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同步基础下学期课程 课后练习册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5395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同步基础下学期课程 课后练习册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初一语文同步基础下学期课程 课后练习册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初一语文同步基础下学期课程 课后练习册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初一语文同步基础下学期课程 课后练习册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初一语文同步基础下学期课程 课后练习册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同步基础下学期课程 课后练习册子.docx

《初一语文同步基础下学期课程 课后练习册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同步基础下学期课程 课后练习册子.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语文同步基础下学期课程 课后练习册子.docx

初一语文同步基础下学期课程课后练习册子

第1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邓稼先》

(一)-1-

第2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邓稼先》

(二)-1-

第3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邓稼先》(三)-1-

第4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邓稼先》习题精练-1-

第5讲课内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4-

第6讲课内现代文选读《老山界》

(一)-4-

第7讲课内现代文选读《老山界》

(二)-4-

第8讲课内现代文选读《老山界》(三)-4-

第9讲课内现代文选读《老山界》习题精练-4-

第10讲课内文言文阅读《木兰诗》

(一)-4-

第11讲课内文言文阅读《木兰诗》

(二)-4-

第12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阿长与<山海经>》

(一))-4-

第13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阿长与<山海经>》

(二)-4-

第14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阿长与<山海经>》(三)-4-

第15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阿长与<山海经>》习题精练

(一)-4-

第16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阿长与<山海经>》习题精练

(二)-8-

第17讲课内文言文阅读《卖油翁》

(一)-9-

第18讲课内文言文阅读《卖油翁》

(二)-9-

第19讲课内文言文阅读《卖油翁》(三)-9-

第20讲课内现代文选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9-

第21讲课内现代文选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二)-9-

第22讲课内现代文选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三)-9-

第23讲课内现代文选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习题精练-9-

第24讲课内文言文阅读《陋室铭》

(一)-12-

第25讲课内文言文阅读《陋室铭》

(二)-12-

第26讲课内文言文阅读《陋室铭》(三)-12-

第27讲课内文言文阅读《爱莲说》

(一)-12-

第28讲课内文言文阅读《爱莲说》

(二)-12-

第29讲课内文言文阅读《爱莲说》(三)-12-

第30讲课内现代文选读《紫藤萝瀑布》

(一)-12-

第31讲课内现代文选读《紫藤萝瀑布》

(二)-12-

第32讲课内现代文选读《紫藤萝瀑布》(三)-12-

第33讲课内现代文选读《紫藤萝瀑布》习题精练-12-

第34讲课内古诗词鉴赏《登幽州台歌》-16-

第35讲课内古诗词鉴赏《望岳》-16-

第36讲课内古诗词鉴赏《登飞来峰》-16-

第37讲课内古诗词鉴赏《游山西村》-17-

第38讲课内古诗词鉴赏《己亥杂诗(其五)》-19-

第39讲课内现代文选读《太空一日》

(一)-19-

第40讲课内现代文选读《太空一日》

(二)-19-

第41讲课内现代文选读《太空一日》习题精练-19-

第42讲课内文言文阅读《河中石兽》

(一)-23-

第43讲课内文言文阅读《河中石兽》

(二)-23-

第44讲课内文言文阅读《河中石兽》(三)-23-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24-

第1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邓稼先》

(一)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2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邓稼先》

(二)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3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邓稼先》(三)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4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邓稼先》习题精练

题一: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实验室外的居里夫人

(一)吝啬有理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一人一把。

比埃尔·居里觉得两把椅子未免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为的是来了客人好让人家坐一坐。

居里夫人却说:

“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科学,还是一把不添吧。

”几度春秋之后,这对没有给自己的新房增添一把椅子的年轻夫妇,却给世界化学宝库增添了两件闪闪发光的稀世珍宝——钋和镭。

从193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

她的一件毛料旅行衣,竟穿了一二十年之久。

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总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跟踪采访这位著名的学者,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二)不求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

不相识的人问她:

“你是居里夫人吗?

