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4302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

一、铝及其化合物

1.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钢材镀铝。

工艺流程如下:

(注:

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

(1)工业上电解法获得金属铝的过程中,须在氧化铝中加入______,其目的是____。

(2)精炼前,需清除坩埚内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铝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3)将Cl2连续通入粗铝熔体中,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

气泡的成分有____;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的物质有________。

(4)在用废碱液处理A时,写出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镀铝电解池中,以钢材镀件和铝为电极,熔融盐做电解液。

则金属铝为________极。

电镀选择在170℃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

采用的加热方式最好是_________。

(填字母选项)

A水浴b油浴c直接强热快速升温至170℃

(6)钢材表面镀铝之后,能有效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

【答案】冰晶石或Na3AlF6降低氧化铝熔融所需的温度2Al+Fe2O3

2Al2O3+2FeCl2、HCl和AlCl3NaClCl2+2OH-=Cl-+ClO-+H2OH++OH-=H2O阳极,防止氯化铝升华损失b铝在钢材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膜,保护了内层金属

【解析】

【分析】

(1)根据氧化铝的熔点高,为降低其熔点,常加入冰晶石;

(2)氧化铁和铝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铝和铁;

(3)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钠、铝和氯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氯化铝,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以及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在结合物质之间的反应来分析;

(4)酸性气体能和强碱反应,用烧碱来处理尾气;

(5)电镀池中镀件金属作阳极,金属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氯化铝在在181℃升华;根据水浴的最高温度为100℃,油浴的温度大于100℃,且受热均匀;

(6)根据氧化铝的性质来回答。

【详解】

(1)氧化铝的熔点高,为降低其熔点,常加入冰晶石;

(2)氧化铁和铝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铝和铁:

2Al+Fe2O3

2Al2O3+2Fe;

(3)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钠、铝和氯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氯化铝,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其中氯化钠熔点为801℃,较高,是固态杂质随气泡上浮,气泡的主要成分有Cl2、HCl、AlCl3;

(4)A中有氯气以及氯化氢,均能和烧碱反应,用于尾气处理,实质为:

Cl2+2OH-=Cl-+ClO-+H2O,H++OH-=H2O;

(5)电镀池中镀件金属铝作阳极,金属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氯化铝在在181℃升华,所以电镀选择在170℃下进行;

水浴的最高温度为100℃,油浴的温度大于100℃,且受热均匀,所以控制温度在170℃下进行的方式最好是油浴,故选:

b;

(6)铝金属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具有保护作用,致密的氧化膜能隔绝钢材与空气中的O2、CO2和H2O等接触,使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不能发生。

2.某无色稀溶液X中,可能含有下表所列离子中的某几种。

阴离子

CO32-、SiO32-、AlO2-、Cl-

阳离子

Al3+、Fe3+、Mg2+、NH4+、Na+

现取该溶液适量,向其中加入某试剂Y,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试剂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1)若Y是盐酸,则oa段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指来源于X溶液的,下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Y是NaOH溶液,则X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SiO32-、AlO2CO32-Al(OH)3+3H+=Al3++3H2OAl3+、Mg2+、NH4+NH4++OH-=NH3·H2O

【解析】

【分析】

溶液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Fe3+离子;

(1)若Y是盐酸,oa段产生的沉淀可能为Al(OH)3或H2SiO3;ab段的特点为消耗盐酸,但沉淀量不变,确定含CO32-;

(2)若Y为NaOH,根据沉淀量的变化确定一定含有Al3+、Mg2+、NH4+。

【详解】

溶液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Fe3+离子;

(1)若Y是盐酸,oa段产生的沉淀可能为Al(OH)3或H2SiO3;ab段的特点为消耗盐酸,但沉淀量不变,确定含CO32-;bc段沉淀部分溶液,确定为Al(OH)3和H2SiO3,所以oa段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是AlO2-、SiO32-;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是CO32-+2H+=H2O+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是CO32-;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2)若Y为NaOH,根据沉淀量的变化确定一定含有Al3+、Mg2+、NH4+,结合图像bc段发生反应:

Al(OH)3+OH-=AlO2-+2H2O;oa段发生反应:

Al3++3OH-=Al(OH)3↓、Mg2++2OH-=Mg(OH)2↓;ab段发生反应NH4++OH-=NH3·H2O。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离子推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依据图像分析反应的原理是答题的关键,题目难度较大。

