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509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5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技术要求.docx

《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技术要求.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技术要求.docx

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技术要求

 

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目  次

前言II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技术要求3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3

3.1互联网租赁自行车3

3.2车载智能终端3

3.3智能锁装置3

4技术要求3

4.1总则4

4.2一般要求4

4.3车架5

4.4前叉5

4.5车轮/轮胎组合件6

4.6车把6

4.7支架7

4.8车锁7

4.9车载智能终端8

4.10其他8

5试验方法9

5.1测试条件9

5.2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附加要求试验1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深圳市投放运营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565-2005自行车安全要求

GB/T19994-2005自行车通用技术要求

GB/T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3564-1993自行车部件分类、名称和主要术语

QB/T1217自行车电镀技术条件

QB/T1880-2008自行车前叉

QB-T1893-1993自行车支架

QB2191-1995自行车反射器

QB/T1714-2015自行车命名和型号编制方法

QB-T1722-2017自行车泥板ISO4210-2014自行车安全要求Cycles—Safetyrequirementsforbicycles--Part9:

Saddlesandseat-posttestmethods

JISD9301:

2010一般自行车

3 术语和定义

GB/T3564-1993、GB3565-2005、ISO4210-1-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平台,采用分时租赁营运经营的自行车,主要服务于市民片区中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的自行车。

3.2 车载智能终端

安装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上,用于与企业运营平台交互的硬件设备,包括智能锁装置、卫星定位装置等。

3.3 智能锁装置

具有通信模块和时钟模块的智能装置,具有锁止和解锁功能。

4 技术要求

4.1 总则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除满足本部分的规定外,还需符合GB3565-2005中第4章,第5章,第6章的6.2、6.3、6.4、6.5,第7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的11.2、11.3,第12章的12.6,以及第14章,第15章,第17章,第18章的相关要求。

4.2 一般要求

主要尺寸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主要尺寸限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尺寸限值(单位:

mm)

项目

要求

把横管宽度

350~600

车架高度

≤480

鞍座离地高度

700~1000

前、后轮中心距

≤1200

轮胎公称直径

510~660(20~26英寸)

锐边和突出物

经装配成车后的自行车整车,应符合GB3565-2005中4.1和4.2的规定。

附加设施要求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允许配置适当大小的前置购物篮,但不得配置后行李架等载人、载货的附加设施。

最小断裂力矩

用于固定手柄杆、车把杆、杆端、鞍座和座杆的螺栓连接的最小断裂力矩应至少比制造商建议的紧固扭矩(有选择范围的,取其最大值)大50%。

把立管与前叉立管夹紧要求

把立管夹紧部分上端面与用于夹紧把立管的前叉立管伸出部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g(见图1)应不大于5mm。

前叉立管被把立管夹紧部分不应有螺纹。

尺寸g还应确保可以实现转向系统的正常调节。

注:

对于铝合金或符合材料的前叉立管建议不适用任何会导致损伤前叉立管内部的装置。

图1把立管与前叉立管之间的夹紧

4.3 车架

车架冲击强度

应符合GB3565-2005中第7章的规定。

车架振动强度

按5.2.3.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QB/T1880-2008中5.2.2.1规定的男式车架的规定。

车架脚蹬力疲劳试验

按5.2.3.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QB/T1880-2008中5.2.5的规定。

车架水平力疲劳试验

按5.2.3.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车架的任何部分应无可见裂纹或断裂,减震装置的任何零部件应无分离。

对于复合材料制成的车架,在试验中,其施力点的运动位移(峰-峰值)应不大于其初始值的20%。

车架垂直力疲劳试验

按5.2.3.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车架的任何部分应无可见裂纹或断裂,减震装置的任何零部件应无分离。

对于复合材料制成的车架,在试验中,其施力点的运动位移(峰-峰值)应不大于其初始值的20%。

4.4 前叉

一般要求

吸能性能

按5.2.4.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前叉的任何部分应无断裂或可见裂纹,且轴辊安装位的永久变形量小于40mm。

疲劳强度

按5.2.4.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前叉的任何部分应无断裂或可见裂纹。

对于复合材料制成的前叉,在试验中,其平均位置的任何方向的挠曲度应不大于其初始值的20%。

静弯曲强度

按5.2.4.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前叉的任何部分应无断裂或可见裂纹;测得轮轴或模拟轴的轴线相对于前叉立管轴线的永久变形量不大于10mm。

