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含答案0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5274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含答案0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散文阅读含答案0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散文阅读含答案0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散文阅读含答案0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散文阅读含答案0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含答案05.docx

《散文阅读含答案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含答案05.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散文阅读含答案05.docx

散文阅读含答案05

端木蕻良老鞋匠

在一个墙角上有个鞋摊儿,一位老头儿坐在“马扎儿”上,在为过往的行人和邻近住户们修补鞋子。

他的摊儿上,摆着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小钉子、碎皮子、前掌、后掌、鞋油、胶水,还有废旧的自行车和汽车的外带和内胎……

他使用的家什,也是顶普通的工具,切刀、锥子、磨石、剪子、铁锤和钉子……

老头儿长年坐在十字路口的墙角边,好使东南西北的行人都能看到他。

他整天不闲地为人修补鞋子。

他的背后,就是一家店铺小货仓的窗子,窗子向南,窗子上摆满了花盆儿。

花盆里的花儿长得十分茂实,可说不上有什么名贵的。

天门冬、金丝荷叶、榨浆草,还有一盆玻璃翠……

摊子上没有字号,也没有人知道老鞋匠的名字,来修补鞋子的人只是顺口叫他一声老师傅罢了。

墙上贴一张条儿,上面写着:

“快修,当时可取。

不停的来人,坐在小凳上,等他把鞋子修好,就好上路,有战士,有工人,也有农民,还有学生们……

鞋有各式各样的,更多的是塑料底的。

有的人因为鞋跟磨偏了,有的人鞋子开线了,有的鞋帮裂口了,有的人因为鞋根掉了,还有那爱惜新鞋的,没穿就拿来打掌了。

还有那矮个子姑娘拿着半高跟鞋来要求老鞋匠再把跟儿加上半寸……

人们把刚修好的鞋子,重新穿在脚上,站起身来,抖擞精神,觉得比以前轻快多了。

有的人,接过鞋匠手里的鞋子穿上,在地上轻轻跺了两下,既合脚,又称心,付了款,说声谢谢,便踏步走在路上了。

这个老头儿,曾经托人写了“快修”字条儿,他是为了人们的方便。

他大概为了怕人等得心急,才告诉我们,他这鞋摊,能够当时修得,马上穿起,立即继续走路。

可是,他知道不知道,鞋子修得称心,走路的人,加快速度,要节省多少时间、多做多少事呢?

他,不只是个修补鞋子的人,他倒是一个为人们修补了流去时间漏洞的人。

1.选出不全是形容词的一项是()(1分)

A.过往邻近B.废旧普通

C.名贵轻快D.茂实方便

2.指出对加点词词义推断有误的一项()(1分)

A.他使用的家什——修鞋工具

B.摆着一些不起眼的东西——让人瞧不起

C.有的人鞋子开线了——脱了线

D.没穿就拿来打掌了——给鞋底钉掌子

3.选出句中没有使用修饰语的一项是()(2分)

A.为过往的行人和邻近住户们修补鞋子。

B.既合脚,又称心,付了款,说声谢谢。

C.他使用的家什,也是顶普通的工具。

D.他这鞋摊,能够当时修得,马上穿起,立即继续走路。

4.选出直接表现老鞋匠的一项()(2分)

A.花盆里的花儿长得十分茂实,可说不上有什么名贵的。

B.墙上贴一张纸条儿,上面写着:

“快修,当时可取。

C.鞋有各式各样的,更多的是塑料底的。

D.他整天不闲地为人修补鞋子。

5.选出表现方式不同的一项()(2分)

A.一位老头儿坐在“马扎儿”上,在为过往的行人和邻近住户们修补鞋子。

B.老头儿长年坐在十字路口的墙边,好使东南西北的行人都看到他。

C.不停的来人,坐在小凳上,等他把鞋子修好,就好上路。

D.他,不只是个修补鞋子的人,他倒是一个为人们修补了流去时间漏洞的人。

6.说说“鞋有各式各样的”这一段的表达作用。

(2分)

7.文中有一句话能够点示本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写出这句话。

(3分)

8.作者通过哪些描述显示出人们对老鞋匠工作的看法?