关于图像的答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看面:

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

②看线:

弄清线的变化趋势,每条线都代表着一定的化学反应过程。

③看点:

弄清曲线上拐点的含义,如与坐标轴的交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

曲线的拐点代表着一个反应过程的结束和开始。

3.A、B、C、D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部分产物和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CO2气体,D为NaOH溶液,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若A为AlCl3溶液,D为NaOH溶液,则C的名称为_________。

(3)若A和D均为非金属单质,D为双原子分子,则由C直接生成A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4)若常温时A为气态氢化物,B为淡黄色固体单质,则A与C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若A为黄绿色气体,D为常见金属,则A与C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下列试剂不能鉴别B溶液与C溶液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NaOH溶液b.盐酸c.KSCN溶液d.酸性KMnO4溶液

【答案】NaHCO3偏铝酸钠分解反应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若A为CO2与过量的D即NaOH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反应可得到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又可以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B的化学式为NaHCO3;

(2)若A为AlCl3,其与少量的NaOH反应生成Al(OH)3沉淀,Al(OH)3继续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和氯化铝溶液又可以反应生成Al(OH)3;所以C的名称为偏铝酸钠;

(3)若A,D均为非金属单质,且D为双原子分子,那么推测可能为性质较为活泼的O2或Cl2,A则可能为P,S或N2等;进而,B,C为氧化物或氯化物,C生成单质A的反应则一定为分解反应;

(4)淡黄色的固体有过氧化钠,硫单质和溴化银;根据转化关系,推测B为S单质;那么A为H2S,C为SO2,B为氧气;所以相关的方程式为:

(5)A为黄绿色气体则为Cl2,根据转化关系可知,该金属元素一定是变价元素,即Fe;那么B为FeCl3,C为FeCl2;所以A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NaOH与Fe2+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表面迅速变暗变绿最终变成红褐色,而与Fe3+直接生成红褐色沉淀,a项可以;

b.盐酸与Fe2+,Fe3+均无现象,b项不可以;

c.KSCN溶液遇到Fe3+会生成血红色物质,而与Fe2+无现象,c项可以;

d.Fe2+具有还原性会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Fe3+不会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项可以;答案选b。

4.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F三者原子序数之和为25,且知B、F同主族,1.8gE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ECl3和2.24L氢气(标准状况下),D+和E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工业上用电解元素B和E能形成离子化合物的方法冶炼E单质,试判断:

(1)六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填代号),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___周期第___族;由A、B、D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

(2)下列能够说明B、F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有_________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c.气态氢化物的沸点B比F高d.向F的气态氢化物溶液中通入B单质,有浑浊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E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工业上用电解法冶炼E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足量D的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ECl3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答案】C二ⅦA

bd2Al+6HCl=2AlCl3+3H2↑2Al2O3(熔融)

4Al+3O2↑

【解析】

【分析】

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1.8gE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ECl3和2.24L氢气(标况),故E为+3价元素,设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

,解M=27,故E为ⅢA族元素,依据计算得知E为铝,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方法冶炼铝单质,所以B为氧元素,B、F同主族,则F是硫,A、B、F三者原子序数之和为25,则A是氢,且D+离子和Al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故D能形成+1价阳离子,故D为钠,C的原子序数大于氧小于钠,且为主族元素,故C为氟,据此答题。

【详解】

(1)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从前向后,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向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六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C为氟,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ⅤⅡA族,由A、B、D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为氢氧化钠,它的电子式是

,故答案为:

C;二;ⅤⅡA;

(2)a.氧元素没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故a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律,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b正确;

c.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故c错误;

d.向硫的气态氢化物溶液中通入氧气,有浑浊,说明氧气的氧化性强于硫,即氧的非金属性强于硫,故d正确,

故答案为:

bd;

(3)①Al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②工业上用电解法冶炼Al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熔融)

4Al+3O2↑;

(4)氢氧化钠与AlCl3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Ⅲ、Ⅳ四步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__。

(2)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写出下列B、C、D、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

固体B__;沉淀C__;沉淀D__;溶液E___。

(3)写出①、②、③、④四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__;

②___;

③___;

