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454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ocx

《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ocx

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论述的问题有问题教学模式基本内涵、主要特点;问题教学模式下师生的作用;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和应用;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以及思想政治课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

一、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问题教学模式也被称为“问题—发展性教学”,是苏联教育家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马赫穆托夫、列尔涅尔、斯卡特金等人是问题教学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

问题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要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程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来解决真正的(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self-directedlearning)的能力。

问题教学模式作为国际上普遍重视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在我国也受到广泛重视。

我校从1998年秋开始进行“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和探索,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教改效果。

本文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对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建构加以论述。

二、问题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问题教学模式是强调“以知识的体验和方法的应用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有如下突出特点:

1、情境性和综合性

教师将教学的目标置于(anchor)一个大情境中(比如用影碟表现的一个事件),引导学生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亲历其境”的学习,因此情境性是其首要的特点。

所谓情境性,是指具有实践与应用的背景。

在要素学习中,知识的接受不一定放在问题背景之中,为了求得学习的简约化,有时甚至采用条目式的学习。

问题教学则不同,它需要问题的情境,通过问题的情境去探测解决问题的途径。

问题的情境通常也是综合性的,它不同于学科要素学习的单一性。

学科要素学习往往从一个具体要素的理解着手,渐次达到对学科要素整体的积累;而问题教学的学习,则需要从综合的情境中去分析出头绪。

2、体验性和感受性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经历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但是,对于人类已经理性认识了的客观世界,就不怕让每一个个体去重复,因此接受性的学习,可以说是以理性的认识为特色的学习。

然而,这种理性的认识,由于缺乏感受,容易走上“理论脱离实际”之路。

问题教学强调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得到感性的认识,使理性的要素内化为指导行为的认知结构,因此体验性和感受性是问题教学的又一个特点。

教师为学生提供能够反映所要学的知识、又能够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相关联的问题,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发现其中的关系,理解其中的新侧面,可以深刻地理解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策略。

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学习,对习得的要素是否有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是问题教学效果的一项反馈。

3、探索性和创造性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个体认识问题的基本因素及其内部关系的过程,是个体对有关信息经过调节、重组,直至领悟其关键的过程,可以采取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与途径去探索问题的解决。

因此问题的解决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都能得到开发,呈现出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三、问题教学模式下师生的作用

马赫穆托夫等人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活动为基础,如讲解、复习、指定家庭作业等,都只是从教师活动的角度去考虑。

这种教学结构对学生的活动毫无反映或反映甚少,“不能保证对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过程实行控制”,也不能“保证学生的发展”。

问题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完成课前的教学设计、情境创设、问题设置三大任务来体现。

他们认为,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是教学活动的重心。

当然,马赫穆托夫等人并没有否认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的探索,始终放在师生活动的统一过程中来考察,认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要处在教师的控制之下。

四、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和应用

(一)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的具体形式

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应该说是多样的,但是在多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形式,并认为是一种最佳的模式:

 

下面,我们以高一思想政治第三课“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为例,对这一教学模式作详细的说明:

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企业经营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明确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以及企业应该坚持正当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形成声音、图像、文字、图表的立体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如下:

情境一:

 

(组织学生对降价销售、恶性降价、低价倾销、价格联盟等经济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发言。

通过对问题一的解决,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正当竞争,什么是不正当竞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从而完成“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这一教学目标。

情境二(情境一的推进):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发言。

通过对问题二的解决,使学生懂得现代企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名牌战略,从而完成“企业要树立良好信誉和形象,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提供优质的服务”等教学目标。

情境三(情境二的推进):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发言。

通过对问题三的解决,使学生懂得一个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与处于中心地位的企业经营者本人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需要较高的素质。

从而完成“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这一教学目标。

(二)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思想政治课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当然“教师教得轻松”是指上课,因为问题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在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教学活动的重心。

所以在课堂上,必须最大限度地压缩教师讲的时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课堂上教师的工作主要是适时引导和总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完成课前的教学设计、情境创设、问题设置三大任务来体现。

