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份合集咸阳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5368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6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4份合集咸阳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精选4份合集咸阳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精选4份合集咸阳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精选4份合集咸阳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精选4份合集咸阳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4份合集咸阳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docx

《精选4份合集咸阳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4份合集咸阳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4份合集咸阳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docx

精选4份合集咸阳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Na>Mg>Al>H

B.热稳定性:

HCl<H2S<PH3

C.酸性强弱:

H2SiO3<H2CO3<H3PO4

D.氧化性:

K+<Na+<Mg2+<Al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

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3.下列关于20Ne和22Ne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Ne和22Ne互为同位素B.20Ne和22Ne属于同一种核素

C.20Ne和22Ne的中子数相同D.20Ne和22Ne的质量数相同

4.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A.

B.

C.

D.

5.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A.氢化物稳定性:

H2O>H2S>H2SeB.原子半径:

O>S>Se

C.非金属性:

Si>P>SD.最高正价:

N

6.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①砹化氢很稳定

②砹单质与水反应,使砹全部转化成氢砹酸和次砹酸

③砹是黑色固体

④砹化银难溶于水

⑤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②⑤C.只有③⑤D.只有②⑤

7.COCl2(g)

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⑤⑥

8.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C.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

D.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

9.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之一是组成元素简单,相对分子质量大

B.聚乙烯有固定的熔点

C.相同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

D.油脂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10..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

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

C.3v逆(C)=2v正(B)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11.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2CB.A+3B=2CC.3A+B=2CD.A+B=C

12.2SO2(g)+O2(g)

2SO3(g)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9mol·L-1,此时间内用O2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45mol·L-1·s-1,则这段时间是(  )

A.1sB.0.44sC.2sD.1.33s

13.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B.随着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C.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1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

B.青铜

C.钢铁

D.纯金

15.短周期中元素a、b、c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这三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的氢化物很稳定

B.a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C.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

D.b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最高价为+7价

16.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会同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是

A.浓度B.温度C.压强D.催化剂

17.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对于2NO2

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不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温度不再改变的状态B.体系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C.体系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D.体系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18.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焰色反应B.石油分馏C.煤的干馏D.碘的升华

19.(6分)下列关于18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原子核内有18个质子B.该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

C.该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D.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6

20.(6分)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保护环境。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A中含有2种金属单质

B.可用KSCN溶液来检验溶液B中所含的金属离子

C.溶液A若只经过操作③最终将无法得到沉淀C

D.操作①②③中都需要用到玻璃棒、漏斗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Ⅰ.某温度(t℃)时,水的Kw=10-13,则该温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______25℃,理由是_________,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H2SO4溶液bL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_________;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_________。

Ⅱ.25℃时,0.1mol·L-1的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该溶液pH=4B.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

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D.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1)在30mL的大试管①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2)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min;

(3)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4)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溶液时,浓硫酸、乙醇、乙酸的滴加顺序是:

_______。

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试管②中所加入的物质是:

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

(2)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温度不能太高,其主要理由是:

_____(答一条即可)。

(4)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所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填字母):

_______。

A.P2O5B.无水Na2SO4C.碱石灰D.NaOH固体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下图中反应①是制备SiH4的一种方法,其副产物MgCl2·6NH3是优质的镁资源。

回答下列问题:

(1)MgCl2·6NH3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H-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Mg(OH)2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2)A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上图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由SiH4和CH4反应生成H2和一种固体耐磨材料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为实现燃煤脱硫,向煤中加入浆状Mg(OH)2,使燃烧产生的SO2转化为稳定的Mg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5)用Mg制成的格氏试剂(RMgBr)常用于有机合成,例如制备醇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依据上述信息,写出制备

所需醛的可能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变式探究)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KSCN鉴别G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G溶液加入A的有关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

Na>Mg>Al>H,正确;

B、因为非金属性Cl>S>P,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

HCl>H2S>PH3,错误;

C、因为非金属性P>C>Si,所以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H2SiO3<H2CO3<H3PO4,正确;

D、因为金属性K>Na>Mg>Al,所以阳离子的氧化性:

K+<Na+<Mg2+<Al3+,正确。

答案选B。

2.D

【解析】

【详解】

A、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而与反应条件无关,A错误;

B、化学反应的特征之一就是伴随着能量变化,但能量的变化不一定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例如也可以是光能的形式变化,B错误;

C、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能发生,例如碳燃烧等,C错误;

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就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D正确;

答案选D。

3.A

【解析】A.20Ne和22Ne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B.20Ne和22Ne的中子数不同,属于2种核素,故B错误;C.20Ne和22Ne的中子数分别为10和12,故C错误;D.20Ne和22Ne的质量数分别为20和22,故D错误;故选A。

点晴:

本题考查了同位素的判断以及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的关系。

认识核素的符号是解题的关键,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烧杯中有气泡产生,无法判断是否漏气,若松开手后导管中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则不漏气;

B.长颈漏斗中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C.向右拉动活塞后,长颈漏斗中液面高度不变或无气泡产生,说明橡皮塞处漏气;

D.玻璃管中形成了一段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综上所述,能确定装置漏气的是C。

5.A

【解析】分析:

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B.根据同主族原子半径递变规律解答;

C.根据同周期非金属性递变规律解答;

D.主族元素的最高价等于族序数。

详解:

A.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氢化物稳定性:

H2O>H2S>H2Se,A正确;

B.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

O<S<Se,B错误;

C.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

Si<P<S,C错误;

D.主族元素的最高价等于族序数,但由于F是最活泼的金属,没有正价,氧元素也没有最高价,则最高正价:

N>O>F,D错误。

答案选A。

6.A

【解析】①砹的非金属性很弱,则砹化氢很不稳定,故选;②碘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则砹单质与水反应,不可能使砹全部转化成氢砹酸和次砹酸,故选;③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碘为固体,则砹是黑色固体,故不选;④AgCl、AgI等不溶于水,由相似性可知,砹化银难溶于水,故不选;⑤氯气、溴、碘易溶于有机溶剂,砹单质属于非极性分子,则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故不选;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注意把握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砹属于卤族元素,在卤族元素中,砹的金属性最强,非金属性最弱。

7.B

【解析】试题分析:

①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平衡向正向移动,COCl2转化率增大,正确;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尽管压强增大,但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COCl2转化率不变,错误;③增加CO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COCl2转化率降低,错误;④减压,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正向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所以减压平衡正向移动,COCl2转化率增大,正确;⑤加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对平衡无影响,COCl2转化率不变,错误;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容器的体积增大,相当于体系减小压强,所以平衡正向移动,COCl2转化率增大,所以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平衡移动的判断,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烷和氯气的反应是取代反应,不选A;

B、苯含有特殊的碳碳键,苯和氢气的反应是加成反应,选B;

C、乙醇和乙酸的反应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不选C;

D、苯和溴反应是取代反应,不选D。

故答案选B。

9.B

【解析】

【详解】

A.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有小分子加聚或者缩聚得到,所有组成元素较简单;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相对分子质量较大,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聚乙烯由于n值不同,聚乙烯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B项错误,符合题意;

C.乙烯和聚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所以通过最简式计算,则相同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含有的CH2相同,完全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对高分子化合物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注意所有的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项,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反应中压强始终不变,所以压强无法判断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错误;

B项,A为固体,气体质量不断变化,容积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是个变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正确;

C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系数可得2v正(B)=3v正(C),又因为3v逆(C)=2v正(B),所以v正(C)=v正(C),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C正确;

D项,气体分子数不变,气体质量是个变量,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个变量,当其不变时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由此进行判断;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1.A

【解析】

【分析】

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详解】

,即

,即

;所以

,故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A+3B=2C,A正确。

12.A

【解析】试题分析:

此时间内用O2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45mol/(L·s),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用三氧化硫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9mol/(L·s),因此t×0.9mol/(L·s)=0.9mol/L,解得t=1s,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反应速率计算

13.D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

详解: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是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A错误;结构决定性质,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与元素性质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B错误;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C错误;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14.D

【解析】分析:

合金是指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融合到另一金属中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硬铝是铝、铜、镁和硅组成的合金,A错误;

B、青铜是铜合金,B错误;

C、钢铁是铁合金,C错误;

D、纯金是单质,不属合金,D正确;

答案选D。

15.A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共有3个周期,根据位置可判断a为He;b为F;c为S。

【详解】

A.b为F,非金属性最强的单质,则其氢化物很稳定,符合题意,A正确;

B.a为He,是一种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与题意不符,B错误;

C.c为S,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硫酸,是一种强酸,与题意不符,C错误;

D.b为F,在化合物中的最高价为0价,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A。

16.B

【解析】分析:

任何化学反应发生,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改变温度,均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同时,反应速率也会发生变化,改变其它条件不一定能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

详解:

A、对于等体反应,同等程度改变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一定向着吸热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故B正确;

C、对于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或等体反应,压强改变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故C错误;

D、使用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睛:

本题考查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注意每个因素的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解答的关键,温度的改变一定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17.B

【解析】A.正反应放热,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体系温度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B.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因此体系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不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混合气的质量和混合气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比值,质量不变,但物质的量是变化的,所以体系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D.正反应体积减小,所以体系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

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18.C

【解析】A.焰色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石油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碘的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煤的干馏和石油分馏的区别。

19.C

【解析】试题分析:

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所以该微粒的质量数=18,质子数=8.又因为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所以中子数=18-8=10。

而核外电子数=质子数=8,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原子组成以及组成原子的几种微粒之间的计算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以核素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原子组成以及组成微粒之间数量关系的熟悉了解程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0.B

【解析】

【分析】

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和过量的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单质铜,通过过滤得到固体A和溶液A,因为铁过量,沉淀A为铁和铜的混合物,溶液A含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剂氧化,故加入过氧化氢能把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故溶液B中含铁离子;铁离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沉淀C为氢氧化铁沉淀,废水通过处理不含Fe3+、Cu2+,可以排放,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废液中含有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加入过量的铁粉后,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铜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铜,银离子被还原生成银,所以在第①得到的沉淀中含有金属铜、银和过量的铁,故A错误;

B.溶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3+,因为Fe3+遇SCN-离子,发生反应:

Fe3++3SCN-=Fe(SCN)3,溶液呈血红色,所以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3+,检验溶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常用的试剂是KSCN溶液,故B正确;

C.溶液A含亚铁离子,加入碱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故C错误;

D.操作②加入过氧化氢,为亚铁离子的氧化过程,不需要漏斗,故D错误。

答案选B。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大于水的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10:

19:

2D

【解析】

Ⅰ.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则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某温度(t°C)时水的Kw=1×10-13>1×10-14,则该温度大于25°C,故答案为大于;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

(1)pH=11的NaOH中c(OH-)=0.01mol/L,pH=1的硫酸中c(H+)=0.1mol/L,混合溶液呈中性,说明酸中n(H+)等于碱中n(OH-),则0.01a=0.1b,a:

b=10:

1,故答案为10:

1;

(2)若所得混合液的 pH=2,混合溶液中c(H+)=0.01mol/L,c(H+)=

=0.01mol/L,a:

b=9:

2,故答案为9:

2;

Ⅱ.A.c(H+)=0.1mol•L-1×0.1%=10-4mol/L,pH=-lg10-4=4,故A正确;B.水电离出的c(H+)等于溶液中c(OH-)=

mol/L=10-10mol/L,由HA电离出的c(H+)为10-4mol/L,所以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故B正确;C.电离平衡常数K=

=

mol/=1×10-7 mol•L-1,故C正确;D.HA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HA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则溶液的pH减小,故D错误;故选D。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乙醇、浓硫酸、乙酸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饱和碳酸钠溶液B、C因为反应物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大量随产物蒸发而损失原料;温度过高可能发生其它副反应分液漏斗B

【解析】

【分析】

(1)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是为了防止混合产生的热量导致局部过热而是液体迸溅,待溶液冷却后再与乙酸混合是为了防止乙酸挥发;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主要为,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

(3)加热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为反应物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大量随产物蒸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