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668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docx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docx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1

守岁

朝代:

宋朝|作者:

苏轼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

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古诗简介

《守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把就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并说守岁正如想要系住它的尾巴,纯属徒劳无功。

诗中又细致地描述了人们守岁的情景与心情。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二句,用虚笔表现了诗人怀亲思弟、想要及早建立功业等心愿和对青春年华的爱惜。

全诗以篇首六句的妙喻醒人耳目,后半篇则意思平常。

翻译/译文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

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

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注释

⑴垂尽:

快要结束。

⑵壑(hè):

山谷。

⑶修鳞:

指长蛇的身躯。

⑷强(qiǎng):

勉强。

⑸哗:

一作“喧”。

⑹挝(zhuā):

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⑺灯烬(jìn):

灯花。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⑻北斗斜:

谓时已夜半。

⑼蹉跎(cuōtuó):

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赏析/鉴赏

《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人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

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

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

“系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

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

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道理。

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

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

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

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

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苏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

“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

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

纪昀很欣赏这十个字,说是“真景”。

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都有过的感受,他能不费力地写出来,增添不少亲切感。

最后四句是第三个层次:

“明年岂无年?

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这个层次与开头第一个层次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

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

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

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

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苏轼的《守岁》,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

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

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2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词牌名:

祝英台近|朝代:

宋朝|作者:

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

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古诗简介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是南宋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节日感怀、畅抒旅情之作。

上片写除夕之夜“守岁”的欢乐,开头写立春日,姑娘们戴上花,显示出百花将开的消息,接着对于除夕夜又是立春日也发出喜悦的一笑。

下片写对情人的思念,追忆旧日和情人共聚,抒写旧事如梦的怅恨。

全词以眼前欢乐之景,回忆中往日之幸福突出现境的孤凄感伤鲜明,笔致婉曲,深情感人。

翻译/译文

剪出了含情的红花,裁出了有意的绿叶,应着花期而来的春风吹得钗股上花叶葱茏。

除夕的残日恋恋而坠,吹来了带着春意的东风。

仿佛不愿放那岁末的年华了终。

有些守岁的人西窗夜话,添烛点灯,彻夜不眠,直到天明,在连绵不断的笑声中,传来了元旦黄益莺的啼鸣。

回想旧日除夕的宴席,伊人的纤纤玉手曾剖开黄柑荐酒,那温柔的香气朦胧,至今萦系着我的心灵。

我回到那湖边的梦境,那湖水如镜,留连忘返,我又朦胧胧迷失了路径。

可怜吴地白霜染鬓发点点如星,仿佛春风也不能将寒霜消融.更何况斑斑鬓发对着落梅如雨雪飘零。

注释

①除夜立春:

立春一般在二月初,农历除夕日立春称为“年内春”,如果正月初一立春,则称为“岁朝春”。

②剪红情,裁绿意:

指剪裁成红花绿叶。

③花信:

花信风的简称,犹言花期。

钗股:

花上的枝权。

④残日:

指除岁。

⑤添烛西窗:

化用李商隐《夜丽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诗意。

⑥侵晓:

指天亮。

⑦新年莺语:

杜甫诗:

“莺入新年语。

⑧尊俎:

古代盛酒肉的器具。

俎:

砧板。

⑨玉纤擘黄柑:

玉纤,妇女手指;擘黄柑,剖分水果。

擘(bāi):

分开,同“掰”。

⑩幽素:

幽美纯洁的心地。

镜中路:

湖水如镜。

吴霜:

指头发变白。

李贺《还自会稽》:

“吴霜点归鬓。

赏析/鉴赏

除夕,恰恰又逢立春,浪迹异乡的游子,心情之难堪,正是“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这首词即是吴文英于除夕日有感而作。

查吴文英生平后期,只宋宝四年(1256年)年正月初一为立春之日。

“除夜立春”相合,故此词当系于是年。

此词为作者在异乡度过除夕立春感怀而作,抒写身世飘零感慨。

时值除夕之夜,一年已尽,未免愁寂,故作此词。

这首词扣紧“除夜立春”,前后对比,写出了词人对往昔欢乐岁月的回忆,以及如今惆怅失落的心情。

上片写除夕之日的民风民俗及夜里“守岁”喜迎新春的欢乐。

“剪红情”三句写迎春民俗,点染出新春喜庆气氛。

“剪”、“裁”二字将除夕前人们喜气洋洋、纷纷动手准备过新年的热闹场面逼真地展现出来。

赵彦昭《奉和对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诗:

