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关景区故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6734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关景区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梅关景区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梅关景区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梅关景区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梅关景区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梅关景区故事.docx

《梅关景区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关景区故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梅关景区故事.docx

梅关景区故事

梅关景区故事传说之梅鋗择岭开基业

梅岭,古时土著人把它称为“台岭”,或叫“东峤山”。

改名梅岭,传说是因为它和西汉名将梅鋗有关。

战国末期,七国争雄,胜则扩地,败则求和,兵连祸结,民不聊生。

亡国的人只得流离失所,四处逃窜。

梅鋗的先人是越王勾践的族人。

越被楚亡后,族人只得举族逃迁。

他们先是举族迁徙到浙江的绩溪一带。

在绩溪聚居时,勾践的后裔,为纪念故乡“梅里”,遂统一改为梅姓。

梅鋗出生后,绩溪、豫章等地区又相继处在秦、楚的兼并战争之中。

陷入绝境的越族后人,又只好逃离绩溪,进入江西,然后溯赣江而上,落脚于与南越交界的台岭地区。

当时的台岭地带,山高木密,人迹罕至。

落魄南迁的越民到达台岭时,已是个个疲惫不堪,心灰意冷。

是继续南迁,还是在台岭安居?

成为越人生死攸关的话题。

氏族首领召集会议,认为台岭的生存条件较好,南北均有水路,可进可退可避,是一个定居的理想场所。

于是便在章江和浈江源头的台岭一带选择开阔地,筑房定居下来。

梅鋗作为部族将领迅速成长起来,他率族人在此“奉王而居”,一方面组织开荒造田,利用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发展稻作经济;另一方面开展军事训练,在台岭各险要隘口设立关卡,派人守卫。

梅鋗还经常到南越各少数民族部落中拜访,与南越各族建立友善关系。

并积极联络各路南迁的越国贵族,互通情报,从而使台岭成了南迁越人的一个重要据点,梅鋗也成了南迁越族部落的重要首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令使尉屠睢统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南征“百越”。

百越各族依据熟悉的地理环境,顽强抵抗,致使秦军顾头不顾尾,处处挨打,秦使尉屠睢在百越人的反击中被杀。

秦始皇又派任嚣、赵陀等率二十万军队增援。

梅鋗率领越民在台岭凭着险要关隘、关卡,利用垒石、滚木、陷阱等给予了秦军沉重打击。

但毕竟势单力薄,加上秦军前锋鄱阳县令吴芮率领的军队善于丛林作战,因此台岭危在旦夕。

吴芮久居馀汗(今江西余干、鄱阳等县),熟知越人英勇顽强,对梅鋗这个越族首领也久有所闻,他十分敬佩梅鋗的军事才能,想将他收归麾下,于是派人与梅鋗联络。

经过一番商讨,梅鋗率越军归吴芮所属,后随吴芮迁至军事重镇馀汗。

梅鋗在馀汗深得吴芮赏识,被召至幕下参与军政事务的管理,操练军队,使吴芮统率的军队军事素质和战斗力大有提高。

由此,吴芮威望大增,被尊称为“番君”。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反抗秦始皇的残暴统治。

顿时,天下各路诸侯、豪杰群起响应,“番君”吴芮也率军倒戈反秦。

他派遣梅鋗为大将军,带领数十万大军从鄱阳湖出发,越过长江进入中原策应各路诸侯。

秦朝被推翻后,吴芮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衡阳王,梅鋗因军功卓著被封为“十万户侯”。

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下令各分封诸侯结束军事行动,撤兵回所封领地。

这样,梅鋗率部属又回到了阔别数年的台岭。

可惜不久,“楚汉战争”爆发,梅鋗奉吴芮令率军队重返中原,援助刘邦歼灭项羽。

吴芮被刘邦改封为长沙王,梅鋗乃以军功封为“十万户侯”,食台岭以南诸邑。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梅鋗奉命征讨南越国,因中埋伏战死沙场,遗体葬在梅岭。

为了纪念梅鋗,越民在梅岭山下建了“梅将军”祠,并把台岭改称为梅岭。

梅鋗派兵戍守的两个关隘则分别称为“大梅关”、“小梅关”。

梅鋗的族人仍散居在梅岭一带繁衍生息,用勤劳和智慧繁荣经济,传播文明。

梅关景区故事传说之庾胜平越戍岭守南疆

西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以前,建都于番禺(今广州市)的南越国,一直与西汉王朝保持睦邻友好关系。

