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18单元全套语文园地教案教学设计文档word资料1.docx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18单元全套语文园地教案教学设计文档word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18单元全套语文园地教案教学设计文档word资料1.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18单元全套语文园地教案教学设计文档word资料1
2020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
1-8单元全套语文园地教案教学设计文档word资料
(1)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
4.3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1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3.积累古诗词。
教学
重点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积累古诗词。
教学
难点
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一,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出示课件2)
(板书设计:
完成填空)。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________的,文章或蕴含着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就像________(作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还寄托了她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让人深受感动;《落花生》中,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白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美的同时,明白了美就蕴含在____________的事物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珍珠鸟》则体现出___________的快乐与美好。
(事物琦君思乡朴实无华用处很多平常信任)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它们写法上的相似之处的。
c.运用这种写法,你也写一段话吧。
生总结句子的写法(出示课件4)
师:
同学们说得对,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体现出花生的朴实无华;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对比,体现出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对比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法,这种写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板书设计:
对比的写作手法)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出示课件5)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b.理解“温和”的不同含义,并造句。
c.把你知道的不同语境中有时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出一个。
师: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开辟:
在第一句中是“开垦荒地”的意思,指“我们”一家人把荒着的土地开垦出来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为“创立、创设”,指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姿态:
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体呈现的样子”,指梅树枝条特殊的样子;在第二句中是“风格,气度”,指人们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温和(形容气候)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很少有恶劣天气。
(形容性格)他性格温和,对人很好。
例:
精神一词,有时指“活跃,有生气”。
例句:
这孩子真精神。
精神一词还有“宗旨、主要的意义”的意思。
例句:
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师总结:
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准确。
(板书设计:
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3.日积月累。
(出示课件7)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有《李太白集》传世。
诗作多为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3)写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板书设计: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出示课件9)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游历期间的作品,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并设情境练习。
(出示课件10)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发现句子中使用的类似的写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同时还能理解这种写作方法。
】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多义词——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
(出示课件11)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写作方法,明白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完成填空
语文园地一对比的写作手法
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首诗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对比”的写法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牢固地掌握这种写法。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讲讲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答案: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
“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
8.2语文园地2教案
语文园地2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学习详细地描述成语的方法。
3.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
重点
1.学习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
难点
学习详细地描述成语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一单元,现在,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
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二,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板书:
语文园地二)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出示课件2)
(板书:
速读)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有个训练的主题,那就是:
速读。
(给出一篇附问题的短文,请同学速读。
)对于速读,你有什么收获?
请大家交流一下。
生总结、交流。
生1:
阅读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
生2:
阅读的时候,不能一字一句地读,要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也不能回读。
生3:
带着问题可以读得更快。
生4:
边读边想,这样不仅能读得快,还能收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生5:
多练习。
我们读文章的时候,有意识地练习速读,久而久之就能读得又快又好。
师总结:
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到位,希望我们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多多练习,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2.词句段运用。
(出示课件3)
(1)读下面句子,快速把握句子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每句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c学会概括语句的意思,提高阅读速度。
生总结,交流(出示课件4)
第一句表达了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第二句主要体现出光的速度快。
第三句主要体现地道多。
师总结:
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及时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这样能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在今后的阅读中,希望我们能用到这个方法。
(板书:
理解句子主要意思)
(2)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板书:
用具体情景描述成语)(出示课件5)
师: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想,在头脑中重现文中描写的内容。
现在,我们就进行这样的练习。
对于一些重点词语,比如成语,我们要边读边把成语的内容具体化,这样更容易理解。
(出示课件6)
a小组活动。
读文中给出的例句,看看是怎样体现“左右为难、奋不顾身”的,再照样子,描述“喋喋不休”“悠然自得”。
在描述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把成语的意思理解清楚,然后再去描述。
b每个小组把成果展现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
生探讨、交流
左右为难:
句子中的“不能上当”和“怕他派兵来进攻”表现出他的左右为难。
奋不顾身: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句中杨靖宇不顾伤势,打击敌人,体现出了奋不顾身。
喋喋不休:
生1:
现在的人是怎么了?
刚才在公交车上,上来一个老太太,有一个中年人给她让座,可是她嫌座位在车尾而没有坐,非要坐到前面去。
可是前面又没人给她让座。
这个老太太就开始念叨起来:
“我说,你们这一车人什么素质,看到我这样的老人家也不说让座,就是让座也这么靠后。
你们家的大人们没有教过你们要尊老爱幼吗?
……”
生2:
体育课上,大家比赛跳远。
小红怕跳不远丢人,就躲在后面。
直到体育老师叫她,她也还是不想上。
后来没办法,她闭着眼睛一跳——没及格。
之后她就一直念叨:
“我说我不跳,你们非让我跳,这下丢人了。
”放学到家了,她还在说着这一番话。
悠然自得:
生1:
秋高气爽,墙外的菊花开了。
各种颜色的菊花傲然挺立。
我哼着歌,把菊花采下来,拿在手里。
抬头望向远处,一座青山矗立在那里,和近处的菊花相映成趣,好一幅优美的图画。
生2:
夏天的夜晚,爷爷把躺椅摆在浓密的葡萄架下后,躺在了躺椅上,旁边是冒着热气的茶。
这时候,爷爷一边听着戏,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喝着热茶,真是快乐无比呀!