减震前叉轮胎间隙

按5.2.4.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轮胎与前叉肩应无相碰,前叉部分也无分离。

减震前叉拉伸强度

按5.2.4.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前叉的任何部分应无脱离或松开,在试验力的作用下前叉腿管状可伸缩的零件应无分离。

4.5 车轮/轮胎组合件

车轮

复合材料车轮的耐温性能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车轮采用复合材料的,按5.2.5.1规定的方法试验后,应满足以下要求:

——车轮的任意部件没有发生失效;

——试验过程中轮胎与轮辋未出现分离;

——轮辋宽度相对于初始最大宽度值,增加不超过5%;

——符合GB3565-2005中9.1径向和端面精度要求;

——符合GB3565-2005中10.2轮胎配合性要求;

——符合GB3565-2005中9.3静负荷要求。

辐条

辐条材料要求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辐条规格直径不得小于14号辐条的规定,其破坏拉力应不低于2.4kN。

辐条张力

使用辐条的前、后车轮,轮径超过22英寸的,其辐条张力应达到平均400N以上;轮径小于22英寸的,平均张力应达到300N以上。

单根辐条张力最低不应低于150N。

另外,偏芯车轮靠飞轮一则的平均张力应达到400N以上,另一侧则应达到300N以上。

前后车轮辐条张力以及车轮上的所有单根辐条张力都使用辐条张力计进行测定。

辐条防腐蚀能力

非电镀辐条防腐蚀能力按5.2.5.2规定的方法经过48h试验,应符合QB/T1217-1991中表5的一类件优质品要求。

4.6 车把

把横管和把立管组合件疲劳试验

按5.2.6.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把横管或把立管应无断裂或肉眼能见之裂纹。

把套强度试验

把横管两端必须装有把套或把塞。

把套和把塞按5.2.6.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把套应能承受100N的拉脱力,把塞应能承受70N的拉脱力。

4.7 支架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应采用单支架或双支架。

单支架

单支架锁紧力

按5.2.7.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不允许发生锁片脱开现象。

单支架疲劳强度

按5.2.7.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支架各部位不应有明显松动、起落呆滞、破损等现象。

单支架静态强度

按5.2.7.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永久变形不得大于10mm。

双支架

双支架锁紧力

按5.2.7.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不允许发生锁片脱开现象。

双支架疲劳强度

按5.2.7.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支架各部位不应有明显松动、起落呆滞、破损等现象。

双支架静态强度

按5.2.7.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永久变形量不大于5mm。

4.8 车锁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应安装有机械、电子通讯和互联网功能的智能锁装置。

车锁稳定性

智能锁应不低于8000次无故障开关锁循环。

气候环境适应性

高低温

处于工作状态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智能车锁在-5℃±2℃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应能正常开关锁;处于工作状态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车锁在55℃±2℃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应能正常开关锁。

恒定湿热

处于工作状态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智能车锁在温度40℃±2℃、相对湿度93%(+2%;-3%)的环境下放置48小时后,应能正常开关锁。

防护等级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智能车锁外壳防护等级应达到GB4208-2008中IP67及以上的要求。

4.9 车载智能终端

车辆应配备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可接收北斗或GPS或GLONASS等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并向企业运营平台上报位置信息;在室外无遮挡环境下卫星定位精度应小于15m。

应具备数据采集及传输功能:

a)应具备采集车辆位置、时间、车锁开关状态等信息并将其上传至企业运营平台的功能;

b)车辆位置信息应按照时间间隔周期采集,关锁状态下最大时间间隔4h。

4.9.1 应具备电源管理模块,对当前自行车充、放电量、当前电量信息等进行统计,并能向企业运营平台上报相关信息。

4.9.2 车载智能终端防水等级不应低于IP67。

4.10 其他

鞍座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鞍座高低应能调整,并应采用快速固定结构和可靠有效的挡块来保证其最少插入深度。

泥板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应配置前后泥板,其泥板能有效阻挡轮胎甩上的泥水。

泥板应符合QB/T1722-2017的规定。

泥板的保护范围

前泥板的弧长夹角不得小于45°,且后端与水平的夹角不得大于20°;后泥板的弧长夹角不得小于55°,且后端与水平的夹角不得大于30°。

前泥板的安全

前泥板按照5.2.11.2要求进行试验时前泥板应当不阻碍车轮旋转或阻碍方向控制。

反射器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应分别安装前反射器、后反射器、侧向反射器和脚蹬反射器,并应符合QB2191-1995的要求。

