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5643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

一、单选题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

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

C.坡中>坡脚>坡顶D.坡脚>坡中>坡顶

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答案】1.A2.D3.B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4.“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5.“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4.C5.D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荒漠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7.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6.C7.B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流域内的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分裂成两个湖泊。

近年来,人们通过生态调水改善居延海湖面缩小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黑河()

A.流经青、藏、陇、内蒙古等省区B.流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小

C.下游集水面积大,流量大于上游D.初春时节可能发生凌汛现象

9.居延海一分为二()

A.主要原因是当地围湖造田B.适合在春季调水加以改善

C.其形成受湖底地形的影响D.可提高当地的环境承载力

【答案】8.D9.C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

10.P地与Q地相比,P地(  )

①年大风日数少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数少 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1.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10.A11.C

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

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

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4~7月间,该地表层土壤盐分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地上生物量增加,根系吸收盐分多B.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盐分上升

C.大气降水多,淋溶作用强D.灌溉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

13.若该地单一种植春小麦,春小麦收获后(7月底),导致该地土壤表层盐分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A.光照强B.温差大

C.天气炎热D.多大风天气

14.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A.增加绿色覆盖密度,防风固沙B.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D.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地表土盐碱化

【答案】12.B13.C14.D

读全国能见度小于1km的年日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信息反映出我国下列地区能见度()

A.南方比北方好B.沿海比内陆好C.青藏比东北好D.四川盆地最好

16.甲地能见度较差的季节及原因正确的是()

A.春季大风引起的风沙与浮沉B.夏季高温引起的强对流天气

C.秋季低温容易引起大雾天气D.冬季寒潮引起的暴风雪天气

【答案】15.C16.A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是我国四大沙漠之一。

其沙山与众不同,沙山高度常年稳定,高差可达500多米,堪称“沙漠中的珠穆朗玛峰”。

下图为该地某沙山顶部沙层温度、水分垂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引起图示沙层温度垂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地热传导D.大气对流

18.该沙山的最主要水源补给是

A.大气降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湖泊水

19.该沙山常年稳定、高大的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高B.大气降水多C.终年风力较弱D.沙山含水多

【答案】17.C18.B19.D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

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20.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21.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20.B21.D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几十年来,科尔沁沙地面积呈明显缩小趋势。

下图为“1987—2013年影响科尔沁沙地演变的部分因素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因素依次是(  )

A.总人口、年降水量、耕地面积、大牲畜数

B.大牲畜数、总人口、年降水量、耕地面积

C.年降水量、总人口、大牲畜数、耕地面积

D.耕地面积、大牲畜数、总人口、年降水量

23.科尔沁沙地面积呈缩小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生态退耕B.引入优良畜种

C.人工降雨D.生态移民

【答案】22.C23.A

毛乌素沙漠,地处陕西和内蒙古交界部位,黄河几字形弯道区的中南部。

在降水特征上,毛乌素沙漠地处中国等降水线最密集的区域,东南部跨越400mm等降水线,300mm等降水线从沙漠腹地穿过,西北部靠近200mm等降水线。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4.控制沙漠分布的根本原因是()

A.气温B.光照C.植被D.降水量

25.小型灌木固沙林是毛乌素沙漠最重要的治理手段,沙柳被为“治沙神器”。

关于沙柳类小型灌木固沙林的生态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起到显著改善扬沙、改善水土流失、加速沙地土壤化、加速沙丘固定的作用;

B.首先固定沙层表面,形成轻微壤化,增强保水能力;陏后动物迁入和风力运输可以将本地及周边的天然植被种子引入,并得以生长。

C.是实现“恢复适宜当地降水条件的植被(天然草本)面貌”的必经之路。

D.可以实现人工灌木林阶段——天然稀疏草本阶段——人工灌木、天然草本混交阶段——天然草本优势种阶段的演替。

【答案】24.D25.D

在沙特阿拉伯北部地区存在大量圆形农田,每个圆形农田,直径约1km,农田都采用了以水源为中心的全自动喷灌系统。

读“圆形农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6.该地区发展全自动喷灌系统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A.劳动力丰富B.水资源丰富C.资金雄厚D.交通便利

27.此农业生产模式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包括()

A.土地荒漠化加剧B.地下水位下降

C.土壤盐渍化加重D.土壤污染加重

【答案】26.C27.A

下图示意1992-2015年某区域土地覆盖面积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西欧B.北欧

