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轻工技校施工组织设计修改版式101226.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918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26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轻工技校施工组织设计修改版式1012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宁波轻工技校施工组织设计修改版式1012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宁波轻工技校施工组织设计修改版式10122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宁波轻工技校施工组织设计修改版式10122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宁波轻工技校施工组织设计修改版式10122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轻工技校施工组织设计修改版式101226.docx

《宁波轻工技校施工组织设计修改版式1012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轻工技校施工组织设计修改版式101226.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轻工技校施工组织设计修改版式101226.docx

宁波轻工技校施工组织设计修改版式101226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项目部现有的工程资料

1、本工程的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

2、业主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

3、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综合管理手册》、《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程序文件》。

4、国家、建设部、浙江省、宁波市有关文件、标准、规定,以及公司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有关程序文件对工程进行统筹安排和科学管理。

5、宁波第二高级技工学校迁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现行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程和标准: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宁波市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细则GBJ02-01-2000

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1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

11、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

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5、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1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9、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20、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

2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2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2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2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25、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2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2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2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29、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30、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

3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3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3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61-2005

3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

3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3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2003版)

3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

3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3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4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1992

41、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1998

4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43、《钢结构管道涂装技术规程》YB/T9256-96

44、《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700

三、编制说明

1、本组织设计严格按现行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编制,为工程施工提供较完整的纲要性文件,指导全过程施工。

2、按总承包施工管理的要求并结合工程实际,将及时编制详细、具体以及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

3、如施工过程中出现重要的设计变更,或结构及功能性调整等情况,则本施工组织设计亦作相应的修改和补充。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关系

工程名称:

宁波第二高级技工学校迁建工程

工程地址:

位于宁波市海曙区联丰、新典路北侧、气象路南侧、通达路东侧、规划路(河流)以西。

建设单位:

宁波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设计单位:

宁波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宁波时代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宁波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质监单位:

宁波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安监单位:

宁波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施工总包单位: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工程地点、环境及施工条件

(一)、工程概述

宁波第二高级技工学校迁建工程位于宁波市海曙区联丰、新典路北侧、气象路南侧、通达路东侧、规划路(河流)以西。

建筑面积为27963m2(不含地下室),体育馆5567㎡、食堂3909㎡、宿舍9543㎡、教学楼8776㎡、连廊二104m2、门卫二24m2、司令台40m2。

建筑层数和高度为体育馆地上二层(局部三层或五层),建筑高度23.6m;食堂地上三层,屋顶为网球场,建筑高度23.6m;宿舍楼地上七层,底层架空,建筑高度24.45m;教学楼地上六层,建筑高度24m。

连廊二地上一层,建筑高度4.5m。

门位二地上一层,建筑高度3.3m。

司令台地上一层,建筑高度2.8m。

除门卫二为砖混结构外,其余结构体系均为框架结构。

(二)、地质概况

根据宁波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1月18日提供的《宁波第二高级技工学校迁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整个场地原貌大部分为耕地,东北部为建筑物拆建,现状全部覆盖塘渣。

场地为软弱土层,场地类别为二级场地;各土层详细情况参照宁波第二高级技工学校迁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工程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二大类。

1、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表部土层中,受大气降水和河道的入渗补给,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约1.0m左右,并与河塘呈互补关系,以侧向径流及蒸发为主要排泄途径。

2、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深部砂土(8层)中,赋水性一般,水量一般。

根据区域水文资料显示,水质为高矿化度微咸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对本工程影响不大。

(三)、工程设计

1、结构设计标准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育馆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食堂、宿舍楼、教学楼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体育馆、宿舍楼、教学楼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食堂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抗震设防烈度均为六度。

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均为五十年,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

体育馆、宿舍楼、教学楼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食堂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本工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体育馆采用Ø500/400直径,食堂、宿舍楼、教学楼采用Ø500直径,桩的承载性质为端承桩。

体育馆屋面为轻钢屋面。

门卫为砖混结构,司令台、连廊均为框架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五十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

门卫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司令台采用柱下独立基础、连廊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2、建筑设计标准

本工程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

宿舍楼首层为架空层,功能为自行车库,设420个停车位。

外墙均采用仿石涂料饰面、外墙自保温墙面,建筑外立面线条简洁明快,体形庄重大方,建成后将成为宁波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场地施工条件

本工程位于宁波市海曙区联丰、新典路北侧、气象路南侧、通达路东侧、规划路(河流)以西。

现场场地已基本平整,临时施工电源、水源已落实,完全具备了开工条件。

现场具有如下特点:

1、本工程在教学楼与Ⅰ标段实训楼间需与宁波建设商量确定,用围墙分隔确保全封闭施工。

2、现场施工场地相对较大,因此在现场的总体规划部署方面,要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围墙、红线位置予以合理安排布局。

3、作业面上,施工项目多,工序穿插作业内容多,施工队伍专业性强,组织管理上要求科学、合理、先进。

4、本工程土质较差,地下水丰富,东面有河流,要综合组织排水,确保工程质量。

第三章施工部署

一、施工组织机构形式

该工程为宁波市重点工程,由公司领导亲自指挥,并成立由项目经理何东根为核心的项目领导班子,项目组织机构图后附。

(一)、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概况

职务

姓名

性别

职称

备注

项目经理

何东根

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林勇

工程师

施工员

张达

助工

质量员

王宏耀

助工

安全员

吴善玉

助工

材料员

蒉纪德

助工

资料员

柳俊勇

助工

造价员

蒋高裕

助工

二、施工过程总体布置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本工程400天的合同工期,整个工程跨越两个冬期、两个春节;除去冬、雨期施工降温和春节劳动力影响,实际施工时间不足370天,因此工期十分紧张。

为此在本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施工部署采取原则如下:

1、以单体为界进行流水施工、增加模板投入量,针对本工程拟投入三层梁、板、柱的模板,减少模板周转量。

2、合理安排工作面,增加作业工人数量及其工作班数,实行二班倒工作制,做到人停工不停,从而达到赶工期的目的。

3、考虑各施工段的穿插施工,基础施工时,模板等周转材料一次性配足,施工作业队可安排二组,进行流水施工,可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4、插入装修和安装:

为保证总工期的完成,二次结构在主体结构拆模后,即见缝插针进行提前砌筑。

粗装抹灰等待分段验收后即插入进行精装和设备安装,根据工程的总进度计划安排和现场情况,适时插入,确保总工期的完成。

三、施工过程中流水划分

1、根据总体施工部署本工程的流水段划分:

以单体为界进行流水施工,教学楼→宿舍楼→食堂→体育馆。

2、本工程的施工部署:

本工程本着“先基础,后地上;先土建,后安装”的施工程序的原则,注意专业工程的搭接与配合,物别强调应切实做好土建工程施工中设备及安装工程要求的预埋与预留,实现平面分段、立面分层、同步流水的施工程序,以达到各分部、各工种、各专业在时间上空间上紧密配合、复式推进的目的。

第四章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一)技术系统管理流程图

 

(二)技术管理方案

1、建立健全技术管理责任制,做好内部分工,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2、进场后即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尽量减少技术失误。

3、每项工程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措施,并报有关单位审批后实施,确保工程以最优的方案进行施工。

4、抓好现场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监控,将问题消灭在现场。

(三)规范、资料,测量、试验器具、设备

1、工程范围、图集、手册

施工规范合订本一套、施工手册一套、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和03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技术质量每人配备一本及其他国家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规程等。

2、测量工用具

经纬仪一台、全站仪一台、水准仪四台、5m塔尺一把、50m钢尺2把、无线对讲机四套(其中二套用于指挥塔式起重机和现场)和其他测量工具。

3、试验器具

标准养护室一间、标准混凝土和砂浆试模、混凝土振动台一台及其他试验设备。

二、现场准备

(一)劳动力组织

根据本工程特点,配备一支木工队,一支钢筋队,一支砼队,一支泥工队,一支架子工队等力量对本工程进行操作施工。

同时,本公司作为总包方,负责工程现场所有工作的协调配合及外部工作的协调。

根据概算定额,预计现场平均作业人数约200人,高峰期现场劳动力人数为355人左右。

劳动力计划表

工种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桩基

基础

主体

装修

竣工扫尾

打桩工

65

挖土工

25

木工

40

80

0

钢筋工

5

30

60

0

泥工

20

50

40

40

砼工

10

30

30

0

0

普工

10

20

30

20

20

电工

2

4

4

2

1

机修工

2

3

3

2

1

架子工

0

30

15

安装工

10

20

40

25

幕墙安装工

30

门窗工

30

装修工

0

测工

2

2

2

1

1

防水工

15

电焊工

2

3

3

2

1

机操工

16

16

塔吊指挥

2

2

塔吊司机

4

4

管理人员

6

11

11

12

6

后勤人员

5

8

10

8

5

合计

109

212

355

233

100

注:

施工人员配备根据实际,合理安排,在满足施工进度的前提下,适当加以调整。

本计划为施工高峰计划,每月的劳动力计划,以工程进度情况及时编制上报。

(二)机械设备配备

本工程所投入的主要机械,大部分由我集团下属的机械分公司提供,在集团统筹安排下,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使用,其中阶段性及加工性机械随工程进度情况逐步进出场。

