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0370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9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第2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考纲明细]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①内容

a.生物不是神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b.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c.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②意义:

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①内容

过度繁殖:

选择的基础;

生存斗争:

生物进化的动力和选择的手段;

遗传变异:

生物进化的内因;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意义:

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③局限性:

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②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③基因频率:

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①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物种: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

②隔离

a.定义:

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b.类型

地理隔离:

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③物种形成

a.三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b.形成标志:

生殖隔离的形成。

c.形成过程:

3.共同进化

(1)概念: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3)共同进化的实例

4.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形成原因:

生物的共同进化。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化石。

5.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中性学说:

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2)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1.深挖教材

(1)如何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提示 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就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

(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

为什么?

提示 是表现型。

如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选择是其外在的性状表现而不是控制性状的基因型。

(3)新物种是否都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的方式形成?

提示 否。

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可以形成新物种,如四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等。

2.判断正误

(1)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2)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3)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4)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5)某种抗生素被长期使用,药效下降,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

(6)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1.种群和物种的比较

(1)种群判断标准

①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

②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交配能够产生可育后代。

(2)物种判断标准

①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无生殖隔离);

②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3)联系

①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

②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的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

2.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

(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

(2)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也可能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3)只有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4)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

3.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区别与联系

 

4.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原因分析

从分子水平看:

DNA多样性(根本)→蛋白质多样性(直接)→生物性状多样性;从进化角度看: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题组一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进化理论的考查

1.(2017·浙江嘉兴高三测试)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因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类变异都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

B.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C.自然选择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选择

D.长期自然选择使种群中的微小有利变异积累成显著变异

答案 A

解析 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A错误;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手段,B正确;自然选择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选择,适者生存,C正确;长期自然选择使种群中的微小有利变异积累成显著变异,D正确。

2.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

答案 C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此②是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B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因此③是自然选择学说,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因此④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技法提升

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结果

题组二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3.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分别生活着15个陆生龟种群,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

研究发现,它们是由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进化而来的,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但它们部分种群间杂交无法得到后代或杂交后代不育。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陆生龟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进化的结果是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B.陆生龟新物种的形成经历了基因突变、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陆生龟发生的变异决定了其进化的方向

D.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的龟种群由于生殖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答案 A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为生殖隔离的产生,A正确;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上的龟种群由于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错误。

4.如图表示我国黄河两岸a、b、c、d这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B.黄河北岸的b物种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外因是存在地理隔离

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

D.判断d和b是否为不同物种的方法是观察两者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 B

解析 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A正确;b物种迁到黄河南岸后,与c物种不存在地理隔离,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C正确;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是判断d和b是否属于两个物种的依据,D正确。

题组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5.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

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

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

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答案 B

解析 长舌蝠是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长筒花不可能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B错误;由于长舌蝠具有长舌而得到花蜜可有效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A正确;长筒花的各种性状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与长舌蝠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C、D正确。

6.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捕食关系对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答案 C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两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促进两者之间的共同进化,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

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故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一定有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D正确。

 

微专题10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

1.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某基因频率=×100%,即:

A=×100%

a=×100%

(A、a为基因,AA、Aa、aa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

2.X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某基因频率=×100%。

[对点训练]

1.已知人的褐眼(A)对蓝眼(a)是显性。

在一个有30000人的群体中,蓝眼的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12000人)。

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a的基因频率各是(  )

A.64%和36%B.36%和64%

C.50%和50%D.82%和18%

答案 A

解析 因等位基因成对存在,30000人中共有基因30000×2=60000(个),蓝眼3600人中含a基因7200个,褐眼26400人,纯合子12000人含A基因24000个,杂合子14400人含28800个基因,其中A基因14400个,a基因14400个。

则A的基因频率=(24000+14400)/60000×100%=64%,a的基因频率=(7200+14400)/60000×100%=36%,A正确。

2.(2017·山东德州期中)某小鼠群体中,A+、A、a互为等位基因,该种群基因型及个体数如下表

基因型

A+A+

A+A

A+a

AA

Aa

aa

个体数

100

200

300

100

200

10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基因频率是35%

B.A+、A、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A+和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A、a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

答案 D

解析 由题表信息可知该小鼠种群共有1000个个体,则该等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