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及细胞呼吸的过程 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4054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及细胞呼吸的过程 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及细胞呼吸的过程 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及细胞呼吸的过程 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及细胞呼吸的过程 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及细胞呼吸的过程 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及细胞呼吸的过程 答案.docx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及细胞呼吸的过程 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及细胞呼吸的过程 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及细胞呼吸的过程 答案.docx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第三节第1课时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及细胞呼吸的过程答案

第三节

细胞呼吸

第1课时 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及细胞呼吸的过程

                1.细胞呼吸主要是指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

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

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彻底氧化

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

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生物的

活细胞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

分解为C2H5OH和CO2或分解为C3H6O3等物质,

同时释放较少能量的过程。

4.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无氧呼吸发生

在细胞质基质中。

 

1.细胞呼吸

(1)概念:

细胞呼吸主要是指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特点:

细胞呼吸是在温和条件下有机物被酶催化氧化分解,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

(1)概念:

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条件:

需要多种酶催化。

(4)过程:

[填图]

(5)总反应式:

3.无氧呼吸

(1)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生物的活细胞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乙醇和CO2或分解为乳酸等物质,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场所:

细胞质基质。

(3)反应式: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细胞呼吸时只能消耗糖类(×)

(2)水既是细胞有氧呼吸的底物,又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3)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生成发生在同一过程(×)

(4)生物体内的细胞呼吸其能量是逐步释放的,这与有机燃料的燃烧有所不同(√)

(5)细胞呼吸是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的,需要多种酶的催化(√)

2.葡萄糖在细胞中通过有氧呼吸生成的终产物有(  )

A.CO2     B.乙醇     C.乳酸

解析:

选A 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如果以葡萄糖为底物,最终产物是CO2和水。

3.细胞呼吸中,吸入的O2最终生成了(  )

A.CO2B.H2OC.ATP

解析:

选B 第三阶段O2与[H]结合生成H2O。

4.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二氧化碳产生于(  )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

解析:

选B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变化是:

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大量的[H],释放少量能量。

5.慢跑是一种健康的有氧运动。

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消耗氧气的是(  )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

解析:

选C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因此氧气消耗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6.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气

④都产生ATP ⑤都有丙酮酸的生成过程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⑤

解析:

选C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需要氧气,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

7.有氧呼吸过程中,合成大量ATP的阶段发生在(  )

A.线粒体内膜上B.线粒体外膜上C.线粒体基质中

解析:

选A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核心要点

(一)

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过程分析

1.细胞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过程及场所(如下图):

(2)无氧呼吸的过程(如下图):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以1mol葡萄糖为例)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条件

O2、酶、适宜温度

酶、适宜温度

产物

6CO2、12H2O

2CO2+2乙醇或2乳酸

能量

释放大量能量,

合成ATP多

释放少量能量,

合成ATP少

特点

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为无机物

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产物中有含有能量的小分子有机产物

相同点

联系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完全相同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意义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名师点拨] 对细胞呼吸的几点认识

(1)相同呼吸底物、不同呼吸类型的代谢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生物体内的DNA不同。

(2)厌氧型生物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乳酸菌等),但许多需氧型生物的某些细胞,仍可保留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的能力,如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

(3)动物细胞的有氧呼吸产物一定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一定是乳酸。

(4)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是乙醇和二氧化碳,但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和玉米的胚芽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5)兼性厌氧型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都是CO2,有氧呼吸的特有产物是H2O,无氧呼吸的特有产物是乙醇。

[思考探究]

(1)没有线粒体的生物,能否进行有氧呼吸?

提示:

能,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许多原核生物却能进行有氧呼吸。

(2)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有哪些?

提示:

酵母菌细胞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有氧呼吸只在线粒体中产生,无氧呼吸则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题组冲关]

1.右图表示生物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生成丙酮酸的同时产生少量的[H]和水

B.在人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③和④过程所需的酶

C.在酵母菌体内,当②过程加强时,④过程会减弱

D.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②过程的发生离不开线粒体

解析:

选C ①过程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不产生水;人的细胞质基质中能发生①和③过程,不能发生④过程;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CO2,当有氧呼吸(②过程)加强时,无氧呼吸(④过程)会减弱;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也可以发生②过程。

2.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有(  )

A.乙醇、二氧化碳、水、ATP

B.水、二氧化碳、乳酸、乙醇

C.二氧化碳、乙醇、ATP

D.水、二氧化碳、乳酸、ATP

解析:

选D 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消耗能量较多,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产物有水、二氧化碳和ATP,无氧呼吸的产物有乳酸和ATP,故肌肉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有水、二氧化碳、乳酸和ATP。

核心要点

(二)

