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大纲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6299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教学大纲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学教学大纲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学教学大纲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学教学大纲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学教学大纲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教学大纲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docx

《大学教学大纲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教学大纲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教学大纲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docx

大学教学大纲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

《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基本情况及课时安排

课程代码:

S0127

开课时间:

第一学期

总学时数:

40学时

开课部门:

基础医学院

授课对象:

硕士研究生

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80%,平时成绩20%

预修课程:

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中医各家选读等

主讲教师:

朱邦贤、茅晓、王莉等。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内容

课堂讲课

学时

实践

课时

课堂讨论

学时

总课时

1

第一章

10

2

第二章

8

3

第三章

10

4

第四章

6

5

第五章

6

合计

40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严世芸,中医医家及学术思想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资料:

严世芸,中医各家学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中医学术史是专题研究中医学术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医学生掌握、了解中医学术思想史发展的源与流,中医学说、学派发生发展及其传承的历史,能从历史唯物史观的角度审视并把握中医学术体系及其发展的脉络,开拓学术视野,形成创新思维,为今后从事中医药研究奠定并积淀学术基础。

第一章先秦、两汉医学

1.主要内容

第一节中医学术理论的起源

一、哲学与医学的结合

(一)阴阳学说对医学的渗透

(二)五行学说与医学相结合

(三)气、精、神生命观的确立

(四)形神论与中医基本理论

二、自然科学技术对医学的影响

(一)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和物候学成就

(二)天文、历法、物候学等对医学发展的影响

(三)冶金技术与“九针”之制

第二节养生学的形成

一、养生术的起源

二、春秋战国诸子的养生理论

(一)老子“清净无为”说

(二)庄子“养生”、“全形”说

(三)子华子“贵生”说

(四)孔子“安适自养”说

(五)荀子“修身礼治”说

(六)韩非子“啬神”、“少欲”说

(七)管子“节欲存精”说

(八)《吕氏春秋》集先秦养生学大成

(九)《淮南子》中的养生思想

(一十)《黄帝内经》论养生

第三节医学基础理论的确立

一、《内》、《难》医学理论——中医学基础理论确立的标志

二、藏象学说的建立

(一)解剖与度量

(二)“司外揣内”的藏象学说

三、经络学说的形成

四、病因研究

五、病证和病机理论

(一)病证记载概括

(二)病机理论研究

六、诊断学成就

(一)色诊

(二)脉诊

七、治法及治则的制定

第四节《伤寒杂病论》——临床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

一、《伤寒杂病论》的问世

二、伤寒外感辨证论治

(一)六经辨证论治

(二)“辨证评脉”

三、杂病辨证论治

第五节中药理论的萌芽——第一部本草专著的问世

一、本草学的雏形

二、《神农本草经》成书

第六节古代医学气象学——运气学说的产生

一、运气学说的发展概况

(一)两汉律历与运气学说

(二)运气学说的逐渐形成

(三)运气推衍与气象规律

二、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2.教学要求

(一)了解中医学术理论源起的相关因素及其特点。

(二)掌握中医学术与先秦两汉时期哲学、自然科学发展的相互关系

(三)了解春秋时期诸家养生学的特点

(四)掌握《内经》、《难经》学术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五)掌握《伤寒杂病论》对确立临床辨证论治体系所作出的贡献。

(六)掌握本草学的起源及《神农本草经》的学术意义。

(七)掌握运气学说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在医学上的运用。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隋唐医学

1.主要内容

第一节晋唐时期养生学的发展

一、葛洪与陶弘景的养生思想

(一)葛洪的的养生思想

(二)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

二、《诸病源候论》养生宣导术

(一)对养生导引法的阐述发挥

(二)孕妇及小儿养生

三、孙思邈的养生要义

(一)抑情节欲

(二)“常欲小劳”

