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超声检查指南》试行第三部分四肢血管.docx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试行第三部分四肢血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管超声检查指南》试行第三部分四肢血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试行第三部分四肢血管
第三部分 四肢血管
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二章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四章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五章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六章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指南
第七章动静脉造瘘术前上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评价指南
第八章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附录外周动脉脉冲多普勒频谱采集
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 目的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评价上肢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
具体如下:
1. 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特征。
2. 动脉狭窄。
3. 动脉闭塞。
4. 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二、 适应证
1、上肢乏力、发凉
2、与上肢运动有关的上肢无力、疼痛或指端溃疡、坏疽。
3、与上肢运动有关的头晕等颅脑缺血症状。
4、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消失或双上肢血压差异20mmHg以上。
5、疑有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6、上肢动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无绝对禁忌证。
但相应部位有插管、石膏固定时,检查可能受限。
四、仪器设备
通常采用5~10MHz线阵探头。
检查无名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时,可采用相控阵探头(心脏探头)或2~5MHz凸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无须特殊准备。
一般采用平卧位,被检肢体外展、外旋,掌心向上。
当被检者疑患胸廓出口综合征时,可采用坐位检查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以便了解上肢体位变化对上述血管产生的影响。
六、检查技术及狭窄诊断标准
1、检查技术要点
灰阶超声:
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上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
脉冲多普勒超声:
分段采集上肢动脉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角度应≤60°。
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2、检查步骤
首先从锁骨上窝开始检查锁骨下动脉。
应尽量显示双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无名动脉(头臂干)。
锁骨下动脉远心段可从锁骨下方显示。
然后依次检查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
3、动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
参照下肢动脉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表1)。
表1 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Cossman等)
*病变处与相邻近侧正常动脉段相比;动脉狭窄程度:
直径狭窄率。
4、操作注意事项
上肢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狭窄、大动脉炎、动脉夹层等多位于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及右侧头臂干,应重点检查这些部位。
若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显示欠佳,观察椎动脉血流方向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锁骨下动脉近段严重狭窄或闭塞。
七、报告基本内容和要求
应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例具体阐述如下:
超声描述:
应包括有无病变(内中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动脉壁点状或斑片样强回声、钙化等);病变范围(单侧或双侧上肢;每侧肢体病变范围;局限性病变或弥漫性病变;单发狭窄或多发狭窄等);病变严重程度(有无狭窄;狭窄程度;有无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具体血流参数(如狭窄处、狭窄前和狭窄即后段的收缩期流速峰值等)。
超声诊断:
主要包括部位、定性、定量等信息。
第二章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判断上肢静脉有无血栓性病变及其部位、范围。
具体如下:
1. 有无深静脉和浅静脉血栓形成。
2. 静脉血栓治疗后随访。
二、适应证
