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6115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5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学概论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新闻学概论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新闻学概论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新闻学概论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新闻学概论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学概论习题及答案.docx

《新闻学概论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学概论习题及答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学概论习题及答案.docx

新闻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

1、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和三部分。

(应用)

2、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三本著作构成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邵飘萍、《中国报学史》)

3、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4、倡导社会责任理论的是由一批学者组成的报刊自由委员会。

报刊自由委员会在其总结报告《》中要求报刊对全社会负责。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

二、选择题

1、“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这是哪种媒介理论的核心内容?

(C)

A社会责任理论B极权主义理论

C发展新闻学D自由主义理论

2、“自我修正”理论是(A)的一个重要观点。

A自由主义报刊理论B极权主义报刊理论

C苏联共产主义报刊理论D社会责任理论

三、名词解释

1、新闻学

答:

新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的学科,重点研究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简答题

1、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

社会责任论新闻理论中心内容:

主张报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公众有了解世界的权利”,不仅有财力的人可以自由办报,而且新闻媒介还应创造条件,让每个人有同等机会使用新闻传播工具发表意见。

社会责任论新闻理论的核心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求新闻媒介在享受新闻自由时,也要对社会承担责任;

(2)新闻报道要做到灵通\真实\准确\客观\平衡;

(3)要求新闻媒介要对法律\社会习惯负责,要遵守社会伦理道德;

(4)主张新闻报道要考虑传播后的社会效果问题;

(5)提倡新闻媒介和报道形式的多样化。

2、简述集权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

集权主义新闻理论的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1)对新闻机构实行君王和国家监督,新闻机构对皇室、统治者要绝对服从;

(2)在经营管理和所有权方面,新闻机构归皇室和统治者所有,私人经营可以存在,但必须经皇室、统治者许可;

(3)用颁发营业执照来控制新闻事业;

(4)实行事前检查制度,国家可以禁止发行某些新闻,对社会实行新闻封锁;

(5)对新闻机构实行经济制裁,常采用罚款或不供应纸张等强制性手段;

(6)在新闻传播的管理上,实行强制性的纪律。

3、简述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

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核心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主张新闻媒介全部实行私人经营,提倡自由竞争与自由发展;

(2)主张报道实行全面的新闻出版自由,包括采访、发表、交流和批评的自由,反对除法律之外的任何国家政权的干预;

(3)倡导新闻有报道消息,推销产品,娱乐大众,坚持真理,监督政府五大功能;

(4)提倡新闻传播的法治化管理。

4、学习新闻理论有何意义?

答:

(1)学习新闻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新闻理念。

(2)学习新闻理论可以使我们了解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新闻传媒沟通信息,反映、引导社会舆论,充当党和人民的“耳目”与“喉舌”的作用。

(3)学习新闻理论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为进一步搞好我们的新闻改革荐言献策。

五、思考与论述题

试述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历程。

答:

(1)新闻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A、诞生:

即报学的诞生,1845年,德国人普尔兹出版了《德国新闻事业史》,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标志着新闻学的诞生。

B、成形:

在西方,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形的。

在此期间,一批现代新闻教育院校出现,如1908年密苏里大学成立了新闻学院;一批新闻学著作诞生,1903年,美国休曼出版《实用新闻学》,1922年,李普曼出版了舆论学的奠基之作《舆论学》,1924年,约斯特出版了《新闻学原理》。

C、20世纪40年代之后的新闻学,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注重综合性的宏观研究。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施拉姆等人撰写的《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年首次出版)。

第二,提出了一系列与新闻传播实践密切相关的新闻观念,也可称为新闻实践观念或新闻思潮。

主要有:

新新闻主义,调查新闻学,精确新闻学,倡导新闻学,多视角新闻学,发展新闻学,公共新闻学等。

第三,传播学对新闻学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第四,在总结反思中前行,在变化的媒介环境中构建新的理论。

第五,关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诸多理论问题。

(2)新闻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A、发端:

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这既是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发端,也是中国新闻教育的滥觞。

B、诞生:

徐宝璜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步著作奠定中国新闻学的基本框架。

C、勃兴:

20世纪20至40年代,是中国新闻学术研究蜂起和新闻教育勃兴的时期。

40年代,中国新闻学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宣告形成,即共产党的党报理论体系基本建立。

D、新中国建立后新闻学的曲折历程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1949-1977.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报业是党报的一统天下。

理论新闻学的主要内容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党报理论。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又可分为三个小的阶段:

拨乱反正阶段1978-1984;步入实质性研究阶段1985-1989;学术研究全面繁荣阶段1992至今

5

※<第一章新闻活动>

第一章新闻活动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答:

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并不是为了满足某种精神上的需要,或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是纯粹服从人类的生存斗争。

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随人类社会的血汗声和社会性的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要;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直接决定了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和内容。

而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又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2、如何理解“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答:

社会变动越剧烈,产生的新闻就越多。

这就是“变动产生新闻”。

人类相互关系越密切,相互之间信息沟通就越重要,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就越大。

这就是“关系决定需要”。

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这使得新闻越来越多,而且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5

※<第二章新闻>

一、填空题

1、新闻的基本特点是和。

(真实、新鲜)

2、新闻的本源是。

(事实,或事实的变动)

3、新闻的五要素是、、、where(地点)和。

(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y(原因))

4、以新闻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新闻可以分为和。

(硬新闻、软新闻)

二、名词解释

1、新闻起源

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新闻材料的出处、来路,所以又称新闻出处。

如据新华社,即“从哪里来”。

新闻来源是操作性概念。

2、新闻本源

新闻本源是指新闻产生的源头,或者说是新闻产生的最早动因,即“为什么会有新闻”,即新闻从哪里出来的?

新闻的物质性缘起“是什么”。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的变动。

新闻起源、本源是理论概念。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的基本内容。

答:

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认为:

其一,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其二,记者不仅仅要从事实出发找新闻,而且必须从事实的变动中着手找新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的变动,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目。

四、论述题

1、简要评述几种不同的新闻定义。

答:

新闻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

务实派和理论派。

(1)务实派。

这一类新闻定义对新闻进行形象的比喻性,这种比喻性说法是不规范的、不成文的。

如:

①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

(对新闻“反常”的特性进行比喻)

②凡是能让女人喊一生“哎呀、我的妈呀”的就是新闻(对新闻“惊奇”的特性进行比喻)

③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a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

(坏事)(对新闻“刺激性”的特性进行比喻)

务实派的新闻定义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2)理论派。

科学的新闻定义可分为四类:

①事实说,即认为新闻是事实。

如范长江认为:

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②活动(结果)说,如:

陆定一认为: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

区别报道、分析、判断三个概念。

③手段说:

讲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如美国华连:

新闻就是能够唤起读者、唤起人们的关心,进而教诲他们、鼓舞他们并使他们能够得到乐趣的一种。

对于人们活动的最适时的记录。

④信息说,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这个定义表明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2、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对新闻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答:

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对新闻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有事实才有新闻。

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事实的存在决定新闻的存在。

不能无中生有。

(2)什么样的事实与什么样的新闻。

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世界。

不能按主观愿望改变和制造新闻事实。

(3)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

尚未变成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是新闻。

(4)新闻含有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趣味性等,是被事实所决定的。

事实具有某种性质,如实报道这一事实的新闻才能具有某种性质。

5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和舆论

一、名词解释

1、信息

信息有广义、一般、狭义之分。

在新闻学里,信息这一概念就是指狭义信息,即消除受信息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舆论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众事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3、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活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二、简答题

1、信息有哪些特点?

答:

最基本的特点:

包含新情况、新知识、新内容,即具有新鲜性

从与新闻报道相结合的认识角度出发,还具有以下特点:

①共享性。

这是信息和物质的显著区别:

某种物质材料为某个人所含有后,别人便无法再分享。

信息借助某种载体和能量可广为流传,人们可以相互转让信息,大众传媒更使信息成为全社会共享的东西。

②扩缩性:

信息可以无限开掘。

③组合性: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对信息的组合能力,反映出记者的水平。

新闻背后的新闻往往比时间本身还重要,而一条信息和其他什么信息组合起来,是关键所在。

④信息运用的的多角度性。

信息和物质的又一区别。

物质的使用属性在生产过程中已确定下来,但人们对信息的认识确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信息就象多棱镜,从不同侧面可看到不同的色彩。

⑤相对性。

人们注意到的信息往往自身内在需求相关,“选择性注意”需求新闻工作者需要。

2、信息概念的引入对我国当前新闻工作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

答:

首先,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体的首要功能。

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其次,在业务上提出新的要求,如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加强深度报道(可扩缩);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组合性);加强全方位报道(多角度)。

第三,要求对信息进行解读,而不是简单的传递信息。

媒体走向分析时代,如今,媒体的一个趋势引人注目,即媒体正由“新闻时代”向“分析时代”过渡。

“新闻时代”只是简单的信息堆砌。

“分析时代”才是真正的把信息当成一种资源来经营。

在信息无所不在的今天,获得信息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对信息的判断。

信息时代的人们需要新闻,更需要对于信息的解读。

换句话说,正在到来的信息时代,是一个信息过剩,注意力反而成为稀缺资源的时代。

3、舆论有何社会功能?

