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精选同步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648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精选同步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精选同步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精选同步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精选同步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精选同步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精选同步习题.docx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精选同步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精选同步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精选同步习题.docx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精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精选同步习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平均年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

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2.20世纪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主席西奥多·维尔反感无序竞争,认为公司最好垄断,而且垄断公司有义务为国家服务。

他认为公司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

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给了政府。

这说明该企业

A.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B.渗透到各个生产环节

C.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D.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

3.1966年,美国仅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一项支出,就比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券这两项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的总和还高出十倍。

这说明美国福利政策的特点是

A.逐渐抛弃弱势群体

B.重点保护劳动人口

C.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D.增多福利保障项目

4.下列关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的“新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以信息技术主导 

②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③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周期性的波动 

④使美国经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5.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

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6.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她,认为她在位期间(1979—1990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回到亚当斯密时代。

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是其实施的是

A.使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B.重要产业收归国营

C.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

D.扩大失业救济范围

7.在1979年大选获胜后,撒切尔夫人就声称“成千上万住在市政建房和新市镇中的人们第一次投票支持我们,是因为他们想要有购买他们自己住房的机会”,随后撒切尔夫人进行了“政府向后撤”的公有住房私有化改革,并贯穿她的三届任期。

撒切尔夫人这样做主要是基于

A.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失去活力

B.经济危机无法支持政府高福利

C.满足人民的需求以求赢得竞选

D.私有化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8.1933年,德国推行“四年计划”,挪威社会民主党派开始采用“计划”一词,英国政府部分官员组织了一个不分党派的智囊团体,称作“政经计划会”。

这表明

A.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共识

B.国家干预经济渐成为共识

C.经济危机逐渐得到缓解

D.各国陆续推行法西斯体制

9.1941年初,罗斯福认为对日本最有效的牵制是继续援助中国,因此派遣高级顾问来华,帮助国民政府解决经济困难;8月,美国派出军事代表团来主管援华租借物资事宜,并承担沟通双方高层军事的任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B.这些做法有助于增强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念

C.美国以此来减轻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D.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了美国对华的援助

10.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通过了“土地保持和国内拨款法”,政府共派出250万青年参加“民间资源保护队”,还出资购买了大片森林和风最区建立国家公园。

罗斯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青年

B.调整劳资关系

C.保护环境

D.“以工代赈”

11.下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经济发展缓慢

B.该图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C.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平缓增长,国家强化干预是重要因素

D.美国经济并未受到冷战的影响

12.1960年美国罗伯特·特里芬指出:

“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要求国际贸易中货币结算多样化

B.要求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

C.由于出现贸易逆差,要求实现浮动汇率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内在的矛盾性

13.《全国工业复兴法》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暂停部分反托拉斯法条款的实施;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并在它的认可和监督下,由资方、劳方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制定分别适用于各行业的法规。

这一措施

A.维护了自由企业制度

B.剥夺了工业的合理利润

C.损害了劳工的利益

D.加剧了社会经济危饥和政治危机

14.王晓华《从罗斯福新政看美国政府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写道:

“据1932年9月美国《幸福》杂志估计,全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收入,占人口总数的28%”“从1929-1933年,全国仅罢工就有大约3000次。

”为此,罗斯福政府()

A致力于国家工业的复兴

B推行“以工代赈”

C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

D、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15.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

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由25%下降到4%。

罗斯福曾说:

“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

”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

B.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

C.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D.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16.罗斯福新政的第一步,就淘汰银行10797家。

公众舆论评价说这个行动优如“黑沉沉的大空出现的一道闪电”。

这一“闪电”的深远意义是

A.在整顿金融业方面成效显著

B.通过整顿银行克服了金融危机

C.加强国家对金融的全面控制

D.开启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模式

17.1949年上台的德国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市场经济

C.市场主导型经济

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18.张定河在《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中说:

“在这一时期,联邦政府的权力全面扩大,而州政府的权力日渐式微,不得不仰联邦之鼻息。

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联邦政府利用宪法赋予的商业管理权,全面干预社会和经济领域里的各种关系。

”材料中“特殊的历史时期”是指(  )

A.美国独立初期

B.罗斯福新政时期

C.里根执政时期

D.“新经济”时代

19.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

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

它反映了美国政府

A.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

B.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

C.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斯同盟

D.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

20.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承认“货币也重要”,把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经常性手段,同时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认为通过政府干预才能加快经济的恢复。

这反映了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

A.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B.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特点

C.凯恩斯主义占主流地位

D.仍然倾向于“自由放任”政策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

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

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

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是如何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的?

