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可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4918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可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可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可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可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可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可用.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可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可用.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可用.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可用

南靖四中2006—2007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一、地球和地图

专题导读

地球和地图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会阅读地图是地理学的基本技能要求之一。

地球部分重点内容为经纬网知识及其运用,地图的重点为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高考中以经纬网图、政区图和地形图提供试题信息,是高考命题中提供知识背景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球和地图专题内容考查的主要是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地理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填绘图能力。

它是地理学科高考最常考的内容。

具体考查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地球光照图及其变式,考查计算时间、判断昼夜长短等能力。

2、由单纯考查地球和地图知识转向考查这些知识的应用,由单一视角切入向多视角综合考查转变。

3、根据等高线地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运用各种地图说明地理事物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

在本专题的学习策略上要注重建立空间概念,做到手中无图,心中有图,要以理解和灵活运用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对地球的空间运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进行理性思考,提高图像识读能力,要学会快速、准确地捕捉有效信息,并进行科学、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对于没有图像的题目,也要想方设法画出简单的示意图来解决问题。

【知识结构】

1、地球概况

⑴.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体积10800亿立方千米。

⑵.形状:

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旋转椭球体或三轴椭球体(轴半径比极半径仅长21千米)。

⑶.地轴和两极:

地轴──地球自转的中心轴;两极:

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

⑷.经线和纬线:

(见下表)⑸.经度和纬度:

(见下表)⑹.本初子午线和赤道:

(见下表)

⑺.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见下表)

概念

特征

图示

经线

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的线

⑴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⑵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为两个半球

⑷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⑸任意两条经线间的距离,在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线

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

⑴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

⑵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

⑶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⑷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

经度的度量

纬度的度量

起始点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

图示

度量方法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

东经(E)0°~180°

从本初子午线向西:

西经(W)0°~180°

注:

东经180°和西经180°合为一条经线

从赤道向北:

北纬(N)0°~90°

从赤道向南:

南纬(S)0°~90°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半球划分

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0°纬线)把地球为南北半球

最大度数

180°

90°

某地的纬度就是该地和地球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某地的经度就是该地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

⑻.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26′)和南、北极圈(南、北纬66°34′)经纬网:

由经线和纬线相交织;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例1】某人从赤道以北40公里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公里,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B出发点以西C出发点以北D出发点以东

【解题思路】本题如果选择A,则回到出发点是错误的。

某人在赤道以北有40公里,而距离赤道以南还有60公里,而在赤道以北40公里处的纬线上,与在赤道以南60公里处的纬线上其经度1°的纬线弧段并不等长,即赤道以北的要略大于赤道以南。

因而,当他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公里后,最后应位于出发点以东。

正确答案为D。

【例2】哪一幅圆点位置符合下列条件:

东半球、北半球、温带、中纬度,我国秦岭——淮河线以南东部地区()

 

【解题思路】A图因为纬度向南是递增的,故为南半球;B图中圆点位于赤道上,显然不在我国境内;C图中圆点在0°经线上,0°经线通过英国、非洲等地区,并不在我国境内;D图中圆点,从经度上可以看出是110°E,从纬度上看出是30°N,满足题目中所提条件,故选D。

思考:

1、一架飞机从甲地(40°N,116°E)出发,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方向绕经线圈飞行,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9小时后到达乙地,则乙地为()

A.40°N,64°WB.50°N,64°WC.40°N,64°ED.50°N,116°E

2、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9)利用经纬网全球定位。

熟悉表1、表2、表3。

表1重要纬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

重要纬线

地理意义

穿越地区

赤道(0°)

南北半球分界线,纬度划分的起点

非洲中部(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印尼、南美北部(亚马孙平原)

北回归线(23°26´N)

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

南回归线(23°26´S)

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

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中部(智利、阿根廷、巴西南部)

北极圈(66°34´N)

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欧洲北部(挪威、瑞典、俄罗斯北部)、阿拉斯加半岛、加拿大、格陵兰岛南部

南极圈(66°34´S)

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南极大陆外围(威尔克斯地、南极半岛)

