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5763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docx

《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docx

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

学科:

初中物理

课题:

平面镜成像

授课人:

史曼君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肯定都观察或者留心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一定认识,但基本停留在学习的感知和表象阶段,还没有进行过科学的探究,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怎么探究,探究哪些方面,还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启发。

教学内容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②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③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②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③通过对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合作学习。

难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怎样形成的。

器材:

平面镜、玻璃板、夹子(2个)、蜡烛(2根相同的)、白纸、刻度尺、火柴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多媒体使用

教学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1.演示视频浇不灭的蜡烛

 

提示学生观察现象

提问:

为什么蜡烛不会熄灭呢?

 

2.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平面镜的成像图片

观察现象:

当把水倒入玻璃杯中水面高于烛焰时,杯中的蜡烛不会熄灭。

回答:

浇不灭的是镜子中的蜡烛。

 

观看图片

 

视频演示

 

幻灯片水中倒影等照片。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或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激发求知欲,创设求知心理状态,有利于达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多媒体使用

教学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总结:

什么叫平面镜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镜子,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

提问:

照镜子时,从像中可以看到自己的衣服,是否穿得整齐,清洁。

拿起桌上的平面镜仔细观察。

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提问:

(随意点一位学生)现在从这位同学开始,依次轮流回答,每个同学用一句话,说出你的一点发现。

后面同学注意倾听,尽量不要重复。

通过观察,你们产生了什么疑问吗?

梳理问题:

教师把简单的可以马上解答的问题解答完毕,例如镜子后面镀的什么原料等等,把学生提问中有关成像特点的问题重点突出。

过渡:

刚才许多同学提出了有趣和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的同学提到平面镜成的像为什么会左右相反,为什么会物近像大……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有关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老师归纳总结确定这次实验探究的内容

1.像和物的大小是否相同?

2.像和物到镜面距离是否相等?

3.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4.成像原理是什么

5.像是否近大远小

提问:

利用桌上的器材,你能否设法找出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

提问:

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启发:

请大家拿出平面镜,看见你的像了吗?

在镜子前面还是后面?

它距离镜子多远?

能直接测量吗?

为什么?

(不能直接测量,不知像在什么位置,无从测量起。

)因此,我们要研究成像特点,首先要弄清像在哪里?

(手在镜背后作摸索状),像到底在平面镜后面什么位置呢?

再启发:

拿出玻璃板,请大家观察一下,和刚才的平面镜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提问:

为什么准备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

直尺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时为什么还要用到白纸?

教师总结这种研究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是指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或现象变换成理想、简单的过程或现象来研究处理的方法。

提问:

测量一组数据可靠吗?

教师巡视并辅导学生实验

教师归纳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问:

请大家想想,除了我们刚才已经讲过的以外,日常生活中平面镜还有什么应用呢?

 

提问: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请同学出来简单地总结一下。

提问:

除了平面镜外,大家有没有见过表面弯曲的镜子呢?

 

学生开始观察半分钟。

 

学生开始依次回答。

回答完后,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发言,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观察一下仪器

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玻璃板和平面镜并回答问题

相同:

都是玻璃做的,都能成像。

不同之处:

玻璃板成像模糊、透明的,可以看见后面物体,镜子成像清楚,看不见后面物体。

 

学生回答为了研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并找到像的位置

学生回答测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学生回答为了便于作标记

 

学生回答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交流小结回顾反思

 

学生回答

 

投影猜想的内容

 

投影实验器材

 

课件演示

 

投影潜望镜、牙医的镜子、光污染等图片。

 

投影哈哈镜的图片

 

使学生了解如何去观察物体,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梳理归纳问题,如何确定探究主题,并且由于以上活动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师教学策略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这部分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思维的碰撞和互动过程。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来解决身边的疑问

将物理贴近于生活,增强学生节能的意识

 

把教材上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解为具有一定梯度的小课题来进行,针对刚刚接触物理不久,还比较缺乏探究经验和方法的初二学生来说,是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准和学习心理特征的,实际的探究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假如采用完全放开的探究形式,结果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热闹,实质根本没有让他们体会到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学习困难学生就更加缺乏帮助和锻炼,长期下去,必然挫伤他学习积极性。

由于成像特点中虚象概念的理解和探究非常抽象,学生缺乏直观了解和对比,师生处理起来都很困难,可以在此节课上简要提一下虚象的说法,至于它的特点和形成的原理等等可以在以后接触到实像时通过对比再来认识它,可能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利用事物有益之处为人们服务,并且尽量减少它对人类带来的弊端。

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为了让学生掌握探究基本方法,同时常识性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同时可以在课后继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利用生活中器具替代物理仪器做实验能力。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

 

交流与小结

 

板书: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1.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

虚像:

不能用光屏承接,不是实际光线形成的。

三、平面镜的应用

1.用来成像;穿衣镜

2.改变光路;汇丰银行的平面镜阵列

3.既成像又改变光路;潜望镜成正立的虚像

四、球面镜

1.凹面镜—使平行光会聚

应用:

手电筒的灯碗,太阳灶

2.凸面镜—使平行光发散

应用:

汽车观后镜

教学反思: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

我在授课过程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3)适当关注了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

通过这节探究课提高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点评:

史曼君教师的知识功底深厚,所上《平面镜成像》这节课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整节课具有以下优点

1.三维目标落实到位。

学生猜想比较实,从生活入手,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猜想,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本次实验验证猜想;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过程留给学生,所以在探究环节落实到位,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

2.设计巧,学生真正自己去探究,教给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例如为什么使用透明的玻璃板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比较,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用玻璃板。

在探究前的小魔术“浇不灭的蜡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3.教学技能娴熟,语言准确,清晰,注重联系实际例如在涉及到平面镜的应用中联系学生生活所遇到的事例。

4.多媒体运用得当,既节省了时间又清楚明了,如成像原理利用反射定律成像。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