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地区届中考语文第9讲古诗词鉴赏复习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812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地区届中考语文第9讲古诗词鉴赏复习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四川省南充地区届中考语文第9讲古诗词鉴赏复习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四川省南充地区届中考语文第9讲古诗词鉴赏复习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四川省南充地区届中考语文第9讲古诗词鉴赏复习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四川省南充地区届中考语文第9讲古诗词鉴赏复习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地区届中考语文第9讲古诗词鉴赏复习练习.docx

《四川省南充地区届中考语文第9讲古诗词鉴赏复习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地区届中考语文第9讲古诗词鉴赏复习练习.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南充地区届中考语文第9讲古诗词鉴赏复习练习.docx

四川省南充地区届中考语文第9讲古诗词鉴赏复习练习

第9讲古诗词鉴赏

课内古诗词鉴赏

(注:

详见“教材知识梳理”中的“古诗词鉴赏”)

教材推荐课外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

(一)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几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自闭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立志干一番事业。

表达了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消沉,对宏伟理想永不停息的豪迈情怀。

2.请对比阅读《观沧海》,说说两首诗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图,表出诗了宽广博大胸怀。

(二)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首诗尾联的“就”字有什么作用?

表示诗人将不邀自至,与开

头“邀”字遥相呼应,表现了老友间的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不贪恋官爵而乐于田园赏菊的思想和对老友的深厚情谊。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乌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

“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2.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

这是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衬托)的表现手法。

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声,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标篇目】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写景,既点明了季节是暮春,又寓情于景,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等感情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次句紧扣诗题,将题目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其中的“过”字突现了诗人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地荒凉的感情。

2.“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

啼”?

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或“烘托”)暮春环境。

3.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与关切,也抒发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五)夜雨寄北【课标篇目】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2017·预测)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虚实相生,强调了诗人对妻子(友人)的思念之情,强烈而缠绵。

2.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

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六)泊秦淮【课标篇目】

杜 牧

(2013年南充考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013·南充)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凄冷、迷蒙的画面。

2.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

“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的融为一体,贴切传神的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七)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赚得行人错喜欢”一句,有的版本作“赚得行人空喜欢”,“错”与“空”哪一个字更恰切?

请说明理由。

“空”比“错”恰切。

“错”字只表明“喜欢”是一种错误;而“空”字不仅包含了这一层意思,还突出地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空落落一片惘然的失落神态,形象感更强。

2.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3.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八)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

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

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的清澈,诗人想说明什么道理?

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文化修养。

(九)浣溪沙【课标篇目】

晏 殊

(2014年南充)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

“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

好处:

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十)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这首词中,表达时间的词是日暮,表示地方的词是溪亭。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不知归路”呢?

诗人“不知归路”,一是因为酒醉,二是因为她尽兴而心醉。

3.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一)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请结合具体景物描写谈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黄昏时分,山边暮霭弥漫,竹林中透出落日余辉——这是头两句所描写的画面。

“山”而特意点出是“山际”,“竹”而特意点出是“竹中”。

这别致的观赏角度使画面平添了几分幽谧气氛。

在苍茫暮色中,倦飞的鸟儿纷纷归巢,栖息在茅檐下;山风吹拂,晚云飘浮,仿佛是从窗里飘出。

整个画面透出一股飘逸出尘的韵味,展示着诗人闲淡自得的情怀。

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2.“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能否改为“望”字?

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

“窥”就是从缝隙里看的意,“竹中窥落日”,竹林森繄而且交杂在一起,所以隔着竹子看落日难免只能从缝隙中看到一点,所以就是“窥”了,这样就使诗意更加真实,而且形象生动,让

读者感到身临其境。

而且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

(二)竹里馆

王 维

(2015年南充)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三)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四)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2.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五)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

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夸张。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

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环节,别出心裁,体现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

“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六)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

“横”这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凸显了诗人恬淡悠闲的心境。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意象:

春潮、雨、野渡、舟自横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七)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

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寻常:

平常。

几度:

多次。

这两个词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2.请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时节再次遇见了您。

“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在。

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无限感慨。

3.赏析后两句诗

的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

抒发对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如千里跫音,若有若无。

2.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日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九)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发挥你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

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

2.(2016·广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寂寞

3.(2015·资阳)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①“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

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十)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诗歌第一句中的“李杜”指李白、杜甫,第四句中的“风骚”又指诗篇文章以及人气。

2.诗中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突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对比。

古今之人对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

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3.整体感知全诗,作者就“论诗”提出了什么见解主张?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

(一)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昆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诗中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它精炼醒目,与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

2.请自选

角度简要赏析最后一句诗。

最后一句用百川东流入海不再西归为喻,既将道理加深,也加强了说服力,从表现上是一种“蓄势”,从而水到渠成地用最后两句点出主题。

(二)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三)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尽”字的意蕴。

尽:

用完,没有;思念家乡的泪水已经在客乡流完;一个“尽”字道出了作者离家之远,飘零之久。

2.阅读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写了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异乡漂泊的境遇,抒发了旅人怀乡,思归不得的悲戚和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落寞。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2.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3.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定诗人怎样的心曲?

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

 

(五)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2.“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看的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其茂盛。

2.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请在整体感悟全诗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六)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浮云”、“落日”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则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2.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试作赏析。

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很好地渲染了伤离别之情。

(七)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八)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

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九)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

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画面。

“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感情等方面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一:

(哲理)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

示例二:

(作者情感)作者当时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

说明了什么?

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2."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3."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八年级(下册)

(一)赠从弟(其二)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2.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意近即可)

3.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

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意近即可)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标篇目】

王 勃

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示例一: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示例二:

“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它好在哪里。

角度一:

饱含温情,富于哲理;角度二:

语言凝练,意境旷达;角度三: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全无悲伤之情,而是充满了昂扬乐观的感情,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抓住这句诗的特点,从任何一个角度赏析均可。

(三)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可)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四)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

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

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

诗人只身独游终南山,只是随兴而为;满山美景不需与人共享,但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这两个字表达出了诗人归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2.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

“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

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

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

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

(五)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诗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的诗句是: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诗中李白用笔兴手法写出抽多的诗句是:

抽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