(3分)

答案:

1.A(“过往”不是形容词)2.B(“不起眼”含“不惹人注意”的意思)3.B4.D5.D(D项是议论)6.表现老鞋匠手艺好,能够修各种各样的鞋;表现老鞋匠态度好,能够为各种各样的顾客服务。

7.鞋子修得称心,走路的人,加快速度,要节省多少时间、多做多少事呢!

8.①通过对“不停的来人”的描写,表现老鞋匠工作受到人们的欢迎;②对老鞋匠技术的相信;③通过对“有的人,接过鞋匠手里的鞋穿上,在地上轻轻跺了两下……”的描述,表现人们对老鞋匠工作的满意。

(答这一题时,一定要认真地阅读句段,从“表达作用”的角度来理解所写的内容是如何表现老鞋匠的,是从哪一个侧面来表现他的)

绿色的心

①如果说生命只是一个不能重复的花季,那搏动的心便是一朵不凋零的春花。

②早春二月,乍暖还寒的时候,鹅黄隐约,新绿悄绽,昭示着生命的勃勃,那是旭日般的青春;阳春三月,杏花春雨时节,桃红柳绿,柔风拂雨,飘扬着自然的伟力,那是如火的中年;③夏、秋、冬只属于肉体,心灵之树是常青的。

④“不行春风,难得春雨”,生命之绿需要的是德行的沐浴、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

⑤心的本色该是如此。

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清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

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跨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⑥德是高的,心是诚的,爱是纯的,心便会永远是绿色的。

⑦季节的斑斓和诱人,来自自然的造化;芸芸众生的春景,源自于创造。

诗人有云:

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语言,没有比足音更遥远的路途……

⑧一生的春色,需要一生的装点。

⑨拥有绿色的心,便会拥有一切。

1、解释下列词语:

(2分)凋零:

宛若:

因噎废食:

芸芸众生:

2、之所以说心灵之树是常青的是因为;心灵之树常青就应该(2分)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生命应该保持本色呢?

本色有是什么呢?

(3分)

4、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5、模仿第②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横线上仿写句子,要求话题一致,结构、句式、修辞相同(填在文中的横线上)(3分)

答案:

1、凋零:

花朵凋谢零落宛若好象因噎废食:

比喻怕出问题,索性不干芸芸众生指众多有生命的东西。

2、搏动的心便是一朵不凋零的春花。

有德行的沐浴、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3、从成、败、荣、辱四个方面论述生命应该保持本色、保持超然的态度、具有博大的胸怀、树立高远的志向、培养坚韧的品质4、生命在于创造,行动是美好的语言、足音是征途的节拍。

5、晚春四月,芳菲渐尽之际,远山幽径,柳暗花明,辉煌着黄昏的执著,这是晚晴的暮年……

冰雪里的灵魂

①李陵小时候,祖父李广一定与他一块朗读过《诗经?

中那篇有名的《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收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对诗意似懂非懂的李陵看着祖父微微翕动的嘴唇,感到祖父的表情是那深沉而又奇怪,祖父好似看到了血光冲天,好似看到了无边雪原,好似看见了自己留在苍茫大地上的无数脚印。

李陵从祖父的声调里听出了这首诗的美。

李广对李陵说:

从前有一个人,离开家非常久非常欠,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他家没有了,他的家已经被人做田地来耕种了,黍和稷都长得很高了。

小李陵似乎明白了:

人不能离家太久,更不能一辈子不回家。

②公元前99年秋天,李陵率五千步卒出击匈奴,出河西,临大漠。

冬天很快降临了,寒潮一阵一阵从漠北扑来。

这是一个与他过不去的冬天。

至浚稽山一带,在两座峰峦之间,李陵部众与单于率领的三万匈奴骑兵遭遇。

一场惨烈的厮杀之后,单于很快发现他这三万骑兵竟不足以制服李陵五千步卒。

单于让部队后撤,很快调来八万余骑,摆成合围之势,紧紧咬住李陵。

突围,突围!

李陵此时惟一的念头就是突围。

英勇的将士击退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可单于的包围圈越勒越紧。

李陵抽出一支箭,又抽出一支箭。

他的箭率领着千百箭飞向敌阵。

可是,忽然之间,了的箭袋空了。

他高呼:

箭,箭,快给我箭!