C.北美D.中亚

29.根据1992--2015年该区域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可推测当地

①水资源需求量增加②荒漠面积有所扩大

③农村人口比重增加④湖泊萎缩情况严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28.D29.A

下图示意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的地形图,图中的沙障主要由铺在地上的石方格、柵栏等障蔽物建成,图乙表示图甲所示区域的气候要素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图甲中沙障发挥主要作用的时间及原因是

A.夏季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B.夏季降水多,暴雨山洪及其带来的泥沙会冲毁铁路

C.春季气候干燥,大风多,随风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D.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带來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31.图中河流

A.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

B.河中沙洲数量夏季多,冬季少

C.水位年际变化小、日变化大

D.P处河流水量小于Q处

【答案】30.C31.C

1991—1996年,我国某研究机构在内蒙古科尔沁地区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3个放牧强度,即重牧(6只羊/公顷)、中牧(4只羊/公顷)、轻牧(2只羊/公顷),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

下图为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程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物种丰富程度()

A.重牧区持续减少B.轻牧区始终最丰富

C.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D.

各放牧强度均先增加后减少

33.该地畜牧业的发展应该()

A.保持尽可能少的载畜量B.划区轮牧,围栏放牧

C.以牦牛作为优势畜种D.沿主要交通线布局牧场

【答案】32.D33.B

策勒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河上的恰哈桥是315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该路段存在持续的过境风沙流。

2011年,历时三年工期的恰哈新桥建成,自新桥投入使用以来,受路基和护栏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桥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一大问题。

为减轻沙害,交通管理部门在桥面道路北侧设置高立式芦苇沙障,结果路面积沙日趋严重,随后沙障被拆除。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4.恰哈新桥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A.规避风沙危害

B.降低道路坡度

C.增加通行能力

D.促进矿产开发

35.导致新旧桥路面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透风护栏增加了进入桥面的沙量

B.不透风护栏阻滞沙流

C.平面路基减弱风速

D.阶梯状路基增强风速

36.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B.扩大路面驾驶视野

C.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D.增加光照,减轻冻土厚度

【答案】34.C35.B36.A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

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

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7.草方格沙障可以

A.黏合沙粒B.吸取地下水C.拦截水分D.减少下渗

38.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A.技术难度小B.成土时间短C.环境污染小D.资金投人少

39.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改造后种植西瓜的优势是

A.土层厚B.温差大C.降水多D.风力大

【答案】37.C38.B39.B

下图为我国某一地理要素区域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0.图中表示的地理要素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量B.降水变率C.省区面积D.人口迁移

41.图中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在两个区域内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环境改善B.经济水平下降

C.跨流域调水D.全球气候变暖

42.图中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在西北地区大幅增加的主要影响是

A.沙漠退缩,绿洲扩大B.加剧水资源短缺

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D.冰川大面积后退

【答案】40.B41.A42.B

输沙量能够直观地反映一段时间内某方向输沙的多少。

青海荒漠化研究人员为研究青海湖东岸沙地风沙活动,根据2013~2014年和2016~2017年的输沙量数据,绘制了输沙量玫瑰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的起沙风方向主要为偏西风

B.乙图所示的起沙风方向主要为偏东风

C.乙比甲的起沙风方向发生明显变化

D.乙比甲的实际输沙量减少约为210kg

44.该地2016~2017年较2013~2014年输沙量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①风力作用减弱②风向频率变化较大③植被覆盖度增加④周边沙源增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43.A44.B

毛乌素沙地的沙粒主要由砒砂岩(俗称“红胶泥”,透水性差,易板结)和沙子(透气性好,易漏水)组成,科学家们利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采用“砒砂岩+沙”模式,形成的复合沙质土壤,其透气性和保水性都达到了高产作物种植对土壤的要求,不仅固定了沙体的流动,而且对保水和抑制蒸发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实现了固沙和种植的双赢,让毛乌素沙漠?

