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重点大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5740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重点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近代史重点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近代史重点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近代史重点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近代史重点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重点大全.docx

《近代史重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重点大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重点大全.docx

近代史重点大全

名词解释

1.三元里人民抗元斗争:

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劫掠暴行激起了民愤,并与英军展开激烈战斗,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2.“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3年1月,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护国运动:

1915年12月25日,袁世凯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饶,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伐。

4.《新青年》: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改为同人刊物。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5.新三民主义:

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

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6.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的紧急会议。

7.土地革命路线:

坚定地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8.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

9.《论持久战》:

1938年5月到6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系统阐明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10.“三三制”原则:

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11.重庆谈判: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谈判。

于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

12.两个务必: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思想: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3.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提出,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4.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由中共八大发言中陈云提出。

a.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经营为补充;

b.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c.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15.“三步走”战略: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0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简答论述

1.简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a.社会性质的改变: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渐变为半殖民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渐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导致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北京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西方列强入侵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社会性质的发生变化,导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革命任务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以及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d.经济成分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西方列强入侵后,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反而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客观条件。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依附于官僚资本的资本主义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结构。

e.阶级关系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君主制度决定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西方列强入侵后,旧的阶级关系地主和农民阶级仍存在,由单一的经济关系变为复杂的经济关系,同时还产生了新的阶级关系,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个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个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体现。

3.简述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内容及其影响。

内容:

“师夷长技以制夷”;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影响:

4.简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B.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都使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

C.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

5.简述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历史作用。

性质:

地主阶级为了维护满清封建统治,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

作用:

a.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妥协和勾结没有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b.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C.冲击封建思想文化,但没能突破封建体制的束缚。

6.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a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在政治、经济领域冲击了封建制度。

c.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促进了人民思想的解放。

7.革命派在改良后的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政治性和进步性的?

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a.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

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b.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

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c.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8.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了一批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报刊;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开始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b.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人的罢工次数增加,斗争的内容也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开始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表明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的条件趋于成熟。

C.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正式创建中国共产党作了准备。

d.外部条件主要是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9.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这对当前党的自身建设有何启示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光明的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征程。

b.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让中国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c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让长期受压迫的广大人民有了翻身的机会

d.新的革命方向,在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出现让中国人看到了希望-社会主义。

10.简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条件。

a.中共从从“二七”惨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国民党则认识到新兴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

b.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大体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在几经挫折后,并没有多少实力,并且成分复杂严重脱离群众。

11.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这对于当前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a.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先把革命进攻方向指向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工作重心的思想。

1928年10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年11月《井冈山斗争》

1930年10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a.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b.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c.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d.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e.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f.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3.简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a.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翻地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道路。

b.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知识分子和华侨等,都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1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a.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b.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c.“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15.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历史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三大改造的意义)

a.1956年底,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占主导地位,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了决定性的胜利

b.我国初步建立其社会主义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正是为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为中国以后一切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6.新中国如何巩固民族独立和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a.新中国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收回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兵营;收回了海关治权。

b.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同苏联建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收回旧政权丧失的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新型中苏同盟关系。

d.做出抗美援朝的决策。

17.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d.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8.试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的意义?

a.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

b.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20.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了概括,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知道我们的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