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672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厦门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厦门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厦门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厦门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

《厦门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

厦门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厦门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概况

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有关精神,遵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规律,强化我校“关产业痛痒、应产业所求、纳产业精华、为产业服务”的“亲产业”办学理念,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宗旨,以海西工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与先进企业开展“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共建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体,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我校于2011年1月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从校级特色专业中遴选8个专业开展试点改革。

其中国家级试点专业有三个,分别是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年多来,学校和合作企业组成了联合培养体,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精神,遵循“校企共赢、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原则,协同创新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不断深化本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取得一些进展和成效。

二、组织管理

1、学校层面:

2011年1月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提出实施“卓越计划”的原则意见,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审定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以及其它有关重大改革事项的决策与指导。

颁布了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总体工作方案》。

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策划、运行协调和质量评价、反馈等工作。

其中,教务处要配合试点单位及时革新教学管理制度(计划、运行、条件建设、效果评价等)和教学运行的组织。

人事处负责争取政府人事部门的支持,协调解决从企业引进及兼职人员的职称评聘、经济待遇等方面问题,以及配合试点工作的需要革新人事管理制度。

财务处主要保证试点专业的各项经费,并争取财税部门对参与企业的税收减免或学生顶岗补贴等支持。

公共课程改革项目组为配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组织精干教师(尤其是有企业经历、工程教育背景的教师)主动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思政课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案:

一是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5个学分);二是改革课题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切实提高学生人文思想素养;三是根据专业需要安排教学学期。

2、院系层面:

八个试点专业都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试点专业院系领导、教授、有多年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以及合作企业高管与高工,负责制订和组织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具体工作方案(培养目标研究、培养标准制定、组织模式构建和运行机制改革等)。

三、政策措施

(一)学校层面:

为配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学校制定了以下制度文件(详见附件1):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试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考核办法》(试行)。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学管理细则》(试行)。

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籍管理补充规定》(试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试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生考核与奖励实施办法》(试行)。

4.《“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选拔实施办法》(试行)。

5.《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试点专业办学质量保证体系》(试行)。

(二)院系层面:

各试点专业成立由学院院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课程责任教授、业界专家组成的“卓越计划”工作小组,负责领导“卓越计划”的选拔和管理,实施“导师制”,导师由教授,来自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

同时,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担任卓越计划班的班主任。

各专业还鼓励相关专业教师具有三种经历(企业、国外访学、国内访学),作为评聘的依据,如车辆工程专业全职聘请了外籍教师(louis博士,意大利籍,机械工程专家,曾供职于法拉利等汽车公司),先后为卓越计划班主讲汽车构造、工程导论、车辆专题讲座等。

四、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各试点专业多次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研讨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与合作企业一道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1.结合厦门发展规划,亲近地方产业需求,广泛开展研讨活动,构建和优化专业“卓越计划”特色课程体系

各试点专业不断围绕如何落实围绕如何落实卓越计划培养要求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定期召开研讨会,进行充分研讨,此外,还组织有关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的工程教育研讨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吸收和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

根据专业特点及工程实践需要自行设置课程,课程内容强调“宽基础、重实践、重应用”,教学内容适当削减部分理论课程学时,强化实践环节。

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一般为必修。

专业选修课程可以根据社会需要,设立灵活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

专业选修课程可以采取讨论式、研究式、工程设计式、案例式、创新训练式等多种形式,课程规格小型化。

要求保证绝大部分专业课结合企业现场教授,为具体工程服务。

2.积极进行体现应用型“卓越计划”本科教育特色教学内容方法改革

积极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较成功的教学法,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一些富有个性的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等,采用“项目带动”方式,实施“做中学,学中做”,集实践性、针对性和综合性于一体,构建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共同参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坚持教学内容要反映本学科、本行业专业领域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开设实际工程应用所急需的技术性课程;坚持在教学中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师的科研成果经过提炼总结为教学案例并应用于日常教学中。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条件

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体现专业特色的汽车检测试验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创造了优良的具有专业特色教学条件。

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共建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校企合作平台,如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客车新车型研发CAE与试验检测平台;与厦门海翼集团合合作共建作共建国家(厦门)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中心等,这些与企业共建实践平台与校内的实践平台一道为我校人才方案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工程实践条件。

4.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成果显著

围绕专业特色建设,积极与厦门行业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建校企全程参与的“卓越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三个试点专业已厦门金龙等21家企业签订有关“卓越计划”培养协议共建“双师”师资团队,共同进行核心课程开发。

为合作企业承担委托开发项目、技术培训等。

5.以产业带动科研,用科研促进教学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就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试点专业教师在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

积极承担与产业密切联系的企业横向课题,在教学中加强课题与教学的紧密结合,以产业带动科研,用科研促进教学。

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经过提炼总结为教学案例,或转化成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学生科技竞赛等,有效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校企联培师资队伍建设走上正轨

1.聘任业界导师。

目前学校共聘请145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2.2011~2012学年选送了37名专任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锻炼。

3.实行导师制,培养后期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

制定校内外教师聘任标准,严把外聘教师选拔,配备优秀的工程博士和归国人员担任辅导员,邀请名师、名人开设“卓越工程师导论”;部分专业课程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采用典型案例进行授课;三年内争取30%以上的教师有一线工程背景。

4.建立中外工程教育交流机制。

建立学期交流或暑期交流制度,加强和国外一流大学的交流,聘请国外一流大学的名师来校授课,与国际工程教育人才标准接轨,努力让试点班学生在校期间都具备短期或长期的海外学习经历。

