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第20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新人教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第20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第20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新人教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第20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新人教版
第20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命题趋势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
(2016·江苏单科,T13)
“一五”计划
本讲内容在江苏高考中一般以设置新情境试题特别多,多引入数字图表、漫画、报刊、图片材料、文字等,考查方法多元,设计新情境考查相关知识点。
(2013·江苏单科,T10)对“大跃进”运动的认识
考点一 1949~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的起步和发展
知识点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2.内容
3.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图示图解】“一五”计划
知识点二 三大改造
2.内容
3.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构图解史】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考法1 “一五”计划的背景、内容及特点
[史料研读]
史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选集》
史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
……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史料三 ……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史料一中“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说明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重工业落后。
2.史料二中“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可以看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3.史料三中“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目标和道路选择。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展的?
其制定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提示:
(1)背景:
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经济命脉。
(2)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2.根据上述史料,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并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
提示:
(1)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2)原因:
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
[史论归纳]
“一五”计划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及实质
1.背景: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2.内容: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特点
(1)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
(2)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
(3)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其他。
(4)在发展速度上主要考虑原有企业增产能力与农业发展水平,留有一定余地。
(5)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4.实质:
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考法2 “一五”计划的影响
『典例』(2016·江苏单科,13)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解析 “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但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故A项错误;图注“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热情,并不是宣传绿色环保观念,故B项错误;为了改变交通运输业落后的局面,“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故C项错误;上图的宣传画是为了激发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从宣传画上工人的微笑表情可以看出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故D项正确。
答案 D
【方法突破】
★明考点 “一五”计划
★抓关键 从宣传画上工人的微笑表情可以看出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定方法 图片型选择题:
第一步:
审,一是审图,要求弄清图片有几个要素和几层含义。
二是审注,注的内容是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
三是审设问,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
第二步:
比,即对图片中的内容或横向或纵向比较。
第三步:
联,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注意图与教材相关知识的联系。
【史论链接】“一五”计划的影响
(1)确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2)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3)奠定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4)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经济现代化。
考点二 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
(2)召开:
1956年9月,北京。
(3)内容
(4)意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方针和设想富于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中的失误
(1)“大跃进”: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2)人民公社化:
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易错提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辨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大跃进”运动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3.纠正失误
(1)措施:
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结果:
1962年起,经济逐步恢复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考法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及其教训
『典例』(2013·江苏单科,1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
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
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涉及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由此可知①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即可。
其余三个选项均符合“大跃进”运动的实情,故正确答案选B。
答案 B
【方法突破】
★明考点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
★抓关键 “大跃进”涉及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定方法 组合型选择题:
首先,找出表述明显正确的选项,以包含这个项的选项为正确选项范围,再对另外选项进行比较,确定最终答案,或者找出某个明显错误选项,则包含这一选项的排除。
如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涉及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由此可知①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即可,正确选项就是B。
【史论链接】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及其教训
事件
特征
影响
教训
“大跃进”
大炼钢铁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随堂·演练预测
考点一 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探索
1.(2018·南通、扬州、泰州三市调研)邮票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下图邮票纪念的是1958年11月27日,中国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
该邮票折射出( )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B.列强对中国的水运垄断被打破
C.建国初期工业建设带来较大成果
D.中共八大路线体现急躁冒进倾向
解析 中央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1965年,与材料中“1958年”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与材料中“1958年”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表明建国初期工业建设成果大,故C项正确;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7·姜堰质检)居民郭承志珍藏着一张1956年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发的“公私合营股票”,上面写着:
“兹有照相业私方郭兆仁于1956年1月向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投资,经资产估价定股为人民币四千三百六十元九角七分……由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按季付息,特此凭证,发给投资人郭兆仁”。
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 )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新中国改造民营资本的壮举
D.新中国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
解析 据材料中1956年,“公私合营股票”可以判断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方式是公私合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在1952年完成,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即“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见证的是新中国改造民营资本的壮举,故C项正确;三大改造的目的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不是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故D项错误。
答案 C
考点二 全面建设时期的社会主义探索
3.(2017·扬州期中)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
“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
“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
”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答案 B
4.(2017·苏北三市模拟)1958年,《人民日报》在评价某运动时载:
“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热火朝天地进行水利建设;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正在敲响挖掘潜力的锣鼓,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定的计划指标。
”材料表明该运动( )
A.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基础
B.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
C.体现了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
D.挫伤了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
解析 1958年,实行大跃进运动,全国人民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指引下开始工业和农业的大生产,材料中体现的状况正是这一时期真实写照,故C项正确。
A项是“一五”计划的完成。
B项是1953年。
D项与材料中意思相反。
答案 C
5.(2018·南通模拟)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作出的决议指出:
“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下列口号能反映上述“形式”的是( )
A.“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
D.“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
解析 从题中所给信息“1958年8月”和“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判断,应该为人民公社化运动。
A选项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生产合作社的形式。
B选项是大跃进中关于农业发展的口号。