30°N

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

非洲北部、西亚、印度北部、我国长江流域、墨西哥北部、美国南部

30°S

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

南非、澳大利亚南部、智利、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

60°N

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

北欧、俄罗斯中部、阿拉斯加半岛南部、加拿大中部

60°S

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

横穿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南部、德雷克海峡

90°N

北极点

位于北冰洋

90°S

南极点

位于南极大陆

表2重要经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

重要经线

地理意义

穿越地区

本初子午线(0°)

东西经度划分的起点

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法国、西班牙、非洲西部

180°

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太平洋、大洋州东部群岛

20°W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西为西半球,以东为东半球

格陵兰岛东侧、冰岛、大西洋

160°E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东部、太平洋、大洋州东部群岛

120°E

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北京时间的参照经线

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东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印尼、澳大利亚西部

表3七大洲和重要国家陆地的经纬度范围和位置特征

大洲或国家

纬度范围

经度范围

位置特征

亚洲大陆

1°17´N—77°43´N

26°03´E—

169°40´W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和东、西半球,及北半球低、中、高纬度带

欧洲大陆

36°00´N—71°08´N

9°31´W—

66°10´E

跨东、西半球(冰岛),北半球中高纬度带

非洲大陆

34°51´S—37°21´N

17°33´W—

51°24´E

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穿越,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

北美大陆

7°12´N—71°59´N

168°05´W—55°41´W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越,跨东、西半球(格陵兰岛),北半球低、中、高纬度带

南美大陆

53°54´S—12°28´N

81°20´W—

34°46´W

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越,赤道大致过亚马孙河口,热带面积广阔

大洋州

47°S—30°N

110°E—

130°W

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越,跨南、北和东、西半球,同时存在两个日期

南极洲

62°S以南

跨360°经度

南极圈经过南极大陆外围,长城站(66°13´S,58°58´W),中山站(69°22´S,76°22´E)

中国

4°N(南部大陆21°N)—54°N

74°E—

135°E

北回归线穿越南部,地处中、低纬度地带的东半球

印度

8°N—33°N

72°E—97°E

北回归线穿越中部,大范围地处低纬度地带的东半球

日本(四大岛)

31°N—46°N

130°E—

145°30´E

地处太平洋西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群岛国家

德国

48°30´N—55°N

6°E—15°E

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东半球和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上

俄罗斯

43°N—78°N

28°E—

170°W

北极圈穿越北部,地跨东、西半球和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位于中、高纬度地带

美国(本土)

25°N—49°N

125°W—

73°W

大范围位于中纬度的西半球,有海外州夏威夷州(北回归线穿过)和阿拉斯加州(北极圈穿过)

巴西

34°S—5°30´N

74°W—

42°W

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属低纬度,热带雨林最广

埃及

21°30´N—31°30´N

25°E—35°E

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是低纬度的热带沙漠

澳大利亚

41°S—10°30´S

113°E—

153°30´E

南回归线穿越中部,位于中、低纬度的东半球,独占一块大陆

2、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1)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确定纬线与纬度

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

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

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①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指向北极点的是北方,指向南极点的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的是东方,逆着地球自转方向的是西方。

②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只有正南、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只有正东、正西的关系。

③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也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则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也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④按经线判断南北方向是绝对的,按纬线判断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选择两点间的劣弧段作为判断依据。

【例3】下图的四个区域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解析:

本题考查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两点的相对方向,属于基本的读图能力考查。

A图的经纬线都是直线,方向判断可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

D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两点间弧距较短的区间来确定其东西方向,再根据纬度来判别南北方向。

B、C两图的经纬线都是弯曲的,先根据某两点距极点的远近确定位于南或北方向,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别其位于东或西方向。

以C图为例:

甲地在乙地的东北,丙地在丁地的东南。

答案:

B

思考:

1.以地心为中心,与北京相对称的地点的经纬度是()

A.64°W40°NB.116°W40°SC.64°W40°SD.64°E40°N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0°W—160°EB.180°经线和赤道相交的点位于西半球

C.北回归线位于中纬度D.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可以看到若干条穿过极点的完整经线

(3)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

①掌握重要的经线、纬线所经过的主要政治区和地形区。

②大致勾画出与图中已知的经线、纬线相邻近的重要经线和纬线。

③进一步分析并判断图中经线、纬线所属的地理区域。

【例4】下页上右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

(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B.水分不足

C.土壤贫瘠D.耕作粗放

(3)该地区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A.建小水电站B.开采小煤窑

C.钻小气井D.上山砍柴

(4)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应该()

