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十二讲 胆经 2题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598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第十二讲 胆经 2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针灸学第十二讲 胆经 2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针灸学第十二讲 胆经 2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针灸学第十二讲 胆经 2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针灸学第十二讲 胆经 2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学第十二讲 胆经 2题库.docx

《针灸学第十二讲 胆经 2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第十二讲 胆经 2题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学第十二讲 胆经 2题库.docx

针灸学第十二讲胆经2题库

新 疆 医 科 大 学 教 案 首 页

编号:

13

课程名称

针灸学

专 业

中医医疗

班 级

2009-2

主讲教师

霍新慧

计划时数

2学时

专业层次

专科

专业技术职称

讲师

编写时间

2010.10.11

章节名称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十二经脉十一胆经

使用时间

2010.10.20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掌握肾、心包经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熟悉肾经的病侯和主治概要。

全面了解经脉的腧穴,并重点掌握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重点与难点

经脉循行、重点腧穴(带*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要求

教学内容

更新情况

1肾、心包经经脉循行,病侯和主治概要;

2腧穴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教学方法

组织安排

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经脉循行与腧穴定位、示教

内容:

1上次课内容复习提问----5分钟;2经脉循行—35分钟

3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15分钟

4重点腧穴(带*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40分钟

5本次课小结留复习思考题----3分钟;6机动----2分钟。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针灸模型人

基本教材

和参考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

《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针经指南》《针灸问对》《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上海针灸》、《针灸临床杂志》

集体备课

教研室

审查意见

同意

 

上次授课内容复习提问:

(一)、提问:

1、心包、三焦经的经脉循行、腧穴的定位。

2、重点腧穴的主治与操作。

以上问题酌情提问

(二)上次课内容梗概

1、心包、三焦经经脉循行,病侯和主治概要;

2、腧穴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十一、足少阳胆经腧穴

(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外眦(瞳子髎),上行到额角,下耳后。

沿颈旁,行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向下进入缺盆。

  耳部支脉:

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达目外眦后方。

  外眦部支脉:

从目外眦处分出。

下走大迎,会合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于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络于肝,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绕阴部毛际,横行进入髋关节部。

  缺盆部直行脉:

从缺盆下行腋下,沿胸侧,经过季胁,下行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出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下出外踝前面,沿足背部,进入第4趾外侧端(足窍阴)。

  足背部支脉:

从足背分出,沿第l、第2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大敦),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二)主要病候

  口苦、目疾、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症。

(三)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和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四)腧穴

本经一侧44穴,15穴分布于下肢外侧面,8穴在髋、侧腹、侧胸部,21穴在头面、项、肩部。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侧头、目、耳、咽喉、肝胆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治疗目疾常用瞳子寥、目窗、头临泣、风池和足临泣。

治疗耳疾常用听会、丘墟和足临泣。

治疗偏头痛常用悬颅、悬厘、丘墟和足临泣。

治疗乳房疾患常用日月、肩井和光明。

治疗胸胁疼痛常用日月、阳陵泉、外丘和悬钟。

风池和风市有散风的功能。

阳陵泉、外丘和丘墟有疏肝理气的功能。

应注意针刺风池和肩井的角度与深度。

1.瞳子髎     手太阳、手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翳,青盲,口蜗。

②头痛。

是治眼和偏头痛的要穴。

《图翼》:

“一云兼少泽,能治妇人乳肿。

”配少泽可治少妇乳肿。

【操作】直刺或平刺0.3-0.5寸

2.听会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聘耳。

②齿痛,口眦面痛。

以治耳聋耳鸣为主,治牙和面瘫次之。

【操作】张口,直刺05-1寸。

《卫生宝鉴》:

“风中脉,口眼蜗斜:

听会、颊车、地仓。

3、上关

【定位】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聘耳。

②偏头痛,口蜗,上齿痛。

【操作】直刺0.5-1寸。

胆经头部诸穴颔厌-----风池均可清头明目。

治疗五官诸疾,尤以偏头痛最为适宜。

又因胆与肝相表里,故又可治癫痫惊风等症。

4.颔厌手足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处。

取法:

先定头维和曲鬓。

从头维沿鬓角凸至曲鬓作一弧线,于弧线之中点定悬颅,在头

维与悬颅之间定额厌。

在悬颅与曲鬓之间定悬厘。

.

【主治】①偏头痛,眩晕,癫痫。

②齿痛,耳鸣,口蜗。

【操作】平刺0.5--0.8寸。

5.悬颅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偏头痛。

②目赤肿痛,齿痛,面肿,鼽衄

【操作】平刺0.5--0.8寸。

6.悬厘手、足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主治】①偏头痛。

②目赤肿痛,耳鸣,齿痛,面痛。

【操作】平刺0.5--0.8寸。

7.曲鬓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主治】①偏头痛,颔颊肿。

②目赤肿痛,暴喑,牙关紧闭。

【操作】平刺0.5--0.8寸。

【古代文献摘录】

《甲乙经》:

"足太阳、少阳之会。

"

《千金方》:

"曲鬓、冲阳主齿龋。

"