万亩沙地变良田,探出了沙漠治理新路。

图为鄂尔多斯高原气候资料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5.据图判断,鄂尔多斯市的积温可能是

A.2400℃B.2500℃C.2600℃D.2700℃

46.毛乌素沙地采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治理沙漠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毛乌素沙地

A.降水较多B.积温较高C.蒸发较弱D.风力较小

【答案】45.B46.A

1962年,一位文物保护工作者发表文章提出:

呜沙山的沙物质大量向东移动,30年内莫高窟(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开凿于敦煌城东南呜沙山东麓的崖壁上)有被沙子淹没的危险。

当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赵松乔先生受命到敦煌实地考察后表示,未来300年至3000年内,呜沙山不会向东埋压莫高窟,那些将莫高窟全部搬迁的方案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下图为21世纪初建成的“六带一体”综合防护体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7.下列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能够支持赵松乔先生观点的有()

①地处东西风过渡带,两者大致势均力敌

②气候极度干旱,沙尘暴天气多发

③莫高窟顶部有面积较大的平坦地面

④鸣沙山的基底都是岩石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48.“六带一体”综合防护体系建成以来,进入敦煌的沙量减少了85%以上。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是()

A.草方格固沙带人工戈壁带崖面化学固沙带

B.草方格固沙带崖面化学固沙带人工戈壁带

C.人工戈壁带草方格固沙带崖面化学固沙带

D.崖面化学固沙带人工戈壁带草方格固沙带

【答案】47.B48.A

二、综合题

4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景泰川位于甘肃省中部,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

昔日景泰川“水在低处流,人在川上愁,风沙不断头,十种九不收”。

直到20世纪70年代,建成了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通过提水、输水和分水,使景泰川由荒滩、沙丘变成沃野、绿洲,彻底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但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灌溉,20世纪90年代,景泰川灌区大量耕地被迫弃耕。

21世纪以来,经过当地政府和群众不懈努力,大部分弃耕地得以复种。

下图示意景泰川位置。

(1)分析昔日景泰川“十种九不收”的原因。

(2)说明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

(3)分析20世纪90年代景泰川大量耕地被迫弃耕的原因。

【答案】

(1)景泰川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候干旱;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风沙活动频繁;景泰川水资源缺乏,且地势较高,难以引黄河水灌溉,导致昔日景泰川“十种九不收”。

(2)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为景泰川灌区提供了灌溉水源,使景泰川由荒原变成了绿洲,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少风沙灾害,有效地阻止了沙漠南侵;年降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增大,景泰川灌区气候得到改善。

(3)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抬高地下水位,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导致严重的土地盐碱化。

5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艾比湖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其周边地区是北疆重要的粮棉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北疆铁路途经湖泊的西侧,在西北阿拉山口与中亚对接.近年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湖面面积急剧萎缩,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湖区水位年内变化十分显著.

(1)阿拉山口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分析原因。

(2)分析阿拉山口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3)沙泉子、黑山头一带铁路常被风沙掩埋,分析近年来该处沙源增多的原因。

(4)近年来本地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提高,你是否赞成该地大面积发展棉花种植业并说出理由。

【答案】

(1)艾比湖因地势低而形成盆地的聚热效应,进而形成相对的低压区;加上阿拉山口地处西北东南向的狭长谷地,受到地形的控制而盛行西北风。

(2)阿拉山口东北部是玛依力山,西部是阿拉套山,是一个西北东南向的狭长谷地,地形的狭管作用,是形成当地西北大风的主要原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冷空气顺势而下加剧了风速;该地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覆盖率低,风阻小;离冬季风源地近,气压梯度大,风力强。

(3)干涸的河床底部,人湖水量减少,干涸湖底扩大,增加了沙源;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耕地强度加大,风力侵蚀加强;湖滨沼泽植被、草甸植被及荒漠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增加了沙源。

(任答2点)

(4)赞成。

夏季日照长、晴天多,光照、热量充足;棉花品质好,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生产成本低;种植历史悠久。

不赞成。

水源不足,加剧水资源紧张;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劳动力不足;远离市场,价格波动大;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

5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下图1示意)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明长城中段西北的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约为250~440毫米,是世界各大沙漠中降水最多的区域。

地形为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曾经河水清澈,水草肥美。

近千年来,由于气候变迁、不合理开垦和战乱等,该地地面植被丧失殆尽,逐渐扩展成我国第四大沙漠。

1959年以来,这里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控沙,引洪淤地,如今毛乌素沙漠绿化面积已达80%。

2011年,某种业公司在榆林市流转土地22000亩,陆续建成四个大型农场。

利用当地丰富的红黏土和沙土按比例进行混合复配,大幅度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倍。