但在南越武王赵陀去世后,局势陡变,由于幼主无能,军政大权尽落到宰相吕嘉手中。

吕嘉恃权自重,一方面欲自立为王,一方面欲摆脱汉王朝对南越诸侯国的节制,遂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发动了政变,杀掉南越幼王、太后及汉朝使臣,将使臣节符抛弃在与汉交界的关卡上,以示与汉绝交,公开反叛汉朝。

吕嘉反叛后,汉武帝起初不以为然,仅派边城守将韩千秋率两千兵马从湘入南越平息叛乱,结果被吕嘉的南越军打得全军覆没。

吕嘉还派兵屯守横浦、阳山、湟溪“三关”,将南越与中原连通要道彻底隔绝。

消息传到京城,汉武帝勃然大怒,立即在金銮殿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遂颁诏任命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卫尉路博为伏波将军,统率江淮十万水陆大军分兵南下征伐南越国。

庾胜是杨仆的爱将,跟随杨仆多年,武艺高强,作战英勇顽强。

此次随楼船军(即水军)南下征越,被杨仆任命为开路先锋,领兵先行。

九月的一天,庾胜率领五千军士乘战船逆赣江而上,来到章水上游。

因崇义聂都山峻路险,无法逾岭过境,逐返回大余攻取横浦关隘。

横浦关上的南越守军并不多,他们见汉军来势凶猛,尤其是首将挥舞利剑,左砍右杀,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竟无一人能抵挡。

横浦关的南越守军见状,不敢恋战,慌乱射了几箭,便落荒而逃。

庾胜占领横浦关后,留少部分军队驻关迎接杨仆大军的到来,自已率部队乘胜追击,迅速夺取了广东浈江上游的水路据点,取得了南下征越的第一场胜利。

因台岭的阻隔,章江与浈江不能通航运,停在章江水城的战船无法运至浈江。

于是,庾胜只得在浈江征集民船和建造战船。

幸好随船军中不乏造船的能工巧匠,加上岭南山区山高林密,取材方便,庾胜便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运送大军的战船数百艘。

杨仆的主力军“出豫章,下横浦”,会合庾胜的先头部队顺江南下,与伏波将军一道完成对番禺城的包围,并全力攻击。

吕嘉企图利用坚固的城池负隅顽抗,拒不投降。

杨仆与路博德将军巧定妙计,派庾胜率精锐部队在城东南的上风口强攻城堡,伏波将军则在西北面的山岗安营扎寨,派士卒到城墙劝诱南越军卒投降,以涣散其斗志。

强攻一个余月,终于攻破城池,南越军溃不成军,纷纷到伏波将军设置的受降营寨中缴械投降。

吕嘉企图从海上逃亡,亦被追获斩杀,南越国从此消亡。

南越叛乱平息后,杨仆率部班师回朝。

进入章水时,自命“吞汉将军”的东越王又起兵反叛。

武帝颁诏书要杨仆留下一支部队戍守横浦关,防止东越窜入南越扰乱。

庾胜作为一名英勇善战的将军被留下戍守,成为横浦关南北两侧广阔地域的第一位军政合一的长官。

庾胜十分重视横浦关的军事地位和作用,维修加固了关卡要塞,派兵日夜守护,并在岭北山下(今大余县城西南面)兴建城池,名庾将军城,城中有常备军队,城池连通关卡与章江水路,彼此相互策应,可攻可守,攻防兼备。

不久,东越叛乱也得到平息,横浦关因而久无战事。

此时的庾胜,便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岭南山区的民族团结,促使南越人民和戍守将士之间友好交往,和平相处,互通婚姻,发展生产,边境的商贾贸易也较以前更加繁荣。

由此,庾胜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虽然数年之后,因高丽发生战争,庾胜被杨仆征调离开了这里,但这里的人民仍十分怀念他,便将他戍守过的山岭尊称为“庾岭”,因庾胜在家庭兄弟中排行老大,又称作“大庾岭”。