A.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解析:

解答本组题目的关键是由图中的118°E、119°E和27°N判断该区位于我国的东南低山丘陵区。

(1)题可从图中直接看出本区铁路基本上沿图中各支流的汇合处(干流沿线)延伸,而河流汇合处应为山谷处。

南方低山丘陵区土壤多呈酸性,同时由于降水多,丘陵地区土壤由于有机质被冲涮而变得贫瘠,这是本区多中低产田的主要原因,因此第

(2)题答案应选C。

第(3)题根据图中多河流且有一定的落差,应考虑建小水电站来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

第(4)题是本区的国土整治问题,由于本区多低山丘陵,平原面积小,不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大力发展乳畜业并不能发挥本区的资源优势,本区气候条件并不适合种植橡胶等热带作物,而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可以提高本区农产品的附加值,且有利于本区的环境保护。

答案:

(1)A

(2)C(3)A(4)D

(4)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所示范围大小

①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0的弧长约是111km。

②赤道上,跨经度10的弧长约是111km;任一纬线上,跨经度10的弧长约是

111km×cos该地纬度

③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

④图幅相同的地图,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例5】右上图是“我国某区域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2)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B.700千米C.400千米D.1400千米

(3)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B.100千米C.300千米D.500千米

解析:

本题的第

(1)题要求学生对重要经纬线在中国的分布比较清晰,由图中的经纬线的位置,就可确定各点所代表的地形单元。

(2)题从图中可读出①山脉大至南北跨6个纬度(44—50),而一个纬度的距离是111km,由此可估算出答案应为B。

第(3)题先要估算50度纬线圈的周长,因为60度纬线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50度纬线的长度比60度纬线的长度略微长一些;从图中可看出L长约4度,即可求出答案。

答案:

(1)B

(2)B(3)C

(5)利用经纬网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在经纬网光照图上,晨昏圈一定与某条纬线相切,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该切点的纬度在数值上相余,并同在南半球或北半球。

②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的经线圈中在昼半球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也是昼半球正中间的经线。

常见日照图类型

(6)日照图中利用经纬网计算时间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时。

②每条纬线以晨昏线为界,根据昼半球中的昼弧所跨经度计算昼长时间,根据夜半球中的夜弧所跨经度计算夜长时间。

③光照图中的日出、日落时刻就是该点所在的纬线圈与晨线、昏线交点的时刻。

【例6】右图中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B.14时C.20时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B.14小时C.10小时D.12小时

解析:

据图知P地位于75°W,恰好是西五区的中央经线,北京时间是9:

00整,根据区时的换算方法,可直接计算出P地地方时为前一天的20:

00。

由文字叙述知P点的日落地方时是20:

00,可推算出P点当天昼长为16小时,而漠河所位的纬度位置与P点的纬度位置大体是南北对称,所以它们的昼夜长短情况恰好相反,得出漠河的夜长约为16小时。

答案:

(1)C

(2)A

(7).时区的划分、计算和应用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

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

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因为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共360°),即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

具体划分方法如下: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二为一。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每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如下页图1—15、图1—16所示: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

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如:

伦敦位于中时区,北京位于东八区,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标准经线”为120°,而非北京所在的经度116°E,在计算有关时间的问题时千万要注意。

时区数=已知经度÷15°。

所得商四舍五入,即为时区数。

该地为东经的即为东时区,该地为西经的即为西时区。

如:

北京116°E÷15°,为东八区。

区时计算公式为: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

知西求东“+”时差,知东求西“-”时差(东“+”西“-”)。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0

如西五区的中央经线=5(W)×150,即为750W。

关于时区差:

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为减法(大数减小数);若两地位于东西十二时区两侧,则求时区差为加法。

若所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时间为此时间与24的差值,而日期要加1日;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时间为与24之和,日期要减去1日。

日界线及其日期变更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各地的时刻依次推进,日期也随之更替。

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又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日界线避开陆地,从海洋上穿过,因此,并不与180°经线完全重合。

它是一条折线。

(见图1—17)