”她总是平静地回答:

“不是,你认错了。

”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给人一种全不在意的印象。

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性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大吃一惊,忙问:

“居里夫人,现在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

“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1、“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的含义是什么?

2、这篇短文赞扬了居里夫人怎样的品质?

3、你怎样看待居里夫人的“吝啬”和“不求名利”?

 

题二: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我的父亲爱迪生

①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撮乱发覆盖着前额,锐利的眼睛亮亮的,皱了的衣服尽是污痕和被化学药品烧破的洞,全不像一位改革家。

他也不充什么派头。

有次一位要人来访,问他曾否获得许多奖状,他答:

“唔,有的,家里有两瓶酒,是妈妈奖赏的。

”“妈妈”是指他的太太,我的母亲。

②可是在我们这些和他朝夕相处的人看来,他显得超凡入圣。

虽然他对人类的贡献非常伟大,但最使我们念念不忘的,并非那些卓越的贡献,而是他无比的勇气、想象力、决心、谦逊和机智。

有时候他也很调皮。

③父亲通常每天工作十八小时以上。

他对我们说:

“工作有成就,是人生惟一的真正乐趣。

”大家都传说他能每天只睡四小时,绝非夸张。

他认为:

“睡眠有如药物,一次服用太多,头脑就不清醒。

你会浪费时间,活力减少,错过机会。

④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他的成就无人不知,他三十岁发明留声机,把声音录在唱片上;他发明的电灯泡照亮了全世界。

扩音器、复印机、医学用的荧光屏、镍铁电池和电影,都是他发明的。

他也把别人的发明——电报、打字机——改进为实用的商品。

有些人问:

“他从来没有失败过吗?

”当然失败过。

他时常碰到失败。

⑤父亲曾把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试验镍铁电池,但未能成功,结果弄得经济拮据。

实验室全靠电影和唱片所获得的利润维持。

我特别记得1914年12月间一个严寒冬夜。

那个晚上,工厂里忽然传出狂喊声:

“失火了!

”顷刻之间,包装材料、做唱片用的赛璐珞、软片和其他可燃物品,忽啦一声,全部着火。

附近八个城镇的消防队来灌救,但是火势太猛,水压又低,消防水管好像也无济于事。

我到处找父亲也找不到,十分担心。

他有没有出事?

全部财产已经烧光了,他会不会心灰意冷呢?

他已经六十七岁,不能再从头做起了。

后来我在工厂院子里看见他正朝我跑来。

“妈在哪里?

”他大声喊到,“去把她找来!

叫她把朋友也都找来!

这样的大火,百年难得一见!

⑥第二天早晨五点半钟,火势刚受到控制的时候,他召集全体职工宣布:

“我们要重建。

”他派一个人去把附近地区所有的工厂都租下来,又派另一个人去借伊利铁路公司的救险吊车。

然后他好像忽然想起一件小事似的补充一句:

“唔,有谁知道可以从哪里弄些钱吗?

”“人往往可以因祸得福,”他说,“旧厂烧了也好,我们可以在废墟上建起更大更好的厂。

⑦父亲从没退休,也不怕老。

在八十高龄,他还开始研究一门以前未曾研究过的学科——植物学,想在当地植物中找出橡胶来源。

他和助手把一万七千种植物加以试验和分类之后,终于研究出从紫菀科植物抽取大量胶汁的方法。

⑧八十三岁时他还拉母亲去热闹的纽华克机场“看一个真正飞机场的实际情形。

”他第一次看到直升机的时候,笑逐颜开地说:

“我一向的想法,就是这个样子。

”于是他又开始设计,对于那架不大为世人所知的直升机,提出许多改进的意见。

⑨到了八十四岁,他终因患尿毒症危在旦夕。

数十位新闻记者前来探访他的病情,整日守候。

医生每小时向他们宣布一次消息:

“灯火仍然在照耀着。

”到1931年10月18日上午3点24分,噩耗终于传来:

“灯灭了。

⑩举行葬礼之日,当局为了向他表示哀悼和敬意,本来预备把全美国的电流切断一分钟,但是考虑到那样做所付代价太大,而且可能产生危险的后果,所以只把一部分灯光熄掉片刻。

1、说说①段中“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2、将⑦段中“从没退休”与“不怕老”调整一下语序好不好?