C项符合对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的特点描述。
D选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口号,时间不符合。
答案 C
6.(2017·如东、丰县联考)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把基本核算单位从生产大队下放到生产队。
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样生产队既有生产自主权,又有分配决定权。
这项政策在当时( )
A.引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D.清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解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的改变,1962年的农村经济调整并未发生生产关系的变革,故A项错误;生产资料所有制依然是单一公有制,故B项错误;1962年的农村经济调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并未清除,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就是其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8·南京期初摸底)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重要的工业基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3月,毛泽东就我国工业化和经济建设发表了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的讲话,把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的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
他指出……东北条件比全国较好,把敌人赶走了,土地改革完成了,已经转入到经济建设。
东北是全国的工业基地,希望搞好东北工业基地,给全国出机器,给全国出专家。
……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帮助下全国范围内新建、改建了156个重点项目,其中有57项落户东北,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从而奠定了东北重工业区的基础。
——郭永虎《毛泽东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材料二 传统体制下,政府重点支持优势产业、大企业的发展,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很难以发展起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东北三省错失了乡镇企业、轻工业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1985年,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已降到20%,黑龙江仍高达52%,产品又大都被低价调拨。
东北地区仍然存在着“等、靠、要”,缺乏对市场的认识,不善于捕捉机遇,……老企业、矿城较多,工伤人员多,矿工退休年龄早,医疗费用中职业病、慢性病费用所占比例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支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春市工业设备的平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占60%,在2.4万多台机床中,80年代水平的约占17%,70年代水平的占47.2%,60年代水平的占19.7%,50年代水平的占15.4%。
……所以,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长春座谈会上做出了“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重要指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摘编自邹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及出路》
(1)据材料一,概括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原因和主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东北工业的困境和突破”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把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的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东北条件比全国较好”“东北是全国的工业基地”“在前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帮助”,从国家重视、自身优势、外部援助等方面概括。
第
(2)问,从“困境”和“突破”两个角度论述。
首先依据材料概括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
包括所有制经济结构单一、错失机遇、企业负担沉重、技术装备老化;然后依次提出“突破”的变法,包括完善所有制结构、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减少发展中的深重负担、不断升级和优化机器设备,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原因:
国家重点扶持(或“一五”计划);东北条件较好;东北是全国工业基地;苏联援助。
作用:
奠定了东北重工业区的基础(或带动全国工业化发展)。
(2)
分值
论点方面
论据方面
论证方面
一等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东北工业复兴的必由之路;东北工业发展必须突破传统工业化的困境(对材料理解准确,论点明确)
所有制经济结构单一,民营经济难以发展
完善所有制结构,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困境”和“突破”两个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错失机遇(或观念保守;市场意识淡薄)
抓住机遇,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负担沉重
进一步减少发展中的沉重负担
技术装备老化
不断升级和优化机器设备(或推进信息技术与工业革新之间的结合)
二等
论点准确,表达合理
将“困境”和“突破”笼统概说,按点给分
层次较分明,但关联性不够,史论能结合,写不出上升认识
三等
有相关论点,与材料意思接近
按点给分
要点式列举
四等
无论点或论点错误
按点给分
要点式列举
课后·巩固检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5分,共75分)
考向一 “一五”计划
1.(2018·如皋调研)“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
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
以下关于上述材料中工业建设总体布局设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力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的快速发展
B.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C.充分利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
D.布局完全没有考虑进行老工业基地的建设
解析 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发展,与材料中“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相符,故A项正确。
答案 A
年份
1949年
1953年
1965年
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26.2%
37.7%
43.8%
文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33.1%
14.9%
6.8%(1962年数据)
A.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B.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
C.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解析 从材料1952年下半年开始……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增长可知是为了适应“一五”计划及经济建设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才结构合理,故C项错误;1965年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 A
考向二 三大改造
3.(2017·无锡期中)1953年毛泽东批示: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特殊”“新式”是指( )
A.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形成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解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与题中的“1953年”不符,故A项错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1956年才形成的,故B项错误;1953年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故C项正确;1953年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只是改造方式的一种,对于帝国主义和四大家族的资本主义经济则采取没收的手段,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8·靖江模拟)下图是我国建国初期发行的股票凭证。
这一股票发行说明( )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正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酝酿
解析 材料公私合营,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公私合营股票”,反映的是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正确;图片反映的是公私合营,不能反映经济结构,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于1992年,故D项错误。
答案 B
①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②该侨汇券可在全国各地通用 ③该时期我国物资供应短缺 ④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侨眷物质生活的关注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从1956年起,我国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有改变,材料显示是1961年,故①正确;按材料显示“全县通用”可知该券只能在南海县内使用,故②错误;该时期由于经济上受“左”倾错误思想影响,生产力大受限制,物资匮乏,导致供应不足,故③正确;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侨汇券持有者可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紧俏商品或生产物资”体现了国家对侨眷的关心,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考向三 中共八大
6.(2018·南京、盐城调研)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
“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
……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
”此会议( )
A.通过了《共同纲领》文件
B.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
解析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即材料中“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但通过了《共同纲领》是1949年,故A项错误;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材料中“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与材料中“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1956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表明是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召开,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提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D项正确。
答案 D
考向四 “大跃进”运动
7.(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尽快地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农业和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上材料最有可能出自于( )
A.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
B.1956年中共八大上的政治报告
C.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
解析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故材料不可能是1956年中共八大上的政治报告,故B项错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建设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尝试,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但强调阶级斗争,盲目追求高速度,符合材料“尽快”内容,故C正确;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7·淮安高考信息卷)1958年9月5日,毛泽东在第15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说,一为粮食,二为钢,加上机器,叫三大元帅。
三大元帅升帐,就有胜利的希望。
还有两个先行官,一个是铁路,一个是电力。
此论断( )
A.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B.适应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C.推动了经济建设热情的过度高涨
D.促使我国工业化体系初步形成
解析 毛泽东的论断认为粮和钢是核心,成为当时赶超英美的重要标志,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故A项错误;论断鼓励大炼钢铁这种瞎指挥,不适应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