可是,几首在同时,将士们的箭袋全都空了。

五千将士的五十万支箭全飞向了匈奴人。

从此,李陵一生都没有摆脱赤手空张空弓的感党。

他下令解散部队,各自突围。

匈奴将将士簇拥着单于很快来到李陵跟前。

李陵和单于互相看清了对方的面孔。

李陵控住马,望一眼天空和大地,望一眼南方,深深叹息一声,下马,投降。

③李广如此忠义,他的孙子李陵却投降了。

武帝对此耿耿于怀。

那些从前赞扬李陵的人现在都说李陵的坏话,他们知道皇帝愿意意听什么。

武帝问颇有些书生气的司马迁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司马迁说:

“李陵事亲极孝,与人效往恪守诚信,为国家奋顾身。

这次出征,虽身陷绝境,但杀敌数量巨大。

他不死,可能是图谋将来有机会报答陛下……”武帝不喜欢这几句话,司马迁受了宫刑。

不久,李陵遭受灭族之祸,老母娇妻幼子弱弟都被杀掉了。

……两千年来,面对李陵这个名字,人们一直是一咏三叹。

人们在心灵里为李陵辟出了隐秘的一角。

体制总是塑造适合它需要的偶像,而李陵在体制的冷硬面孔之外。

④李陵在匈奴生活了约二十年,最后死在那里。

匈奴人埋葬了他,匈奴人为他哭泣。

他的躯体上一这覆盖着厚厚的冰雪。

一个蒙羞的灵魂,一个堆积着厚厚冰雪的灵魂,一个插着无数把刀的灵魂,在两千多年前安息了。

他埋骨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重视葬地是农耕民族的传统,他已融入了游牧民。

而他前半年所在的那个民族却不能忘记他。

隔着两千多年的岁月,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异样的感受?

人们感受到了李陵灵魂里的冰雪。

李陵似乎永远在历史深处沉思默想。

我感到历史一直在打扮李陵,但与打扮任何历史人物不同,人们念说着李陵时,总是颤动着那根最敏感最多情的神经。

面对李陵这个投降者,人心竟知道了羞愧。

人们企图以个人的方式,以一已的情感,融化李陵灵魂里的冰雪。

而李陵在冰雪中远去,远去。

人们一直遥望着的,是那一个背影。

(节选自《散文》2002年11月号)

1.文题“冰雪里的灵魂”中“冰雪”有哪几层含义?

试谈谈你的看法。

2.④段中说“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异样的感受”,你是如何理解“异样的感受“的?

3.“融化李陵灵魂里的冰雪”一句表达了人们对李陵什么样的情感?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A.本文的开头引用了《诗红·黍离》中的诗句,姜夔在《扬州慢》中也曾提及“黍离”之悲,两者都寄托了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B.③段“体制总是塑造适合它需要的偶像”中的“偶象”包含了这样一些人物,如苏武、岳飞、文天祥等。

C.就“李陵事件”而言,汉武帝更关注的是如何维护皇权,认为臣子应该“杀身成仁”;而司马迁对李陵的投降给予了充分的理解,认为他“将以有为也”。

D.文章两处提到了李广,作者借助对比手法,将李陵放在李广的对立面上,更突显了李广的忠君爱国,展现了其民族气节。

E.本文作者一面将笔触深入进过去,生动再现了李陵投降的史实,一面则用现代人的目光重新审视“成仁取义”的实质,字里行间含蓄地表达了对李陵的理解与同情。

答案:

1.①“冰雪”暗示了李陵远离故土,最后客死在北方;②李陵一直生活在叛国的阴影中,这是“一个蒙羞的灵魂”,“冰雪”象征着他所承受的冷眼和指责。

2.李陵是一个勇的战将,值得人们称道。

但他又是一个降者,人们为此而羞愧。

3.李陵毕竟是力战而降,从现代人性观的角度看,生命的价值理应得到重视。

所以,人们对李陵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

4.AD。

(A项中“本文的开头引用了《诗经·黍离》中的诗句”的作用是伏笔,暗示了李陵悲剧性的命运。

D项中的对比,重在表现李陵,李广只起衬托作用。

春天的回忆

那年冬天,纽约特别冷,绵绵的阴雨一直持续到四月,我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凄寒的冬雨使我减少了很多外出的机会。

终于有一天,寒冷消失了,春天好像触到了我的额头,空气中散发着一种迷人的香气。

后院窗外,一只可爱的小鸟叽叽啾啾叫着,仿佛催促我:

“快出来啊!