为什么?

3、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对这些发明文章只是一笔带过,而把写作重点放在了写爱迪生的失败上。

请说说作者这样选材的意图是什么。

 

题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

“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

作者为什么选取文革期间发生的两件事?

这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什么作用?

3、奥本海默是怎样的一个人?

为什么要写他?

 

题四: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伟大的悲剧(节选)

茨威格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

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

欢呼着冲向那里。

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

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

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选段中“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加点的“这”指代什么?

2、选段划线句子“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

体现了人物什么精神境界?

 

第5讲课内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6讲课内现代文选读《老山界》

(一)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7讲课内现代文选读《老山界》

(二)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8讲课内现代文选读《老山界》(三)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9讲课内现代文选读《老山界》习题精练

本讲课正在更新,课程更新完之后会同步上传课后练习

第10讲课内文言文阅读《木兰诗》

(一)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1讲课内文言文阅读《木兰诗》

(二)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2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阿长与<山海经>》

(一))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3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阿长与<山海经>》

(二)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4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阿长与<山海经>》(三)

此讲不提供课后练习

第15讲课内现代文选读《阿长与<山海经>》习题精练

(一)

题一: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④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⑤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⑥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⑦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

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⑧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⑨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第⑦段内容与长妈妈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这件事有什么内在联系?

2、“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3、最后两段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

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什么感情?

 

题二: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油菜花

记得刚上高一那年,春节刚过,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乡村静下来。

我整日不出屋,坐在床头,等待父亲的脚步声。

我常常是从清晨,等到深夜,在风吹松枝的瑟瑟声里,慢慢睡去。

父亲每天都出门,与其说是给我借学费,不如说是逃避。

他心里清楚,正月里,山里人讲禁忌,不愿拿钱借人。

“先到学校去吧,我借到了,就给你送去。

”他目光躲闪,一直不敢面对我。

偶尔我们目光相撞,我捕捉到的,是他满眼的愧疚。

我眼前浮现出开学时,教室里的情景,交了学费、领到书的同学,满脸喜悦;而我,独在教室一角,鸵鸟一样将头埋在臂弯里。

从小学到初中,开学时的状况大都如此,我挺过来了。

但现在,我突然对教室充满着惶惑与恐惧。

我已是一名高中生,人大了,自尊心更强。

拿不着学费,我选择逃避。

正月十五的鞭炮响彻山村,炸得我心里一阵慌乱。

明天,正月十六,学校将正式上课。

拖至正月十六还不去报到的,往往就自动辍学了。

我也决定辍学,到武汉去打工。

我这么想,心里就坦然了。

夜的黑从头顶压下来,我倒头便睡。

记不清什么时候,父亲喊我起来,说:

