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6475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x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x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

(一)

杨楹教授:

作为一个严肃的学位论文选题,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

必须是专业性。

什么叫专业性呢?

就哲学而言,它必须是一个哲学问题,不是一个知识性的堆积,也就是说,在对于一个问题进行甄别的时候,它是不是仅仅是一个通过解释就能够让大家明白的,或者通过大量的资料佐证就能使得曾经没有填补的、没有连接起来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就可以了呢?

这不构成一个真正的学术论文。

专业性就表明你以专业问题的方式来支撑着、表明着这个问题曾经被忽略、曾经没有深入到那个层次,这是第一个专业性。

第二个必须具有前沿性。

“炒冷饭”啊,炒的让人烦。

论文的“新”有几个方面:

一个是材料比较新,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找到新的材料佐证。

第二视角比较新,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只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然而看来看去,没有看出一个新内容、新路径,转换一个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原有被忽略的、被遮蔽的问题就敞开了,使得这个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就是前沿。

这就使得这个问题不在是那个曾经很多年以前有一篇现成论文对你的启发。

这个前沿是一个公共性的东西,不是私人性的-------我觉得这个文章很新,那是因为你知识缺陷和短缺。

你看到什么都是新的,就像孩子一样看到什么都是新的。

你要有见识,这就使得我们要充分掌握文献。

掌握文献现在有一个误区,什么误区呢?

抄文献,比如说资料比较多,抄的点数比较多,那恰好是误区。

所谓的“前沿”就是要把这个领域、这个方面、这个问题中,人们已经研究的思路、研究的结论、研究的视角要比较明晰的整理出来,而我们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继续往前走,这样才有学术的推进,否则就是简单的重复,或者低水平重复。

第三个它必须具有现实性,任何一个前沿的问题,它之所以成为热点、成为前沿,我在上课也说过,它不是说两个学者炒一个概念可以炒出来,而是现实的问题的一种学术自觉,现实问题尖锐化、凸显化得一种学术自觉,这样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学术热点问题。

那我们研究生写论文的时候,干嘛不能选这个呢?

例如说:

虚无论啊是比较保守的,这我同意这种说法。

但是作为硕士、作为博士,最具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年龄和这个阶段,为什么不能选这个具有风险性的东西呢?

这种学术风险不仅是对自己学术整体思维能力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创造力和突破力的检验,我是倾向于对这种有风险的、对现实重大的问题进行研究,所以呢它具有现实性,这是第三个特点。

第四个特点,我认为之所以是学位论文,那就是必须要和写的人,就是必须要和作者紧密相关起来。

这个文章我可以做,但是你做不了。

也就是说要和你的专业,和你的专业基础、你的思维特点、你掌握的材料以及你的整个写作、分析、把握这些能力相匹配。

那么这样的文章出来以后,我们才可以说是你写的,是你的毕业论文,是你通过毕业论文这三点、这四点所谓的创新来获取学位认同,拿到学位。

你看我的文章写的好,看到别的老师写的文章好,杂志上文章写的好,这不是你的,这不是你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你来说还没呈现出来、还潜在着、还隐藏着。

所以说我谈了这四个方面作为四个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首先有两个前提,哪两个前提呢?

第一个前提就是要对这个领域、这个方向、这一类型的选题要相当的把握和了解。

你比如说我这个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啊,我们导师定位思维方式。

那我们知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反思现实的各种变化最后推进到思维方式层面,从80年代“认识论”的热研究,到90年代,可以说当时我们去查有限的资料(不是通过网络),查到3000多篇思维方式研究的东西,以及从思维科学、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发生多个方面包括计算机科学,研究思维方式大概有3000多篇论文,那么这3000多篇论文不仅从学术和学科背景有差异,而且从不同的目的也有差异,并且层次、水平也是层次不齐,也是有差异的。

在这样的一个境况下,我们要着手于思维方式的研究,那么首先我们要考虑这些已有的研究、已有的推进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有多大意义。

我们是否就满足这3000多篇论文,这十几二十本书简单的拿来重新组装,这个是我们很多硕士阶段的研究生为了拿到学位以后一个简单的思维。

所有这个地方我们觉得应该首先比较严肃的清理文献,比较严肃的、认真的、分类别的、分角度的、分专题、分细致专题的进行文献的梳理。

这个工作做得越具体、越深入、越详细、越全面,你的论文创新才会凸显出来,否则你下笔是不敢去作自我判断的。

我说的是实话,所有说我们当年研究思维方式看到这些文章以后,还没有电脑,还没有网络查询,跑到北图,跑到自己(学校)图书馆去查些索引,完了以后我们以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方式来作为博士论文这个大的方向。

所以思维方式这个关键词被我们抓住,但是从什么角度呢?