课前准备工作量相当大,仅靠单个教师去做,显然是不行的,也不可能长久坚持,必须发挥备课组、教研组的优势,坚持集体备课。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规划和构想,其核心内容是对教材的处理,不同的教师由于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差别,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教材的处理是不一样的。

教学设计是实行问题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着问题教学的成败。

必须全面分析教材,精心构思教学思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教材处理应该服从于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设置,为此不能一味地遵循教材的原有结构,必要时可以打破教材框、节结构的限制,进行恰当的重组。

如“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一课,教材原有结构为“企业经营者的三个素质---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企业要坚持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为了便于情境的推进和问题的设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打破了这种顺序(详见前文),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哪些内容学生是已知,哪些内容是未知;哪些内容易懂,哪些内容理解有困难;学生对课本所给观点是否有怀疑;学生思想认识存在哪些问题等等,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避免问题教学时的面面俱到和无用功现象,提高问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引入材料,创设情境

情境性是问题教学模式的首要特点,情境的创设是通过材料(文字、数据、图片、音像等)这一载体来实现的。

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基本理论观点与较为丰富的感性材料相结合,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同时又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这些感性材料从时间上讲,大多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缺乏时代气息;从空间上讲,远离学生实际,往往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在引入材料时,要注意三点,第一,从时间上讲,材料的选取要反映时代的脉搏,应当让学生感受到当代最新实际;第二,从空间上讲,材料的选取应当尽量贴近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避免成人化倾向;第三,通过精选材料,将教学目标(概念、原理、观点等)融入到具体的材料之中,使学生能够从对材料的分析中去接受、感悟知识。

在创设情境时,应当力求情境的发展性,即在情境的不断推进中,自然地呈现问题。

提倡一则材料反复使用,一个情境贯穿始终。

如“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一课,创设了三个情境,后面一情境都是在前一个情境基础上的推进,随着情境的推移,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3、优化问题设置

3.1.问题的设置力求精简实效

问题教学模式下“问题的设置”是关键和中心。

参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研究者们把问题分为高水平问题和低水平问题,高水平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更为精细的思维,需要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和综合,并进行推理和概括;而低水平问题则只是要求学生回答一些事实性信息。

在问题教学模式下往往把高水平问题称为“主问题”,把低水平问题称为“枝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个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接受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时,会以愉快的心态去接受它。

如果超过这一限度,人们的心情会因此而变得烦躁不安,思维会发生紊乱。

在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时,要防止问题过多和过滥,力求精简实效。

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我们认为一堂课中“主问题”以2—3个为最佳。

3.2.问题的设置要有适当的隐蔽性和启迪性

实行问题教学时,问题设设置不能过于简单明了,要具有适当的隐蔽性和启迪性,要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起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扩展,思维能力得以发挥。

现以“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一课为例,分别作如下设问:

 

显然“设问B”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参与感和开放性思维,其课堂教学效果将远远高于“设问A”。

4、课堂教学

问题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是教学活动的重心,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去讨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下面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4.1.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

问题教学模式下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激烈程度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思维活跃敏捷。

因而,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要有知识交流、信息交流外,更要有思想交流、情感交流,要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这种良好的师生情感氛围一旦形成,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主动性必然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教与学配合默契的最佳效果。

教师不以权威的模式来教训学生,不要蔑视和压制学生的新思想、新方法,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不要简单地判定为“是”与“非”。

要将错误解答中合理的成份挖掘出来,将正确解答的不同方法与途径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探索出来。

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奇特的想法,教师不要轻率地予以否定,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对于不同的观点,大家可以开诚布公的讨论。

美国学者奥斯本创造的智力激励法(Brainstorming)值得我们借鉴,它以“群言堂”为特征,是一种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充分民主的方法。

它通过四至六人的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互相启迪、相互激励、相互修正、相互补充,从而达到问题的解决。

创设民主、宽松课堂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是问题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保证。

4.2.进行恰当、合理的感性铺垫

问题教学模式下的“主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更为精细的思维,需要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和综合,并进行推理和概括,难度较大。

因此,在问题提出之前,有必要作一些感性的铺垫,如教师事先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启发,或向学生提供一些问题枝干(如“……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很重要?