1.上肢肿胀。
2.上肢沉重、疼痛。
3.上肢和/或胸壁浅静脉扩张。
4.不明原因的肺动脉栓塞。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一般无绝对禁忌证。
上肢出现以下情况时,超声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1.上肢重度肥胖。
2.上肢严重肿胀。
3.需检查的上肢节段皮肤破损、插管、敷料遮挡、石膏固定。
四、仪器设备
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所用的超声仪应配备4~7MHz探头,具有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功能。
可用2~5MHz凸阵探头检查锁骨下静脉近段。
5~12MHz探头可用于消瘦上肢的浅静脉检查。
五、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被检者应脱去上衣显露腋窝和上肢。
超声检查前应简略询问病史,检查上肢,并向被检者简单介绍超声检查步骤。
1、病史:
①是否有长期卧床史;②是否有外伤、手术、介入性治疗史;③是否有深、浅静脉血栓形成史;④是否有肿瘤病史(尤其是颈、胸部肿瘤);⑤是否存在静脉病变相关临床症状。
2、体检:
①是否存在肢体肿胀;②是否存在手术或外伤后疤痕;③是否存在静脉扩张。
3、体位:
常用平卧位,被检上肢外展、外旋。
六、检查技术
1、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上肢静脉血栓超声检查主要采用间断加压法。
其操作如下:
在短轴切面,用探头按压静脉,静脉被压瘪。
然后放松,沿静脉移动探头2~3cm,再次按压。
沿静脉全程,重复此操作。
如果有静脉血栓形成,则静脉不能被压瘪。
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检查,显示血流消失,血栓远心端静脉频谱期相性消失或减弱,对Valsalva试验反应减弱或消失。
锁骨下静脉血栓检查主要依赖于彩色和脉冲多普勒。
急性期静脉血栓最初几天呈低回声,随着时间推移,回声逐渐增强;静脉管腔增粗;有时可见到血栓头在腔内飘浮;
随着病史延长,血栓回声逐渐增强,慢性期可出现强回声纤维条索。
管壁增厚、管径变窄、继发性静脉反流等。
2、检查步骤
①从锁骨上、下窝或胸骨上窝探查锁骨下静脉,纵切面扫查全程。
②采用横切面间断加压法依次检查腋静脉、肱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
采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纵切面依次检查上述静脉。
3、操作注意事项
①一旦超声诊断急性期血栓,尤其观察到自由漂浮血栓时,必须十分小心,避免不必要的操作,以免引起血栓脱落。
②间断加压检查时不应在长轴切面下进行,以便静脉滑出探查切面而产生静脉被压瘪假象。
③肱静脉多为两条同名静脉伴行,检查时应全程探查两条血管内有无血栓形成,以防漏诊。
④可通过锁骨下静脉血流频谱间接评价左右无名静脉及上腔静脉的通畅性。
单侧无名静脉血栓并闭塞,则出现同侧锁骨下静脉频谱呼吸期相性消失。
上腔静脉或双侧无名静脉血栓形成并闭塞,则双侧锁骨下静脉频谱呼吸期相性消失。
七、检查报告
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
超声描述:
①描述被检深静脉和浅静脉可压缩性,血栓回声特点、范围。
②描述病变部位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特征。
超声诊断:
检查结论应包括解剖结构(如右侧锁骨下静脉)和其病理改变。
如右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完全栓塞)。
第三章 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评价上述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
具体如下:
1. 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特征。
2. 动脉狭窄。
3. 动脉闭塞。
4. 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二、适应证
1. 下肢乏力、发凉。
2. 下肢间歇性跛行、疼痛、溃疡或坏疽。
3. 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4. 疑有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5. 下肢动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无绝对禁忌证。
但相应部位有插管、溃疡、石膏固定时,检查可能受限。
四、仪器设备
髂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用2~5MHz凸阵探头。
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用4~7MHz线阵探头。
股浅动脉的远段和胫腓干的部位较深,必要时可用2~5MHz凸阵探头。
胫前动脉的远段和足背动脉则较为浅表,可采用5~12MHz线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为减少肠气对髂动脉检查的干扰,患者需禁食、禁水、禁烟、禁嚼口香糖8小时以上。
糖尿病患者酌情处理。
六、检查技术及狭窄诊断标准
1、检查技术要点
灰阶超声:
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以股总动脉及其分叉处、腘动脉较为清晰。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
脉冲多普勒超声:
分段采集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多普勒频谱,角度应≤60°。
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2、检查步骤
①髂动脉:
髂动脉检查包括髂总、髂外和髂内动脉。
髂总动脉向盆腔深部走行,在盆腔深部发出髂外动脉和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可视为髂总动脉的直接延续,沿腰大肌内侧缘向外下前方行至腹股沟韧带深面,至股部移行为股动脉。