我就把当年我导师指导我时受到的一些想法和我这些年结合着我自己的学术研究以及我带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一些想法如实的给大家汇报一个真实的情况,那就是必须要在这个基础上找关键词,这个关键词不是频率出现最多的词,而是整个学术指向的一个靶子。

就围绕这个词而玩的,所有东西都是由它配置的,是不是啊,那么如果没有这个词这个文章逻辑就会散掉的。

这是一个核心的,是个硬核,所有其他的知识、理论都是由它配置的,为它展开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发现只要你找到了这样一个核心的词语以及由这个核心词语解读要展开的一系列理论,那么我们就相信在掌握文献基础上,我们会找到一个缺口的,用海德格尔的话说:

能找到一个切口的。

我们先占有材料,让材料先占有我们,这个问题才真正慢慢生成出来。

学术问题啊,这个选题啊,不是你头脑一拍就出来的,是慢慢生成的,是慢慢凝练的。

包括角度,包括写作方式,都是在读文献的过程中受他者的触动慢慢凝练出来的。

这个过程只有经历者、只有真正从事一个选题以后你才感受是真实的,否者我讲的东西还是虚假的,还是他人的经验和感受。

第二方面,要了解自己。

所谓“了解自己”是什么呢?

自己到底什么最让你感兴趣,换句话说你做硕士三年这个专业领域中,你做博士三年这个专业领域中到底什么问题让你始终缠绕着、放不下,或者曾经的问题今天转移成学术问题了,或者是我从一个陌生的哲学专业里面到底什么问题我认为是最重要的,这才是要紧的,是不是啊。

我最近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发了一篇文章《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维度》,应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论题啊谈了很久很久了,论文也汗牛充栋,但是从什么角度切入,这是我2006年在漳州开会的时候一个发言,为什么去年才出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呢?

就因为这几年我一直在看人们在写这个马克思大众化论题,已经写烂掉了。

同一个主题,同水平的、低水平重复的太多了,以至于没有必要写,再写就亵渎这个话题了的感觉。

那为什么我又写呢?

我从这个角度看还是必要写,马克思大众化这个“大众”指的谁?

你不管我的观点成立不成立,没有人促进这个东西,总是把它当成“平民”,当成是“老百姓”,就把作为一个好像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个自明性范畴一样,其实它不是。

那么(谈到)大众化,你马上要考虑到这些主体,理论主体的丢失,实践主体的丢失,任何理论活动都是无效的。

而你看一些论文,你有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全是一厢情愿的,是吧。

那大众眼中的马克思是什么样的呢?

人们也不追问,强行的把理论灌输。

从传播学意义上,你不了解受众的心理结构、价值取向、思维特点,你是要讲效率、要讲效果的,所以你很难。

所以这篇文章,我当时直觉的看到文献以后我一定要写下去。

最近我又考虑到一些问题,看文章,你比如说要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语焉不详,那么我就在这边打进去,在现代这样一个传媒的时代,人们的知识兴趣、人们的价值支点、人们的区域文化影响以及个体的差异,人们“喜闻乐见”到底是什么呢?

东北的“二人转”、四川的京剧、闽南的高家戏、木偶戏,我们的QQ网络活动,就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是一个单一的,这仅仅是停留在号召层面,一个号召层面的东西它是下降不下来的,因此就发现人们在同时炒这个话题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个宣开,没有把这样一个整体性的东西打开,我们应该怎样把工作做的更细一些,(人们)没有做。

我认为这里面有东西可做,是不是啊,你比如说,我们常说理论只要掌握群众、已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那我要设疑:

理论怎么才能掌握群众?

群众掌握理论是不是就等于理论掌握群众?

对不对,理论掌握群众和群众掌握理论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理论要掌握群众到底有哪些环节?