西汉在岭南完善郡县制时,沿习当地人对大庾岭的称谓,以正式的地理名称“大庾岭”载入史册。

庾胜之名,深深融汇于大庾岭山脉之中,与天地共存。

梅关景区故事之陆凯路岭寄梅情

陆凯,字智君,三国东吴名将、大都督陆逊的家族子侄,出生于江南水乡的苏州。

他长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

自幼极好读书,经史子集皆通晓悉知,更能吟诗作画,堪称苏州风流才子。

他有一同窗好友范晔,两人兴趣相投,经常结伴到名山大川去游览,吟诗答对。

无锡太湖之滨的邓尉山上有一片梅树林,寒冬来临,梅花开放,漫山如雪,被誉为“香雪海”。

陆凯和范晔经常到香雪海观景吟唱,数年不变。

为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只是陆凯出身江南士族大家,范晔出自贫寒庶族,两人门第相距悬殊。

长大后,陆凯先是担任永兴、诸暨等地的行政长官,后从军任建武都尉,成为一名东吴的高级军官。

而范晔则无所发展,只好徒身渡江北上到古都长安,以图有所作为,两人只好挥泪道别。

三国东吴赤乌五年(242年)秋,陆凯奉孙权令统率一支三万人的步骑大军,浩浩荡荡从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出发,戈矛耀日,旌旗蔽天,向远在天涯海角,夷汉杂居的珠崖(今雷州半岛)、儋目(今海南岛)进发,去平息黎、苗、瑶少数民族起义。

吴军风餐露宿,冒雨顶日,经数月长途跋涉,终于在隆冬腊月的时候,到达南部都尉所辖的大庾岭北麓、中原去南越的最后一个驿站——横浦驿。

从建业出发时,陆凯就带了很多书籍。

他白天行军赶路,晚上挑灯读史。

从史书中,他对梅鋗居岭搞秦助汉及前汉杨仆楼船军“出豫章,下横浦”征讨南越的历史故事有较深的了解。

吴军到达横浦驿后,立即安营扎寨,做稍事休整。

陆凯乘休整之时,便想去看看这里的山川风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他叫来横浦驿驿丞,问道:

“这里山高林密,沼瘴弥湿,可有什么可看之处啊”?

驿丞回答说:

“将军,这里太偏僻了,好看的地方不多,梅岭有一片梅花,倒值得观赏。

“噢,这里也有梅花?

”陆凯惊奇道:

“现在正是梅花开放的季节,你叫上几个人,我们去看看!

陆凯和驿丞一行人来到梅岭,驿丞一边走一边讲解:

这里的梅树是越人为纪念他们的先祖功臣梅鋗而陆续栽种的,已有好久的年头了。

“陆凯一看,果然在驿道两旁的山岭溪边,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生长着大片大片的梅树,梅树上的梅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争奇斗妍,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好一个精致的南国梅景啊!

”陆凯感慨地赞道。

“还有更奇妙的呢。

将军请跟我来。

”驿丞领一行人爬上山顶,指着岭巅一株梅花盛开的梅树对陆凯说:

“请将军仔细观看一看,觉得这株梅花有什么不同吗?

陆凯上前细细观看,只见朝南的枝干朵朵梅花都已盛开,而朝北的却是个个花骨朵,含苞未放。

驿丞道:

“‘南枝既落,北枝始开’,这就是梅岭一大奇观,另处绝无。

”陆凯听了,不禁啧啧称奇。

听了驿丞的一番介绍,陆凯伫立梅岭,俯视着漫山遍野洁白似雪的梅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家乡的“香雪海”,想起了情同手足的同窗好友范晔,那时,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两人同窗攻读,互相切磋,谈古论今,奇文共赏。

闲暇时光,或徜徉在梅树下,或吟啸在湖光山色之中……多么令人惬意的情景。

如今,一个在南方,一个却在遥远的北方,两人何时才能相见啊!

想着想着,陆凯不由得惘然若失……

“叮当,叮当”……

一阵清脆悠扬的马蹄铃声打断了陆凯的思绪,只见一个风尘仆仆的驿使牵马从岭南登岭而上。

陆凯不觉一动,“何不通过驿使寄去我对好友的一片问候呢?

