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信息检测卷.docx
《高考信息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信息检测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信息检测卷
2017年高考信息检测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
“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
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
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
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千活吧。
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
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
《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
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扎鸡司晨”。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
“妇人专政,国不静;札鸡雄鸣,主不荣。
”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晋书•祖巡传》记载,祖邀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跳说:
“此非恶声也。
”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
《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
“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
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
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
“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
”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
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
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乌,双睛在目。
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
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
“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
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
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
凤凤的别名是鸭鸡。
《尔雅•释兽》说:
“鸡三尺为鹤。
”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
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
“君独不见夫鸡乎!
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
”“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1.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
B.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遨“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
C.“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D.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B.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
C.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D.《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C.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鹅,而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答案】
1.A
2.D
3.C
【解析】
3.推断错误,“鸡在古人心目中对位比凤凰高”推断错。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一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飞天归来“交答卷”
昨天,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公开亮相。
“今天,我们向祖国和全国人民交答卷来了。
飞赴太空前,我们曾庄严承诺,请祖国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
如今,我们实现了承诺。
”指令长景海鹏说。
这是11月18日返回地球后,两位航天员首次讲述33天太空飞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两名航天员返回北京后进行了3周的隔离恢复。
目前,他们身体重力再适应进展顺利,各项生理指标恢复符合预期目标。
隔离恢复期间,航天员中心采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监医保措施。
航天员恢复情况表明,这些措施科学有效。
隔离恢复期结束后,两名航天员将进行为期1个月的疗养,促进身体全面恢复。
景海鹏:
陈冬太棒了没出现一点失误
景海鹏是我国唯一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
他说,由于工程技术上的不断提高,这次飞行提供了更加舒适完善的工作生活环境。
与自己曾执行过的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相比,这是“一次真正享受和体会失重的飞行任务”。
景海鹏说,以前看不到新闻联播和体育节目,吃饭也只是为了保证营养。
而这次飞行,不仅能看到各种电视节目,还能享受到各种美食。
“一边吃饭,一边听音乐、看电视,让我们的身心状态非常好。
”“红烩排骨、香芋蹄筋,什锦蔬菜……”说起为这次太空之行准备的美食,景海鹏如数家珍,“不仅能吃饱、能吃好,还能点菜。
”景海鹏说,5天不重样的菜谱,让他想吃什么,就点什么。
其中雪菜兔肉就是他的最爱。
他在保证工作之余,专门抽出时间来欣赏和拍摄舷窗外的地球美景。
在飞船上升段时,景海鹏看到了太空与地球之间形成的一道漂亮的天地线,“已经四年没有欣赏到这么美的景色了,当时心情很舒服。
”景海鹏说。
“陈冬表现太棒了,如果满分100分,我给他硬邦邦的100分。
”景海鹏说,陈冬把地面上教员所教的东西,都运用到天上去,没有出现一点失误。
陈冬:
难忘的经历 幸运的旅程
对于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陈冬来说,难忘的经历实在太多。
第一天太空飘移,第一次种菜、养蚕宝宝,在太空中看祖国壮丽山河……第一次真正的失重感觉,陈冬记忆犹新。
“不知道怎么用劲,只要稍微一使劲,就容易过。
”他说,刚开始,每走一步都需要找束缚器,后来慢慢适应了失重环境。
“我也开始享受失重,还自创了很多姿势,如翻跟头、转圈等。
”
陈冬觉得,能和景海鹏组成乘组,非常幸运,一心里很踏实。
任务期间,景海鹏在方方面面部非常照顾自己。
“从一进船,就告诉我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平时也经常嘱咐我多休息。
”让陈冬感动的是,运动时,景海鹏看到他流汗了,总会递上毛巾,甚至会把加热好的水递到他嘴边。
工作中,景海鹏又是严格认真的,一次做不好就继续做,直到拿到满意的数据才行。
太空跑步的诀窍:
仰起头
33天的太空之旅,航天员参与的在轨试验和实验有38项之多。
每一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
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就是其中一项。
景海鹏说,第一次,别说跑,走都走不成样。
那天晚上,景海鹏对陈冬说:
“如果不成功,咱们回去可没法向科研人员交代。
”
第二次,景海鹏和陈冬开始相互观察,寻找技巧,慢慢地可以走上几步了,但远远没有达到能跑起来的要求。
这让他俩压力更大了。
第三次刚开始,景海鹏还是没办法跑起来。
“可以理解,不能原谅。
”有些无奈的景海鹏一边走着,一边仰着头对陈冬说。
就在这一仰头的瞬间,景海鹏突然感觉到自己能跑起来了。
突如其来的感觉,让他明白了通过头部可以调整重心。
“速度越大,头需要往后仰的角度越大。
”慢慢地,他走了起来,然后加快跑了起来,最终验证成功了。
到了后半段,他和陈冬甚至可以双臂展开、抱着头、背着手,变换各种姿势地走或者跑。
“第四次,我们完全可以像在地面上使用跑步机一样,非常轻松自如地跑起来。
”景海鹏说。
(2016-12-08《北京晚报》有删改)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次航天飞行对于三度飞天的景海鹏和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陈冬来说,有着不同的感受:
景海鹏觉得是一种享受,陈冬则一直非常紧张。
B.景海鹏和陈冬在33天的太空之旅中,完成了需要参与的38项在轨试验和实验,连很难的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都顺利攻克了。
C.陈冬能够把地面上教员所教的东西,没有一点失误地运用到天上,为此景海鹏对他非常满意。
D.这次太空之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不仅可以看新闻联播和体育节目、吃美味的食物,还可以翻跟头、转圈。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倒金字塔”式的结构,从景海鹏、陈冬亮相开始说起,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想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太空生活。
B.本文的小标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前两个小标题提示读者写作的对象分别是景海鹏与陈冬,最后的小标题概括了二人摸索太空跑步方法的内容。