所以说我举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要了解你自己的思维特点,你自己的思维习惯,你自己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在这个专业里面什么问题让你日思夜想、不可丢失。

你说:

老师,我没问题啊。

我关键是没问题啊。

好像说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个问题是吧。

钱不是问题,没钱是个问题。

关键是我们脑子没有问题。

那我送你一句话,是不是啊,空空的就说说明你没有用功,没有好好去学习,该读的书没有读,该看的文献没有看,那你还没有发言权,在这个领域中你就是“啥都不是”。

所以说关键是要了解自己在专业领域中在导师和在老师们的引导和促动下,通过自己踏实的学习,了解到什么问题让你感兴趣,是吧。

并且了解自己是不是能够吃得消这个问题,这是我讲的第二点。

四个特点,学位论文的四个特点,写好学位论文的两个基本前提,那么谈完以后,我们再来讲怎么选题,才有资格谈这个问题,否则没有资格,没有资格。

老师给你一个题,对吧,就像给你一个降落伞一样,你从来没练过跳伞,你头昏,飘着。

下面我就谈一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怎样来做一个选题。

第一,研究方向结构,研究方向。

你到底干啥的,你的标签是什么?

是不是啊?

我们现在好多毕业论文选题啊大而不当,专业不对口不说,大而不当。

就像我常开句玩笑,开玩笑说的话中华文明是源远流长,是博大精深,是你说的吗?

这是没有错误的废话,你拿这个来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大而不当、言之无物,空洞。

是不是啊?

那这个时候你发现,我们在选题的时候一定是要切合着学术的变化。

有一个词叫做学术的脉动性问题,血脉一样,动态的,那个韵律。

学术的脉动,哪个是今天学术的脉动题,它找出来好吧,更重要的是跟专业直接相关。

你比如我们现在谈贫富分化,社会学要谈,对吧,伦理学要谈,经济学要谈,社会保障也要谈。

那么我们哲学也要关注这个问题,是不是啊,也要关注这个问题。

但是,怎么样从你的专业中去提问?

怎么样从你的专业中去把这个问题把握,这就是专业素养专业要求规范。

所以很多人觉得写这个毕业论文,我们前面也碰到过,碰到过,自己兴趣,自己专业搁到一边,写一些东西出来以后让人哭笑不得。

你说是一个知识调查报告吧,他又好像又套了个什么理论,你说是理论研究吧,好像又是一些杂乱的知识拼凑。

这带来一系列问题,所以在座你们研究生啊,张老师这次设这个题,就让我们啊这个方面自觉一点。

不要老是自发状态,自觉,要做什么?

所以选题一点要和自己专业扣起来,研究方向扣紧,研究政治哲学、研究经济哲学、研究文化哲学的、研究宗教哲学的、那你写出来的文章就是一个宗教哲学的文章不是一个宗教学的文章。

是不是啊?

你研究文化哲学就不是文化学的文章是文化哲学的文章,是不是啊?

你研究生活哲学就不是别的方面的文章,研究政治哲学就不是政治学的文章,不是行政管理的文章。

按学科的边界和学科的要求,它自有其问题层次,是吧?

追问的方式,所以你们要注意跟研究方向结合起来。

那这样的文章出来以后,不要你写十万八万,不要你写个二十多万,按照规范,硕士论文一万八、两万八、三万字,你把问题看清楚就行了。

对吧,废话不要多,同学凑字数,老师我已经写了四万多字,我一看,垃圾。

为什么呢?

凡是东抄西拼的,没有问题,全是连接,老师我有个写成一个两万字的东西全是摘抄的。

是不是啊,马恩选集第几卷再抄一段,海德格尔的文集多少卷,你干啥呢?

我知道你在干啥呢?

我不知道。

这些材料什么时候用都可以,是不是啊?

所以,第一个一定要跟专业要求,研究方向,紧密切合起来。

这样就使得你是严格的符合专业要求的,这样一个在选题上确定下来的。

第二个,一定要把问题确定的小一点。

确定的小一点,有的人喜欢写一个:

论宇宙的起源的哲学反思。

是吧,宇宙起源的哲学反思你回到古希腊时期还可以,是吧。

一定要研究什么DNA,你跑到宇宙去了。

当然也可以研究,不是不可以研究,但是就一个硕士论文一个博士论文而言,我觉得不太好使。

就像问一个同学,你的毕业论文写什么?