”于是,他随即折了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和驿使一同来到驿站。

陆凯取出文房四宝,凝思片刻,为范晔修书一封,并在书后吟诗一首: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将书信及梅花交给驿使,嘱驿使送长安范晔。

第二天,陆凯就率部队继续南进。

范晔在长安收到陆凯的书信、梅花诗和梅花,万分高兴,逢人便介绍这首清新朴质、饱含浓厚友情的吟梅诗。

长安文人争相传吟、欣赏。

后来,“一枝春”就成了梅花的别称,也成了纯洁、深厚友谊的象征。

梅关景区故事之陈霸先跨岭主中原

陈霸先,南朝陈的开国皇帝。

他的发迹,与梅岭有一定的关联,大庾的百姓曾为他提供过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

陈霸先,字兴国,生于梁天监二年(503年),他投在吴兴太守新喻侯肖英门下当差。

因他办事得力,为人机敏,甚得肖太守的器重,常对左右说:

“此人今后将发达。

”后来,肖英升任广州刺史,陈霸先随肖英溯赣江而上,来到梅岭脚下横浦驿,准备渡岭。

陈霸先早就听说大庾是米粮之仓,梅岭是兵家必争之地,于是便乘机浏览了梅岭,当看到梅岭的险峻地形时,不禁深为赞叹。

随后,他南下广州,不久任中直兵参军。

当时岭南形势复杂,豪强并起。

为了稳定局势,肖英剌史便令陈霸先招兵买马,经过严格训练,很快就建立了一支小小的劲旅,驻守隆郡。

大同七年(541年)十二月,交趾人李贲率部起义,攻打交州。

在这关键时刻,交州的梁军又发生了内讧:

因大将孙炯、卢子雄被剌史肖谘诬杀,孙炯、卢子雄的部将杜僧明、周文育率众复仇,反攻广州。

陈霸先闻变后迅速赴援,一举击溃叛军,生擒杜、周二将,还尽收其属。

梁武帝见了战报后,十分称奇,新授陈霸先为直阁将军,同时,专门派了画工去为陈霸先画像。

像画好后,直送武帝,武帝看后,加封为新安子。

是年底,肖英病逝。

过了年,陈霸先奉命送肖英灵柩还京。

一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行至梅岭横浦驿馆站,就接到梁武帝的圣旨:

