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665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目数学制定者时间

项目

内容

教学

总体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倍数和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其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倍数、因数、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用公式解决有关圆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教材

分析

教材内容安排: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

即第六单元“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

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3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与积的奇偶性”,“球的反弹高度”。

此外,第8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本册教材还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9则“你知道吗”和7道思考题,目的在于增加数学内容的弹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项由各班任课教师填写)

学期总体

设想、具体

措施及

学科活动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精心设计有效的导学单,从而有效掌握学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以实现孩子的“六自”状态为宗旨,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注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课程研发以及快乐数学课程的研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愉悦、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3.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科学安排培优补差,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

4.家校合力,多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密切注意学生的表现,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注重“培优补偿”工作,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使他们通过学习较好地达到本册教材的要求,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做好优秀学生的提优工作,扩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5.注重课堂的“情趣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适当增加趣味题和拓展题,结合“用数学”内容、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充分运用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6.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要以严谨的教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真情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使素质教育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中得到落实。

单元

课题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措施及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

课时

周次

时间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易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限时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意识。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和他人合作交流、自hue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12

1-3

2.18-3.11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1.使学生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述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表述数据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开展统计活动的兴趣,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3

4

3.12-3.15

第三单元

因数和倍数

1.使学生经历探索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知道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了解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通过操作、交流、探索等活动,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数感。

4.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倍数与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能够准确对一个数进行分解质因数以及求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判断具有倍数关系、互质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12

5-7

3.18-4.9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使学生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成功的愉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15

8-11

4.10-5.6

第五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应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相应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能应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体会转化思想在探索新知过程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进一步增强探索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4

12-13

5.7-5.14

第六单元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初步认识扇形,知道什么是弧和圆心角,知道同一个圆里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有关;会应用圆和扇形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11

14-16

5.15-6.4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使学生经历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回顾、比较和反思,进一步体会转化策略的内在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感悟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运用“转化”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促进数学思考。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3

17

6.5-6.12

第八单元

整理与复习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和特点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易方程,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列学过的方程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会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正确比较异分母分数以及分数与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能合理灵活地计算简单的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能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计算圆的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周长、面积,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利用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能对统计图呈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方法的内在练习,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发现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思和评价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方法的特点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准确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因数、倍数关系,能够准确求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因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并会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能够迅速判断具有倍数关系、互质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转化的思想,并能运用它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5

18-19

6.13-6.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