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和优质牧草等农作物。

种植中,作物秸秆冬季往往不收割,次年播种前再收割。

2018年9月卫星遥感图像显示(图2),沙漠中喷灌圈的土地已成为大片良田。

(1)分析毛乌素沙地能够成功恢复植被的自然原因。

(2)简述毛乌素沙地变成森林后地表径流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分析改良毛乌素沙地,发展种植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

【答案】

(1)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多,植被易成活;附近河流,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引水灌溉方便。

(2)变化:

地表径流减少,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变小。

原因:

植被覆盖率高,截留降水多,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减缓,下渗增多;地下根系发达,涵养水源能力强。

(3)空气湿度增大,改善气候条件;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增多,增加土壤粘度、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恢复地表植被,抑制风沙活动,减少沙尘天气(或止沙生绿);涵养水源,河流径流量更稳定;秸秆冬季不收割,有利于削减风力,减轻风沙侵蚀;喷灌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

(每个要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

52.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要求。

青藏铁路锡北段(锡铁山一北霍鲁逊盐湖矿区,如图I)位于柴达木盆地,沿线风沙灾害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在我国铁路沿线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五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

通过对锡北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防治该地风沙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如图Ⅱ所示)的方式。

(1)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风沙对铁路及运行列车的主要危害。

(2)分析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

(3)说明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优势。

(4)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修建的地理意义。

【答案】

(1)(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视线,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年均温低;内陆盆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周边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

(3)挡沙墙可以降低风速,阻隔,减小风沙对路基的掩埋作用。

石方格设置在路基两侧和挡沙墙之间,增大地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削减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

(4)促进北霍鲁逊盐湖矿区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完善铁路运输网,促进沿线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沿线防沙工程)提高沿线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任答1项)

5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长93km,平均宽度25.2km,湖水面积2339km²。

湖区盛行西北风,风力资源丰富;西岸地势高于东岸且坡度大,多陡崖;东岸多沙丘带分布。

近几年沙丘带逐步扩大东移。

下图示意呼伦湖位置及其周围水系。

(1)分析呼伦湖东岸沙丘带的沙源。

(2)描述呼伦湖东岸沙丘带的形成过程。

(3)指出呼伦湖东岸沙丘带未来进一步扩大东移的必要气候条件。

【答案】

(1)呼伦湖东岸湖底坡度小(平缓),水较浅,在湖水季节性涨退或大面积萎缩的情况下,部分湖底沙子裸露在地表,形成沙丘带沙源。

(2)在风从西岸刮向东岸的过程中,西岸地势高于东岸,势能转化为动能,风速加大,当风从广阔的(平均宽度32km)湖面经过,因为下垫面为平滑的水体,阻力小,所以风速进一步加大。

到达东南岸后,强烈的西北风卷挟着湖边的沙子向东南移动,搬运一定的距离后,降落下来,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沙丘带。

(3)气温升高,降水减少,风力增强,蒸发量增加,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

54.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1-1996年,我国某研究机构在科尔沁沙地进行了放牧试验(图一),试验分为3个放牧强度进行,即重牧(HG)(6只羊/公顷)、中牧(MG)(4只羊/公顷)、轻牧(LG)(2只羊/公顷),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

图二为试验期内“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程度变化示意图”。

(1)描述图二中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程度的变化情况,简述该区域畜牧业合理发展的措施。

(2)指出治理科尔沁沙地的有利自然条件,并说明理由。

(3)分析阿尔山火山熔岩地貌的旅游资源价值,并设计其旅游活动内容。

【答案】

(1)变化:

中牧区物种最丰富;随着放牧时间的加长,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放牧强度越大,物种开始减少的越早。

措施:

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围栏放牧;提高技术水平,培育优良品种;进行畜产品的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2)距海较近,受夏季风影响较大,降水较多;水源条件好;地下水丰富,埋藏浅;有疏林植被分布,抑制风沙活动。

(3)是典型火山地貌景观,有研究地质地貌的科学价值;景观独特,非凡性突出,有美学价值;赏火山地貌景观,利用温泉、地热度假疗养,科普讲座。

5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8年3月19日甘肃河西走廊受沙尘天气影响,再次进入“下沙”模式,空中沙尘密布,能见度骤降。

下图为我国河西走廊区域图。

材料二:

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面积第二大沙漠,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