答: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和约束。

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大多时候它是促进历史进步的催化剂,但有时它也扮演过不光彩的绊脚石的角色。

换言之,舆论的作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

衡量舆论质量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结果等。

三、论述题

1、试析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答: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在于:

最基本的区别是:

新闻传播信息,而宣传传播观念。

具体而言,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出发点不同。

宣传出于自身需要,新闻出于受众的需要。

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亦即宣传者自己花钱费力从重宣传而受众自己花钱费力打听新闻的原因。

②归宿点不同。

宣传的最终目的是要人们理解、接受、支持某种观点,新闻发布者发布新闻除了以新闻得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人品受众自己去分析利弊(如果发布者没有宣传意图的话)

③传播方式不同。

重复性与一次性之间的区别。

④传播需求不同。

新闻传播的信息要求:

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同意,观点需求正确、解明、材料需求真实、典型,凡能证实观点的所有材料,不管是新近的、历史的,新解的还是人们所熟知的,都可以用。

同时,新闻与宣传又不是毫无关系的,新闻可以成为宣传的手段,宣传也可以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

有时候,新闻和宣传可以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新闻宣传,新闻宣传即在传播中既满足传者需要,又满足受者需要,既遵循新闻规律,又遵循宣传规律,既符合新闻价值,又符合宣传价值的活动。

简单地说,就是用新闻来宣传。

2、结合实例分析新闻媒介应如何引导舆论。

答: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众事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舆论是社会公众的意见,它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力,而新闻媒介是舆论的激发器、承载器,它对社会舆论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人们常将新闻界视为舆论界的代名词。

因为新闻舆论是整个社会舆论的表现者、引导者、组织者。

新闻媒介引导社会舆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1)新闻媒介反映并代表舆论。

(2)引发舆论

(3)引导舆论。

(4)调控舆论。

3、简述信息与新闻的关系

答:

(1)相同之处: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表述;都不是事实和物质本身,事物运动变化的事实发出信息,才有关于这一事物运动变化的事实的反映和报道。

从这一意义上说,新闻不是直接报道事实。

而是报道关于这一事实的信息。

都是接受者预先未知的事实;

都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具有报知功能。

都讲求新鲜、真实和准确;

都可传。

(2)不同之处:

信息包涵量比新闻大;

信息时效性要求不及新闻强;如一些图书,资料,数据等。

可以储存起来。

传播形式比新闻多;除大众媒介外,还有交谈,通信,授课,讲演等。

服务效果更直接;如经济信息、市场行情等,直接为接受者及时调整对策,采取行动提供服务,并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而大多数新闻一般只能通过报道某一情况意见对受众的思想和行动施加影响。

间接地为受众服务。

5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一、论述题

1、为什么说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答:

(1)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激增是西方报纸产生的第一基本条件。

资本主义初期,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打破,使得世界各地的重大变动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发生直接的关系,导致社会对新闻的需求激增,这是报纸产生的内在动力。

(2)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各类学校大量兴办起来,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被提高,为西方报纸的产生创造了读者群。

(3)资产阶级还创建了大量巨大的城市,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和集中,这为报刊的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4)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5)印刷、纸张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要。

(6)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增加,资本的集中加速,使资本家有可能独资或合资创办报刊。

资本主义商品阶级为报刊的出现提供了动力、基础和各种条件,西方报刊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新闻事业也由此产生。

5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一、填空题

1、新闻媒介的是新闻体制中的核心,决定了媒介的管理方式、与政府关系以及媒介的运作方式。

(所有制,或所有制性质)

2、从世界各国看,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基本上有三种:

私营媒介、和。

(公营媒介、国营媒介)

3、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水平)

4、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是1835年法国人创办的,即法新社的前身。

(哈瓦斯社)

5、我国的新华通讯社脱胎于江西瑞金的。

(红色中华报社)

6、中国的新闻教育始于1918年在北京大学成立的。

(新闻研究会)

二、选择题

1、从以下选项中选出公营媒介的特点(BCE)

A完全依赖政府B以收视费为主要收入来源

C半官方机构D依托财团

E不播广告F广告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三、名词解释

1、新闻体制?

