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单元练习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6498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单元练习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单元练习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单元练习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单元练习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单元练习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单元练习九.docx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单元练习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单元练习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单元练习九.docx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单元练习九

2019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单元练习(九)

【单元知识网络】

【单元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城镇分布图,完成1、2题。

1.对当地工业区位选择起主导作用的是()

A.原料、交通B.劳动力、市场C.市场、科技D.科技、交通

2.以下最有可能成为该区域中心城市的是()

A.淄川B.张店C.周村D.王村

【解析】1选A,2选B。

第1题,分析提取信息→采矿工业需要靠近原料产地;加工工业靠近市场,交通因素起主导作用→影响该地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一是交通,二是原料。

第2题,分析提取信息→该城市沿交通干线向四周城市(城镇)扩展→经济发展快→容易形成中心城市。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①、②、③、④四地中,商业网点的密度最小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4.拟在P地建立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①地形②地租③市场④交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解析】3选A,4选C。

第3题,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读出①地等高线密集,为山地,交通运输不便,人口稀少,商业网点的密度小。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位于交通干线的交叉路口,交通便捷;同时地处城区外缘,土地价格低。

读以下两幅图完成5、6题。

5.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是()

A.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B.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C.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

D.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6.据图可知,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市场B.行人、营业面积

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D.人口密度、交通

【解析】5选D,6选A。

第5题,由图可知,左图表示的含义是行人流量对零售商业面积的影响,从左图中可以看出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正相关关系又存在负相关关系;从右图中可看出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

第6题,对于商业来说,购买人数和购买力是关键,所以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交通和市场。

2018年1月1日半月谈网报道,近年来,随着武广、郑西、沪宁、京沪等高铁先后投入运营,中国高铁已安全运送旅客6亿多人次,乘坐高铁成为中国百姓出行的一种重要选择。

结合我国已建高速客运铁路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我国高速铁路的修建反映出交通

运输的发展方向为()

A.现代化和自动化

B.高速化和专业化

C.大型化和专业化

D.高速化和大型化

8.京沪高速铁路在选择修建线路时,不

是主要考虑因素的为()

A.以直达运输为主,尽量缩短线路长度

B.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

设施、城镇的关系

C.以满足沿线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

D.尽量避开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如沼泽地、陡坡等

【解析】7选B,8选C。

第7题,高速铁路表达了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发展方向,客运专线表达出交通运输的专业化发展方向。

第8题,以满足沿线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是地方性铁路或公路的建设目标,高速铁路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

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四图例代表科技、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四种要素,其对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甲——土地B.乙——资本

C.丙——劳动力D.丁——科技

10.以下行为符合环境文明时代所遵循的基本原那么为()

①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

②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识的产品

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④城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9选D,10选D。

第9题,结合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生产特点,可知在原始文明时代,劳动力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在农业文明时代,土地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在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先为资本,后为科技。

第10题,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那么为人地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①为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不能表达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城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会造成大气和地下水的污染。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甲表示经济系统B.乙表示工农业生产

C.丙表示资源D.丁表示人口

12.图中乙丙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工业生产排放三废B.人口增长过快

C.可再生资源遭破坏D.城市交通拥堵

【解析】11选B,12选C。

可持续发展系统包含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乙为经济系统提供资源,并接纳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废弃物,应该表示环境。

乙丙过程产生的环境问题表现为过度开发资源导致可再生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读漫画,回答13、14题。

13.该漫画反映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世界上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4.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主要有()

①修建水库

②跨流域调水

③提高节水意识,减少污染和浪费

④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A.①②B.①②③

C.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13选C,14选D。

第13题,从图中云彩和水的化学符号可以判断出该漫画反映的为水资源短缺问题。

世界水资源的短缺与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水资源的污染与浪费等因素有关。

第14题,解决水资源紧张的措施有: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提高节水意识,减少污染和浪费;提高水价;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16.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D.科技水平低

【解析】15选D,16选C。

此题组以生态农业为背景,考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第15题,冰雪融水和水窖集雨两种方式,为作物种植提供水源,作物秸秆经过加工,为畜禽养殖提供饲料;同时作物生产中的废弃物可以为沼气生产提供原料。

而沼气池的产物有两个去向:

沼气为整个科技园生产供暖,沼渣可作为作物种植的肥料。

第16题,题干明确说明“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图示的循环过程,可以看出这里集约化程度和科技水平都较高。