《大成》:

“主颔颊肿,引牙车不得开,急痛,口噤不能言,颈项不得回顾,脑两角痛为巅

风,引目眇。

"

【现代报道摘录】

对血液流变学影响针刺曲鬓,能明显改善细胞聚集状态,降低血粘度。

对脑血流图影响针刺本穴可使脑血流图(近效应)平均波幅增高,流入时间缩短。

说明针刺该穴有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悬颅、悬厘、曲鬓均可治疗偏头痛、目痛、齿痛。

悬颅、悬厘又可治目外眦痛,曲鬓还可治呕吐。

8.率谷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人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操作】平刺0.5--0.8寸。

是治疗偏头痛的要穴。

常与风池、太阳、足临泣同用。

9.天冲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人发际2寸,率谷后0-5寸处。

【主治】①头痛,耳鸣,耳聋,牙龈肿痛。

②癫痫。

【操作】平刺0.5--0.8寸。

10.浮白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①头痛、耳鸣、耳聋、目痛。

②瘿气。

【操作】平刺0.5--0.8寸。

11.头窍阴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

②头痛,胁痛口苦。

【操作】平刺0.5--0.8寸。

12.完骨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耳后痛

②齿痛、口蜗、颊肿

③癫痫,

【操作】直刺0.5--0.8寸。

13.本神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②癫痫,小儿惊风,中风昏迷。

【操作】平刺0.3--0.5寸。

14.阳白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头痛,眩晕。

为治疗周围性面瘫所致的眼闭不合的穴位。

针时需上下提插捻转。

雀目(夜盲)、目痛、目眩及三叉神经痛亦可用。

【操作】平刺0.3--0.5寸。

15.头临泣足少阳、太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功用】清头明目,通鼻窍

【主治】①头痛,目眩,流泪,鼻塞,鼻渊。

②小儿惊风,热病,耳聋。

(足少阳、太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操作】平刺0.3--0.5寸。

16.目窗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①目赤肿痛,青盲,视物模糊,鼻塞。

②头痛,眩晕,小儿惊痛。

【操作】平刺0.3--0.5寸。

此穴针感可传至眼部。

17.正营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项强。

②齿痛,唇吻急强。

【操作】平刺0.3--0.5寸。

18.承灵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

②目痛,鼻塞,鼻衄。

【操作】平刺0.3--0.5寸。

19.脑空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主治】①头痛,目眩,颈项强痛。

②癫狂痫,惊悸。

【操作】平刺0.3--0.5寸。

*20.风池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用】祛风解表,清头明目

【主治】1、为治疗头面、五官病之要穴

2、祛内风可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头摇震颤,高血压、头目眩晕及一切眼目疾患。

3、祛外风可解表治感冒,肩痛不举。

4、清头明目治疗失眠、健忘、目痛。

5、治鼻钮,(注意针尖亦向对侧眼或鼻尖方向刺入,并要注意针达病所。

)向咽喉方向刺治疗半身不遂之吞咽困难。

(天津经验)

【操作】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

21.肩井手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

1、乳痈《百症赋》:

“肩井乳痈而极效。

2、为治疗上肢的要穴。

3、可降逆治疗高血压,常配风池。

【操作】针尖向外或平刺0.3--0.5寸,切忌深刺,捣刺,以防伤及肺脏,造成气胸。

孕妇禁用。

22.渊腋

【定位】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四胁间隙中。

【主治】①胸满,胁痛。

②上肢痹痛。

【操作】平刺0.5--0.8寸

23.辄筋

【定位】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四胁间隙中。

【主治】①胸满,胁痛,腋肿。

②呕吐,吞酸。

③气喘。

【操作】平刺0.3--0.5寸。

24.日月胆募穴足少阳、足太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胁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用】疏肝利胆,和中降逆

【主治】1、胆囊炎、肝炎、胆石症

2、呕吐、吞酸、呃逆

3、电针期门、日月可促使胆管收缩,有助于排除胆道结石。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现代报道摘录】

对胆囊的影响针刺动物“日月”能促进胆汁分泌及胆囊收缩有利胆排石的作用。

电针日月穴,观察胆总管的引流情况,于针后30分钟,可见胆总管明显规律性收缩,迫使胆道造影剂通过奥狄括约肌而进入十二指肠。

又有报道,用皮内针针日月穴,在胆囊X线上,可见胆囊缩小。

25.京门肾募穴

【定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腹胀,泄泻,肠鸣;腰痛,胁痛。

【操作】直刺0.5-1寸。

26.带脉 足少阳、带脉交会穴 

【定位】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主治】①带下,月经不调,阴挺,经闭,疝气,小腹痛。

 

②胁痛,腰痛。

 

【操作】直刺0.8--1.0寸。

 

【古代文献摘录】 

《甲乙经》:

“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通,带脉主之。

” 

《金鉴》:

“主治疝气,偏堕木肾,及妇人赤白带下等证。

27.五枢 足少阳、带脉交会穴

【定位】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主治】①腹痛,便秘。

②带下,月经不调,阴挺,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28.维道 足少阳、带脉交会穴

【定位】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处。

 