C.在太空工作中严格认真,队友之间相互配合,对待实验反复尝试,都是景海鹏与陈冬完成任务的主观原因。
D.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对两人练习太空跑步的重点描写,给读者以现场感,增强了新闻的文学性。
E.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这篇报道的刊发距离景海鹏、陈冬公开亮相只有一天,体现了新闻及时迅速的特点。
6.这则报道的第二段属于新闻背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答案】
4.C
5.AD
6.①补充说明新闻内容,交代了航天员的恢复状况及我国有效的恢复措施。
②增强新闻知识性,讲述航天员航天背后的相关内容。
③让读者全面了解航天经历,突出航天员的勇敢和奉献精神。
④深化新闻主题,体现答卷的意义。
【解析】
4.A项,陈冬非常紧张无依据;B项,原文没有说明全都完成了,“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并非很难,攻克也并不顺利;D项,“还可以翻跟头、转圈”不是此次更加舒适环境的表现。
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一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打树
许仙
李正第三次被送入市人民医院抢救时,已是一盏熬干的油灯,奄奄一息;病情恶化前他曾交代过老伴,别再让儿女花那昂贵的医疗费了,他心里有数,自己已命不久矣。
但儿女是极其孝顺的,毫不犹豫地又把他送入市里最好的医院。
李正在高干病房几度昏迷,主治医生是该院副院长,卑微地对李赛白道:
“李书记,非常抱歉,能做的我们都做了,医院已经尽力了,您看是不是按老人家的意思回去吧,晚了怕……”昏迷的李正老眼潮湿,枯枝般的手死死抓住老伴不放。
老伴抹着泪,对儿女说:
“你爹想回家过年,你们就随他的心愿吧。
”
李赛白和李赛红这才送父亲回家。
这天是年廿九,李赛白和李赛红回到老家就奔进奔出的,要给父亲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年。
李赛红和母亲把家清扫干净,又准备红包、烟酒茶和糖果;李赛白忙着张灯结彩,门是对联,窗是福字,大红灯笼挂檐下,他还准备了宝烛、香、鞭炮和烟花。
家里亮堂堂的,飘出煮粽子和炒瓜子的香息,乡亲们纷纷前来探望。
李正回家后神志反而清醒了,时不时地睁开眼来。
李赛白和李赛红在父亲床前守了一夜,见父亲病情平稳,也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上午,李赛白的妻子带着孩子、李赛红的丈夫带着孩子,早早地赶来乡下。
家里有孩子就热闹就喜庆了。
李正忽然有了精神,叫老伴扶他坐起身来,要看一看孙女和外孙子,瞧着孩子们跑进跑出的,枯槁的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他握着老伴的手,老眼朦胧起来,老伴轻轻地替他念道:
“在家好,在家好。
”
下午,李赛红和嫂子下厨,准备了一顿丰富的年夜饭;大家把饭桌移到父亲的床前,让李正靠在床上吃饭。
见父亲精神好,大家也开心,有说有笑的,一个个向父亲敬酒,祝他长命百岁;李正居然喝了一杯酒,还吃了半碗饭,脸红扑扑的。
他累了,躺了下去;但他笑微微地望着大家,有了神色的眼睛一个个地看过来,慢慢的……
吃过年夜饭,孩子们出去放鞭炮、放烟花,卧室的窗口忽亮忽亮的,红红绿绿得非常好看。
饭桌撤走了,老伴和女儿、儿媳妇收拾干净后,再次回到他床前;李正伸出手来,吃力地比划着。
李赛红问母亲,爸爸说什么?
“打树。
”“打树?
”李赛红问父亲,李正点点头。
儿媳妇愣愣的,但李赛红连忙朝父亲说:
“好。
打树。
我们打树。
”
打树是李家大年三十必备的传统节目。
院子的围墙里种着两棵树,一棵梨树,一棵桃树,分别是李赛白和李赛红出生那天李正种的,如今已有四十岁和三十八岁了,是方圆百里以内两棵顶天立地的大树,令乡亲们羡慕不已。
乡亲们但凡教育起后代来,必以李家儿女为榜样。
李赛白和李赛红自有记忆起,每年吃过年夜饭,父亲就操起门闩,李赛白便自觉地躲在自己的梨树后,李赛红也学哥哥样,躲在自己的桃树后。
李正借着几分酒力,先打梨树,边打边问:
“来年多开花多结果?
”
李赛白就在树后应:
“来年多开花多结果。
”李正又边打边问:
“决不开谎花?
”李赛白又答:
“决不开谎花。
”轮到桃树,也是这番打问与应答。
小时候李赛白和李赛红只觉得好玩有趣,树又不是人,父亲这么做,难道它来年就真的多开花多结果了?
就决不开谎花了?
后来,李赛白和李赛红都大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回家过年,李正依旧热衷于打树,让两个成年人躲在树后,他边打边问:
“来年开红花结红果?
”李赛白就问:
“我是梨树,怎么开红花结红果呢?
”李正醉熏熏地说:
“我怎么问你就怎么答!
来年开红花结红果?
”李赛白就应:
“来年开红花结红果。
”李正又边打边问:
“决不开黑花结黑果?
”李赛白又答:
“决不开黑花结黑果。
”
再后来,李赛白和李赛红升职了,当官了,从商了,发达了,回家过年,李正还是热衷于打树,让两个大人躲在树后,他边打边问:
“来年开白花结善果?
”李赛红就问:
“我是桃树,怎么开白花结善果呢?
”李正醉熏熏地说:
“我怎么问你就怎么答!
来年开白花结善果?
”李赛红就应:
“来年开白花结善果。
”李正又边打边问:
“决不开毒花结恶果?
”李赛红又答:
“决不开毒花结恶果。
”
孩子们不知道打树是怎么回事?
好奇新鲜,吵吵闹闹的,院子可热闹了;李赛红将门闩交给哥哥李赛白,自己拉着侄女躲在梨树后,李赛白边打边问:
“来年多开花多结果?
”李赛红就教侄女应:
“来年多开花多结果。
”李赛白又边打边问:
“决不开谎花?