“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

“花信上钗股”,着一“上”字,运笔细腻,可与温飞卿词“玉钗头上风”(《菩萨蛮》)媲美,似比辛稼轩词“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汉宫春》)更显风流,反映出人们的喜悦之情。

再写除夕守岁。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夕阳亦像人一样,对即将逝去的一年恋恋不舍,不肯轻易落山,同时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给人新的希望。

这两句已有除旧迎新之意,切合“除夜立春”的题意。

“放”用字尤其贴切,显示出梦窗炼字的功夫。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终于,除夕之夜降临,守岁的人们彻夜不眠,剪烛夜话,笑声不绝,在莺啼声中迎来了新春的清晨。

“新年莺语”,援用杜甫“莺入新年语”(《伤春》)诗意。

以上的一切,欢欢喜喜,均为客居他乡者的耳闻目睹,其人心境之孤寂愁苦,自在不言中了。

周围的热闹与欢乐更加反衬出作者的寂寞和哀伤,而且使这份寂寞的哀伤更让人难以承受。

这位客居、有家难归的人,失去了与亲人团圆之乐,真是“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无名氏《青玉案》)啊。

上片渲染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不能不唤起下片对温馨家庭生活的回忆。

陈洵评此词云:

“前阕极写人家守岁之乐,全为换头三句追摄远神。

”(《海绡说词》)

下片追忆往昔,将自己的孤独与上文描写的欢乐景象相对比,表达出对情人的思念和内心的怅恨。

“旧尊俎”三句回忆旧日春节宴席上,恋人斟酒共饮时温柔妩媚的样子。

“曾”字点明回忆。

“归梦”二句由现实转入梦境。

梦见自己回到当初约会的湖边,却遍寻佳人不着,反而迷失了归路,其失落惆怅之情可想而知。

此二句意境的幽深冷峭,词中少见,唯白石名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踏莎行》),可与比照。

“可怜”三句概叹自己如今已老,佳人不在,有家难归,一片怅然。

两鬓如霜,春寒不尽,落梅如雨。

词人勾画出一片寒冷凄凉之景,这也正是词人内心情感的象征,与上文幸福热闹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古人作词讲究切题。

此词上片红情绿意,添烛不眠,一写“立春”,一写“除夕”;下片寒销不尽,切除夕,落梅如雨,切立春。

起笔扣住题面,收笔落到题面。

由此可见文心细密处。

全词以眼前欢乐之景,回忆往日之幸福突出现境的孤凄感伤,对比鲜明。

此种况味许多人均有体验,故最能引起共鸣。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3

除夜作

朝代:

唐朝|作者: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古诗简介

《除夜作》是唐代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委曲婉转,感人肺腑。

诗精练含蓄,故前人谓此诗:

“添著一语不得。

’’用语质朴浅近而寓情深微悠远。

过年意味着又增加了一岁。

天天向上的小朋友往往急于长大,已过中年的人则很可能痛感白己正在走向衰老——他们对此事都比较计较,当然有兴高采烈与感慨系之之不同。

高适这首诗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写,“年味”很足,传诵极广。

翻译/译文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

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注释

①除夜:

除夕之夜。

②客心:

自己的心事。

转:

变得。

凄然:

凄凉悲伤。

③霜鬓:

白色的鬓发。

明朝(zhāo):

明天。

赏析/鉴赏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

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

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称“客”。

诗中问道:

“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

”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

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

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诗中写完一二句后,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他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

“故乡今夜思千里。

”“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

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

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的白发。

清代沈德潜评价说:

“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为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

这在古典诗歌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诗中写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射。

明代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

如……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六)。

所谓“意尽”,是指诗意的完整;所谓“添著一语不得”,也就是指语言的精炼。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

因此,就这首诗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经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的艺术效果。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4

于西京守岁

朝代:

唐朝|作者:

骆宾王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

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

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古诗简介

《于西京守岁》这首抒情诗,大约作于上元(唐高宗年号,公元674─676年)年间,他自蜀返京后不久,母亲去世,葬于水滻之滨。

因此诗一开始就说: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

”这是指他闲居在家,很少欢宴笑语。

“言宴”出自《诗经·卫风·氓》篇: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从前无忧无虑的欢笑都已永远地逝去,此时只能孤独地应对纷纷扰扰的世事,诗人孤傲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赏析/鉴赏