(三)依时摄养

(四)内视、调气

(五)食宜、食养和食疗

(六)养老

第二节医学经典著作的整理和研究

一、全元起与《内经训解》

二、王冰与《素问注》

三、皇甫谧与《甲乙经》

四、杨上善与《黄帝内经太素》

五、王叔和著《脉经》

六、孙思邈对《伤寒论》的研究发挥

第三节病机理论研究的发展

一、巢元方的病因病机学说

二、脏腑虚实病机理论的演进

(一)王叔和、孙思邈等脏腑虚实病机理论

(二)王冰脏腑本气说及“气动”病机理论

第四节陶弘景编撰《本草经集注》

(一)陶弘景编撰《本草经集注》

(二)《新修本草》的颁行

第五节经方与经验方

(一)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二)孙思邈的《千金要方》

(三)王焘的《外台秘要》

第五节医家学术思想和医学实践

一、陈延之

二、孙思邈

2.教学要求

(一)了解魏晋隋唐时期养生学发展概况

(二)熟悉葛洪、孙思邈等医家的养生观念与方法

(三)了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对医学经典著作的研究状况

(四)掌握孙思邈、王冰病机学理论上作出的学术贡献

(五)熟悉巢元方、王冰病机说

(六)了解经方与经验方发展的特点

(七)了解晋唐时期本草学研究的状况

(八)重点掌握孙思邈、王冰的学术主张与学术贡献

第三章宋金元医学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绪论

一、宋代医学的发展

(一)宋廷重视医学

(二)儒与医的结合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哲学思想的渗透

(五)宋代医学成就

二、金元医学的发展

(一)战乱与动荡为医学提供自由发展空间

(二)金元医学成就

第二节伤寒学的形成与各家研究

一、庞安常阐论寒毒、异气和温病证治

(一)寒毒说

(二)异气说

(三)天行温病

(四)立法组方,承前启后出新意

1.“祛毒泄毒”为先、

2.“寒温攻补”并举

3.“汗全天真”

4.防重于治

二、朱肱对《伤寒论》的阐发和补充

三、成无己开《伤寒论》注解之先河

四、许叔微以“表里虚实”论治伤寒

五、郭雍补仲景论述之阙略

六、刘完素立六经传受皆为热证说

七、王好古倡伤寒内感阴证论

八、其它伤寒研究诸家

第三节方书集结与学术理论的阐发

一、官方钦定方书

(一)《太平圣惠方》

(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三)《圣济总录》

二、私家编著方书

(一)苏轼《圣散子方》

(二)《苏沈内翰良方》

(三)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第四节“新学肇兴”与学术争鸣

一、学术争鸣与学派的形成

(一)新学肇兴的背景

1.宋代的文化积累

2.新儒学的“立”与“分”

(二)新学肇兴的原因

1.魏晋唐宋医学实践经验的大量积累

2.以《内经》为主的医学理论指导

3.哲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

4.社会因素导致火热病证骤增

5.勇于批判医界的流弊

6.宋金对峙局面为学术争鸣创造了条件

二、金元医家学术流派

(一)河间学派及其传承

(二)易水学派及其传承

(三)攻邪学派及其传承

(四)丹溪学派及其传承

第五节临床各科学术成就

一、儿科方面的建树

(一)儿科著作空前丰富

(二)儿科基础理论的发展

(三)儿科诊断技术的进步

(四)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

二、妇科产方面的贡献

(一)月经失调的新认识

(二)分娩处理的新方法

三、外伤科方面的发展(自学)

四、针灸学方面的发展(自学)

