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5937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docx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docx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训练集锦

阅读一:

《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

(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

“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

‘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

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

给,送。

②子:

你,代词。

③履:

鞋子。

④一言:

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今谓人曰(               )  (3)何故(       )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

(4分)

32.【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

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

为什么?

(3分)

                                                                               

                                                                               

【阅读一答案】29.患:

祸患,灾难   是:

这、这样   谓:

对……说   故:

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

每空1分,共4分

30.

(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评分说明:

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

每小题2分,共4分

31.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评分说明:

每空1分

32.“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2分)

 

原文:

子墨子曰:

“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

‘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

万事莫贵于义也。

”(出自《墨子.贵义》)

注释

1.今:

现在。

2.予子冠履:

给你帽子和鞋。

3.子为之乎,你愿意吗?

为:

做,愿意

4.不若:

不如,比不上。

5.争:

争论6.是贵义于:

贵,以…为贵7.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之,不译,在句子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8.子墨子曰:

夫子先生子墨9.争:

争辩10.谓:

对---说。

11.故:

原因12.一言:

一句话,既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13.于:

2译文:

墨子说:

“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如果)现在对某人说:

‘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

这人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

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

又说:

‘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

’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

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

所以说:

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

3赏析:

“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墨子认为,天下的根本在于一个“义”字,士的根本当然也就在于“义”,义甚至重于士的生命。

在这一点上,与孟子所讲的“舍生取义”是一致的。

 

阅读二:

《鱼我所欲也》和《孔子见齐景公》完成10-13题。

(16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

①廪丘:

地名。

②养:

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

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

孔子,名丘。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⑵景公致廪丘(           )

⑶孔子辞不受(          )              ⑷今说shui景公(            )

11.下列句子中“而” 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

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

A.日出而林霏开      B.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C.黑质而白章        D.君将哀而生之乎

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分)

                                                                         

⑵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2分)

                                                                                 

⑶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2分

13. 如果我们想要充实【甲】文的内容,使论证更有力,你认为【乙】段文字可以吗?

为什么?

(3分)

(阅读二参考答案):

10.(4分)⑴(有)什么益处。

⑵给赠给。

⑶推辞,拒绝。

⑷游说,说服11.(3分)B

12.(6分)⑴(2分)先前(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宫室的美丽接受了(万钟俸禄)。

⑵(2分)我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⑶(2分)他也太不了解我了。

13.(3分)可以(1分),因为它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2分)。

 

阅读三《鱼我所欲也》和《墨子贵义》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

"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日:

'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日: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日:

'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

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

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

断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6.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

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

为什么?

(阅读三答案)1.B2."辟"通"避,,意义:

躲避3.D4.

(1)不仅贤能的人才有这样的本性

(2)、任何事都比不上"义"的重要。

5.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

6.万事莫贵于义"义"。

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阅读四《鱼我所欲也》和《孟子·滕文公下》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孟子日:

"......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

,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

不得志。

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

成年男子。

②冠:

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

教导。

④夫子:

丈夫。

⑤妾妇:

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

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

⑦正位:

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未比喻"礼"。

⑧大道:

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⑨由:

遵循大道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是亦不可以已乎

(3)往之女家(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4.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

这其中又有何差异?

(阅读四答案)1.

(1)得:

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2)已:

停止(3)之:

到......去(4)顺:

顺从2.

(1)高官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高官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

(2)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3.甲文:

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其本心")。

乙文:

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

【乙文译文】孟子说:

"......男子长大成人行冠礼时,由父亲主持其事,并面加教导;女儿出嫁时,母亲主持其事,将她送到门口.告诫道:

'去到你们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遇事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丈夫的意志!

'以婉顺为准则的,是妇人女子之道。

、只有住在("仁"这个)天下最宽大的住宅里,站在("礼"这个)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在("义"这个)天下最正大的道路上,得志时跟老百姓一起循着这条道路前进;不得志时便独个儿照这个行事。

厚禄高官不能乱我的心,家贫位牟不能变我的行,威力相逼不能挫我的志,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

阅读五《鱼我所欲也》和《续资治通鉴》两则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日:

"主上宵旰④,宁大不将安乐时?

"却不受。

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日:

"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日:

"敌未灭,何以家为?

"或问:

"天下何时太平?

"飞日: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宵旰:

宵,夜;旰gan,晚。

宵旰,天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

比喻勤于政事。

1.请概括甲段文字的大意(用文中话答)。

  

2.乙文中写了岳飞的哪几件事?