可从腹主动脉远端向髂外动脉顺行扫查,也可从髂外动脉向腹主动脉远端逆行扫查。
髂内动脉病变较少引起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可不作常规检查,但是存在阳萎或臀部间歇性酸痛等缺血症状时则应该检查。
②下肢动脉:
下肢动脉检查包括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近段、股浅动脉、腘动脉、胫腓动脉干、胫后动脉、腓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
3、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表1)
表1 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Cossman等)
*病变处与相邻近侧正常动脉段相比;动脉狭窄程度:
直径狭窄率。
直径狭窄率≥50%的动脉狭窄即后段伴有血流紊乱,这是一个重要征象。
动脉主干闭塞时,闭塞近心端和远心端可能有侧支循环形成,侧支动脉血流可能增高,此时应该注意与动脉主干狭窄的鉴别。
侧支动脉高速血流往往无湍流现象,而≥50%动脉狭窄即后段有湍流。
另外,彩色多普勒可观察血流增速所在位置,有助于鉴别。
对于多发动脉狭窄,诊断第二个及其以远的动脉狭窄,应用血流速度比值较流速绝对值更有意义。
4、操作注意事项
检查髂动脉时,为了使患者腹部肌肉充分放松,将患者上肢放在胸部或身体两侧,不宜放在头下。
检查肥胖患者髂动脉时,探头声束向内侧倾斜检查可能较前后方向检查效果好。
下肢动脉近心端至远心端血流速度不断降低,检查过程中,特别是检查高度狭窄或闭塞远端的动脉时,应不断优化(降低)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
下肢动脉斑块及壁严重钙化时,影响声束穿透,彩色和脉冲多普勒可能均不能显示血流,造成血流中断假阳性表现。
此时,应检查明显钙化动脉段近端和远端的动脉,判断血流是否存在。
从腘窝探查腘动脉时,应向近心端方向扫查,以保证从大腿内侧检查和从腘窝检查范围相互覆盖,使股浅动脉和腘动脉任何节段均不被遗漏。
如果有腘动脉瘤,应该测量其最大直径及是否存在瘤内血栓。
七、报告基本内容和要求
应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及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例具体阐述如下:
超声描述:
应包括有无病变(内中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动脉壁点状或斑片样强回声、钙化等);病变范围(单侧或双侧下肢;每侧肢体病变范围;局限性病变或弥漫性病变;单发狭窄或多发狭窄等);病变严重程度(有无狭窄;狭窄程度;有无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具体血流参数(如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的收缩期流速峰值等)。
超声诊断:
主要包括部位、定性、定量等信息。
第四章 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判断髂静脉及下肢静脉有无血栓性病变及其部位、范围。
具体如下:
1. 有无深静脉和浅静脉血栓形成。
2. 静脉血栓治疗后随访。
二、适应证
1、 下肢肿胀。
2、 下肢沉重、疼痛。
3、 下肢色素沉着和(或)溃疡。
4、 下肢浅静脉扩张。
5、 不明原因的肺动脉栓塞。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一般无绝对禁忌证。
下肢出现以下情况时,超声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1、 下肢重度肥胖。
2、 下肢严重肿胀。
3、 需检查的下肢节段皮肤破损、插管、敷料遮挡、石膏固定。
四、仪器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应配备4~7MHz线阵探头、2~5MHz凸阵探头(用于髂静脉、肥胖、肿胀下肢的深静脉检查)和5~12MHz探头(用于消瘦下肢的浅表静脉检查)。
五、检查前准备
髂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前,患者需空腹8小时以上以排除肠气干扰。
下肢静脉血栓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被检者应穿着宽松内裤以利于显露下腹部及腹股沟区。
简略询问病史,检查下肢,并向被检者简单介绍超声检查步骤。
1、病史:
①是否有长期卧床史;②是否有过外伤、手术、介入性治疗史(如输液、静脉穿刺);③是否有深、浅静脉血栓史;④是否有肿瘤病史;⑤是否存在与静脉病变有关的临床症状。
2、体检:
①是否存在肢体肿胀;②是否存在肢体色素沉着、溃疡;③是否存在手术或外伤后疤痕;④是否存在静脉曲张。
3、体位:
常用平卧位,被检下肢略外展、外旋。
检测腘静脉、小隐静脉也可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检查。
对于下肢静脉慢性血栓,评价瓣膜功能时可采取站立位、头高足低卧位及坐位。
六、检查技术
1、下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下肢静脉血栓超声检查主要采用间断加压法。
其操作如下:
在短轴切面,用探头按压静脉,静脉被压瘪。
然后放松,沿静脉移动探头2~3cm,再次按压。
沿静脉全程,重复此操作。
如果有静脉血栓形成,则静脉不能被压瘪。
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血流消失,血栓远心端静脉频谱期相性消失或减弱,对Valsalva试验反应减弱或消失。
急性期静脉血栓最初几天呈低回声,随着时间推移,回声逐渐增强;静脉管腔增粗;有时可见到血栓头在腔内飘浮。
随着病史延长,血栓回声逐渐增强,慢性期可出现强回声纤维条索。
管壁增厚、管径缩小、继发性静脉反流等。
2、检查步骤
髂静脉并不是常规检查项目。
习惯上,在腹股沟处通过股静脉多普勒信号检查,来判断其近心端静脉是否通畅。
髂静脉血栓检查:
在腹股沟上方找到髂外静脉,用长轴向头侧追踪至髂总静脉及下腔静脉。
也可以从下腔静脉开始向下追踪髂静脉。
髂静脉血栓检查主要依赖彩色和脉冲多普勒超声,判断是否有血流中断、明显变窄。
采用横断面间断加压法依次检查股静脉、腘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以及小腿的肌肉静脉丛。