依据施工进度计划、工程量及机械台班量确定主要机械投入情况见下表:

1、基础与主体阶段主要机械设备计划表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国别

产地

制造

年份

定额功

率(KW)

生产能力

用于施工部位

备注

1

塔吊

QT5311tm

2

浙江

2004

60

基础

主体

2

潜水泵

pn

20

诸暨

2003

1.5

基础主体

3

钢筋机械

成套

2

杭州

2004

190

基础

主体

4

电渣压力焊

MH-36

2

上海

2000

20

基础

主体

5

圆盘锯

MJ160

4

杭州

2004

1.5

基础

主体

6

电焊机

BX1-300

6

上海

2002

23.4

基础

主体

7

平板振动机

PZ-50

4

杭州

2003

2.2

基础

主体

8

插入式振动机

ZX-50

20

杭州

2003

1.1

基础

主体

9

砼固定泵车

HBT-60

1

湖南

2002

90

基础

主体

10

砼汽车泵

1

湖南

2003

基础

主体

11

电动夯

WGRC-1

10

杭州

2004

4

回填土

12

搅拌机

350L

5

上海

2003

3.2

施工

准备

13

切割机

J3G93-400

4

沈阳

2004

1.1

全过程

14

井架卷扬机

JJZ-1

5

杭州

2004

7.5

主体

装修

15

挖土机

PC-200

4

日本

2003

基础

16

交直两用焊机

ZXE-500

5

浙江

1998

10

17

自卸汽车

20T

6

江苏

2000

基础

(三)主要材料准备

1、工程材料配备原则:

根据公司依据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制订的《采购程序》,项目部材料设备科根据不同施工阶段所需材料要求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及检测体系。

根据工程总进度编制所需材料计划,分轻重缓急,保质保量供应。

材料运输、贮存按《材料运输、贮存程序》执行。

2、周转材料供应计划

模板供应计划

材料名称

数量

规格

周转计划

九夹板

12000m2

18×1220×2440

周转二~三次

木档

260m3

5×10cm

平台梁板

承重架、脚手架等

脚手架、承重架

(φ48钢管)

脚手架

(跳板)

护身栏杆

踢脚板

安全网

材料

数量

材料

数量

材料

数量

材料

数量

材料

数量

钢管

φ48

1400t

1.5×1

6000块

钢管φ48

80t

钢管φ48

10t

密目网

6000m2

轧头

25万只

木5cm

100m2

本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采用塔式起重机及泵送相结合的方式运至作业面。

按楼面变形缝、后浇带的情况分次浇筑混凝土,这能方便施工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又能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按变形缝、后浇带,每一个楼层之间的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不留施工缝。

装修施工阶段现场建立砂浆搅拌站,现场搅制,满足砌筑、抹灰施工的需要;装修材料根据安排进场,存放在指定位置。

(四)现场水、电准备

1、现场施工及消防用水:

建设单位在本工程的西侧围墙边提供一个直径为2寸管水源接口,施工方采用2寸管向东延伸至生活区围墙边开T形头,一路用做生活用水,一路用作消防用水。

在上部结构施工中,利用室外水池作为上部结构施工和消防用水的水源,安装3台高压水泵。

用Ø50供水管接入并分设于各主楼管道井或电梯井旁,附在管道井壁或电梯井壁垂直向上敷设。

2、现场用电

建设单位提供施工电源位于现场东侧,与宿舍楼相邻,直接引入现场东侧的总配电箱。

总配电箱向各个施工点供电,线路敷设以电缆暗敷为主,以流动配电箱供电为辅。

上部结构施工期间,管线从雨水管处穿线向上供电,每两层设置一个分配箱。

现场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及TN-S接零,保护系统实行三级配电,三级保护。

生活用电与施工用电分开设置。

具体线路详见本工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第五章施工平面布置

一、施工平面布置方案

本工程场地呈南北长方形,工程的施工场地分别在南西两边。

根据现场场地的实际情况,施工现场在平面布置上兼顾考虑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需要。

总体平面布置原则:

施工现场总平面按要求进行水、电、排污施工总平面布置,主体工程施工阶段、装饰施工阶段进行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作临时围墙封闭式施工,计划在通达路一侧开设一个主施工出入口。

施工用水、用电等以施工及生活需要设置相应的分管和分配电箱。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以塔吊和井架作主要垂直运输设备,砼由砼输送泵作主要垂直及水平运输。

