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说课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5695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说课稿.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说课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说课稿.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说课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专题在整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坚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命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专题是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的开始;是我国现代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开端;同时它也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

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的基本历程。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

前一个时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集体领导下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期,在探索中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

后一个时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这一时期分别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根据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行了改革开放,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计划课时:

3-4节)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根据世纪金榜《高考2012》中的考纲快讯,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专题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部分:

1.知识目标

通过对这一专题的学习,让学生能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总结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的经验教训。

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意义。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意义。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确立。

难点:

认识并总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和成功经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专题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讲练结合等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1.内容再现、系统掌握知识

结合教学资料,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授:

(1)讲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相关知识,重点突出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结束,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的教学中,重点突出“八字方针”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②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③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在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目中,重点讲授农村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

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我将从四个阶段进行讲授:

a、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b、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d、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深化知识、高考真题演练

(2010·上海历史卷,2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们(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的落后情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体现为一五计划。

答案:

C

(2010·山东卷,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

解析:

1959—1964年,在这一时期,1959—1961年由于“左”倾错误泛滥,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下降态,但1960年当时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国民经济重新出现回升的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C。

答案:

C

3.扩展练习、高考预测演练

以世纪金榜《高考2012》学生用书中的练习题为主p119

四、说板书设计

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

“八字方针”1960年、经验教训

三、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10·山东卷,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

解析:

1959—1964年,在这一时期,1959—1961年由于“左”倾错误泛滥,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下降态,但1960年当时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国民经济重新出现回升的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C。

答案:

C

 

第一节课

教学思路: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1.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1949—1952年)

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一化三改造”)

3.“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特点

(2)影响

(2010·上海历史卷,2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们(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的落后情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体现为一五计划。

答案:

C

4.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1)内容

(2)意义(3)评价

(2010·江苏卷,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下列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解析:

“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说明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

(一)正确决策

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1956,毛泽东)

2.中共八大(1956)

(1)背景

(2)内容(3)意义

3.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0)

(2010·山东卷,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

解析:

1959—1964年,在这一时期,1959—1961年由于“左”倾错误泛滥,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下降态,但1960年当时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国民经济重新出现回升的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C。

答案:

C

(二)失误

1.“大跃进”(1958)。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教训: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④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循序渐进,反对急于求成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1966:

动乱全面开始——经济建设大混乱

2.1971: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家经济工作出现起色

3.1975:

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好转复苏

教训: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1.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概说

一条主线: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两个方面: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召开,实行“八字”方针;

(2)失误探索:

“三面红旗”“文化大革命”。

“三面红旗”:

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项内容:

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

三个“一”:

(1)一个转变:

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阶级斗争为纲”。

(2)一场浩劫:

“文革”动乱使国民经济遭到劫难。

(3)一个错误:

党的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五点经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改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二节课

▲改革开放时期(1978—今)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2、经济体制改革

①内容:

a、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四川、安徽)

b、城市:

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1984

②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b、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d、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对外开放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b、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

▲改革开放的阶段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③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