”她们又答:
“决不开谎花。
”接着是李赛红打树,李赛白拉着外甥躲在桃树后……卧室里,李正笑微微地望窗外,慢慢地合上老眼;他太累了,去那边休息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注】谎花:
不结果实的花。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但儿女是极其孝顺的”一句,为下文写“李赛白和李赛红在父亲床前守了一夜,见父亲病情平稳,也松了一口气”张本。
B.昏迷的李正之所以“老眼潮湿”,是他意识到自己马上要离开亲人,很是舍不得;也为能回家看到自己的孙女和外孙而感到欣喜。
C.李赛白忙着张灯结彩,门是对联,窗是福字,大红灯笼挂檐下,还准备了宝烛、香、鞭炮和烟花等,是要给父亲过个热热闹闹的年。
D.这篇小说以“打树”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语言、动作、神情、心理、场面等描写,使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感人。
8.李正是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5分)
答:
9.李家的“打树”教育给人以深刻启迪,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6分)
答:
【答案】
7.C
8.
(1)坚强执着:
弥留之际还要对儿女进行品德教育。
(2)善于创新:
用独创的,特殊的“打树”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收效显著。
(3)淡定乐观:
坦然面对自己的病情,重病在身不乏微笑。
9.
(1)李正多次对不同年龄、身份的儿女进行“打树”教育,它启发我们:
对人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常抓不懈;不管他们年龄多大,地位多高,都要坚持,且出成效。
(2)李正对儿女的“打树”教育,以开花结果为喻,很有深意。
它告诉我们:
一个人不要华而不实,而是既要开化,更加结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要有一颗红心,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不给国家和人民抹黑;有身份、地位后要做廉洁的善人而不做恶毒之人。
(3)李赛红、李赛白分别对侄女、外甥进行“打树”教育,它启迪我们:
传统道德教育要后继有人,代代相传,这样,我们的民族才大有希望。
(每点2分。
答到其他点、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解析】
7.A项,概括不够全面。
还为下文写“大家把饭桌移到父亲的床前,让李正靠在床上吃饭。
一个个向父亲敬酒,祝他长命百岁”等张本。
B项,“也为能回家看到自己的孙女和外孙而感到欣喜”牵强附会。
D项,“以‘打树’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错。
小说只是在后半部分才涉及“打树”教育。
8.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来的。
根据题意,可针对“打树”教育子女,弥留之际仍笑微微,仍不忘教育子女等具体情节作相应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条概括。
总结时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社会有益的事,为国家争光的人,做一个廉洁的人。
学@科网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一般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绛,字希深,其先阳夏人。
祖懿文,为杭州盐官县令,葬富阳,遂为富阳人。
父涛,以文行称,进士起家,为梓州榷盐院判官。
李顺反成都,攻陷州县,涛尝画守御之计。
贼平,以功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累官至太子宾客。
绛以父任试秘书省校书郎,举进士中甲科,授太常寺奉礼郎、知汝阴县。
善议论,喜谈时事,尝论四民失业,累数千言。
天禧中,上疏谓宋当以土德王天下。
时大理寺丞董行父,请用天为统,以金为德。
诏两制议,皆言:
“用土德,则当越唐上承于隋;用金德,则当越五代绍唐。
而太祖实受终周室,岂可弗遵传继之序?