整个循环过程对外只有一个环节就是销售,说明其种植和养殖的产品经过加工后,商品率很高。

读某地农业经济模式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A.畜牧业、林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

B.林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畜牧业

C.庭院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农家乐

D.农家乐、庭院经济、林果业、畜牧业

18.该农业经济模式可以()

A.促进商品粮生产

B.将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形成以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D.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解析】17选D,18选D。

第17题,丙地为甲地提供果品,说明丙为林果业;丁地为甲地提供蛋奶肉,说明丁为畜牧业;在此基础上可以判断出甲为农家乐,乙为庭院经济。

第18题,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二】非选择题

19.下图中A、B、C三个阶段表示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26分)

(1)从A阶段可以看出,城市发展初期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C阶段,该地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向何方?

(2)请描述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特点。

(3)分析该地交通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4)试分析该地区在C阶段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解析】第

(1)题,城市初期以水运为主,多沿河分布;在铁路、公路为主的时代,城市多沿交通干线分布;进入现代,城市形态有了更多更灵活的变化,图中城市明显沿海分布。

(2)、(3)题,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特点可由图读出。

商业网点多分布在交通便利之地,这样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

第(4)题,主要考查城市化问题,C阶段为该区域城市化的加速阶段。

答案:

(1)沿河分布。

沿海。

(2)多样化、网络化。

(3)使商业网点密度变大,规模变大,多沿交通线分布。

(4)耕地减少;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海水入侵;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20.读某地区聚落及商业网点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26分)

(1)图中A、B两处聚落空间形态各有何特点?

(2)图中C、D两区域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何差异。

试分析其成因。

(3)图中E处河港曾经是该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枢纽,盛极一时。

后因泥沙淤积和公路发展,该河港最终废弃。

试述该种变化对E地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解析】第

(1)、

(2)题,图中A处位于平原,公路交通发达,聚落沿公路线扩展;B处位于山区,靠近河流,聚落沿河流伸展;同理C位于平原,商业网点密集;D位于山区,商业网点稀疏。

第(3)题,交通运输兴衰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也会引起商业网点的迁移。

答案:

(1)A处聚落空间形态沿公路线扩展,B处聚落空间形态沿河流伸展。

(2)C处商业网点的密度大于D处。

C位于平原,D位于山区。

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很难伸展到那里。

(3)E地聚落空间形态将保留沿河流伸展的特点。

其商业网点密度将会减小。

21.环境保护部门于2017年6月3日发布了201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结合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26分)

材料一2017年6月5日为第40个世界环境日,其主题是“森林:

大自然为您效劳”,旨在配合联合国国际森林年,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提高人们的森林保护意识。

材料二2017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1)森林为我们“效劳”的方式有哪些?

(2)要使森林持久为我们“效劳”,并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3)结合材料二,描述我国河流水质的地区差异,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解决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1.【解析】第

(1)题,森林的生态功能就是其为我们“效劳”的方式。

(2)题,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植树造林,又要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充分挖掘森林资源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3)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出在七大水系中,位于南方的两条河流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而北方河流的水质普遍较差。

这与南、北方河流的自净能力及地区排污量的差异有关。

第(4)题,属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

(1)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

(答出四条即可)

(2)植树造林,提高森林的覆盖率;合理采伐,实现森林的采育平衡;对木材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培育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

(答案合理即可)

(3)地区差异:

北方河流污染较重,南方河流污染较轻。

形成原因:

南方河流流量大,自净能力强;北方降水少,河流自净能力弱,且重工业发达,排放污染物多。

(4)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的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防治农业污染;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⑤加强执行环境法律法规,污水达标排放。

22.根据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26分)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

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

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

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

地区

发展支持系统

东部地区

121.2

中部地区

113.3

西部地区

110.2

1995年全国为100.0

(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

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

简析其原因。

(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

22.【解析】第

(1)题,先读懂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折线分布趋势,再回答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

(2)题,前半题先看清图例,找到折线,读懂趋势,再回答生存支持系统变化特点。

后半题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农业发展依靠什么?

从材料中“生存资源禀赋、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及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

第(3)题,前半题解法同第

(2)题,后半题主要是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当今世界发展主题:

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第(4)题,此题设问比较明确,题干中也有提示:

“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

我国东、中、西部的三次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各不相同,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对本地区发展支持系统的贡献也不相同。

答案:

(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

(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

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

(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

原因:

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

(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

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

工业结构:

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

中部呈过渡性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