【主治】①少腹痛,便秘,肠痈。

 

②阴挺,带下,疝气,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1--1.5寸。

 

【现代报道摘录】 

针刺麻醉  如腹股沟疝修补术,针肝俞、肾俞、横骨、维道(均为单侧)。

维道穴可能具 

有阻断髂腹股沟神经的疼痛冲动作用。

特别是高频率电针剌激横骨、维道,可减轻病人在皮 

肤切开时的疼痛反应。

 

带脉、五枢、维道均可调经止带,治疗赤白带下、月经不调、阴挺、疝气、少腹疼痛常与关元、三阴交同用。

*29.居髎  足少阳、阳跻脉交会穴'

【定位】在髂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可灸。

 

*30.环跳 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取法:

侧卧,被压于下面的下肢伸直,上面的髋、膝关节屈曲,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取穴。

 

【功用】祛风湿,强腰腿

【主治】半身不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操作】直刺2--3寸。

 屈膝屈股取穴

31.风市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腼横纹上7寸。

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为祛风湿的要穴,活络开窍。

祛风治疗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搔痒,脚气。

活络开窍治疗突发性耳聋(暴聋)

【操作】直刺1--2寸。

 

32.中渎 

【定位】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腼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主治】下股痿痹,半身不遂,脚气。

 

【操作】直刺1-2寸。

 

33.膝阳关 

【定位】在膝外侧,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取法:

屈膝,于股骨外上髁后,当髂胫束与股二头肌腱之间凹陷处取穴。

 

【主治】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小腿麻木,脚气。

 向内透曲泉可治膝关节冷痛。

【操作】直刺1-1.5寸。

 

*34.阳陵泉 合穴筋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用】疏筋利胆

【主治】1、治半身不遂,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疼痛,肩周炎,落枕,下肢痿痹。

2、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常与此穴附近有压痛点。

是治疗胆道疾患的要穴。

3、配支沟治胸胁胀痛、口苦、黄疸、呕吐。

4、小儿惊风,破伤风。

5、又可治月经过多。

【操作】直刺1--1.5寸。

 

【古代文献摘录】 

《甲乙经》:

“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

【现代报道摘录】 

胆囊炎、结石症 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规律性收缩,排出胆道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

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痊作用。

对慢性胆囊炎、结石症有治疗效应。

 

肝脾脏疼痛  针刺阳陵泉透阴陵泉,治疗肝脾脏疼痛疗效较好,用强剌激手法,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捻转出针。

 

调整脑血流量 针刺右侧阳陵泉和曲池穴可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出针后脑血管阻力降低却不明显。

而针刺阳陵泉对正常猫的脑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

 

35.阳交 阳维脉郄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主治】①胸胁胀满。

②下肢痿痹。

③癫狂。

【操作】直刺1--1.5寸。

36.外丘 郄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

【主治】①胸胁胀满。

②颈项强痛,下肢痿痹。

 

③癫狂。

④狂犬伤毒不出。

 (宜用艾炷灸伤处)

【操作】直刺1--1.5寸。

37.光明 络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功可明目,为治疗眼病的要穴。

【主治】①目痛,夜盲,目视不明。

常配睛明、风池、肝俞、命门。

 

②乳房胀痛,乳汁少。

【操作】直刺1--1.5寸。

38.阳辅 经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中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主治】偏头痛,以泻胆经肝火。

【操作】直刺0.8--1.2寸。

 

*39.悬钟 髓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功用】添精益髓

【主治】1、治半身不遂、头晕目眩

2、治落枕。

针尖宜向上平刺,透三阴交时应在腓骨前进针。

【操作】直刺0.5--0.8寸。

 

40.丘墟 原穴

【定位】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功可疏调肝胆,治疗胸胁胀痛,颈项痛,下肢痿痹,中风偏瘫多用。

又可治疟及踝关节扭伤。

【操作】直刺0.5--0.8寸。

 

*41.足临泣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四趾本节(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功用】回乳、清头目

【主治】1、治疗偏头痛,目外眦痛的常用穴。

2、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3、乳痈,乳胀,可回乳。

 

【操作】直刺0.3--0.5寸。

 

42.地五会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四趾本节(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第四、五跖骨之间,小趾 

伸肌腱的内侧缘。

主治足背肿痛,内伤吐血、眼痒眼痛、耳鸣、乳肿。

【操作】直刺0.3--0.5寸。

 

43.侠溪 郄火穴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第四、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可清热,治疗头痛目眩,耳鸣,耳聋,颊肿;足跗肿痛;又治疟疾。

【操作】直刺0.3--0.5寸。

 

44.足窍阴 井金穴 

【定位】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1、对偏头痛,胸胁痛,足附肿痛效好。

2、可开窍泻热,治疗耳聋耳鸣、喉痹、梦魇。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本经针灸注意事项:

1、风池穴针刺不宜过深,以免刺及椎动脉及延髓。

2、日月、渊液、辄筋针刺不宜过深,以免刺及内脏。

头面部诸穴,一般不用直接灸法。

复习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