这首抒情诗,大约作于上元(唐高宗年号,公元674─676年)年间,他自蜀返京后不久,母亲去世,葬于水滻之滨。

因此诗一开始就说: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

”这是指他闲居在家,很少欢宴笑语。

“言宴”出自《诗经·卫风·氓》篇: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从前无忧无虑的欢笑都已永远地逝去,此时只能孤独地应对纷纷扰扰的世事,诗人孤傲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颔联“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既实写季节的变化,冬去春来,也暗喻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孤独忧郁之中忽然发觉寒冷的冬天行将结束,春天已指日可待。

“忽见”的“忽”与“方知”的“方”,两相对照,细致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心灵的触动。

而新年将至,希望萌生,这是人之常情,敏感的诗人自然也不例外。

颈联“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由大的背景回到眼前:

守岁。

诗人的构思精巧,词语也很新颖。

上句用“寒色”写冬,已够别致,“夜将去”更是新颖。

意思是“晓光”一到便是新年。

末联“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是指没机会与乡亲旧友相见,在京城思念得辗转反侧。

这句直抒胸臆的结尾,传达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人之常情。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赏析5

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词牌名:

探芳新|朝代:

宋朝|作者:

吴文英

九街头,正软尘润酥,雪销残溜。

禊赏祇园,花艳云阴笼昼。

层梯峭空麝散,拥凌波、萦翠袖。

叹年端、连环转,烂漫游人如绣。

肠断回廊伫久。

便写意溅波,传愁蹙岫。

渐没飘鸿,空惹闲情春瘦。

椒杯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

暮寒深,迟回处、自攀庭柳。

古诗简介

《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叙写作者元日游吴中承天寺之所见;下片抒写作者感叹自己的形只影单,寄托对苏妾的思念之情。

全词中词人感叹自己的形单影只,寄托对苏妾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哀婉悠长。

注释

⑴探芳新:

吴文英自度曲,与《探芳信》略有异同。

双调,九十三字,上下片各十二句五仄韵。

梦窗自度曲除这首外尚有前面的《平韵如梦令》《西子妆慢》《江南春》《霜花腴》《玉京谣》,及后面的《莺啼序》《古香慢》等七首。

⑵层梯峭空麝散:

一本无“峭”字。

⑶鸿:

一本作“红”。

赏析/鉴赏

“九街头”三句,点出地点、时令。

承天寺地处吴中闹区,即“九街头”。

早春元日,乍暖还寒时候,残雪将尽未尽,道路酥润、泥泞。

“禊赏”两句,“禊”,祭也。

“祗园”,即祗树给孤独园的略称。

传说佛在王舍城说法时,给孤独长者乞佛来舍卫城弘法,欲购祗陀太子园林献佛。

祗陀戏言,布金遍地,乃卖。

给孤独竟如其言。

然园虽为给孤独所购,林树仍属祗陀,故称祗树给孤独园,简称祗园。

这里借代作承天寺。

此言词人元日前去承天寺烧香,寺内布置得花团锦簇,天上却显得阴沉沉的。

“层梯”四句,言承天寺建造得殿阁重重,寺内香烛旺盛,烟雾弥漫;寺中的放生池里水波荡漾;游寺的男男女女身穿彩衣摩肩接踵,拥来拥去。

“萦”,有旋绕之意,这里指游人袖与袖相缠绕,即形容游人之多也。

“叹年端”三句,言词人感叹元日岁岁有,但是每年仍旧有这许多淑女、士人前来寺内焚香拜佛啊。

词中偶句有双声字,必用叠韵字对者,此“叹年端”一句中,“叹”到“漫”八字连叠,则创见也。

上片扣题述“元日承天寺游人”。

“肠断”一句,总领下片叹别离。

词人在寺内回廊伫立良久,见他人都是双双游寺,而自己却只有孤身一人,不由牵动心中的离愁别恨。

“便写意”四句,细写愁绪。

词人愁肠百转,蹙眉溅泪,内外俱悲,这是因为离人(指苏妾)去后音讯皆无,而词人思念之心却有增无减,所以他为了这闲情“空惹春瘦”。

“飘鸿”,即暗喻去妾也。

“椒杯香”四句,言椒酒延年使人醉,情人贵聚首恨别离。

词人心中最希望能够日日醉佳酿,天天伴佳人也,然而眼前他的遭遇刚好与此相反,是“西窗人散”,难免不忧愁。

“西窗”两句,反用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句意。

“暮寒深”三句,从感叹中惊醒,复归现实。

言他游寺晚归,春寒料峭中自折垂柳枝,寄托离别情。

下片词人游寺感叹。

据词中“飘鸿”、“西窗人散”等句之意,此词应作于其苏妾已离他而去,但梦窗尚在苏州之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