师总结:
同学们描述得真好。
这说明大家都理解了这些成语的含义。
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重现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这样也能加快阅读速度。
3.日积月累。
(出示课件9)
(板书:
珍惜时间)
(1)朗读这几句名言,体会名言的意思。
(2)思考,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示?
(3)你还知道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
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总结、交流
生1:
这些都是劝人珍惜时间的名言。
时间非常宝贵,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生2:
从古代到现代,人们都懂得时间的宝贵,都知道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生3:
我也要学习这些名人,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生4:
我不会再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去完成了,真正做到珍惜时间。
生5:
我还知道珍惜时间的名言: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总结:
时间非常宝贵,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要把握住现在,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明天。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
【设计意图:
设置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速读的过程中,及时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提高阅读的速度,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
【设计意图:
设置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快速理解词语的意思,提高阅读速度。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怎样提高阅读速度,明白了怎样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知道了怎样用具体的情景描述成语,还知道了一些珍惜时间的名言。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到这些知识与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速读------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语文园地二用具体情景描述成语
珍惜时间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题目的特点,降低学习难度,设计较为容易理解的题,帮助学生完成练习。
如,在用具体情景描述成语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把成语的意思弄明白,然后再用具体情景展现成语的意思。
这样的操作会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对名句的朗读上,这样,学生们在这节课就能背过。
美中不足的是,在“日积月累”这个环节,我只注重朗读、背诵,而把句子的具体含义一带而过,这样使得一部分学生对具体句子的理解有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改掉这个毛病,尽量做到细致。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陶渊明:
(352或365—427),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岳飞(1103.3.24-1142.1.27),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一位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的非孔子亲传弟子。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
11.3语文园地3教案
语文园地3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学习扩写段落。
4.积累古诗词。
教学
重点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积累古诗词。
教学
难点
学习扩写段落。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一单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板书:
语文园地三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
同学们,你给别人讲过故事吗?
你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增加了一些内容?
是不是对故事进行了创编?
今天,我就教大家怎样创编故事。
板书:
创编故事
(1)师:
同学们,你知道怎样创编故事吗?
你知道创编故事的要求吗?
现在,老师就跟大家谈一谈。
(出示课件3)
A.可以换一种人称讲。
根据讲述的需要,我们可以改变原文的人称。
B.可以对故事“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这样会让故事更加生动。
C.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这样会使情节更加完整。
(2)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要点,把课文中的例子说一说。
2.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4)
A.大声朗读词语。
B.寻找左边词语和右边词语的差别。
C.体会表达效果。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5)
左边的词语是俗语,比较口语化;右边的是成语,较为简洁。
在表达效果上,口语化的语言更贴近生活,显得更为生动。
板书:
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
成语较为简练
如:
一毛不拔铁公鸡
胆小怕事顾虑太多杞人忧天
拿不定主意举棋不定
(2)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出示课件6)
A.读44页两段文字,比较二者的不同。
师:
我们读文中给出的例子,发现原文比较简洁,而改写的文章较为生动。
这是因为在改写过程中,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象,把狼和小羊的对话描写得非常详细。
但是小羊的结局并没有改变,这说明改写的同时也要忠于原文。
B.师总结:
我们在写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时候,也要加入合理的想象,把他们的语言、动作描写得详细一些。
3.日积月累
学习《乞巧》这首诗。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度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1)指导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7)
林杰(831-847):
字智周,唐代诗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又精书法棋艺。
卒,年仅十六。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3)板书:
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8)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故事的方法,指导他们的习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
【设计意图:
让同学们在自学的基础上把握词语、段落的特点,提高他们对词语运用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思,从而达到对诗歌的理解。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了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明白了怎样进行创编故事,还学习了古诗。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创编故事
语文园地三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成语较为简练
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词语、句子的重点,让学生在品味词语的基础上,体会俗语和成语的表达效果;在“故事创编”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发现原文与新作的不同,从而让他们明白创编故事的要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我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摒弃了以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旧模式,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同时,让孩子们多读,达到当堂成诵。
效果较好。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乞巧》这首诗的背景介绍得不够详细,致使同学们对我国这个传统的节日了解得不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讲解详细,让同学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
这首诗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乞巧:
中国古时风俗,是七夕节最普遍的风俗。
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民间各地乞巧的传统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
15.2语文园地4教案
语文园地4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4.学会把字写得工整、漂亮,积累成语。
教学
重点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积累成语。
教学
难点
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四给我们带来了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吧。
板书:
语文园地四
【设计意图:
用图片的方式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并有利于引导进入本课教学。
】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感。
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
生总结、汇报师总结:
(出示课件3)
①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如,《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是________之情;《少年中国说》表达的是___________感情。
②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等来体现课文的感情。
如,《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一自然段,可以读得________一些;《少年中国说》的第三自然段应该读得________________一些。
板书:
痛惜豪情壮志缓慢、沉痛高昂
2.词句段运用
(1)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