四月的天气是善变的,我依旧穿着冬季外套,但并没有再戴羊毛围巾、帽子和手套,然后愉悦地拄着拐杖,沿着门廊走下人行道,抬头对着太阳展现欢迎的笑容,感激它的温暖与许诺。

我继续朝那条寂静的小巷走去,一个邻居打开门说:

“嗨!

”并问需不需要载我一程。

我说:

“不用了,谢谢你。

我的两条腿已经休息了一整个冬天,关节也需要活动活动了,我还是走走吧。

到了街角时,我停在路边。

我一向习惯停在路边,等绿灯亮了,有行人通过时再和他们一块儿过街。

这一天我等得比平时久了点,但仍然耐心地等着,同时哼起小时候在学校里学的一首儿歌“春天来了”。

突然,一个抑扬顿挫的洪亮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你唱歌听起来像是很快乐的人,我有这个荣幸请你陪我过街吗?

”受到如此的恭维,我真是受宠若惊,只能喜不自胜地说:

“好!

他轻轻地挽着我的手臂,我们一步一步踏出人行道,慢慢地过街。

一路上我们谈论着天气,并庆幸这一天是如此美好,而彼此之间也早已分不清楚谁是领路人,谁是跟随者了。

到达对街时,红绿灯显然又换了,车声、喇叭声在我耳旁嘶吼。

我们又走了几步,到达更安全的地方才停下脚步。

我转身向他道谢,但是还来不及开口,他便说了:

“我不知道你明不明白,但我真感谢上天能让我碰到像你这样的好心人,陪我这样的盲人过街。

……

那个春天从此永远停驻在我心底。

1.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景物描写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对春天的感受,请你抓住一点说说它的好处。

(5分)

3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是从文中哪个句子中看出的?

(3分)

4.为什么“那个春天从此永远停驻在我心底”?

说说你的感受。

(4分)

答案:

1.本文记叙了两个盲人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手挽手过街的经历,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助以及“我”对此事的难忘。

2.本段从触觉、嗅觉、听觉三种感官写出了对春天的感受和喜悦,烘托了人物快乐的心情,突出了“春天的回忆”。

为下文做铺垫。

3.盲人我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4.“我”作为一个盲人还能帮助另一个盲人,“我”为此感到快乐自豪。

这件事让我温馨、难忘、温暖。

(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瑰丽的落日

此刻,我望着瑰丽、庄严的日落,思索着运动的生命,生命的运动。

似乎,它比正午的太阳要大几倍,许是它转到了离地球最近的轨道,但为什么它的光焰反而减弱了许多?

倘若说日初桔红,日午金白,日落则是血红了,像一个巨大的熊熊燃烧着的球——也许,这才是它的真面貌——把云烧成了几十种颜色,是它夸耀自己色调的丰富吗?

是的,日落的色彩是最多样的。

人世间还没有哪个画家把日落的色彩配齐。

我爱观赏日落,因为,只有这时候才能把它看得真切,甚至看得见它的步态,一蹿蹿的,像一个拐腿子,不情愿的、一步一回头的走下山去。

于是,我便想起了日出,虽然也能看见它的脚步,却显得稚气,像一个头脑不太发达的大孩子,傻笑着。

而日落,显得成熟而多思,但又有点儿用脑过度的疲倦的感觉。

其实,我们这里的日落是地球另一个方位的人的日出,正如我们的日出是他们的日落,宇宙间本没有日落日出。

但我不知道宇宙间更远的生命,是否也能观赏到日落日出。

倘若观赏不到,那里一定是永恒的黑暗!

不!

一定会有另一个光源的照耀。

然而我,我是庆幸我有自己的光源的。

我尤其庆幸我有我的日落,它比日出更瑰丽,更庄严,更动人魂魄!

这使我想到了生与死——

生,固然美丽,但它的美在于未来的贡献。

死,则美在于已经做出贡献,它比生更丰富。

生是贡献的准备。

死是贡献的结果。

因此,我爱望着瑰丽的日落,思索生命中的运动,运动中的生命。

1.“瑰丽”是什么意思?

瑰丽的落日有哪些特点?

(4分)

2.“这才是它的真面貌——把云烧成了几十种颜色”一句中的“烧”能换成“染”吗?