你读后受到哪些教益?

3.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吴玠素服飞(4)饰名姝遗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敌未灭,何以家为?

5.文段甲中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五答案)1.生,亦我所欲电;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1)孝母;

(2)拒受名姝;(3)戒洒;(4)辞帝为之营第。

第二问,从孝母、爱国、不贪财色的角度中选取其一来答均可。

3.

(1)躲避

(2)本性、天良(3一向(4)赠送4。

不仅贤能的人有这种信念,人人都有,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2)敌人还没有灭,怎么能安家呢?

5.舍生取义:

提示:

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分清主次,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

我们应当从小就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念。

(必耍从人生的选择、取舍、意义等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乙文译文】岳飞非常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派人去拜访母亲,并且接了回来,母亲有重病,岳飞总是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

家中没有婢女伺侯。

吴铞一向佩服岳飞,愿意同他结为好友,就把有名的荧女打扮好送给他。

岳飞说:

"皇上(勤于政事)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吃饭,难道是大将享乐的时候吗?

"推辞不接受。

吴邻更加敬重佩服他。

岳飞年轻时好放量饮酒,皇帝告诫他说:

"你以后到了黄河以北地区才可以饮酒。

"于是戒酒不喝。

塞帝当初要为岳飞营造宅第,岳飞推辞说:

"敌人还没有消灭,怎么能安家呢?

"有人问:

"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

"岳飞答道:

"文臣不贪爱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

阅读六《鱼我所欲也》和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一亦然所欲廿.二义一亦然所欲廿..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老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生,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

一种香草。

②化:

同化。

③鲍鱼:

咸鱼。

④肆:

店铺。

⑤丹:

丹砂,矿物名,红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B即与之化矣

  生于忧患春冬之时

  C久而不闻其臭D亦我所欲也

  妇拍而呜方亦与之化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4。

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

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甲文的观点

  乙文的观点

  共同的论证方法

(阅读六答案)1。

(1)苟且偷生

(2)因此2.D3.就像进入了放满香草的屋子,时间久了,也就闻不到香味了,就疆被香草的气味同化了。

4.如:

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

5.舍生取义君子慎其所处比喻论证

【乙文译文】跟好人相处,如同走进栽种芝兰的屋子,时间久了,就闻不到香气,便被它同化了。

跟坏人相处,如同走进了卖成鱼的铺子,时间久了,闻不到它的臭气,也被它同化了。

藏丹的地方就有红色,藏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君子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二

 

阅读七《鱼我所欲也》和《说苑·卷四》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衣敝衣以耕①,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日:

"请以此修③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日: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予日: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

日: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

"(节选自《说苑·卷四》)

  [注释]①衣敝衣以耕:

穿着破旧衣服耕田。

前一个"衣",动词,穿衣;后一个"衣",名词,衣服。

②致邑:

给一座城,邑,封地。

③修:

整治。

④不我骄:

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

骄,傲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辟:

  

(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

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

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

  4。

请你从甲、乙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阅读七答案)1.(11祸患,灾难.通"避",避免

(2)赏赐傲视2.

(1)不仅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21先生您叉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给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

3.舍生取义廉洁自律4.答案示例:

1)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2)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乙文译文j曾子身穿破旧的衣服耕田,鲁国国君叫人送给他一块封地,告诉他说:

"请你用这块封地的收入做一些象服吧。

"曾子不接受。

反复给,仍不接受。

使者说:

"这不是你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奉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曾子说:

"我听说,接受人家的东西,就要惧怕人家,给予人家东西就要傲视人家。

即使鲁君对我恩赐,不会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终于不肯接受。

孔子听到这件事,说:

"曾参说的话,足够保全他的节操了。

阅读八《鱼我所欲也》《吕氏春秋》两个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甲】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日: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shui)景公,景公未乡__41-@Ej赐之廪丘,其不如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驱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廪丘:

地名。

②养:

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

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

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段甲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

请用文段甲中的语句回答。

  

(阅读八答案)1.

(1)有什么益处呢?

(2)感激2.

(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3.对比论证鲜明表达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强调作用。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乙文译文】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

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

"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

阅读九《鱼我所欲也》《礼记.檀弓》回答下列问题(15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齐(齐国)大饥(饥荒)。

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

有饿者蒙袂(mèi)辑屦(jù)(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

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

"嗟(喂)来食!

"(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