塔吊根据回转半径,搭拆方便及满足垂直运输要求原则进行布置。

装饰阶段以井架作为主要垂直运输设备。

物件、材料堆场应尽可能布置在塔吊回转半径范围以内,井架附近材料堆场场地要求平整,压实、并浇筑混凝土硬地坪,材料堆场要求定点挂牌,分类堆放。

1、施工道路:

主要通道路面宽度为5米,素土夯实,25cm厚碎石,15cm厚C20混凝土面层;现场临时外环形道路宽度5米;内环形道路宽4米。

2、临设布置:

靠近气象路边400m运动场内南西两边布置2幢二层彩钢板生活活动用房,东边一幢一层就餐食堂。

在场地南边(与生活活动用房相对)布置一幢二层彩钢板办公楼。

3、主要生产设施布置

①、主体阶段设5处砂浆搅拌场地,每部分组成为搅拌棚、砂堆场、水泥库、搅拌机棚采用封闭式。

砂场紧靠砂浆机设置,以满足砂浆需用量,并配备相应的计量器具,满足计量要求。

在砂浆机棚侧设水泥库。

②、基础施工阶段,模板加工及堆放场地、钢管及材料堆场均设在宿舍楼与教学楼间空余场地,共1处,位置均在塔吊的覆盖范围之内。

木加工棚采用封闭式,以减小噪声。

③、钢筋加工场区:

主要设在宿舍楼西侧,分钢筋加工区1处和钢筋成品堆放区1处,钢筋成品堆放区均在塔吊覆盖范围内。

④、砌体材料堆场:

砌体主要在主体阶段,其分批进场,按规范码放在建筑物周围,考虑运输方便,每隔一段距离均匀放置在井架旁。

⑤、机电加工场区:

在现场西侧设一仓库加工区做为主加工区,半成品均匀分部在建筑物的周围方便与土建的配合;后期机电安装阶段设备和机械进场后直接运到室内,主要在室内安装,管道也考虑在室内加工,基本不占用外面的场地。

另外,在场西侧设材料仓库、试块养护室、机修间、小班组仓库等临时砖房,以方便工程施工。

4、场区地面硬化

施工生产、生活场地内的道路、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做法为10cm厚C10砼。

5、场地排水布置

在施工场地周围布置环形排水明沟,在出入口大门设沉淀池,排入场外城市排水管网。

二、施工平面图

根据上述布置和现场水、电、道路情况,绘制了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详见附图一: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第六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一、桩基工程施工

本工程体育馆采用Φ500、Φ400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取7-4层和7-3层作为桩端持力层,Ra=1600KN、Ra=900KN,桩长45m、36m,数量96根、6根。

教学楼采用Φ500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取7-1层作为持力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050KN,A区域桩长36m,数量16根、B区域桩长33m,数量86根、C区域桩长32m,数量70根。

食堂采用Φ500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取7-1层或7-3层作为持力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000KN、Ra=1100KN,桩长分别为32m、35m,数量63根、32根。

宿舍楼采用Φ500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取7-1层、7-2层、7-3层作为联合持力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100KN,桩长36m,数量181根。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体内容详见桩基专项施工方案。

二、土方开挖

采取防止基槽(坑)扰动措施:

基槽(坑)挖好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如果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则应在槽(坑)底留15~30cm覆盖土层,作为保护槽(坑)底之用,这样可减少扰动,

采取防止基槽(坑)浸泡措施:

在基槽(坑)四周或流水的上游,设置排水沟、散水沟、截水土堤和暗沟等,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在槽(坑)内,则设置集水井进行人工或机械排水。

三、测量方案

(一)测量仪器的配备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精度要求,距离控制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精密水准仪,主轴线垂直度控制用激光垂准仪。

主要测量仪器性能表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精度

用途

GPS接收机

南方公司

4台

3mm+0.5ppm

首级控制起算点的测定

三维坐标测量复核

全站仪

南方

1台

2"2mm+2ppm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高程传递楼层轴线测量

电子经纬仪

南方

1台

2"

轴线投测

水准仪

DS3

4台

3mm/1km

标高测量控制

激光准直仪

DZJ6

2台

1/40000

控制点的竖向投递

激光扫平仪

SJ2

1台

1″

标高水平线测设

钢卷尺

50M

2把

经计量局检验合格

距离测量

网平差易

南方公司

1套

数据处理用

(二)测量方法

1、工程定位法

本工程的桩基工程完成后,桩基单位已将工程定位。

测量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资料,对桩基单位给定的定位控制桩点进行复核,如果数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用全站仪将桩点引测到场地内,确定底板的位置。

2、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进场前首先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