采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纵切面依次检查上述静脉。
3、操作注意事项
①一旦超声诊断急性期血栓,尤其观察到自由漂浮血栓时,必须十分小心,避免不必要的操作,以免引起血栓脱落。
②间断加压检查时不应在长轴切面下进行,以免静脉滑出探查切面而产生静脉被压瘪假象。
③左侧髂静脉血栓形成较右侧为多,可能与左侧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有关。
④小腿深静脉多为两条同名静脉伴行,检查时应全程探查两条血管内有无血栓形成,以防漏诊。
⑤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是临床较常见但超声检查易漏诊的血栓类型,当出现小腿胫后及腓静脉通畅,但患者小腿明显肿胀,要留意探查肌肉静脉丛有无血栓形成。
⑥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如果发现深静脉或浅静脉内血流反流,应参照《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进行检查、报告。
⑦当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有血栓形成时,应注意观察血栓上端至隐股交界或隐腘交界的距离。
七、检查报告
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
1、超声描述:
①描述被检深静脉和浅静脉可压缩性,血栓回声特点、范围。
②描述病变部位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特征。
③如果超声检查过程中发现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应参照《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作出相应的超声描述。
2、超声诊断:
检查结论应包括解剖结构(如左侧股总静脉、右侧腘静脉等)和其病理改变。
如左侧股总、股浅、腘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完全栓塞)。
超声检查时如果发现其它静脉病变,如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也应包括在检查结论中。
第五章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评估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提供与下肢静脉治疗方案(制定、实施)相关的静脉解剖及病理生理信息。
1、评估浅静脉、深静脉和穿静脉的瓣膜功能。
2、检查确定和(或)标记反流静脉的解剖部位,以协助手术或介入治疗时的静脉定位。
3、分段测量反流的大、小隐静脉主干直径,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式(如手术、激光、射频或硬化治疗)提供所需静脉解剖信息。
4、排除深静脉和浅静脉血栓形成。
5、超声引导下肢静脉介入治疗。
6、下肢静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随访。
二、适应证
1、下肢浅静脉曲张。
2、复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静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随访)。
3、下肢沉重、疼痛。
4、下肢肿胀。
5、下肢色素沉着、溃疡。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通常无绝对禁忌证。
但下肢出现以下情况时,超声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1、下肢重度肥胖。
2、下肢严重肿胀。
3、下肢弥漫性溃疡。
四、仪器设备
1、超声仪:
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所用的超声仪应配备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和4~7MHz线阵探头。
如果条件许可,加备2~5MHz凸阵探头(用于肥胖、肿胀下肢的深静脉检查)和5~12MHz线阵探头(用于消瘦下肢的浅表静脉检查)。
下肢静脉内血流速度相对较低,超声检查时应选择对低速血流较为敏感的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设置,如较低的流速量程、较低的壁滤波、较高的增益等。
初学者可选用超声仪器的静脉检查预设置条件。
2、检查床:
理想的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床能够升降,包括水平升降和一端升降。
后者可使检查床一端高于另一端,床面与地面形成30º以上夹角。
五、检查前准备
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被检者应穿着较为宽松的内裤以利于充分显露腹股沟部。
超声检查前应简略询问病史,检查下肢,并向被检者简单介绍超声检查步骤,特别是瓦氏动作,以获得检查过程中被检者的配合。
1、病史:
①是否有下肢静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史;②是否有深、浅静脉血栓形成史;③是否存在静脉病变有关临床症状。
2、体检:
下肢体检时应让被检者站立,观察下肢:
①是否存在曲张静脉及其分布;②是否存在色素沉着、溃疡及其部位;③是否存在以往静脉手术留下的瘢痕。
3、体位:
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体位甚为重要。
常用的体位包括①站立位:
被检者站立,面对检查者,被检肢体放松,负重于对侧下肢;②头高足低卧位(反Trendelenburg位),检查床与地面的夹角30º以上;③坐位:
被检者坐于检查床边缘,面对检查者,双下肢下垂,双足置于检查床前的小凳,升高检查床直至膝关节弯曲度大于90º。
六、检查技术
1、下肢静脉反流的超声诊断
超声检查时可用以下几种方法诱发静脉反流(下行血流)。