2.教学要求

(一)了解宋金元时期医学发展的特征

(二)掌握伤寒学的发生及各家论述观点与方法

(三)了解方书集结及其撰述特点

(四)掌握庞安时伤寒和温病学的学术理论与治疗方法

(五)了解新儒学对金元医家学术争鸣的影响

(六)掌握金元四大家的基本学说及其传承脉络

(七)熟悉该历史时期儿科、妇科及外伤、针灸学发展的概貌

第四章明代医学

1.主要内容

第一节明代前期医学思想

一、丹溪学派的传播与发展

(一)戴思恭

(二)王履

(三)刘纯

(四)虞抟

(五)王纶

(六)汪机

二、丹溪之学的修正与演变

第二节寒温之辨

一、滥用苦寒成时弊

二、薛己、孙一奎、赵献可等人的批判

三、张介宾“阳非有余,阴亦不足”论

第三节脏腑经络理论的深入探索

一、脾肾、肝肾和脾阴的研究

(一)脾肾关系认识的日趋完善

(二)乙癸同源、肝肾同治说

(三)脾阴学说的确立

二、命门学说的发展与完善

(一)左肾右命门与肾间命门说

(二)命门有形说

(三)肾间初气说

(四)命门君火说

(五)命门为真阴之脏说

三、三焦形名实之探讨

四、奇经八脉的研究

第四节四诊及辩证纲领的逐步完善

一、四诊内容的不断充实

(一)对望诊的重视就研究

(二)问诊内容的归纳与总结

(三)脉学发展的新阶段

二、辩证纲领的完善及确立

第五节本草学的成熟时期

(一)药物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二)疏义以致用的《神农本草经》

(三)诸家本草著作的相继出现

第六节医家学术思想与医学实践

(一)薛己

(二)李时珍

(三)周慎斋

(四)缪希雍

(五)张介宾

(六)吴有性

(七)喻昌

(八)李中梓

(九)绮石

2.教学要求

(一)熟悉从丹溪学派传播及其变异、发展的概况

(二)了解寒温之争的原由与意义

(三)全面掌握脾肾关系及其证治原则等主要内容

(四)掌握脾阴学说的形成、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掌握明代医家命门学说阐述的主要内容及代表性观点

(六)了解三焦形质论及奇经八脉的主要内容

(七)了解四诊内容的发展概况

(八)掌握望诊、问诊及脉诊的主要内容

(九)了解明代诸家本草学著作

(一十)掌握《本草纲目》及《神农本草经疏》的学术成就及其学术地位

(一十一)掌握戴思恭、汪机、王纶、张介宾等明代医家主要学术思想和基本观点

第五章清代医学

1.主要内容

第一节对温补时弊的批判

一、对温补时弊的批判

二、有关温补的学术争议

第二节伤寒学的深入研究与温病辩证体系的确立

一、《伤寒论》的深入研究

(一)柯琴的六经地面说

(二)张志聪的六经气化为病论

(三)尤在泾的以法类证研究

(四)徐灵胎的以方类证研究

(五)俞根初详论四时感证

二、温病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

(一)叶桂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二)吴瑭论三焦辨证

(三)薛雪对湿热病的辨证论治

(四)王士雄的《温热经纬》

三、温疫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一)戴天章发挥温疫辨治

(二)杨璿剖析伤寒、温病之异

(三)余师愚的治疫心得

(四)王士雄论霍乱

第三节《金匮要略》杂病研究和专病专科论治的深入

一、《金匮要略》研究的深入

(一)徐彬的《金匮要略论注》

(二)尤怡的《金匮要略心典》

(三)吴谦的《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四)程林的《金匮要略直解》

(五)沈目南的《金匮要略编著》

(六)黄元御的《金匮悬解》

二、专病专科论治的进步

(一)吴澄的《不居集》

(二)姜礼的《风劳鼓膈四大证治》

(三)傅山的《傅青主女科》

(四)费伯雄的《医醇★义》

(五)王泰林的《肝病证治》

第四节中西医学汇通思潮的产生和尝试

(一)西医传入中国的历史

(二)中西医学汇通的探索

(三)中医改进说与科学进化论

第五节医家学术思想与医学实践

(一)张璐

(二)叶桂

(三)徐大椿

(四)吴瑭

(五)王清任

(六)吴师机

(七)石芾南

(八)唐宗海

2.教学要求

(一)掌握温补时弊产生及其学术争议内容

(二)掌握《伤寒论》研究进展及其内容

(三)掌握各代表性医家对温病辨证论治体系确立与发展的内容

(四)了解瘟疫学说的相关内容

(五)掌握清代医家研究《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观点

(六)了解专病专科发展状况

(七)了解西医传入中国的历史

(八)掌握清代医家中西医会通思想发展的脉络

(九)掌握清代代表性医家的主要学术思想与证治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