④__。

【答案】过滤Al2O3Al2O3、Fe2O3Fe2O3K2SO4、(NH4)2SO4Al2O3+2NaOH=2NaAlO2+H2OAl3++3NH3·H2O=Al(OH)3↓+3NH4+NaAlO2+HCl+H2O=Al(OH)3↓+NaCl2Al(OH)3

Al2O3+3H2O

【解析】

【分析】

KAl(SO4)2溶于水,Al2O3和Fe2O3均不溶于水,混合物A加水溶解后,溶液中是KAl(SO4)2,沉淀C为Al2O3和Fe2O3;由转化关系图可知,向沉淀C中加NaOH溶液,Fe2O3不反应,沉淀D为Fe2O3,Al2O3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可得Al(OH)3沉淀,Al(OH)3受热分解生成固体B为Al2O3;向溶液中加过量氨水,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Al3+被沉淀,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溶液中E为K2SO4、(NH4)2SO4,经过蒸发、结晶,得到K2SO4和(NH4)2SO4,然后结合物质的性质及化学用语来解答。

【详解】

(1)溶液和沉淀的分离利用过滤;

(2)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Al2O3,C为Al2O3、Fe2O3,D为Fe2O3 溶液E为K2SO4、(NH4)2SO4;

(3)反应①为Al2O3+2NaOH=2NaAlO2+H2O;

反应②为Al3++3NH3∙H2O=Al(OH)3↓+3NH4+;

反应③为NaAlO2+HCl+H2O=Al(OH)3↓+NaCl;

反应④为2Al(OH)3

Al2O3+3H2O。

6.钠、铝和铁是三种重要的金属。

请回答:

(1)请画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根据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得出钠的哪些性质?

(写出一条)_________。

(2)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

(3)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填字母)。

a.钠沉到水底   b.钠熔成小球   c.小球四处游动  d.水变红色 

(4)铝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强还原性Na>Al>Fe2Na+2H2O=2NaOH+H2↑bc2Al+6H+=2Al3++3H2↑

【解析】

【分析】

(1)钠原子核外有11电子;最外层小于4个电子的原子易失去电子;

(2)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3)Na的密度小于水,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钠受力不均导致四处游动;

(4)Al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铝和氢气。

【详解】

(1)钠原子核外有11电子,则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易失电子,具有强还原性;

(2)由金属活动顺序可知,Na、Al、Fe的金属性强弱顺序为Na>Al>Fe;

(3)Na的密度小于水,所以钠会浮在水面上,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使钠熔融发出嘶嘶的响声,钠受力不均导致四处游动,生成NaOH导致溶液呈碱性,但是水中没有滴加酚酞,则溶液不变色,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实验现象正确的是bc;

(4)Al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

7.明矾在日常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

用废铝灰(含Al、Al2O3、Fe、Fe2O3、FeO等)为原料制取明矾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Fe3+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为1.9~3.7。

(1)明矾净水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酸溶”时,Al2O3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滤渣2”经碱洗、水洗、干燥和煅烧,得到的产品的名称是_____(填俗称)。

(5)“步骤②”包含的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及干燥。

【答案】Al3++3H2O⇌Al(OH)3(胶体)+3H+Al2O3+3H2SO4=Al2(SO4)3+3H2O2Fe2++H2O2+2H+=2Fe3++2H2O调节溶液pH,使沉淀完全铁红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分析】

废铝灰(含Al、Al2O3、Fe、Fe2O3、FeO等)加入足量稀硫酸进行酸浸溶解并过滤,得到含有Al3+、Fe2+、Fe3+、SO42-的酸性滤液,滤渣1为不与硫酸反应的杂质,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将滤液中的Fe2+氧化为Fe3+,由于Fe(OH)3比Al(OH)3更难溶,向氧化后的滤液中加入Al(OH)3,Fe3+转化为更难溶的Fe(OH)3沉淀,过滤后得到含有Al3+、SO42-的滤液,滤渣2为Fe(OH)3,向滤液中加入K2SO4制得产品溶液,对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最终得到产品硫酸铝钾的晶体,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明矾是强酸弱碱盐,弱酸根离子Al3+水解产生氢氧化铝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物质形成沉淀而除去,从而达到达到净水的目的。

其反应原理用方程式表示为:

Al3++3H2O⇌Al(OH)3(胶体)+3H+;

(2)“酸溶”时,Al2O3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3H2SO4=Al2(SO4)3+3H2O;