“走,跟我到有康的小卖店去。

”有康是我家转弯抹角的亲戚,论辈分我叫他表舅。

他在村口的三岔路,开了一家小卖店。

有康在柜台里的床上半卧。

父亲在柜台外那张椅子上坐了,我就站在父亲身边。

静坐一会儿,父亲直了直腰,他想说借钱的事。

但他扫一眼有康那张倦怠不耐烦的脸,到底没说出来。

父亲只说我,说我的学习成绩好,不读书可惜。

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瞅有康。

有康那张脸,并没有因我的成绩好而变得和蔼。

父亲就说来杭鸡,说他打算办个养鸡厂,先是买来杭鸡蛋,多少天孵出小鸡,多少天小鸡长成大鸡,多少天大鸡下蛋挣钱,同时孵更多的小鸡。

我了解父亲,他怕有康担心他还不起钱,便在借钱之前,用来杭鸡作铺垫。

我到现在也不知来杭鸡是个什么样子,甚至不知道“来杭鸡”三个字,是不是这么写。

偶尔有人进来买东西,父亲停下来,等那人走了,他再接着他关于来杭鸡的描述。

有康下了床,站起来,不断地打着呵欠,还斜眼扫着父亲,这是在下逐客令。

父亲站起来,走到有康身边,隔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

他仰头看着有康,清了清嗓子,显然是在努力地说服自己,让自己有勇气张口借钱。

但有康抢先封住了父亲的嘴。

有康说:

“现在生意不好做,民国时通往麻城的商道,早就不从这里过,你是知道的。

四周的几个垸子,倒是上这里买货,都是赊账,我都快撑不下去了。

”我看见父亲像被人抽了脊椎骨似的突然矮了下去。

我们走出小卖店,头顶那轮月,已偏向西天。

月缺一角,天并不晴朗,不时有淡黑色云朵在月前掠过。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父亲说。

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说这句话,他是在暗示我,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我已经不相信明天了。

父亲借钱时那个可怜的样子,深深地刺痛了我,我要走了,打工去。

夜在黎明中醒来。

我像垸子里别的打工仔一样,一个蛇皮袋,塞着我的铺盖,向镇上走。

在那里,我将坐上去武汉的汽车。

父亲送我,他在前面走。

出了村口,他没走大路,选择了一条田间小道。

我懂父亲的心,他怕碰见熟人,怕熟人看见我上不起学。

太阳露出瑰丽的光,天似乎是豁然亮了。

父亲突然停下来,指着满田的油菜说:

“你看,咱家油菜花开了。

”我扫了一眼,眼前一片碧绿。

父亲说:

“你仔细看。

”我顺着他的手指,果然看见一株金黄色的油菜花,就在离我们几步远的地方。

父亲说:

“要不,你还是上学去吧,这油菜花都开了,太阳一晒,三两天就全开了。

过些日子,天暖和了,就会结籽,籽饱满了,熟了,就是钱,够你交学费的。

父亲是在同我商量,更像是在乞求。

他一直低着头,不正视我,只看着那朵金黄色的油菜花。

我摇头。

但在那一刻,我看见满山的矮松、碧绿的油菜、还有万绿丛中这朵金黄色的油菜花。

村子像一幅以绿为主色调的油画,美得令我心动。

我感到天地陡地一亮。

阳光洒在油菜花上,这么多天,心里的阴霾,被那一片金黄驱得无影无踪。

晨露沾在油菜花上,晶莹剔透。

有一滴露珠,被松雀的鸣叫震落,似乎滑进了心田。

我感到它的清凉。

我的眼前,幻现出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心里陡起一股希望,像金黄色的火苗在燃烧。

我的腿软了下来,似乎已无力迈向小镇。

我放下蛇皮袋,坐在田埂上,低头,拔着田埂上的野草。

眼泪悄然流出来,滴落在我的手背上,滴落在野草上,滴落在拔去野草的新鲜泥土上。

父亲提起蛇皮袋,将我拽起来。

我们转身,沿着相反的方向,朝着学校走。

高中三年苦读,成就了我的军校梦。

时光逝去二十余年,我成为一名军旅作家,而父亲,依然在山里。

他老了,七十多岁了。

我们不让他种田,父亲说,水田侍弄不动了,旱田还是要种的。

父亲只种油菜。

1、从“原因——结果”的逻辑角度,梳理本文的情节结构。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先到学校去吧,我借到了,就给你送去。

”他目光躲闪,一直不敢面对我。

3、“父亲向有康借钱”的情节写得细致详尽,几乎占了大半篇幅。

为什么文章却以“父亲的油菜花”为题?

 

题三: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文段,回答问题。

①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②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

“死尸!

”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

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

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

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

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③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④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⑤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⑥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里,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⑦“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⑧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