请从两方面说明理由。

(5分)

3.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起了什么作用?

(4分)

4.作者由观日落产生出对人生的哪些联想?

(不能多于38个字)(5分)

5.“我尤其庆幸我有我的日落,它比日出更瑰丽,更庄严,更动人魂魄!

”这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去掉吗?

为什么?

(5分)

答案:

1.“瑰丽”是异常美丽的意思。

瑰丽的落日比正午的太阳大几倍,光焰却弱了许多,色彩最多样,步态一蹿一蹿,一步一回头,显得成熟而多思。

2.不能换。

其一,看这个词能否使上下文语气贯通。

“染”与上文的比喻“像一个巨大的熊熊燃烧的球”不吻合,而“烧”恰恰呼应了上文。

其二,看这个词是否更能恰当地表达文意。

“染”是“点染”,没有“烧”那种灿烂辉煌的程度,表现不出那种已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自豪感。

3.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落日的情态,自然引出下文联想到成熟而多思,为人类作出贡献而又略显疲倦的人。

4.联想到生与死。

生,固然美丽,它是贡献的准备;死比生更丰富,它是贡献的结果。

5.不能。

如去掉了,就光是表达我爱看日落、赞美日落的感情。

强调“我有我的”,是为自己能努力奋斗,为人类作出应有贡献的生命历程感到无愧,感到自豪。

最后成熟的果子

深秋的一天,我来到屋后的苹果园。

果农的窝棚已空,夕阳下,几只小鸟在上面理着羽毛;苹果树的叶子稀疏金黄,微风吹来,不时地飘向我脚下的小路。

就在我沉醉于属于我的这片世界时,我发现了一只苹果。

它挂在一个树杈的中间,大小如我的拳头。

显然,这是一只被忘了采摘的苹果。

因为它生的非常隐蔽,如果不是我恰好在那个位置抬起头,根本就发现不了它。

要不要摘下那只苹果,我犹豫了好一会儿。

最后,我还是决定不去动它,我想看看,一只苹果,在没有人提前采摘的情况下,会怎样一种结果。

立冬、小雪、冬至、大寒,日子一天天过去。

就在我第五十二次去看它的时候,这只苹果不见了。

也许是从它身边吹过的一阵风过猛了点,也许是它已不愿呆在枝头,总之,在我寻找它的时候,它正躺在树下的枯叶堆里。

自从搬到郊外,我无数次来到这漫步。

从果农摘下第一批清涩的果子,到收获结束后,果农运走的最后一批,我都购买和品尝过。

它的外形是那样饱满圆润,它的色泽是那样金黄厚重。

这只苹果被我带回家后,在我的书房里又呆了近两个月。

直到有一天,儿子问我:

“妈妈,你在那弄的那只苹果,怎么那么甜?

”我这才知道,果园里最后那只苹果已被儿子吃了。

不过,从那天起,我也不再为儿子的顽皮、无知和不懂事而苦恼;也是从那天起,对那些及早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的家长,我不再羡慕。

因为我散步时偶然发现的那只苹果,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最后成熟的果子最甜,并且最不容易腐烂。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

稀疏挙头

2、作者为什么没去摘那只被忘了的苹果?

(用文中原话回答)(3分)

3、“立冬、小雪、冬至、大寒,日子一天天的过去。

”作者写这一连串的时间词说明作者对这只被忘了的苹果怎样的态度?

(3分)

4、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作者体会到的人生哲理。

(3分)

5、作者认为“最后成熟的果子最甜,并且最不容易烂”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请你用30个字以内的语言表达出来)(4分)

答案:

1、shū quán2、我还是决定不去动它,我想看看,一只苹果,在没有人提前采摘的情况下,会怎样一种结果。

3、焦急的等待,想看出结果来4、作者认为教育孩子如同苹果一样,不应该让它过早成熟,更不应该牵强。

5、开放性题目

贾平凹地平线

小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平原,最喜欢骑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奔驰。

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

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已不再平行。

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啊,天到尽头了!

"

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一个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如同仙翁。

"老爷子,你是从天边来的吗?

"

"天边?

"

"就是那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

去那儿远吗?

"

"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

"地平线是什么?