脚蹬

脚蹬—静态强度测试

按5.2.12.1进行试验,脚蹬或脚蹬轴应当没有断裂、可见裂纹或变形等可能影响脚蹬或脚蹬轴功能情况发生。

脚蹬—冲击测试

按5.2.12.2进行试验,脚蹬本体上的任何部件和脚蹬轴不应当有断裂,或者轴承系统不应当出现失效。

产品说明书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应附有说明书,运营企业应采用多元方式(如用户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在醒目位置告知用户。

说明书除符合GB3565的规定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a)禁止用户擅自改装、加装零部件;

b)运营企业的名称、商标、产品型号及执行标准号;

c)车辆适应人群,包括驾驶自行车用户应年满12周岁等;

d)应告知用户有关国家关于自行车骑行的法规等;

e)安装载物架/筐的车辆,应注明最大载重。

标记及标识

商标

应在车架明显部位标记运营企业的商标。

钢印和车辆标签

在车架本体不可分隔的醒目部位表面,应当永久性地标上每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唯一性整车编码(前管和中接头应当优先考虑)。

编码刻制不得影响自行车强度且易于观察和读取,不易磨损和腐蚀损坏,永久保持。

具体要求包括:

a)编码采用的是15位全数字代码结构,共有4部分组成,从左至右依次是企业代码、车种代码、生产年份代码、生产流水号代码;

b)编码刻制的字体高度应大于4mm(3号宋体);

c)应在车身明显位置设置车辆标签,并与钢印编码、智能锁唯一对应。

警示标识

应在车辆醒目位置标示警示标识:

a)驾驶自行车用户应年满12周岁;

b)载物架/筐最大载重,禁止载人;

c)应告知用户在使用前应测试刹车、鸣号装置性能。

5 试验方法

5.1 测试条件

仪器设备

本章所用的检测设备和器具应符合GB/T12742的有关规定要求。

环境温湿度

除特别规定外,测试及记录数值应在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为25%~95%的条件下进行。

试验顺序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测试和检验应按照下列顺序依次进行:

a)表面和装配检验;

b)尺寸要求检测;

c)性能要求检验;

d)强度要求试验;

e)说明书要求检查。

5.2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附加要求试验

尺寸检测

把横管宽度

用直尺,检查把横管宽度是否符合表1的要求。

车架高度

用直尺,测量中轴中心到车架立管顶端的尺寸是否符合表l的要求。

鞍座离地高度

用直尺,测量鞍座在最低和最高位置时的离地垂直尺寸是否符合表l的要求。

前、后轮中心距

用卷尺,测量两轮中心距尺寸是否符合表1的要求。

需测量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左右两侧的两轮中心距,取两值的平均数。

轮胎公称直径

目测,检查轮胎的标识是否符合表1的要求。

把立管与前叉立管夹紧试验

测量和观察把立管夹紧前叉立管的部分和转向系统应符合4.2.5的要求。

车架试验

车架冲击试验

按GB3565-2005中第7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车架振动强度试验

按QB/T1880-2008中6.2.2.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车架脚蹬力疲劳试验

按QB/T1880-2008中6.2.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车架水平力疲劳试验

如果车架拆除一根车管可由男车变为女车时,试验在拆除这根车管后进行。

试验时并不需要装上原配的前叉,只要长度相同的替代前叉都可使用,将其正确地安装在车架前管的前叉合件中。

如装有减震前叉,则将其锁住在如同一个80kg的骑行者骑坐在自行车上时的长度,或者也可以通过调节弹簧/减震器,或其他外在的手段达到此要求。

在试验过程中,减震车架通过旋转连接装置,将车架的活动部分锁定在如同一个80kg的骑行者骑坐在自行车上时的位置。

这可以通过锁住减震装置来实现,或者,如果某种减震装置不能被锁住,可以由一个长度等同减震装置被压缩时的实心连杆代替。

确保前后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如图2所示。

对无支架连接只靠柔性连接平叉的减震车架,在试验时,确保任何减震装置都被设置为可提供最小阻力,以确保车架测试准确性。

如果减震车架有可调节的支架或连杆,通过调整那些可调部件的位置,改变自行车对路面的接触阻力或改变自行车的高度,以保证车架受力最大。

车架以其正常姿态安装,在后勾爪与刚性支承的连接点紧固后不妨碍其旋转(例如,最好是绕后轴),如图2所示。

确保前轴与后轴处于相同的水平位置。

对前叉勾爪处施加一个周期性的动态水平力,向前力F2=450N,向后力F3=450N,共100000次,如图2所示。

前叉在垂直方向虽受到限制,但在力的作用下,可在水平方向前后自由移动。

试验频率应不大于10Hz。

说明:

1——导向滚轮;

2——后轴刚性枢轴支承的连接点。

图2车架水平力疲劳试验(单位:

mm)

车架垂直力疲劳试验

a)概述

如果车架拆除一根车管可由男车变为女车时,试验在拆除这根车管后进行。

如果减震车架有可调节的支架或连杆,通过调整那些可调部件的位置,改变自行车对路面的接触阻力或自行车的高度,以保证车架受力至最大。

按照QB/T1880-2008中6.2.5.5所述的方式固定后减震装置。

如果有减震前叉,将其锁住在如同一个80kg重的骑行者骑坐在自行车上时的长度。

或者也可以通过调节弹簧/减震器,或其他外在的手段达到此要求。

b)试验方法

车架以其正常姿态安装,在后勾爪与刚性支承的连接点紧固后不妨碍其旋转(例如,最好是绕后轴),如图3所示。

在前轴处安装一个合适的滚轮,目的是让处于试验中的车架在前后方向上有可伸缩的余地。

将鞍管以最小插入深度插入到立管中,或者在立管中插入一根等长的钢棒,插入深度为75mm,按制造商说明将其用标准的夹具夹紧。

在钢棒的上部牢固地连接一个水平向后的延伸物,如图3所示E,其在钢棒长度上的H点位置,见图3尺寸h3,相当于特定车架推荐的自行车最大鞍座高度时鞍座夹紧的中心位置,或者,如果最大鞍座高度无数据,则h3尺寸应为250mm。

在延伸物E与实心钢棒轴线的交点H的后面70mm处,如图3所示,施加重复垂直向下的动态力F4=1000N,试验周期为50000次。

最大试验频率10Hz。

说明:

E——水平向后的延伸物;

H——相当于自行车鞍座夹紧中心的位置;

1——自由滚轮;

2——钢棒;

3——锁紧状态的减震器或后平叉的枢轴连接;

4——后轴刚性枢轴支承的连接点。

图3车架垂直力疲劳试验(单位:

mm)

前叉试验

前叉吸能试验

将前叉立管置于V型垫坎上,并在JZ.J腿开口槽安装1只轻质滚轮,然后,垂直方向对前轴辊安装部位施加40J能量,进行吸能试验,如图4所示。

试验后,查看各部是否有开裂及折断,并测出其永久变形量。

注:

前叉立管置于V型垫块上时,应错开下轴档的配合部位。

图4前叉吸能试验(单位:

mm)

前叉疲劳试验

用前脸组合部件将前叉立管固定后,在车轮面内侧对安装在叉腿开口槽的负荷夹具施加±450N的力(施力方向与前叉立管成直角),并重复100000次。

试验后,查看是否有破损及肉眼能辨别的龟裂。

此外,碳纤维制前叉还需测出在试验中平均位置任何方向的最大挠曲度。

试验时,其振动频率不得超过25Hz。

图5前叉疲劳试验

前叉静弯曲强度试验

前叉应安装在一个模拟前管的夹具内,用标准的前叉合件固紧,并两前叉腿勾爪槽口的轴线上安装一个可绕轴旋转的加载附件,如图6所示。

在加载附件上安放一个偏移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前叉在车轮平面内、在前叉立管轴线的垂直方向上的偏移和永久变形量。

在车轮的平面内、垂直于前叉立管的轴线、车行相反的方向上,施加一个100N的静态预负荷在试件的辊轮上。

移去该负荷再重复施加,直至得到一个偏移的常量。

将偏移测量装置归零。

将静负荷增加到F5=1000N,保持该力1min,然后将力减少到100N,记录其永久变形量。

说明:

1——可绕轴旋转的负载承受部件

2——偏移测量装置

3——装有前叉合件的刚性装置

图6前叉静态弯曲测试(典型安装)

减震前叉轮胎间隙试验

按照QB/T1881—2008中5.2.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减震前叉拉力强度试验

将前叉立管装夹在合适的刚性支承内,保持夹紧力并远离前叉肩;对前叉施加2300N的拉力并均匀地分布在两前叉腿的勾爪上,其方向远离前叉肩并与前叉立管的轴线平行。

保持该力1min。

车轮/轮胎试验

复合材料车轮的耐温性能试验

在测试前,应将组装完好的车轮装上适配的轮胎,并按轮辋/轮胎标注的最大充气压力值中较小的值充气;车轮端面跳动需符合GB3565—2005中9.1的规定,同时需记录轮辋的最大宽度。

