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九 近现代世界与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近3年真题+模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5204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九 近现代世界与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九 近现代世界与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九 近现代世界与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九 近现代世界与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九 近现代世界与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九 近现代世界与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近3年真题+模拟.docx

《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九 近现代世界与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近3年真题+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九 近现代世界与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近3年真题+模拟.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九 近现代世界与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近3年真题+模拟.docx

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九近现代世界与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近3年真题+模拟

专题十九 近现代世界与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

高考试题

考点一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经典力学、进化论、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Ⅰ,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解析:

A 本题以恩格斯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程度。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从此,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故选A。

B项“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项“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项“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均与题干“自然科学的独立”不符,故排除。

2.(2013年广东文综,21)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达尔文的进化论颠覆了上帝造人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与题干中“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相符。

3.(2013年四川文综,9)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

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

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

据此可知(  )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

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解析:

C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合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田纳西州这一个例子并不能说明美国1967年后才开始接受进化论,A项错误;斯科普斯讲授进化论并不违背美国宗教信仰自由,B项错误;正是因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所以美国田纳西州才立法禁止进化论的传播,C项正确;美国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本州的法律,故D项说法错误。

4.(2012年浙江文综,20)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

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其重要原因是(  )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解析:

D 本题考查近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的能力。

材料显示古代通才式的人物较多,而近代较少,这主要是由于近代科技分类越来越细,一个人能够完全掌握所有门类知识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故D项符合题意。

A、B两项表述本身错误。

通才式人物的多少与学者人数的多少无必然联系,故C项表述错误。

5.(2012年福建文综,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借助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时间可判断①正确;电视发明于1926年,②错误;当时新航路已开辟,故“泰坦尼克”号当时走的是经大西洋到美国的航线,③错误;当时无线电已发明,④正确。

答案为B。

6.(2011年海南历史,10)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

这一现象说明(  )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解析:

D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信息以及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信息“普遍接受”“常识”可以判定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故选D项。

据关键信息“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可知民众不仅是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排除A项,科学素养作用还很小不能等同于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排除B项。

C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7.(2010年福建文综,20)如图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

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

A.“超越时空的梦想”

B.“探索与发现:

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解析:

B 图片主要说明了月球因地球引力围绕地球运转,由此可知海报反映了牛顿力学体系的贡献,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海王星,故B项符合题意。

A项指相对论,C项指量子力学,D项指伽利略的实验,均应排除。

8.(2009年安徽文综,19)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

A.日心说B.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

解析:

B 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造人说,所以被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

进化论宣扬“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中国思想家严复对此推崇备至,所以才将其评价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

据此分析题干所描述的学说应为进化论思想。

A项虽然符合西方教会势力的评价,但不符合中国思想家严复的评价,故可以排除。

C、D两项均不符合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排除,故B项正确。

9.(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

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

红灯停,绿灯行。

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

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

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文本信息】

(1)表层信息:

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

(2)深层信息:

科技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解析:

(1)问据材料中“1868年”“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等信息及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等角度回答。

(2)问可结合材料中“电力驱动”“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自动化”“雷达、超声波、电磁”“计算机技术”“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等信息及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概括归纳。

第(3)问可结合交通信号灯发展过程中技术的进步、社会秩序的规范、人们生活的便利、观念变化等方面分析技术进步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答案:

(1)背景:

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名师点评】本题以城市交通发展为切入点考查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与当今科技强国的社会热点联系密切。

虽然材料比较多,但设题难度不大,只需与相关知识联系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二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

 现代信息技术)

1.(2012年重庆文综,2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这具体表现为(  )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次科技革命特点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同时在多国出现;科学和技术之间走向结合也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据材料是要求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特点,故A、B两项排除;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学科越来越多且分工越来越细,故C项错误。

本题选D项。

2.(2011年广东文综,22)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

A.日心说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

解析:

C 20世纪初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其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打破了牛顿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故C项符合题干意思。

3.(2011年江苏历史,20)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

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

解析:

D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关键信息“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可知这是对相对论内容的通俗表述。