呼吸类型的实验探究

1.常用实验装置(如下图)

在用以上装置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时,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

2.三组装置的区别

(1)装置中的溶液种类不同,一是NaOH溶液,一是蒸馏水。

(2)种子是否具有活性:

甲、乙均具活性,丙不具活性。

3.实验材料的作用

(1)NaOH的作用:

NaOH溶液可以吸收装置中的CO2,装置中气体量的改变与CO2无关,只表示了是否消耗O2,即是否进行了有氧呼吸。

(2)蒸馏水的作用:

蒸馏水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则乙装置中的气体总量改变与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有关。

(3)死种子的作用:

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定的生物灭活(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4.实验条件说明

(1)若用绿色植物进行呼吸速率测定,则整个装置必须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2)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将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5.现象与结论

现象

结论

甲装置

乙装置

液滴左移

液滴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液滴不动

液滴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

液滴左移

液滴右移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名师点拨] 呼吸类型的确认方法

(1)据是否消耗O2。

(2)据有无CO2生成。

(3)据是否产生H2O。

[题组冲关]

3.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苹果组织细胞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

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氧浓度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乙醇产生

解析:

选B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较大,应对应乙图中AC段之间;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乙醇产生。

4.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乙醇和CO2的量(mol)如下表所示: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30

9

12.5

15

产生乙醇的量

0

9

6.5

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B.b值对应的氧浓度为零

C.氧浓度为c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ol

D.氧浓度为d时,有1/3的葡萄糖用于乙醇发酵

解析:

选D 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判断:

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时只进行无氧呼吸,c、d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5-6=9(mol),消耗葡萄糖1.5mol,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6mol,消耗葡萄糖3mol,故有2/3的葡萄糖用于乙醇发酵。

一、选择题

1.让实验动物小白鼠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小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

A.CO2        B.H2O

C.C2H5OHD.C3H6O3

解析:

选B 由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有氧呼吸过程中O2直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还原氢结合形成H2O。

2.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需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O2

C.葡萄糖→O2→水

D.葡萄糖→丙酮酸→CO2

解析:

选D 根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含18O的葡萄糖中的18O到了丙酮酸中;再根据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含18O的丙酮酸中的18O到了CO2中。

 

3.如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②处产生CO2

B.①处产生ATP

C.②处产生[H]

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

解析:

选B ①为线粒体内外膜的间隙,不产生ATP。

②为线粒体基质,完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和[H]。

③为线粒体内膜,完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4.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是(  )

A.水、ATPB.丙酮酸、[H]和ATP

C.水、[H]和ATPD.CO2、[H]和ATP

解析:

选D CO2、[H]、ATP都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

5.在叶肉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  )

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B.丙酮酸分解成CO2

C.氢与O2结合生成水D.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解析:

选C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第三阶段还原氢与O2结合时,产生的ATP数量最多。

6.关于细胞呼吸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B.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是由乳酸分解提供的

D.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解析:

选D 由于细胞进行有氧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所以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7.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三个途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过程②③④的酶均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B.过程①②③④中均有ATP生成

C.过程①②③均能发生在酵母菌细胞中

D.过程③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内膜上

解析:

选C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乙醇发酵,故过程①②③均能发生在酵母菌细胞中。

8.现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是3∶5,这是因为(  )

A.有1/2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B.有2/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C.有1/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D.有1/4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解析:

选C 设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由题意可得关系式:

6X∶(6X+2Y)=3∶5,解得X∶Y=1∶2,因此有1/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9.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兼性厌氧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正常生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和反应完全相同

B.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

C.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乳酸

D.消耗等量葡萄糖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CO2的比为3∶1

解析:

选C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乙醇和CO2。

10.有甲乙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甲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组酵母菌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消耗的氧气总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比为(  )

A.1∶1B.1∶2

C.3∶1D.3∶4

解析:

选D 由题意知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设为a,则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是6a,释放的二氧化碳是6a,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2a,因此消耗的氧气总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比为6a∶(6a+2a)=3∶4。

二、非选择题

11.下面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在长方框内依次写出1、2、3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2)在椭圆框内依次填出4、5、6所代表能量的多少。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___________(填“葡萄糖”或“丙酮酸”)。

(4)人体内血红蛋白携带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至少要通过________层生物膜。

(5)如果O2供应不足,则人体内C6H12O6的分解产物是__________,释放的能量______,反应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据图解分析1、2、3分别为丙酮酸、H2O和CO2;4、5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能量(少量),6为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大量);线粒体是丙酮酸彻底分解的场所;O2从红细胞出来(1层),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再进入线粒体(2层),至少要通过6层生物膜。

如果O2供应不足,则人体部分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释放少量能量。

答案:

(1)丙酮酸 H2O CO2 

(2)少量能量 少量能量 大量能量 (3)线粒体 丙酮酸 (4)6 (5)乳酸 少 细胞质基质

12.右图表示某种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外界氧浓度10%以下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线和虚线相交于C点,C点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氧呼吸强度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是,随着氧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强度____________。

(3)AB段表示CO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分析外界O2浓度应保持在      时,是贮存苹果较好条件。

解析:

(1)图中A点没有O2,只进行无氧呼吸;C点及之后O2充足,只进行有氧呼吸;AC之间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所以在外界氧浓度10%以下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点的细胞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

(2)O2抑制无氧呼吸,随着氧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强度减弱。

(3)AB段表示CO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无氧呼吸被抑制,而O2不足有氧呼吸强度较弱。

(4)B点对应的氧浓度5%左右时,总呼吸作用最弱,消耗有机物最少,是贮存的适宜条件。

答案: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2)减弱 (3)有氧呼吸弱,无氧呼吸被抑制(或细胞呼吸减弱)

(4)5%左右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有[H]

B.有氧呼吸一定要有O2参与

C.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是有机物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

解析:

选B 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有乙醇和CO2或乳酸;有氧呼吸一定要有O2参与;无氧呼吸的产物不都是有机物,如产生乙醇时还会产生CO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2.将酵母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反卷成小的膜泡,原来内膜的内侧面位于膜泡的外表面。

下列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不会产生CO2的是(  )

A.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C.葡萄糖+小膜泡D.丙酮酸+线粒体基质

解析:

选C 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利用丙酮酸进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虽然是小膜泡是由线粒体内膜反卷而成,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但是不能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酵母菌可以利用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

3.如图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③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C.②和③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解析:

选D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质基质,是液态部分,没有膜结构,③是线粒体内膜,具有一层生物膜;①是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是线粒体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不同,酶不同;产生大量ATP的是③线粒体内膜。

 

4.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CO2的释放量

10

8

6

7

O2的吸收量

0

3

4

7

A.a条件下,没有[H]和乳酸的产生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c条件下,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

D.d条件下,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解析:

选D 由表格信息可知,a条件下细胞不吸收O2,释放CO2,产生CO2的无氧呼吸过程不产生乳酸,但会产生[H];b条件下有氧呼吸吸收的O2是3,消耗的葡萄糖是0.5,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是5,消耗的葡萄糖是2.5,因此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的少;c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4÷6=2/3,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此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总葡萄糖是5/3,d条件下消耗的葡萄糖是7/6,比c条件下少;d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来自线粒体基质。

5.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O2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有些原核生物也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解析:

选D 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④;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②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某些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6.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植物叶肉细胞内的有氧呼吸过程图,④、⑦均为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催化②→③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产生的⑧主要用于合成ATP

C.③必定全部释放到大气中

D.⑥可来自叶绿体

解析:

选D ②→③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⑧是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CO2,植物细胞产生的CO2可以被叶绿体吸收用于进行光合作用;⑥是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O2,叶绿体产生的O2可以用于有氧呼吸过程。

7.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A.都需要氧气     B.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

C.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都能产生中间产物丙酮酸

解析:

选D 有氧呼吸需要氧气,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水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8.若小白鼠有氧呼吸的产物为C18O2和H2O,则反应物中氧元素的情况为(  )

A.只有O2中含18O

B.只有C6H12O6和O2含18O

C.只有C6H12O6含18O

D.只有C6H12O6和H2O含18O

解析:

选D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所以CO2中的氧原子来自于丙酮酸和水,而丙酮酸是由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的,所以CO2中的氧原子来自于葡萄糖和水,即C6H12O6和H2O含18O,水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O2和[H]反应生成水,所以反应物O2中的氧原子为普通氧原子。

二、非选择题

9.细胞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进行的场所、过程等均存在差异。

如图表示细胞部分结构和功能,据图回答:

(1)图中A是__________,B的利用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阶段,B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2)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释放的CO2是在第________阶段产生的;H2O是通过第________阶段形成的;产生ATP最多的是第________阶段。

(3)该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了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________。

(4)结合图示过程,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该图表示的是细胞呼吸,据细胞呼吸过程知,A是丙酮酸,B是水,B的利用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B的产生部位是线粒体内膜。

(2)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释放的CO2是在第二阶段产生的,H2O是通过第三阶段产生的,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3)该细胞产生CO2的场所,在无氧呼吸中是细胞质基质,在有氧呼吸中是线粒体,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如果两过程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

(4)见答案

答案:

(1)丙酮酸 二 线粒体内膜 

(2)二 三 三

(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1∶3

(4)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10.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⑤过程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过程④发生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

(2)物质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