”绛、行父议皆黜不用。
杨亿荐绛文章,召试,擢秘阁校理、同判太常礼院。
丁母忧,服除,仁宗即位,迁太常博士。
用郑氏《经》、唐故事议宣祖非受命祖,不宜配享感生帝,请以真宗配之。
翰林学士承旨李维以为不可。
寻出通判常州。
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
绛上疏,仁宗嘉纳之。
初,诏罢织密花透背,禁人服用,且云自掖庭始。
既而内人赐衣,复取于有司。
又后苑作制玳瑁器,索龟筒于市。
龟筒,禁物也,民间不得有,而索不已。
绛皆论罢之。
又言:
“号令数变则亏国体,利害偏听则惑聪明。
请者务欲各行,而守者患于不一。
请罢内降,凡诏令皆由中书、枢密,然后施行。
”因进《圣治箴》五篇。
使契丹,还,请知邓州。
距州百二十里,有美阳堰,引湍水溉公田。
水来远而少利不及民滨堰筑新土为防俗谓之墩者大小又十数岁数坏辄调民增筑。
奸人蓄薪茭,以时其急,往往盗决堰墩,百姓苦之。
绛按召信臣六门堰故迹,距城三里,壅水注钳庐陂,溉田至三万顷。
请复修之,可罢州人岁役,以水与民,未就而卒,年四十六。
绛以文学知名一时,为人修洁酝藉,所至大兴学舍,尝请诸郡立学。
在河南修国子学,教诸生,自远锭而至者数百人。
好施宗族,喜宾客,以故,卒之日,家无余赀。
(选自《宋史•谢绛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来远而少利/不及民/滨堰筑新土为防俗/谓之墩者/大小又十数/岁数坏辄调/民增筑。
B.水来远而少/利不及民/滨堰筑新土为防/俗谓之墩者/大小又十数/岁数坏/辄调民增筑
C.水来远而少/利不及民/滨堰筑新土为防/俗谓之墩者/大小又十数/岁数坏辄调/民增筑。
D.水来远而少利/不及民/滨堰筑新土为防俗/谓之墩者/大小又十数/岁数坏/辄调民增筑。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古代既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也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如“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B.甲科,原指科举考试的的科目,后引申为科举考试.进士甲科指科举考试中了进士。
.明清时也通称进士为甲科。
C.权,表示“暂时代理”,古代表示暂时代理官职的还有“假”“署”“判”“摄”“行”“守”等词语。
D.枢密院,官署名。
宋时枢密院与中书号为“二府”,中书主政,枢密院掌军国机密使、兵防、边备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绛出身官宦,善写文章。
这与他父亲好文学密不可分,也因为他父亲的庇荫而为官,他也因文学著名一时。
B.谢绛善议论,喜谈时事,积极谏言。
他尝画守御之计,为官任上,多次奏表朝廷,均被皇上采纳。
C.谢绛兴修水利,仁政惠民。
任邓州知州,他正视“远水不解近渴”之现实,请求重新修建六门堰,惠及广大百姓,但未修成就去世了。
D.谢绛为官廉洁,乐善好施。
他大兴学校,亲自教授;好接济族人,喜欢宾客,死时家无余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号令数变则亏国体,利害偏听则惑聪明(5分)
译文:
(2)奸人蓄薪茭,以时其急,往往盗决堰墩,百姓苦之。
(5分)
译文:
【答案】
10.B
11.C
12.B
13.
(1)号令多次改变就会伤害国体,是利是害如果偏听一方就会迷惑。
(2)奸人储蓄(筑墩用的)柴草,为了制造急用柴草的时机,往往偷决河堰堤墩,百姓深受其苦。
【解析】
13.略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较难
参考译文
谢绛,字希深,他的祖先是阳夏人。
到他的祖父谢懿文,做杭州盐官县令,葬在富阳,于是后裔成为富阳人。
他的父亲谢涛,以文学、品行著称,从进士起家,做梓州榷盐院判官。
李顺在成都造反,攻陷州县,谢涛曾筹划守御的计策。
屡次升迁做到太子宾客。
谢绛因父亲的庇荫任秘书省校书郎,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甲科,授任太常寺奉礼郎、汝阴知县。
善于议论,喜谈时事,曾上疏论说四民失业的事,累计数千言。
天禧中,上疏说宋朝应当以五行中的土德来统治天下。
当时大理寺丞董行父,请求以天为统,以金作为宋朝的品德象征。
皇上下诏两院讨论,两制院都说:
“用土德,则我朝应越过唐朝继承隋朝;用金德,则应越过五代继承唐朝。
而太祖实际上是承受后周的政权,怎么可以不遵循传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