老师,我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那是我们真实的啊,对吧,问你毕业论文写什么?

我写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不是啊?

你把马恩全集搬来我也看不完,别说答辩是不是啊?

所以说题目一定要小,一定要小。

最好是抓住一个核心的范畴,利用它来产生的问题,你比如说我们这个。

我指导论文里面,比如说于芙蓉这次要写这个毕业论文,是吧。

我刚开始想政治契约,在多元的一个价值的诉求背景下。

这是个宽泛的,但是呢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一个政府责任,政府责任和责任政府是不太一样的,那我就要你去追问政府责任就可以了,那么跟政府责任相关的一系列东西都拎出来,构成了毕业论文要写的东西,别跟我扯太远,你承载不了,你包容不了,你也驾驭不了。

所以我觉得一个选题,尤其是硕士论文的选题是要找一个小问题,能够把它玩透,能够把这里面细微的地方都撕开。

所以选题就我的经验和感受而言是要小题大做,要用放大镜来看这个问题,而不是用望远镜来看待这个问题。

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

角度要新,问题不是你自己的,你这个问题出来以后,读者、审阅者包括你自己写完之后再反过头阅读你的文章,你要懂得这个问题不是私密的,我前面讲的它是现实中生成的,通过学术的方式折射出来的一个问题,那这个问题它必须是公共的。

老师我这个问题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致命的,但你放到更大的空间它没那么重要。

它不构成你的毕业论文,不需要花这么大的精力。

这三年你可能发表过文章,但这篇学位论文肯定是你花的心血最多的,投入精力最多的。

用三年的时间来做一篇文章,我想在人生中也不太多。

那怎么样在三年里把这篇文章能够做到能体现你的主体性,能够体现出你的学术尊严。

所以说在第二个层面基础上我觉得角度一定要新。

角度新一定要在前面读文献,哪些人在这个角度上做过,或者说这个角度特别好但还没走完,我接着走,都可以的。

可以借鉴,可以理论转移,可以视角再重叠,这就使得我们在提问方式上,在解决问题的角度上,以及我要达到的目的上,整个融通贯彻起来体现我的立意,我这篇文章的指向,直接的价值或隐喻价值。

所以说我觉得要角度新。

第四个方面我们的论文要符合要求,必须要符合学术自身的逻辑。

不光是表述逻辑,也不光是问题转换逻辑。

在这个地方逻辑是问题转换以后角度切开以后,我们要把问题切开,把问题的链条拉出来,懂得这篇文章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个,但是我们可能不是直接奔这个问题而去的,首先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解决什么问题,通关以后这个问题解决了。

就是说我们要学会把一个整体的东西,把一块西瓜切成一块一块的,即有可操作性。

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整个架构里面,把我要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

但同时就我写作者而言,我又能够把这些问题化解分解为一个一个可具体化的,在章节中可以体现推进的这么一个小问题来。

那这样就使得我们的逻辑有自身的延伸,而不是东拉西扯,没有一个整体的问题走向,没有一个问题的不断深化,没有一个问题的渐渐敞开。

这就使得我们在角度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透视必须要有一个整体性的问题。

包括问题的提出的整体性不断展开,包括我们的理论资源分配如何展开,有的人开始的时候话都说完了后面没有话说了,问题都在这,在这个地方语焉不详,大而不当。

那我就是要让大家把理论铺开,慢慢铺开来,娓娓道来,理论资源的分配,包括我们的精力分配在整个里面形成了一个辩证的逻辑结构。

你比如说这篇文章要解决的难点,这篇文章的重点,很多文章是没有重点的,很多文章是不设难点的,平铺直叙,毫无跌宕。

所以说首先要确立这篇文章的重点。

就那个主要问题,抓住主要问题,怎么样把它转变为文章的重点、轴心,一个重点,两个重点,一个难点,两个难点。

当我们选题以后,就像打井一样,把上面的土刨开,找到花岗岩了,这下面才有水,才是我们达到的地方,如果这个花岗岩我们不穿透,那这篇文章就等于没有做,你从旁边绕,那就更麻烦了。

