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试题和参考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
一、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①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②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④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合作沟通的态度:
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
合作沟通的技巧:
①称呼得体;②语气委婉;③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
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④从一点一滴做起;
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要随时存入感情存款:
①理解别人;②注意小节;③信守诺言;④阐明期望;⑤诚恳正直;⑥勇于道歉。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①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
②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
③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①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
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
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④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
①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
②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③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
④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现实意义。
①可以为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良好的途径和方法,为教师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②可以改变以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即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当教师的传统旧观念;
③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
④可以吸引更多的素质较高的、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投身于教师职业。
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辩证关系。
教师职业纪律与教师职业道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二者的统一性。
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是教师对职业活动的共同要求。
一个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人,也必然是一个严格遵守职业纪律的人,
②二者的差异性。
职业道德是用榜样的力量来倡导某种行为,而职业纪律以强制手段去禁止和惩处某种行为。
纪律的执行和检查往往有专门机构来保证,而职业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手段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操。
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①帮助教师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在向教师阐明基本道德准则的基础上,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
③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此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
④帮助教师运用一定的师德观念、师德规范和准则去分析、评价自身与他人的教育行为。
11.什么是教师职业良心?
其具体的要求有哪些?
1)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2)具体要求有:
①有着强烈的教育信念;②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③不断反思,经常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12.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
①是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②是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
③是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13. 与人交往握手要注意哪些顺序?
①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
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
③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
14.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①教育观念上的分歧:
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人才观、儿童观及合作观念。
②教育出发点的分歧 :
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体;而家长只要对自己的孩子好就行 。
③教育方法的分歧:
教师教育行为一般来说是科学的、系统的、目的性;而家长则是经验的、零散的、自发性的。
④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分歧 :
“望子成龙” 不考虑儿童发展的现实与基础;受生存需要原则的支配,不期望儿童有较大的发展。
15.实现“双赢”协作原则应当遵循哪些要领?
①培养双赢的品格; ②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③签订双赢的协议; ④建立双赢的制度。
二、辨析题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①正确。
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特征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平时常常表现得烦躁不安、易怒、喜怒无常等情绪问题,学生在与教师的长期接触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也会产生较多的消极情绪,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心理障碍是由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
③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①错误。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不仅要爱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等;而且还要受到教师个人的主观内部条件的制约,诸如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个体的道德素质,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等。
尤其是教师的主观内部条件对于自身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因此,“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片面的。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①正确。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的行为动机的确定,行为选择,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反省和评价的过程来完成。
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的过程。
道德是实践的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要求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育现象的过程。
③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①错误。
②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履行义务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教育事业整体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责任感;教师在教育教学劳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③教师良心同教师义务密切联系,并从教师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①正确。
②教育不仅仅是改造人,更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
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
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
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
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
③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6.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①错误。
②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往往表现为经常关注的仅仅是几位学习好的“得意门生”,在教学上给他们更多的关照,在学习上给他们特别的辅导,在生活上给他们格外的关心。
这种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成绩、性格等因素而过分偏爱某一些学生,而冷落另外一些学生。
③认为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这是“爱”的误区。
三、论述题
1.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①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
②“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
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
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④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
(结合社会实际,则酌情给分)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关于师德规范要求的认识。
《宪章》规定各国教师应遵循如下师德规范:
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并鼓励他们发展独立的判断力;
②教师要致力于培养作为未来成人及公民的道德意识,并以民主、和平与民族友谊的精神教育儿童;
③教师不能因性别、种族、肤色及个人信仰和见解的不同,将个人信仰和见解强加于儿童;
④教师要在符合学生自尊心的范围内实施仁慈的纪律,不得采用强制和暴力。
(联系实际者,则酌情给分)
3.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联系实际者,则酌情给分)
4.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
①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教师职业纪律是维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是教师必须遵守而不能违反的行为规范。
②教师要模范遵守职业纪律,主要应做到:
一是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二是要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三是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四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我做起;
五是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六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③联系实际阐明做法(略)(联系实际者,则酌情给分)
5.论述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及其启示。
⑴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
①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
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④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⑵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
①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
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
③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转向“养成”;④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
6.论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1)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①帮助教师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在向教师阐明基本道德准则的基础上,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
③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此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
④帮助教师运用一定的师德观念、师德规范和准则去分析、评价自身与他人的教育行为。
2)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
①教育功能:
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②调节功能:
适应全球公、本土公的社会发展趋势,促进教师从道德层面关注学生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帮助教师确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使命感,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楷模;顺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势,强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责任感。
③促进功能:
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四、案例分析题
1.某学校一位实习老师,教数学。
他上课很有趣,但对学生很严格,如果有上黑板演示题目做不出题,就会骂人。
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学习不好的男同学被教了好几次还做不对,他一怒之下就把人家的头往黑板上撞,用非常粗俗的话骂他。
那个男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最后厌学,不肯再读书了,连高中都没上。
⑴这位数学实习教师的做法错在哪里?
为什么?
⑵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参考答案:
⑴这位数学实习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是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⑵分析:
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从理想层面上看,教师要热爱学生;从原则层面上看,教师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从规则层面上看,教师不准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案例中的数学实习教师,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对学生的严格并不错,但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方。
可是这位教师,对演示不出数学题目就要骂人,甚至对教了几遍还不会的学生,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甚至体罚学生。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⑶严重结果:
造成了这位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其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师德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一次公开观摩课上一位二十多年教龄的女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频频去叫那些反应机灵、学懂会用的好学生,而是善于捕捉那些不敢大胆发言,没有勇气回答问题的差生的一闪之念。
一位女孩刚把有信心的眼睛抬起的时候就被老师叫起来回答,结果是心理过于紧张,老师启而不发满头大汗,不知所措。
这时老师让她坐下来,平静一下语气温和地说了句:
“没关系,老师知道你会了。
只是过于紧张而暂时想不起,以后经常锻炼就好了。
”这堂课使人感到,女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在点燃胆怯者的智慧之火,让学生受到“我有被爱的权利”。
⑴为什么说这位教师的爱是公正的、无私的?