任命陈霸先为交州司马,并令他与广州剌史杨瞟、定州剌史肖勃进计李贲。

陈霸先匆匆把肖英的灵柩送到南安东山码头,上了北去的官船后,又马不停蹄到交州赴任。

一上任,陈霸先就打败了作乱的高州剌史兰裕,因功封始兴太守。

但在平叛李贲的战事上,陈霸先与肖勃发生了矛盾。

肖勃消极避战,并劝杨瞟罢战。

陈霸先得知这情况后,当即厉声指责肖勃不顾朝廷大局,贪生怕死。

肖勃被陈骂得无言以对,从此也与陈结下仇隙。

杨瞟为陈的精神所鼓舞,命陈为先锋,主持对李贲作战。

由于陈霸先指挥得当,巧计用兵,奋勇杀敌,最终使李贲大败而逃,被少数民族首领所杀。

大清元年(547年),陈霸先又因功任西江都护,总督七郡的军事。

从此,陈霸先成了岭南举足轻重的实力人物。

大清二年(548年),梁发生侯景之乱。

陈霸先早就有挺进中原、争霸天下的企图,并秘密进行了准备。

次年,他以征讨侯景为名,传檄天下,宣布北伐。

为了稳定后方,建立根据地,他派大将杜僧明、胡颖屯兵大庾,占领岭南与中原的第一道要冲,招兵买马筹集粮草。

定州剌史肖勃见陈霸先意欲北上,令谭世远为曲江令,与高州剌史李迁、南康豪强蔡路养勾结,准备夹攻陈霸先。

李迁、蔡路养屯兵浮石、新城一带,妄图凭借南康与大庾交界处的水陆有利地形阻挡陈霸先北进。

谭世远则兵扰始兴。

陈霸先兵驻梅岭,分兵对敌,新率大军与李迁、蔡路养在新城、浮石一带决战。

部将杜僧明策马先战蔡路养,战至数合,蔡路养敌不住杜僧明,拖刀便走。

杜僧明穷追猛打,不防蔡路养妻侄肖摩诃异常狡猾,专剌杜僧明的战马,正好剌中马眼,马负痛掀倒杜僧明。

幸亏陈霸先策马相救,杀退肖摩诃,杜僧明才得救。

杜僧明怒火冲天,换马再战,陈霸先挥军掩杀,大破李蔡之军。

李迁、蔡路养兵败后,谭世远也赶紧率兵逃遁。

此时,陈霸先以军功封南野县伯。

陈霸先屯兵大庾、南康,并把大庾作为他挺进中原的后方根据地,派心腹大将胡颖镇守。

胡颖在大庾构筑工事,修葺庾将军城城池,还在老城的东边新筑了崎头城,把两城连成倚角之势,以备策应。

并在大庾与南康交界处开阔地带,安营扎寨,取名峰山营,蓄兵屯田,严阵以待。

后来在峰山营的旧址,逐步建设成了峰山城(后改为新城)。

同时,胡颖率部伐木造船千余艘,积粮草30多万担,招兵出击,消来了单击附近的各路豪强,彻底扫除了北进的障碍。

大清五年(551年),陈霸先尽起南康、大庾之兵5万余人,千帆竞发,浩浩荡荡,出赣江、进中原,南征北战,去开拓他的霸业。

梁太平二年(557年)十月,陈霸先废敬帝肖方智,自立为帝,建国号为陈,改元永定,定都建康。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在位仅三年的陈武帝在建康病逝。

梅关景区故事之张九龄凿岭开驿道

梅岭(大庾岭),雄踞五岭之首,横扼江广之喉,素有“南控百粤,北挹三江”之称,是连通中原与岭南的重要通道。

古代从京都到广州的交通运输,主要是从京杭大运河到长江进入鄱阳湖再入赣江,然后逆江而上抵章水上游,越大庾岭进入岭南,通浈水至北江入珠江而达广州,水路数千余里,惟有大余至南雄一段80里为陆路。

自秦汉以来,这条路就开始成为京广要道,但由于山高路险,货物运输全赁肩挑背负,非常艰难。

直到唐代张九龄做了宰相,才开凿出一条“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的驿道,从而带来了千余年的驿道繁华。

张九龄,出生在广东始兴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是广州都督府的官佐。

他从小生活在官宦之家,聪明好学,十三岁能文并上书广州都督,得到张悦、沈期等的夸奖。

一天,他从家乡岭南进京赶考,听说梅关有个妖怪,镇守这方山脉,破土土复生,砸石石愈合,多少年来,人们不敢在山上采石,不敢在山上修路。

南北过客,只好选一条弯路绕过,非常难行。

路过的张九龄知道缘由后,就许下宏愿,他日如有所作为,一定要降伏梅岭妖魔,在此另修一条坦道,解一方之难。

张九龄进京考取进士后,便入仕朝廷。

中年入阁参与朝政。

但是,由于他秉性耿直,刚正不阿,入阁不久便因“奏章直言”得罪了权臣而受到排挤。

于是他便以“孝养老母”为名,告假省亲,回到始兴故里。

当时,南雄、大庾都归始兴郡管辖,自然也都是他的故乡了。

此次回乡,他接触了许多乡亲父老,对迫切要求修路的民情民意,有了更深入的体察,同时,他多次实地考察梅岭,再次萌发了为民作主凿岭修路的信念。

公元712年,唐睿宗去世,唐玄宗继位。

玄宗登基之初,英俊有为,显示出:

“励精图治”的明主形象,很受天下拥护。

同时,玄宗实行朝政改革,罢免了一批奸臣,起用张九龄,任命他为内供奉左拾遗(相当宰相之职)。

此时,张九龄便把岭南人民要求凿岭修路的愿望及他自己的想法写成奏章,报送玄宗。

玄宗批准了张九龄的奏请,并下诏任命他为修路使臣,全权负责开凿“大庾岭路”。

张九龄接到诏令后,亲自上岭,攀崖附葛,披荆斩棘,根据山势走向,设计驿道。

同时,他又在家乡组织一支数千人的修路队伍。

很快,梅岭两侧开凿出一条初具规模的驿道路基。

可是到了梅岭主峰,石壁陡翘,岩石坚固,施工进度缓慢。

相传,经过九九八十一天,驿路终于凿通了,大家还没来得及庆贺,经过一夜时间,通道又闭合如初,就连斧凿痕迹都没有留下。

张九龄不知如何是好,久居梅山的父老告诉他,这是妖精作怪。

张九龄不信,下令开凿,历时九九八十一天,通道又凿通了。

为了探个究竟,当天夜里,张九龄带着仆人,在道口隐蔽观察了一夜。

一夜无事,然而在天快亮时,从山坳处突然飘来一朵乌云,在主峰上盘旋,待乌云散去后凿通的通道又合拢了。

张九龄见后一阵心悸,病倒了。

张九龄有病,急坏了夫人李氏。

她请来地方名医,朝拜各方神明,但是病情仍未好转。

这时,驿道施工队伍人心浮动,谣言风传,说张宰相触犯了梅岭的妖精,危在旦夕;又说开关不成干脆散伙,莫中了邪气。

张九龄听了,心里更加难过。

一天,他精神稍好,就拄拐上梅岭,行至关口石壁下,顿觉凉风扑怀,使人昏昏欲睡。

他正想打盹,又觉有人站在面前,朦胧中只见一位老者白发长须,面容慈祥,正对他微微地笑。

张九龄连忙拱身请安,那老者也不说话,只将一张白纸轻轻一抛,就隐身不见了。

张九龄不胜惊讶,连忙抓住飘来的纸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天皇皇,地皇皇,天子舍得出钱粮。

天苍苍,地苍苍,何人舍得绝妻房?

”深夜,张九龄仍在灯下苦苦思索白天发生的事,始终不得其解,便靠在桌上昏昏欲睡。

他刚一合拢眼帘又见到了那位白发长须老者。

老者问:

“偈语都记清了么?

”张九龄答:

“记清楚了。

”老者道:

“记清楚了就好。

应看舍不舍得娇妻了。

”张九龄不解,问:

“此话怎讲?

”老者却笑而不语。

张九龄再三请教,老者才告诉他,主峰凿通以后,第二天黎明时分会有乌云飘来,此为守岭精怪所化,乌云一来,就得点燃大火,焚烧主峰石壁,只有烧焦了石壁,通道才不会闭合,只有火焰冲散乌云,通道才能安然无恙。

如果火势不大,烧不焦石壁,只有请夫人跳入火中祭关,通道才可万年永固。

张九龄刚听完老者的吩咐,忽被一阵哭声惊醒。

只见夫人正在枕上伤心地哭泣。

原来,刚才夫人也梦见这位老者,且听到了他们之间的谈话。

此时张九龄才明白那纸上“绝妻房”的含意了,他泪眼汪汪地望着妻子,说什么也舍不得啊。

夫人说:

“……官人,放心吧,我……不祭关,梅关何日凿通?

”说着,两人相抱而哭。

又一天,乌云四合,天色阴沉,斜风细雨笼罩山林,而民夫们仍在风雨中顽强劳作。

带病的张九龄被民夫的献身精神所感动,见关隘又凿通了,他便下令收工。

当天夜晚,张九龄遵照老者的话,在开凿的通道中架满木柴,严阵以待。

起初,明月当空,风止树静,无异变,四更刚过,忽然,梅岭一阵颤抖,寒气丝丝逼人。

转眼间,一朵乌云悄然而来,笼罩梅岭。

张九龄大喝一声,即令点火。

埋伏的民工高举火把,冲进通道。

顷刻,大火熊熊,烈焰腾空,通道两边的石壁烧得滋滋作响。

可是,不到半个时辰,乌云却越来越浓,翻滚着、旋转着铺天盖地而来。

这时,大火变得暗淡无光。

梅岭在挪动,山壁在挣扎,眼看梅关又要闭合了。

就在此关健时刻,只见李氏夫人出现在火堆之上,只见她大喊一声,就奋身跳下火堆。

烈火立刻窜起一股耀眼的火焰,一会儿火焰化为一阵狂风,腾空呼啸,迅速吹散了乌云……从此,梅关隘口开凿成功,并且成了赣粤两省之间的交通孔道。

梅关开通后,又经过一年多的路面铺设,在唐开元四年(716年),驿道全线修成。

驿道开通后,加强了中原与海外的联系,繁荣了江广经济。

后又经多次扩修,尤其是宋代立梅关关楼,明代在驿道上镶青石条固边,铺鹅卵石路面,使这条交通驿路更加宽阔、平整。

中原、江南的铁器、瓷器、茶叶,广东的海盐等以及外国使节及贡品都经驿路南调北运,每天往来驿道的人络绎不绝,梅岭南北两侧的南雄、大庾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昔日荒凉偏僻的大庾岭上呈现出“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成为古代中国通往海外“丝绸之路”的重要陆路通道。

为纪念张九龄夫妇凿通关隘,修筑驿道,在巩固和加强中原与岭南及东南亚诸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当地人民在梅岭修建了张文献公祠及“夫人庙”,以彰显他们的英名和丰功伟绩。