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

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注意:

时区界线区分钟点,东早西迟;日界线区分日期,东边少一天,西边多一天。

日界线其实还有一条──零时日界线(处于零点钟的日界线),在计算有关“新”“旧”两天的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

(见上右图)

☆地方时及其相关计算

1.地方时的概念: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2.数目:

全球地方时有无数个。

3.有关地方时之间的计算:

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4分钟

【注】

(1)加、减原则:

已知较西地点的地方时求较东地点的地方时,用较西地点的地方时加上两地时间差;已知较东地点的地方时求较西地点的地方时,用较东地点的地方时减去两地时间差

(2)两地经度差计算:

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都是东经度(或西经度)时,用较大的度数减去较小的度数,其差值即为两地的经度差;若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则用两地的经度数相加,其和即是两地的经度差。

(3)较东、较西位置的判定:

a.东经度地点都在西经度地点的东方;

b.东经度度数越大,位置越在东;

c.西经度度数越大,位置越在西。

4.地方时与区时之间的相互计算

1.已知一个地点的地方时求另一个地点的区时

用“已知地点经度÷15°”确定该地点所属的时区(方法同前),就可以将问题转换为“已知一个时区的区时求另一个时区的区时”问题。

2.已知一个时区的区时求另一个地点的地方时

用“15°×区数”确定已知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进而把问题转化为“已知一个地点的地方时求另一个地点的地方时”问题。

5.有“途中时间”问题的计算

应首先按起点(或终点)时间进行相关计算,然后再加上(或减去)途中时间即可。

6.日出(日落)时刻与昼长(夜长)时间的计算

1.日出时刻的计算:

通过晨线与所求地点所在经线的交点进行有关判读、计算。

2.日落时刻的计算:

通过昏线与所求地点所在经线的交点进行有关判读、计算。

3.昼长(夜长)时间计算

a.侧视图(如图):

昼长(夜长)=图示区域昼长(夜长)时间×2

如,下图中A点的昼长即为8小时×2=16小时

b.俯视图(如图):

昼长(夜长)=图示区域昼长(夜长)时数

 

如,上图中B点的昼长即为18小时

7.某一日期范围占全球比例问题的计算

应首先确定地球上实际新的一天的起点(0时)所在经线及其经度,然后再计算自该经线向东至日界线(约180°经线)的范围占全球的份额(此为新的一天在全球所占份额)。

“时间与时间计算”典型试题例析

例1.如图,A、B是赤道与圆的两个交点,其直线

距离为R(R为地球半径),若右图是以赤道某点为中心

的侧视图,图中各点的经线恰为10月12日的范围,则

北京时间为()

A.12日16∶00时B.13日16∶00时

C.11日20∶00时D.11日0∶00时

【解析】本题是一道地方时计算问题,但题目的切入点巧妙而又独特,因而使问题的难度大大增加。

本题通过AB直线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隐含A、B两点与地心之间构一个等边三角形,AB所跨弧度为60°,即地球上有60个经度的范围是10月12日,但其余地区是10月13日还是10月11日,从题目上难以判断,因而两种情况都应该加以考虑、分析。

若其余部分是10月11日,那么10月12日就是地球上新的一天,此时B点所在的经线就是日界线(约180°经线),A点所在的经线就是120°E经线,且时间为10月12日0时,这与题意明显不符(无此选项),所以其余部分只能是10月13日,如此以来,10月12日就是地球上旧的一天,A点所在的经线就是日界线(约180°经线),B点所在的经线就是120°W经线,且时间为0时。

因此,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就是10月13日16时。

【答案】B。

例2.读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此时北京时间是()

A.6月22日7时

B.3月21日7时

C.9月23日10时

D.12月22日8时

【解析】本题是一道地方时的计算问题,只是条件

较为隐含。

由图示可知,此时北极圈以北地区皆为极昼,

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且15°E经线平分夜半球,

其地方时为0时,因此,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就是6月22日7时。

【答案】A

例3.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日22时30分,世界展览局在摩纳哥(东一区)宣布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此时摩纳哥的时间是()

A.3日15时30分B.2日9时30分

C.3日9时30分D.2日15时30分

【解析】本题是一道区时计算问题,已知北京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