(3)“氧化”时,加入氧化剂过氧化氢,将滤液中的Fe2+氧化为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4)“步骤①”加入滤液中加入Al(OH)3,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值,由于Fe(OH)3比Al(OH)3更难溶,使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滤渣2”的成分是Fe(OH)3,煅烧时分解生成氧化铁,它是一种红棕色粉末,常用作颜料,俗名是铁红;

(5)“步骤②”是从溶液中获得产品明矾,包含的操作有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及干燥。

8.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

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注:

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

(1)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碱溶”时生成偏铝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电解Ⅰ”是电解熔融Al2O3,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原因是___________。

(4)“电解Ⅱ”是电解Na2CO3溶液,原理如图所示。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阴极产生的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

2Al+2H2O+2OH-=2AlO2-+3H2↑Al2O3+2OH-=2AlO2-+H2O石墨电极被阳极上产生的氧气氧化4CO32-+2H2O-4e-=4HCO3-+O2↑H2

【解析】

【分析】

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由流程可知,加NaOH溶解时Fe2O3不反应,由信息可知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过滤得到的滤渣为Fe2O3、铝硅酸钠,碳酸氢钠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Al(OH)3,过滤II得到Al(OH)3,灼烧生成氧化铝,电解I为电解氧化铝生成Al和氧气,电解II为电解Na2CO3溶液,结合图可知,阳极上碳酸根离子失去电子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氧气,阴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

(1)A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3,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1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2H2O+2OH-=2AlO2-+3H2↑;

(2)“碱溶”时氧化铝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离子方程式为:

Al2O3+2OH-=2AlO2-+H2O;

(3)“电解Ⅰ”是电解熔融Al2O3得到氧气和铝;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是因为阳极生成的氧气与阳极材料碳反应,不断被消耗;

(4)由图可知,阳极区水失去电子生成氧气,剩余的氢离子结合碳酸根生成碳酸氢根,电极方程式为4CO32-+2H2O-4e-═4HCO3-+O2↑,阴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则阴极产生的物质A的化学式为H2。

9.某混合物浆液含有Al(OH)3、MnO2和少量Na2CrO4.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Na2CrO4不易完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见图),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

回答Ⅰ和Ⅱ中的问题。

Ⅰ.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利用(流程图中的部分分离操作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1)C→Al的制备方法称为电解法,请写出阳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探究反应②发生的条件.D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Cl2生成,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此时滴加硫酸,又产生Cl2.由此判断影响该反应有效进行的因素有(填序号)_____。

A.温度B.溶液的pH值C.Cl-和

-的浓度

(3)固体D是碱性锌锰电池的正极,请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4)0.2mol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生成CO和TiCl4(熔点-25℃,沸点136.4℃)放热8.5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含铬元素溶液的分离和利用

(5)用惰性电极电解时,

能从浆液中分离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分离后得到的含铬元素的粒子有

﹣和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阴极室生成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2O2--4e-=O2↑ABZn-2e-+2OH-=Zn(OH)22Cl2(g)+TiO2(s)+2C(s)=TiCl4(l)+2CO(g)△H=﹣85.6kJ•mol﹣1在直流电场作用下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室移动,从而脱离浆液;2

+2H+

+H2O;NaOH和H2

【解析】

【分析】

(1)固体混合物含有Al(OH)3、MnO2,加入NaOH溶液,过滤,可得到滤液A为NaAlO2,通入二氧化碳,生成B为Al(OH)3,固体C为Al2O3,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可得到Al;固体D为MnO2,加热条件下与浓盐酸反应可生成氯气;

(2)题中涉及因素有温度和浓度;

(3)固体D为MnO2,是碱性锌锰电池的正极,该电池的负极是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方程式Zn-2e-+2OH-=Zn(OH)2;

(4)0.2mol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生成CO和TiCl4(熔点-25℃,沸点136.4℃)放热8.56kJ,则2mol氯气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0.2×8.56kJ=85.6kJ,由质量守恒可知还原性气体为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g)+TiO2(s)+2C(s)═TiCl4(l)+2CO(g),以此可计算反应热并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Ⅱ.(5)电解时,CrO42-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移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NaOH,由此解答。

【详解】

Ⅰ.

(1)C→Al的制备方法称为电解法,固体C为Al2O3,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可得到Al,阳极反应方程式2O2--4e-=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