⑵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⑴这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正、无私的 。
⑵分析: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局限于个别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
无论学生的外貌形象如何,也不能学生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自己心意,学生成绩是否优良,无论学生的品行、素质好坏,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应怀着同样的深情和爱心,给学生以公正、无私的爱。
案例中的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不歧视“后进生”,在课堂上,不仅态度和蔼,温和的与学生交流,而且用心去激励学生,用爱心去点燃胆怯者的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受到“我有被爱的权利”。
⑶启示:
①教师对待学生不能有“偏爱”,也不能有“偏见”。
②“让每一个学生都抬着头走路”,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都感受到教师的爱的阳光。
③只要用心去播撒爱的种子,贯穿爱的教育,就会结出爱的果实。
3.某市第二十中学有一批复习资料投放阅览室让学生查阅,可是第一天就少了6本。
有的人主张严肃查处,可是校长却不然,他写了几句话贴出去:
“作为校长的首要责任是,要使全校师生明白,二十中人的人格是无价的,然而朋友,你信吗?
投放的书少了6本。
”第二天有人送回了一本,校长又公开写道:
“你送回的不仅是一本书,你送回了人格,送回了二十中良好的校风。
”第三天,其他5本也都送回了。
⑴根据案情说明这位校长的做法?
⑵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⑴这位校长的做法是情感育人。
⑵分析:
案例中的校长,面对“学生拿走了图书阅览室里的几本书”的事件,不是严肃查处,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写了几句话贴出去。
这几句话语重心长,道出了“二十中人的人格”、“二十中良好的校风”,感化这位学生,激起了学生积极情感的反映,于是这位学生就放回了书籍。
在这里,校长既严,又爱,既有集体荣誉性的教育,又有人格尊严的启发。
校长的情感很有感染力、渗透力,表现出对教育的忠诚,对学生的爱护。
⑶认识:
①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往,不能没有感情。
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丰富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同样是其劳动的工具。
②当学生有了缺点、有了错误时,教师要善于以情感去感化人、教育人、激励人。
③教师情感育人需要有智慧。
教育没有情感,就像磨坊没有水。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
“你们在做什么?
”
第一个工人说:
“砌砖。
”
第二个工人说:
“我在赚工资。
”
第三个工人却唱着歌说:
“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
”
结果,前两个人终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⑴三个人的劳动说明了什么道理?
为什么?
⑵联系教育劳动实际谈谈其重要性。
参考答案:
⑴三个人的劳动说明了“凡做事都要有个好态度”的道理。
⑵分析:
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人的结局固然有很多其他因素,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三个人的工作态度有本质的区别。
第一个工人为建一堵墙而工作,显然是机械地不带感情地做一件重复的事情;第二个工人为“赚工资”而工作,把工作当成了维持生计的手段,态度中充满了被迫的味道;第三个工人为“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而工作,充满了自信、自豪和想象力。
由于各人的工作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⑶说态度问题很重要,这是因为:
①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态度常常能影响造就一种人生。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看到这样一种情形,领导交给教师一项工作,教师从心底里不想干,于是就消极应付,工作起来拖拖沓沓,经常惹得领导不高兴,最后尽管工作做得很漂亮,可就是由于你的工作态度不佳,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不好,落个费力不讨好的结局。
②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坚守工作岗位,端正劳动态度,注重工作价值,把工作热情倾注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焕发出更大更多的内部力量。
③有了好的态度,我们才有了做人做事的出发点,我们的身体内部的潜质和热情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进而汇成专业方面的智慧。
5.为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课改要求。
某校创造性地拟定评价方案和表格,让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逐条审核,逐项打分,以此来判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需求,美其名曰“学生参与评价”。
请对“学生参与评价”的做法阐述您的见解。
参考答案:
①评价是一种手段,旨在通过评价,使教师看到自己的成功之举和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进程,优化教学过程,明确努力方向,对于激发教师发扬优势,克服缺点,增强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不无裨益。
②学生是教育者,是教育的直接对象,他们与教师接触的机会较多,应该最有发言权。
案情中,学生参与评教,由于学生年龄还小,认识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考虑欠妥,因此,他们没有能力对教师的各方面教学行为作出一个合理、科学、恰当的评价,甚至往往出现“倒挂”的现象,一旦哪位教师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就会遭到学生装非议,被学生认定为“不好教师”,普遍不受欢迎;而如果教师对学生放松要求,时时处处迁就忍让,和学生装称兄道弟,对学生装不负责任,反被说成是“好教师”,深受喜欢。
③学校在组织评教时,不能盲目追求“时髦”效应,哗众取宠,注重形式,否则评教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和方向,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挫伤大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6.小学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
“李华同学性格开朗,在体育课上表现得很活泼。
”老师点评道:
“很好。
”学生乙站起来说:
“河里的水很活泼。
”老师沉吟了一会儿,评点说:
“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造句不贴切。
”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
请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发表评价。
参考答案:
①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逐渐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新课程改革更要求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②案例中,“活泼”一词的主要含义是“生动自然;不呆板。
”学生乙的造句很有生气,也符合“活泼”一词的含义,正反映了学生乙具有丰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善于观察和想象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智力健康发展的体现。
教师对学生乙的造句没有给予积极的肯定,必然会限制学生乙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教师应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只有这样,学生长大后,才能具有蓬勃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
③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教师敏锐地捕捉教育细节,科学地处理教育细节上。
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更多的细节被教师关注,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