”等),或播放一些录像和图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维。

教学实践中常常用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茫无所知或回答远离方向,这同没有进行感性铺垫有很大的关系。

4.3.保证充足的思考、讨论时间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情境的清晰性、问题的难易度以及问题解决的时间。

当个体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去解决,通常要经历三个过程,第一,凭藉现有的认知结构。

面对一个新问题,任何人都首先会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加以思考,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第二,试误。

当个人所具有的经验,已不足以应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或者说个体所遇到的问题情境与个体的认知发生冲突时,即个体的认知结构无法去同化已有的的事实时,他们会尝试采用试误的办法,逐渐达到问题的解决。

第三,顿误。

当凭藉试误依然不能解决问题时,学习者便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学习上位的理论,这种学习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习者会突然顿误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经过努力达到成功。

在问题解决的学习中,由于“主问题”属于高水平的问题,要求的思维力度较大,其解决一般都有要经历这三个阶段,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思考、讨论以及组织语言的时间,而后再让学生发言,避免即问即答。

五、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1、能极大地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我们将98届高一648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主要运用问题教学模式,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并采用问卷、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了两年的跟踪调查。

在实验组中“很喜欢政治课”的同学由高一时的76.7%上升到高二的82.8%;在对照组中“很喜欢政治课”的同学由高一时的32.6%下降到高二的18%。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枯燥心理而丧失学习兴趣。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奋趣、不想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不争的事实。

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问题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方面是有其独特的功能的。

“问题教学模式”首要特点就是情境性,它强调将抽象和枯燥的理论置入丰富和生动的情境中,使之材料化、情境化、问题化,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适应了当前文科综合考试的需要

通过“问题解决学习”,学生可以有效地使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可以对“方法论”有深入的体验,对如何去认识新的情境,探测新的途径有深入的体验。

国内外教学实践证明,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问题教学模式确实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的态度,掌握探究的方法。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引入这一教学模式,较好地适应了当前文科综合考试的需要。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这两年的文科综合试卷进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命题者十分强调在新材料、新情境中创设问题,以此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非常鲜明地呈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

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强调“问题解决学习”与文科综合考试的“问题为中心”的主体设计思想是相吻合的。

3、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不少是只注重形式,忽视内容,在具体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它的推广。

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模式从实践的角度讲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可操作性强”,通过问题教学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思想政治课更贴近现实、更贴近社会、更能反映时代的脉搏。

六、思想政治课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问题

思想政治课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时,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不同教学模式的整合:

问题教学模式有其优势,但它并不能包打天下,不可能、也不必让学生完全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一切内容,它应该和其它学习途径和方式结合起来,应发挥不同学习形式的优势,促进知识经验的整合。

2、问题教学模式需要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问题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探究,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学习者完全自由探索。

在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会面临一系列特定的困难,而且,当问题的难度比较高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可能不足以应付挑战,还需要在知识准备上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外在的引导和支持对于这种学习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3、教师培训的重要性:

在以问题解决为基础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小了,而是更为关键了,他们的设计、引导、支持和促进作用对学习的成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以往许多教学改革之所以失败,忽视教师的作用、忽视教师培训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杜殿坤《原苏联教学论流派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99年1月第1版

4.W·I·B·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79年2月第1版

5.马赫穆托夫:

《教学的问题性原则》,《教育研究》,1985年第10期。

6.高觉敷、叶浩生:

《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第一版

8.林德宏《科学思想史》江西科技出版社85年7月第1版

9.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96年12月第1版

12.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1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97年5月第2版

14.张建伟、陈琦:

《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