所以说任何一个选题是有价值的,必然会碰到在直面的硬碰硬的问题,你绕不过去的,这个地方就是难点。

那么重点呢就是对整个问题而言,它是个枢纽,所有的都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要么是个圆盘,各个方面都围着这个轴心来。

要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不断生成的这么一个问题,这么一个中心转移,但所以说在这个基础上要符合学术逻辑必须要抓住重点。

确定重点找到难点。

你说老师我认为这是难点,这就是重点,其实它不是重点,你认为重点,你“独眼”你看哪个都是重点,要聚焦,要把诸多意见,别人的学术意见,你的学术意见,导师的学术意见在讨论中,在discussion中来懂得这个问题不解决,所有问题都比较麻烦,它是个汇总啊。

那接着下面来难点的确定,一个难点两个难点,难点就是跟你的写作是有关系了,因为这个文章是你写的,你还需要哪些储备,还需要哪些拓展那这是你的难点。

所以说难点重点确定,按照问题展开,把大问题解构成为小问题,层层推进,步步展开,构成学术自身的逻辑。

那么这样就推进到第五个方面,文章的写作或者说文章在整个陈述上面,那么我们既然把问题找到了,问题的重点难点也确立了,于是我们就要确立一个我们写作的纲目。

很多同学一般学士论文分成三章或者四章或者五章。

第一章全都是套话,基本概念解析,当然是必要的,不过好像显得很老套,很程式化。

第二章、第三章才进入正题。

然后最后是收尾。

文章的写法是很多的,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程式化的写作推进程序和布局。

那有的是通过问题也行,这个层面没有一个固定的,但有个总的原则,通过你的提纲能够把你要追问的问题让读者和他者看得非常清楚,也就是说你的提纲承载着你的整体思路,要明确。

文章的提纲是个先验的东西,呈现出先验的结构,是充分的研究材料把握问题的前提下呈现这个提纲,而不是像蜘蛛一样分泌出来的提纲,那是无效的,也就是说是个整体走向,在写作的过程中一个硕士论文在小的环节还要调整,制定写作目录,写作提纲是对我们思考的东西呈现出可以按照这个东西而展开的一个纲要,一个地图一样的东西,这是这一步。

那么最后一步如何来表述,现在我们很多同学的表述能力啊确实堪忧,不仅是口头表达,文字表达也是很堪忧的,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很严重,这个“地”和“得”也不分,所以说你们的ability也体现不出来,写作有的东西呈现不出来,是不是啊,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

那不行的,要慢慢得把你想表达的东西用一句两句呈现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问题用你的文字使你的思维再现,让我能通过文字能寻找所要表达的主旨,否则的话我们的沟通是无效的,所以这个时候你们会发现你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你们的书写能力成为你们的障碍,这是这个层面,下面一个层面,那些规范性的层面我就不讲了,什么引文,什么转注啊,材料选择啊,我们后面再谈,所以前面我讲了作为学位论文它具有四个特点,要写好一个学位论文,他必须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以及选题过程中的小题是吧,这样引申下来。

我谈到这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对你们来说还是一种外在的,外在于你们的,那怎样才能变成内在于你们呢,在写硕士论文以前,多读文章,看别人是怎么提出问题的,怎么写摘要的,怎么确定关键词的,怎么来转换的,是吧,怎么来收尾的,多看,多学习,模仿是成为你学习的开始,你啥文章也不看,你一上来就要成就旷世的,惊世骇俗的文章,这种可能性比较小,我也不是说没有对吧,所以说在打磨的过程中,用三年的时间,慢慢的把你的心智打磨成符合这个要求,写作习惯,用于方式,包括学术的规范性,都朝这个专业方向来努力,那我想到二年级开题的时候啊,开题写作的目的,你为什么选这个题啊,这部就谈了选题的问题吗,为什么选这个题,有的同学就非常简单,我是做了导师的课题,那导师课题的论证书你看过没有啊,你都没有看过,然后就搪塞,这个问题就悬在那里,其实你悬在那里这个问题没完,那里面是空的,这个时候你心里也不踏实,拿你要懂得为什么你导师要去选择这样一个题,他有个论证的选题目的,意义是吧,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那就是文献的把握拉,以及对已有的东西的评价,你评价别人是在慢慢开启你的工作,是不是啊,你没有前面的东西,你就没有后面的东西,它不能生成出来,所以说就像一个课题报告的申请,申请报告一样你要懂得别人干了哪些活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对别人进行把握,不要误读,不要漏读,尽量充分,尽量准确,尽量完整的把握它们理论的研究,然后才知道我要干什么,我的立意是什么,我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篇文章我要把什么东西要说清楚,以及我要参考哪些东西来作为我的文章的理论支撑点,以及现实的一种指向,那这样我们的论文啊以学术的方式,作为我们申请学位可能采取一种比较稳妥的特点,否则我们还在飘摇,文章送出去以后心里在发毛,要自信,自信来自于这种准备,来自于这种硬性,好吧,我先说着一点,抛砖引玉,希望其他老师根据自己的要求,你们也可以提些问题,我们今天是沙龙嘛,我们做一个非常有价值意义的研讨,好吧,我先说这些。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