梅关景区故事之苏东坡返岭煮酒赞梅

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贬谪岭南儋州、惠州,途经大庾岭,以悲愤的心情作《过大庾岭》诗。

公元1100年,宋徽宗赵佶即位,大赦天下。

苏东坡于次年从流放地儋州(海南岛)内迁北还。

常言道:

人老思故里,落叶也归根。

已是64岁的苏东坡,听到北还故里的可能,再也难以抑制喜悦的心情,急冲冲地踏上了回乡之路。

在北归途中,苏东坡一行抵达南雄后,便弃舟步行,经珠玑,走驿道,登梅岭,一路风雨兼程。

时值梅雨季节,天色蒙蒙,细雨绵绵。

当他们攀上梅岭岭头时,已是晌午时分,年岁已高的苏东坡,仍执意不肯休息一下,继续匆匆下山急行……

古时,梅岭是中原与“南蛮”在地理和文化上的分水岭。

到达梅岭,对贬官流放的人来说,才算得是真正踏上了回归的路程。

走在驿道上的苏东坡,或许是从这下山的颠簸中找到了北归故里的亲切感,或许是实在过于疲劳,忙对身过的随从说:

“到前面的客栈小憩片刻。

”在随从的搀扶下,气喘吁吁的苏东坡走进了半山腰上的一家客店。

踏进客店门,随从忙引导苏东坡选了一张临窗的方桌坐下,店伙计沏上一壶茶端了上来。

不一会,饭菜也上来了,有些饥饿的苏东坡等人,也顾不得那么讲究,个个狼吞虎咽般吃了起来。

吃完饭后,苏东坡见天气仍不转晴,也就索性坐下来,品饮起梅岭的山茶来。

这时,客店内室走出一位童颜鹤发,身板硬朗,年近八旬的老翁。

那老翁正是店主的父亲。

老翁因为今天店中客人少,要帮忙的事不多,闲着无事,也就走上客厅里来。

来到客厅,老翁习惯地环视了一下,目光落在那一身客官打扮的苏东坡身上,并与苏东坡等人微笑施礼。

老翁打过招呼后,觉得这客官模样的苏东坡,似曾相识,却一时记不起来,便向站在门口的一位随从打听:

“这位客官是……”随从回头看了一下苏东坡,便说:

“他是苏尚书。

”老翁听了,心里格登一下,心想:

这哪象当年的苏尚书,几年不见,竟衰老得不敢想认了。

于是,他走上前去,向苏东坡作揖施礼。

苏东坡赶忙起身还礼,说:

“子瞻正是我也。

你老免礼。

你老是……”苏东坡也觉得眼前这位老人有些面熟,但一时道不出姓名。

“苏大人,我就是刘善啊,七年前你在我这小店喝过一回酒。

”苏东坡好象记起来了:

“哦,对,对。

记得那次过梅岭时,你好象在店停栽松树,你还煮了一壶酒给我吃。

那酒还真有味道,不知今天能否再喝到一口。

”刘善说道:

“今日,苏大人北归,实在是上天有眼,福佑善人啊。

我要向你庆贺一番。

”说完,叫一名伙计:

“你到室内坛里取几颗干梅来。

”伙计入室抓来了五、六颗干梅,交到刘善手中。

刘善接过干梅,放入酒壶中,把酒壶放在火炉上,对苏东坡说:

“请苏大人稍等片刻,酒马上就好。

”苏东坡一看便脱口而说:

“原来你过去让我吃的是青梅煮酒。

现在又吃干梅煮酒。

好!

好!

古有煮酒论英雄之说,今日我俩来个煮酒话知己如何?

”老翁见苏东坡把自已看成一个知己,不觉朗朗地大笑起来。

青梅酒煮好后,苏东坡与老翁一边喝酒,一边叙说着在儋州的艰辛,最后感激地说:

“您老也在岭头经营多年了吧,可曾看见遭贬岭南的有几个活着回来?

”老翁连连摇头,说道:

“不多,不多。

”苏东坡此刻已是心潮起伏,憾慨万千,不觉诗兴大发,忙叫随从备就文房四宝,挥手赋就一首《赠岭上老人》诗。

诗曰:

“梅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十丈手亲栽,问翁大庾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老翁拿起诗稿,连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