"

"是个谜吧。

"

我不太懂了,以为他骗我,就又对准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

但我失败了;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地平线。

我咀嚼着老人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

正因为是谜,我才要去解,跑了这么一程。

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一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

从那以后,我一天天长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

但我却记住了这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去,虽然时有艰苦、寂寞。

(命运和理想是地和天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的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

永远去追求地

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

【阅读提示】

人人都看过地平线,地平线也引起了人们的各种猜想和想象。

你看到地平线时,想到的是什么?

读完本文后,你又有什么感想呢?

1.文中加点的"我一天天长大起来",联系上下文看,说说它具体指的是什么?

2.画线的"命运和理想是地和天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

"深刻含义是什么?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4.文中最后一句"永远去追求地干线,去解这个谜。

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中的"地平线"具体指的是什么?

5.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请用简洁语言把它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年龄变大;思想成熟(阅历丰富)。

2.现实和理想之间永远有着很大的距离,但它们毕竟还是有相接点(实现人生的理想)。

3.我追逐地平线4.人生的目标(或理想)

蝴蝶的金翅膀

①只要略一观察,闪过我眉宇的慌张就会袒露无疑,我把一只不容易被察觉的小纸盒塞进书桌,盒里供奉着两条黑黢黢的毛毛虫。

三日不见,刮目相看,你懂这句话的含义吗?

丑陋的毛毛虫会变成美丽的蝴蝶,像魔术般转瞬即变,我守候的就是揭开谜底的时刻。

开始上课了,可接下来的情况就更糟了,只听我同桌以惊雷般的分贝和速率腾地蹦起来:

“她养了两条毛毛虫!

”②他的脸色像白垩纪的土壤,面部的肌肉也像震后的公路一样扭曲。

课堂上顿时哗然一片。

老师捧着书本,袋鼠状跳过来道:

“怎么回事?

千万万千,我没料到毛毛虫会溜达出来,更没有料到男生还有怕毛毛虫的。

我的脸色在众目睽睽之下,腾地转换成红萝卜。

我嗫嚅道:

“我只是怕错过变蝴蝶的时机。

”③心里其实已哭得泪水滂沱,我是学习委员耶!

竟然……老师将毛毛虫盒子从书桌里掏出来,仿佛展示:

证据昭昭,你们都看到了吧。

让我尤其痛苦的是,④两条丑陋的虫子竟然不知羞耻,慢腾腾地扭着身子炫耀自己。

⑤完了,我几岁的英名毁于两条爬行的虫子。

我深埋头,恐怖地思忖着……

“把虫子收到盒子里,星期一放学后告诉我,蝴蝶有多少种。

天使般的声音在耳边吹拂,这时老师的声音吗?

我怔了一下才缓过神,这“批评”是对着我的吗?

怎么闻不到硝烟味?

我按时来到老师的办公室,她表情依然平静如水。

我可不敢出大气,嘤嘤着说,全世界大约有蝴蝶15000种,光台湾就有400多种。

见老师没吱声,知道她不满意,我赶紧补充道:

风蝶最美呢,全世界有600多种。

老师依旧闷葫芦。

我急了,休息日片刻不闲地忙活查资料,换得老师没态度,可了得?

我猛地仰起头,豁出了,大声说,蝴蝶翅膀上的花纹,由鳞粉状的细末构成。

产于美洲大陆的大桦斑蝶能迁徙2000到3000公里,集体过冬呢……

竹筒终于把豆子倒完了。

老师问,你知道金翅膀的蝴蝶吗?

当然,我不知道。

我回到家,再次开始搜寻。

这一查真吓了一跳,单讲蝴蝶分类,学问就浩瀚。

比如说凤蝶,就有碧凤蝶、麝香凤蝶,五花八门,使我眼花缭乱。

金翅膀的蝴蝶一定有,只是我没查找到。

但我想:

即使世间没有,老师的心里也装有。

因为她教会我用一只眼睛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睛不停地寻找。

1.写出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

2.说说下面两个词在文中的意思。

闷葫芦:

硝烟味:

3.第五段“天使般的声音在耳边吹拂”一句中的“天使”指谁?

这里为什么用“吹拂”?

4.第七段中“竹筒终于把豆子倒完了”的意思是。

5.第三段中“竟然”之后省略了内容,请体会当时的情境,将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

答:

6.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在画横线的五个句子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答:

7.你在阅读此文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