用图7所示的专用工作台测量轮胎充气后的轮辋边缘的最大宽度(连续测量)。

将车轮置于已预热到80℃的气候箱内的底面上,以轮轴和轮胎为支撑点,飞轮侧向上,持续4h。

如图8所示。

4h结束后,车轮应从气候箱中取出,在室温下冷却4h,再测量轮辋宽度。

图7轮辋最大宽度测量

图8车轮放置图

辐条防腐蚀能力试验

按QB/T1217-1991中5.4.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车把试验

把横管和把立管组合件疲劳试验

将车把用适当的力矩固定在把立管装配限位标识处,把套与把立管轴线成直角的固定状态下,在把横管距离末端50mm的位置,与把立管袖线平行的方向施力,并以25Hz以下的振动频率,先进行50000次同相试验,再进行50000次异相试验。

高翘式车把(指上翘部分超过250mm的车把)只进行同相试验,向与把立管轴线垂直的方向施力。

施加于车把上的试验力如表2所示。

如果是把立管是从外侧夹紧前叉立管,可将其固定在与前叉立管外径相同、长度适当的试验棒上进行试验。

图9把横管和把立管组合件疲劳强度试验(单位:

mm)

表2施加于车把上的试验力(单位:

N)

车把材料

下垂式车把

平式车把

高翘式车把

同相力,F1

异相力,F2

同相力,F1

异相力,F2

同相力,F1

铁类

±350

±150

±250

±150

±150

非铁类

±450

±200

±350

±200

±210

把套强度试验试验

a)把套拉脱力试验

将把套装在试棒上,浸在60℃+2℃的温水中4小时以上,然后取出来放置30分钟以上,并在2小时以内,按图10所示,用拉伸试验具拉把套来确认其拉脱力。

试验时,圆环和把横管的径差须在0.2mm以下。

如果是整车试验,可不使用试棒,直接将把套装在把横管上。

试棒应使用JISG4303规定的SUS304圆棒,其表面需用JISR6252或JISR6253规定的研磨颗粒度为P320的研磨纸或耐水研磨纸进行精加工。

图10把套拉脱力试验

b)把塞及把端盖拉脱力试验

将车把绑带用把塞及把端盖组合好后,按图11或图12所示,用拉伸试验具拉把塞及把端盖的一侧,查看配合部的拉脱力。

图11把塞拉脱力试验

图12把端盖拉脱力试验

支架试验

支架锁紧力试验

按QB/T1893—1993(2009)中5.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单支架疲劳强度试验

按QB/T1893—1993(2009)中5.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单支架静态强度试验

在单支架锁紧状态下,用弹簧秤朝支架解除锁紧状态的方向施加100N的力,锁紧装置不能解除。

将单支架固定在试验车架或试验夹具上,然后用弹簧秤相对自行车中心面或夹具中心面的外侧横向(与支架腿成直角)对单支架下端先施加20N的力,设定一个基准点后,再施加150N的力,持续1分钟,卸去施力后,用毫米刻度量具测出基准点的永久变形量。

双支架疲劳强度试验

将双支架固定在试验夹具上,松开锁定装置,然后以每分钟15至20次之间的频率起落支架,反复操作8000次。

双支架静态强度试验

将锁定的双支架固定在试验车架或者试验夹具上,双支架下端也用夹具夹住,然后用弹簧秤对夹具中心部朝双支架落下方向施加200N的力,锁定装置不能松开。

接着,朝相反方向先施加20N的力,定一个基点后,再施加200N的力,持续1分钟,卸去荷重,记录施力处的永久变形量。

车锁试验

将车锁进行机械、电子通讯和互联网功能的试验,观察车锁能否正常工作。

智能终端试验

定位精度试验

查看手机APP上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在电子地图上的位置,在直径100m~120m范围内多次移动车辆后检查车辆定位精度。

数据采集和传输试验

按照开锁、骑行、关锁的正常流程多次使用车辆,观察其上传至企业运营平台的数据类型、数据传输时间间隔。

鞍座试验

目测和手动实验。

泥板试验

泥板的尺寸要求检查

用卷尺测量泥板弧长和直径。

前泥板的安全试验

前泥板的安全试验

分下述二阶段试验:

a)第1阶段:

切向障碍试验如图12所示,在辐条之间、前泥板支棍下插入直径为12mm的钢杆并触及轮辋,然后转动车轮,对泥板支棍施加一个向上的切向力160N,保持该力1min。

除去钢杆,检查车轮等零部件情况。

b)第2阶段:

径向力试验

如图13所示,在离前泥板末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