相对论的提出者为爱因斯坦。

4.(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当时的一种进步学说并非科学技术,故A、C两项排除;D项是对牛顿和爱因斯坦理论的描述,不适合哥白尼,故排除;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5.(2010年天津文综,11)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

A.普朗克B.麦克斯韦C.玻尔D.爱因斯坦

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初物理学发展的重大成就。

20世纪初对量子力学建立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提出光量子假说并解释了光电效应的是爱因斯坦,故D项符合题意。

6.(2009年广东历史,21)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

“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

A.日心说B.相对论

C.量子假说D.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

B 根据材料信息“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物理世界观”“革命”及所学知识,可判断普朗克评价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A项是哥白尼的成就,C项是普朗克的成就,D项是牛顿的成就。

7.(2010年安徽文综,3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

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

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

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文本信息】

(1)表层信息:

中外不同时期的科技。

(2)深层信息:

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解析:

(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的内容概括其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背景即可。

(2)问第一小问实际要求回答近代科技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注意答题角度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围绕现代科技的作用,结合国际金融危机这一时代背景分析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可;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实用性、继承性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科技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金融危机。

(3)科技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考点三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美

 术、音乐、影视艺术)

1.(2013年安徽文综,22)“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D 本题考查学生对19世纪以来各美术流派特点的掌握。

由材料信息“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可知该美术流派为现代主义,具有反传统反理性,注重表现自我感受的特点。

2.(2013年浙江文综,23)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

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

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

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

解析:

A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说明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故C项在材料中有体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说明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并且体现了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B、D两项在材料中有体现。

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项符合题意。

3.(2013年福建文综,23)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

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

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

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

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

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

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通过“音乐史诗”可知作品充满时代气息,故A项正确;通过“震撼人心”可知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没有体现田园风光,故B项错误,D项正确;通过《第三(英雄)交响曲》的名字,可知是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故C项正确。

4.(2012年广东文综,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解析:

A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材料中“18世纪末19世纪初”“激荡、亢奋”及“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等信息,体现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故A项符合题意。

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揭露与批判,古典主义强调理性,且二者出现时间均与题干不符,排除B、C两项。

理性主义与“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相悖,D项错误。

5.(2011年北京文综,22)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

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此题中的关键信息“19世纪上半叶……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A、D两项均不符合题干时间及作品风格;C项符合时间但不符合题干中描述的诗歌特点;浪漫主义诗歌想象力丰富,注重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故B项符合题意。

6.(2011年浙江文综,22)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

下列图片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

解析:

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9世纪末后印象画派风格特点的把握。

后期印象画派追求情感的抒发、写意,不再单纯追求写实,故①③应为后印象主义绘画,为凡高的作品,②④属于现代主义绘画,都是毕加索的作品。

7.(2010年广东文综,2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

”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

A.雪莱B.毕加索C.贝多芬D.巴尔扎克

解析:

B 材料中“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与现代派采用夸张、变形、抽象的表现手法相符,故B项符合题意。

雪莱为浪漫主义诗人,贝多芬为古典音乐的杰出代表,巴尔扎克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故A、C、D三项错误。

8.(2009年江苏历史,16)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品,其中与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  )

解析:

B 题目实际要求找出备选项中属于现实主义流派的文学作品,结合所学可知,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排除A、C、D三项。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深刻揭露了当时俄国上流社会的腐败以及道德的沦丧,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考点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2010年广东文综,17)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解析:

D 本题考查考生对“双百”方针内涵的理解。

“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在文学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目的是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A、B、C三项均与“双百”方针内涵不符。

2.(2013年四川文综,14)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

“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

”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

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二 

(2)如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

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

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

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

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文本信息】

(1)表层信息:

20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内容的变化。

(2)深层信息:

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解析:

(1)问“突出变化”根据“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归纳;“积极作用”从提高国民素质、维护民主共和等角度归纳。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图中文字信息“毛主席”“阶级斗争”等,可判断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材;第二小问原因应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时代特征及教育措施等方面考虑。

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等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可以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政治、经济形势等史实回答。

答案:

(1)变化:

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作用:

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2)“文革”时期;主要原因: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