一族。
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
如拜读:
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
指告辞对方;拜访:
指访问对方;拜服:
指佩服对方;拜贺:
指祝贺对方;拜识:
指结识对方;拜托:
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
指探望对方。
⑥“惠”字一族。
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请保存;惠临:
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来临;惠允:
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
指对方赠誉(财物)
⑦“垂”字一族。
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爱(都用于书信):
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
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
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
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谦辞]辑录
①“家”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
称父亲;家母、家慈:
称母亲;
②“拙”拙见:
谦称自己的见解;拙笔:
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
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荆:
旧时谦称自己的妻子。
③斧正——请人修改诗文
智慧背囊
刻苦求学的典故
凿壁偷光
西汉的匡衡年轻时家境贫寒,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
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
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
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凿壁偷光的意思是: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会不知不觉地打起盹儿来,他就把绳子一头拴在屋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这样一来,如果打盹儿,头皮就会被扯疼。
他后来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另外,战国时的苏秦在游说秦国失败后,回到家里发奋学习,每当晚上读书读得疲倦打瞌睡时,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鲜血淋漓。
他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政治家。
后用这个成语形容刻苦读书,坚忍不拔的精神。
程门立雪
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游酢去洛阳拜见老师程颐。
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它们不愿打扰,就静静的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
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后用来形容十分恭敬地向老师求教,尊师重道。
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
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
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
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
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
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
“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
02木兰诗
《乐府诗集》
二、重点词语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重点注释:
1.唧唧(jījī):
纺织机的声音
2.当户(dānghù):
对着门。
3.惟:
只。
4.何:
什么。
忆:
思念,惦记。
5.军帖(tiě):
征兵的文书。
6.可汗(kèhán):
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7.军书十二卷:
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8.愿为市鞍(ān)马:
为,为此。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9.溅溅(jiānjiān):
水流激射的声音。
10.旦:
早晨。
11.胡骑(jì):
胡人的战马。
12.啾啾(jiūjiū):
马叫的声音。
13.戎机:
指战争。
度,越过。
14.朔,北方。
金柝(tuò),即刁斗。
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15.策勋,记功。
16.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十二转:
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17.百千:
形容数量多。
强,有余。
18.郭:
外城。
19.扶:
扶持。
20.红妆(zhuāng):
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21.霍霍(huòhuò):
模拟磨刀的声音。
22.云鬓(bìn):
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23.帖(tiē)花黄:
帖”通假字通“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24.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25.傍(bàng)地走:
贴着地面并排跑。
特殊词语
1、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粘贴。
2、古今异义:
①爷:
古义指父亲,e.g.:
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
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
古义为只,副词,e.g.: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
古义为外城,e.g.:
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
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
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
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3、一词多义:
①市:
a.集市,e.g.:
东市买骏马;b.买,e.g.:
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
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
②买:
a.买(东西),e.g.:
东市买骏马;b.雇,租,e.g.:
欲买舟而下。
③愿:
a愿意,e.g.:
愿为市鞍马;b希望,e.g.:
愿驰千里足。
4、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
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成语:
①扑朔迷离 :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
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②磨刀霍霍:
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
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6、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
宾语前置。
)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7、文章词格
一、互文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二、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三、顶真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四、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五、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六、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七、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八、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文学常识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的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
考见政治得失。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朵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
它不仅不仅开拓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作用。
诗歌赏析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归朝,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
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实战训练
1.理解性默写
(1)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运用排比,写木兰出征前所做准备的句子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夸张地描写木兰出征时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画面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表现木兰战功硕硕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军帖(tiě)贴(tiē)花黄可汗(kèhán)胡骑(jì)
B、辔(pèi)头旧时裳(cháng)鞍鞯(ānjiàn)霍霍(huò)
C、燕(yān)山鸣溅溅(jiān)云鬓(bīn)金柝(tuò)
D、红妆(zhuāng)十二转(zhuǎn)机杼(zhù)啾啾(jiū)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当户织(窗户)十二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旦辞爷娘去(早晨)
B、市鞍马(买)出郭(外城)愿驰千里足(骑马快跑)
C、相扶将(扶持)胡骑(胡人的骑兵)著我旧时裳(穿)
D、傍地走(行走)策勋(记功)万里赴戎机(战事)
4、翻译下列词句,并思考相关问题。
(1)唧唧叹息声溅溅水流声啾啾马叫的声音霍霍磨刀的声音
翻译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叠词都是拟声词。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征战多年,有的战死,有的凯旋。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在面部贴上装饰物。
翻译以上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句子都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上下句的意思都是相互交错互相补充的。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运用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写木兰不停的往返于“东、南、西、北”市紧张的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B.写木兰的征战生活只用了刘句话,作者这样谋篇的原因是:
诗歌要突出的不是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的“女英雄”形象,而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美好心灵。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心情和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心情。
D.《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课外拓展
1、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
2.在当今就业艰难的情况下,木兰不仅成功就业,而且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给你以什么启示?
(请用成语或警句、俗语来回答)
谁说女子不如男。
事在人为。
有志者,事竟成
03卖油翁
[北宋]欧阳修
二、重点词语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特殊词语:
1.通假字
但手熟尔: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徐以杓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