5.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重视过程管理,定期组织校企联合培养体联席会议,定期举办由企业高层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教育专家和学校专家教授参与的“高级工程人才培养论坛”;定期组织参与“卓越计划”的教师开展校际交流,参加全国性的“卓越计划”研讨会;召开专题工作研讨会和工程试验班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座谈会,及时总结和改进。

六、参与合作联培企业数量初具规模

学校旨在将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融入工程教育整体培养过程,通过边教学、边实践、边科研、边应用,使工程教育和培养过程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

目前各试点分别与21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

其中大中型企业(从业人数300人及以上和产品销售收入3000万元)14家。

依托企业,发动并组织行业内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参与卓越项目实施。

1.校企共同确定培养方案

试点专业多次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研讨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与合作企业一道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计划。

2.校企联合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目前,三个试点专业分别与联合培养单位共同组建了“工程实践基地”,其中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

厦门理工学院—林德叉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厦门理工学院-路达(集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厦门理工学院-ABB(厦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1)参与制订培养方案,特别是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的制订。

(2)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与劳动保护设备,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3)建设中心指导教师队伍。

组织企业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到我校担任兼职教师,开设企业课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

(4)参与对来企业学习的“卓越计划”学生的考核和评价。

3.校企联合遴选“卓越计划”学生

从2011年项目正式实施以来,各试点专业按照“卓越计划”要求,学生多形式参与卓越计划,逐步扩大项目实施范围。

实施主要内容

2012级

2011级

2010级

2009级

整体实施“卓越计划”方案

整体实施“卓越计划”方案

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车辆工程

35

62

62

35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35

60

58

2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54

57

26

20

八、其他

1、目前,学校启动实施“卓越应用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推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等方面已经形成许多理念和做法,正在试行推广。

2、针对高校老师缺少工程经验、企业导师缺乏教学经验等问题,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正着手进行互换性、互助性培养的探索。

3、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点决定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福建省已出台政策,支持学校工程型教师在职称评聘与工作考核上给予特殊政策。

4、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保险,参照执行福建省《关于做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精神。

九、存在问题

1.对开展“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联合培养工作的企业的激励措施不到位。

2.宣传力度不够。

学生和家长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认识不够全面,关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企业还不够多。

3.经费不足。

建议教育部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项经费,解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所需的办学经费短缺问题。

4.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偏少、偏小,尚不足以开展大规模的卓越计划实施。

5.建立长久、稳定的校企合作培养难度大。

有些企业信息资源保密性强,“卓越计划”项目组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技术部门有较大困难,使项目的发展与深化遇到瓶颈。

需要校企长时间良好、有效地沟通,才能建立起“互信关系”。

十、今后工作计划

1.建立试点专业项目负责人制度

加强对项目负责人的培训和激励,对于试点专业的项目负责人,一要有事业心,把项目立项既当作一种荣誉、更要当作责任来对待,通过主动谋划、主动沟通、主动报告与争取资源,坚持不懈地逐步推进试点工作;二要有组织带动的能力和韧性,通过沟通相互感情、为同事提供发展平台,加大团队建设力度;三要有激励的资源,包括分配教师教改课题经费、试点专业班级的教学任务安排(选聘与考核)、支持教师进企业锻炼等。

2.注重工程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经费支持:

每个专业每年增加3万元工作经费和项目建设等专项;二是政策支持:

课题(校内、企业)认定、教学任务灵活安排、课酬待遇适当提高等。

这项工作的计划安排与绩效考核,需要专业工作小组来把关。

3.加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力度

各实施专业要对潜在的合作企业及学生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的作用,尤其要通过学生实践项目带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应努力扩大校企合作企业的范围,从厦门走向全省乃至海西区域;从本国企业走向外商独资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师,按照国际专业认证的要求,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4.调研落实激励政策

(1)教师工作量。

对参与“卓越计划”的各专业教师在计算教学工作量时能给予一定的优惠,初定普通班一倍的工作量。

(2)试点专业项目负责人待遇。

在教学奖励、课酬计算、经费支持等方面提高试点专业项目负责人的待遇和权益。

(3)校际交流与教师实践锻炼计划。

①支持试点工作调研、校际交流,走出去学习;参加含金量高的培训等。

②依托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并实施教师实践锻炼计划。

(4)学生奖学金评定。

提高“卓越计划”班学生获得奖学金的人数比例,初定每人至少三等奖学金以上。

(5)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在学生积极申报的前提下,实践创新专项向“卓越计划”班倾斜,要求卓越班学生每人有一个项目以上。

5.建立试点专业各阶段工作检查制度

遵循卓越计划的总体方案要求,对各试点专业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整合、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在企业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阶段检查,对检查结果不够理想的专业要进行重点整改,整改后仍未通过检查的将退出“卓越计划”。

十一、若干建议

1.投入专项建设经费,支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工程型教师队伍建设。

同时在新一轮“质量工程”的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中,设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项建设经费。

2.争取国资委、地税等部门的支持。

指导国企从战略高度认识“卓越计划”,履行好协同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社会责任。

“卓越计划”实施校企合作,要走上层路线,尤其是安全性要求高的机械车辆行业必须寻求省、市政府的支持,相关的企业优惠正常必须尽快出台,否则合作难于真正深入和持久。

3.由教育部、工信部、国资委等部委出面,依托国有大型和特大型企业,分期分批建立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基地。

4.招生政策支持。

列入省级立项且试点进展顺利的专业,对进入“卓越计划”班的学生免试推荐我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适当放宽条件,政策适度倾斜,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延伸,本硕对接,一体化培养。

5.加强校际间的工作交流。

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将各院校报送的检查材料、工作经验或典型做法编发给有关高校。

并组织“卓越计划”同类院校间的专项研讨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