一般认为,正常静脉内无反流或反流时间小于0.5秒;静脉反流时间持续1秒以上即可诊断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以下几种检查方法中,第①~③种方法均利用被检静脉内血液的地心引力作用诱发静脉反流,必须在站立位、头高足低卧位或坐位下进行;第④种方法利用瓦氏动作时腹压增高,而不是静脉血液的地心引力诱发静脉反流,可在平卧位下进行,评价某些静脉瓣功能。
①远侧肢体挤压法:
远侧肢体挤压法是观察被检静脉的远侧肢体挤压解除后,被检静脉内是否出现静脉反流(下行血流)并测量反流时间,为超声检查时诱发静脉反流的最常用方法。
②小腿袖带充气法:
小腿袖带充气法是观察被检静脉的远侧小腿充气袖带快速减压时,被检静脉内是否出现静脉反流并测量反流时间。
③踝关节曲屈运动法:
踝关节曲屈运动法是观察经过数次踝关节趾屈和背屈运动后,被检静脉内是否出现静脉反流并测量反流时间。
④瓦氏动作法:
瓦氏动作法是深吸气后,屏气过程中用力做呼气动作以增加腹压,观察被检静脉内是否出现静脉反流并测量反流时间,主要用于评估隐股交界瓣膜功能。
瓦氏动作法不适用于检测下肢远侧静脉反流。
2、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步骤
①大腿段静脉超声检查:
a.从腹股沟经大腿前、内侧扫查与同名动脉伴行的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股浅静脉,分别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检测各静脉是否存在反流。
b.从腹股沟部显示隐股交界,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或瓦氏动作法检测其瓣膜功能。
测量隐股交界直径。
c.扫查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属支,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检测是否存在反流。
分段测量大隐静脉主干直径。
d.横切扫查大腿深静脉全程,显示与其相连接并穿过筋膜的穿静脉,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检测是否存在反流。
测量瓣膜功能不全的穿静脉直径。
利用穿静脉与下肢的浅表解剖标志(如腹股沟皮肤皱折、腘窝皮肤皱折等)之间的距离描述穿静脉的解剖部位。
②腘窝及小腿段静脉超声检查:
a.从腘窝开始,分别向大腿远侧和小腿近侧扫查腘静脉,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检测是否存在反流。
b.显示隐腘交界,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检测其瓣膜功能。
测量隐腘交界直径。
测量隐腘交界与腘窝皮肤皱折之间的距离。
c.扫查小隐静脉主干及其属支,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检测是否存在反流。
分段测量小隐静脉主干直径。
d.横切扫查小腿深静脉全程,显示与其相连接并穿过筋膜的穿静脉,采用远侧肢体挤压法检测是否存在反流。
测量瓣膜功能不全的穿静脉直径。
利用穿静脉与下肢的浅表解剖标志(如腘窝皮肤皱折、内踝、外踝、胫骨前缘等)之间的距离描述穿静脉的解剖部位。
3、操作注意事项
①腘静脉为股浅静脉的直接延续,二者的分界点很难在超声检查时确认。
超声检查时应分别从大腿内侧向腘窝部,以及从腘窝部向大腿远侧段的后方扫查股浅静脉和腘静脉,并使二次扫查的范围相互覆盖,以保证显示股浅静脉和腘静脉的全程,尤其是二者交界处。
②检查大隐静脉时,应注意分别检测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属支。
临床上经常可见股外侧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大隐静脉主干瓣膜功能正常。
瓣膜功能不全的股外侧浅静脉可汇入大隐静脉,也可在腹股沟部直接汇入股静脉。
③小隐静脉可汇入腘静脉或股浅静脉,隐腘交界水平的上下差别甚大。
准确描述隐腘交界解剖位置(通常利用隐腘交界与腘窝皮肤皱折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临床医师高位结扎小隐静脉时,方便地找到隐腘交界。
④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合并股浅静脉及腘静脉近段(隐腘交界水平以上)反流,临床研究显示此类股浅静脉及腘静脉近段反流多在小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除术后消失。
超声报告中将其报告为“股浅静脉及腘静脉近段反流”而不是“股浅静脉及腘静脉近段瓣膜功能不全”更为合适。
⑤下肢穿静脉甚多,静脉瓣功能不全且直径较大的穿静脉具有临床意义。
穿静脉直径通常在穿静脉经过筋膜处测量。
⑥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超声检查,即下肢静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随访,其与常规的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相似。
检查前应询问病史并进行下肢体检,了解可能接受过的静脉治疗,从而帮助判断超声检查发现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为原发性、复发性或残留性。
⑦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如果发现深静脉或浅静脉内血栓形成,应参照《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进行检查、报告。
⑧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目的在于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和治疗所需的下肢静脉解剖及病理生理信息。
各个医疗机构所开展的下肢静脉治疗项目不尽相同,因而对静脉超声的要求也不相同。
超声科室应与相关科室密切合作,了解他们对静脉超声检查的要求,在检查报告中加入临床所需信息。
下肢静脉手术前,采用非水溶性标记笔在皮肤表面标记瓣膜功能不全的隐腘交界、穿静脉、以往手术残留的大、小隐静脉节段,有助于外科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快速发现静脉,减少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