新闻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四、简答题

1、为什么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答: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这是因为:

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分工日益精细,人们对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日益迫切,这就大大刺激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整个谁会受教育面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必然使读者群越来越大。

3)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广告越来越多,新闻事业日益为成为国民经济中获利丰厚的企业,这就大大刺激了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4)同时,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为新闻事业发展提供了日益先进的物质手段。

科技加速运用到新闻事业上来,新闻手段日益现代化。

2、比较分析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答:

报纸、广播、电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相互取代。

1)报纸的特点:

优:

记录性好;选择性强;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劣:

新闻时效差;阅读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不及声音、图像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2)广播的特点:

优:

迅速,时效性强;渗透性好;对象广泛,群众性强;感染力强。

劣:

过耳不留,注意力只能被迫跟随广播;不能自由选择节目。

3)电视的特点:

优:

强烈的现场感;亲切感;简洁明了。

劣:

复杂的题材作深度报道较难;物质技术需求较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5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简答题

1、简述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答:

新闻媒介既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新闻传媒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意识形态与产业形态双重属性。

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其双重在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这种运行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介于事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之间的特殊模式

2、简述新闻事业阶级性的表现形式。

答:

1)选择事实,即取或舍,抢或压,详或略,甚至报道的真或假

2)编写新闻,观点隐藏在事实中,或直接发表观点,对同一个事实,不同阶级的报纸往往会作出不同的解释。

3)安排版面,新闻标题字号的大小,新闻所放位置的高或低,新闻所占栏数的多或少。

4)写作言论,赞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倡导或贬斥。

3、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它有哪些特性?

答:

中国新闻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

中国新闻事业的特性:

1)最高宗旨:

在党的基本路线知道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现代化建设。

2)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条令。

3)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4)新闻事业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

5)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无私营的和集体股份制的新闻媒介

6)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二、论述题

1、新闻事业具有哪些特点?

答:

1)新闻事业是一种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

不论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为不同阶级所掌握的新闻事业,总是站在本阶级的立场上。

2)新闻事业在上层建筑中,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领域)。

它不同于军队,法庭,警察等政治上层建筑(即国家机器)。

马克思指出,“批评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评”,新闻事业作为“批评的武器”无法代替国家机器,它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不是暴力机关,对于受众而言,新闻事业没有强制作用。

3)在思想上层建筑的各种形成中——哲学、文学、艺术、道德、宗教、政治学说和法律学说等等——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具体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其一,新闻事业比哲、文、艺更接近政治,具有更为强烈的政治性。

其二,新闻事业对群众的辐射面大,传播速度快,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强。

这方面的社会功能远在其他上层建筑形式之上。

其三,报道事实,用事实表达无形的意见,即“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所特有的。

2、如何正确理解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答:

新闻媒介产品具有商品性。

新闻之所以是商品,因为它以搜集和加工信息的劳动,创造了为人们服务的价值,所以,媒介及其产品应列为服务或服务类商品。

报纸有商品性,是因为新闻是商品,人们买报纸绝不是买纸,而是为了买纸上刊登的新闻及其他内容。

新闻为人们提供必需的信息,包含精神消费价值,所以人们对它产生购买欲。

新闻与一般的商品有很大的区别,新闻商品与物质商品的区别在于:

传媒产品的商品性既有独立于物的意识形式,又有和物结合在一起的介质形式,而且只有借助于物才能进行交易。

任何一条新闻离开一定的实物(介质),我们无法得到它,但人们消费新闻绝不是消费这一实物,而是享用实物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介质与新闻相比,新闻及其他信息成为绝对的消费品,而介质仅仅是相对的消费品。

这是新闻这种商品与物质商品的明显区别,新闻是一种精神产品,其商品使用价值,取决于媒介工作者的劳动。

精神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优秀的精神产品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能不大,但它们的创新价值或积累价值对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其他进步有很大作用;相反,一些迎合庸俗甚至低级趣味的传播内容,有一定的受众面,同样可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3、有人提出,新闻媒体应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和“社会公器”,不应成为某一党派之喉舌;也有人提出,新闻事业应当“中性化”,不应带有倾向性。

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新闻观?

答:

阶级性是新闻事业的基本特性。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指的是报纸,广播,电视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

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事业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表现在:

1)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

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掌握和控制新闻事业,并且运用它们在报道新闻,发展评论的同时,不间断地传播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正是新闻事业具有强烈阶级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2)新闻报道的内容具有阶级性。

新闻是新闻事业的主体,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通过它大量报道的新闻反映出来的。

新闻事业发布的新闻及评论,都是记者,编辑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结果。

记者站在一定阶级的立场上,按某种思想思考和判断问题,报道和评论事实,因此,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其有阶级性。

认为新闻事业应当“中性化”,不带有倾向性。

这是不现实的,在新闻实践中会可能会迷失方向。

但是把阶级性当作“万能划线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