(3)材料三为什么政府减少了福利投入?

 

22.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列宁进一步考虑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指出“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

……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对当时的经济特点的总结是“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货币交换的发展”.提出要“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并且有系统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确切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建明《列宁“新经济政策”述评》

材料二

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

“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大:

《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的“市场观”,并分析引起列宁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反应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当时美国有人攻击罗斯福是“社会主义代言人”,你赞同吗?

请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近四十年来中共中央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人世界市场的三个举措。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多年,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时期。

1950年到1972年,美国的劳动力增加了35%,1950年美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到70年代上升到7%左右。

美国利用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大量进口廉价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1953年到1973年,美国的私人资本投资总额,由530亿美元增加到2090亿美元,增加了将近3倍多,投资的重点逐渐转向电子仪器、汽车制造业及航空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部分,投资于生产设备的比重上升,厂房建筑的比重下降。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

1950年和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的来源(%)

1950年

1973年

农业

7.3

3.6

制造业

38.7

34.1

公用事业

8.6

7.6

服务业

45.4

54.7

总国民收入

100.0

100.0

资料1974年《美国统计摘要》,转引自:

阿兰·G·格鲁奇:

《比较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材料三

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伴随着1974-1975年的战后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

1973—1979年,美国的平均产生增长率仅为2.12%,远低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资本投入的贡献在经济增长中每年下降0.05%。

……这一时期,美国一方面要应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也要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进行改革和调整。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简要说明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调整?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20世纪50—8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答案解析

1.B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中反映出70年代之前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二战结束并不是美国经济如此景气的原因;C选项不能体现出美国对外贸易的情况;D选项与此无关。

2.D

试题分析:

材料中虽然提到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但是无法体现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故A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经济发展与为人民服务的关系,没有涉及生产的环节,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认为公司最好垄断,而且垄断公司有义务为国家服务”可判断出该企业还没有实行垄断,无法得出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故C项排除;结合“有义务为国家服务”“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给了政府”说明了企业兼顾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故D项正确。

3.B

美国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券是两项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表明美国没有抛弃弱势群体,故A项错误;美国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支出数额比较大,表明美国社会福利政策向在职人员倾斜,是对劳动力的保护,故B项正确;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增多福利保障项目,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4.D

“新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主导、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也能使使美国经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但它不能使美国经济摆脱周期性的波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5.B

根据题干“美国政府颁布《紧息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体现了以工代赈的特点;“颁布《社会保障法》”说明政府注重直接救济;故B项正确。

“《紧息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障法》”是新政期间社会保障体系中一部分,不能推断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排除A。

题干信息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但尚未实现社会稳定,排除C。

社会福利开支过大的确会导致财政不堪重负,但题干并没有体现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6.C

撒切尔夫人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撒切尔夫人不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重要产业私人可以经营,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缩小失业救济范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7.A

试题分析:

“政府向后撤”“共有住房私有化改革”可见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的西方出现滞涨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失去活力,英美等国纷纷调整政策,故选A。

B表述太过于绝对化。

根据题干可知撒切尔这样做是在1979年大选获胜后,显然C项与题干矛盾,排除C。

“因为他们想要有购买他们自己住房的机会”显然是为了民众的需求而非增加政府的收入,排除D。

8.B

材料所述是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各国通过“计划”加强对经济干预,说明国家干预经济渐成为共识。

故答案为B项。

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现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点睛:

材料中的“计划”是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非计划经济体制。

联系时间信息所指向的时代背景,可以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9.B

美国对于中国抗战不仅从物资上还从人员上进行援助,这有利于中国抗战胜利信心的增强,故B项正确;A中普遍说法绝对;美国的目的是扶持控制中国,故C错误;美国援助中国是想独霸中国的统治,故D错误。

10.D

11.A

本题材料提到,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经济发展缓慢,因此选A选项。

B选项没有发现70年代的经济危机;C选项说法错误,这个时期国家干预已经逐步减弱;D选项错误,美苏冷战需要大量的经费来进行军备竞赛。

12.D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会成为一个贸易顺差国,但是为了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美国是一个贸易逆差国,这是一种自身的矛盾,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没有注意到前半部分的含义;C选项没有注意后半部分贸易顺差的含义。

13.A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全国工业复兴法》颁布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是对处于盲目竞争状态的企业以及尖锐的劳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国家干预,制止了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缓解了危机的打击,维护了自由企业制度,A项正确。

B中的“剥夺”说法错误,排除。

该法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工的利益,排除C。

该法律缓解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4.B

分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通过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故B项正确。

题中提到的失业人数与罢工情况,与工业复兴没有关系,故排除A项;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整顿财政金融与失业人数与罢工情况并无直接的关系,故C、D两项错误。

 

15.C

16.D

淘汰银行10797家,是政府权力干预经济的表现和结果,预示着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的到来。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均不能准确反映这一措施的深远意义,排除ABC项。

点睛:

本题的解答要注意题干中“深远意义”的要求。

淘汰银行只是罗斯福新政大力干预经济的第一步,据此确定答案。

17.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要求学生结合战后德国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A.阿德纳所代表的是联邦德国,战后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

C.市场主导型经济,不是德国的.

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也不是德国的.而是日本.

故选B.

18.

分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最重要的是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解答:

罗斯福新政时期对国家经济实行全面干预,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大,故B项正确;

美国独立指出中央政府权力较小,故A项错误;

里根政府时期是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

“新经济”时代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

故选B.

19.:

A

分析:

材料表明,在经济大危机下,美国的产品出口受到一定限制,为保证产品出口,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国会通过了低关税率的《贸易协定法案》,故A项说法正确;当时并没有结束新政,B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反法西斯同盟,且法案的通过也不是为了反法西斯,C项错误;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20.答案:

B

21答案:

(1)内容:

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的信用;②调整农业生产;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中国: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借鉴了市场经济模式,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美国:

在私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市场经济为主,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3)政府负担过重;社会劳动积极性下降出现“养懒人”现象.

22参考答案:

(1)列宁的市场观:

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是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资本主义的原则;要按市场规律来掌握市场;要把市场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

因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持续实施,已引起了俄国严重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

(2)罗斯福关注的是:

贫困和失业等

不赞同。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利益的。

学*

(3)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80年代,在强调计划为主的同时又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

十四届三中全会后认识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举措: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3.

(1)原因:

劳动力增加及其素质的提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加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以及生产设备的投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关贸总协定的成立;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或美国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2)变化:

第一、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原因:

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人们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城市化发展。

(3)改革和调整: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发展历程:

20世纪50、60年代,持续发展(或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期(或经济危机与“滞胀”);20世纪80年代,调整复苏期。

(1)本题根据材料一“美国利用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大量进口廉价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私人资本投资总额……增加……投资的重点逐渐转向电子仪器、汽车制造业及航空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部分,投资于生产设备的比重上升”,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劳动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对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的投资、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关贸总协定、马歇尔计划等方面简析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本题根据材料二“1950年和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的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第一、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等方面分析指出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再从新科技革命、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城市化发展等方面简要说明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3)本题结合材料三“美国经济陷入滞胀……这一时期,美国一方面要应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也要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即可从减少国家的经济干预、减税政策、控制货币流通量等方面概括说明“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调整。

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20世纪50、60年代的持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衰退期;20世纪80年代的调整复苏期等方面简述20世纪50—8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