(二)

王福民副教授

写文章很难,写硕士论文跟写博士论文一样非常难,能写好硕士论文,应当说是写好博士论文的一个前提,文章难在哪呢,就是你对你的文章需要长期的思考,而不是说你,问题重要的多的是,大家也知道多的是,关键是你没能力驾驭,为什么没能力驾驭呢,关键的问题是你对这个没研究,所以说写一篇文章,特别是学位论文,跟我们平时的学养有关系。

我们同学有的平时不看书或者是乱看书。

我觉得有两个重要的条件,第一是你的学养,很多东西是这个领域本身要钻的很深,同时和这个领域相关的还要博览群书,功夫在事外,为什么没话说呢,原因就是这个,这个是学养,所以说我们研究生啊,不是说关听课,听老师讲那点东西,那只是冰山一角,关键是自己,形成一种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什么是问题,怎么去研究,用那些方法研究,支撑你这些想法的知识,必要的知识结构,哲学的经济学的文学的美学的逻辑学的等等,这些都不是规定你要学多少课程,是自己下去或在导师指导下形成这种能力,不是说你都看过这些书。

第二,要多练,有的人不写文章,或有的人写文章写的东西不是个文章,虽然是一堆文字,为啥呢,一看有可能也是表达一个东西,但这个东西表达,说着、说着说跑了,我讲你这个人的观点,这个人的意识,讲了一大堆,五千字都是别人的东西,到这呢,啥都没有了,你说他写东西了没,他写了,跟他的题目不一样,所以说这两条我觉得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学术论文,第一个我认为是选题,第二个是思路,第三个是结构,第四个是材料,第五个是观点,第六个是写作,第七个是修改和定稿。

这一个论文下来它是一个程序,这些程序都要跟刚才这个问题意识和学养密切相关的,没有那些东西,光知道这些东西,我跟一年级小孩说他一会儿就背下来了,没用,所以说这个,这个文章啊,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啊,所以说你这个思考是很重要的。

那么选题选这个问题,应当说要广泛地弄清楚这个问题的前前后后、来龙去脉。

这个问题什么时候产生的,因为我们哲学,无论是宗教或社会科学,特别是咱们的哲学专业,它的问题是时间跨度比较大,有的可能是两千年前就产生了到现在还没解决,不见得你选这个题人家知道,关键是你在这个题上的问题现在还有哪些没解决的,现在哪些解决的还不够,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前前后后,换句话说就是问题史。

这样你对问题把握才清楚,这些问题千人这么提出过,哪些人从什么角度研究过,现在过内外对这个问题研究到什么状态,还剩下哪些问题,所以这样你就确立了这个问题本身现在还成不成问题,他的价值在什么地方,那么这种问题呢应当说有理论上的问题,有实践中的问题,有理论向实践转化过程中有形成哪些问题,同样现在的实践我把它提升为理论有哪些问题。

所以说这个问题啊,我们看很多人选的问题,他不是个问题,表面上看是个问题,无非是语言新一点,只是用些新词,实际上这个问题还是人家已经解决的或者他讲的这一套早就有人讲过,而且比他讲的还好,所以我们一定要选题选的有力度有深度有新度,有可操作性。

那么在选题中我觉得还应当注意一个,对部分同学来说,有的同学想考博士,有些同学不想考博士,如果想考博士我觉得你选这个题跟你将来博士要研究的题要衔接上,这样你对这个问题研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