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维广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248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吕维广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吕维广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吕维广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吕维广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吕维广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吕维广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ocx

《吕维广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维广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吕维广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ocx

吕维广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学科分类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姓名吕维广学号1103030540062

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2011级

指导教师张金勇职称副教授

二○一年月

 

贵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亲笔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5

Abstract6

一、绪论7

(一)研究背景7

(二)研究动态7

1、国外研究动态7

2、国内研究动态8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9

1、留守初中生9

2、心理健康9

3、应对方式9

(四)研究意义9

1、理论意义9

2、实际意义10

二、研究基本假设10

三、材料与方法11

(一)研究对象11

(二)研究工具11

1、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11

2、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12

(三)测试过程与数据处理12

四、研究结果12

(一)心理健康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的分情况12

1、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的平均分与标准差12

2、应对方式量表各因子的平均分与标准差13

(二)性别与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14

1、性别与心理健康的差异分析14

2、性别与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15

(三)年级与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16

1、年级与心理健康的差异分析16

2、年级与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18

(四)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20

五、讨论21

(一)威宁县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整体状况21

(二)留守初中生在性别出现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21

(三)留守初中生在年级出现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22

(四)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23

六、总结23

(一)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分别在性别、年级存在显著的差异。

23

(二)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23

参考文献24

致谢26

附录27

摘要

本研究以威宁县海拉中学(初一至初三)197名留守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陈树林编制的应对方式量表对三个年级的留守学生进行测试,具体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从中找出能提高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以及帮助他们自己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

本文通过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的结论是:

一、农村留守初中生在性别上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强迫症状、心里不平衡、敌对、发泄情绪、否认幻想几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二、农村留守初中生中学生在年级上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焦虑、适应不良、问题解决、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几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三、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关键词:

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留守初中生

Abstract

Inthisstudy,takingWeiningCounty,middleschool(grade1to3)of197leftbehindstudentsastheobjectofstudy,compiledbyWangJishengofpsychologicalhealthofmiddleschoolstudentsandthecopingstylescalecompiledbyChenShulininthreegradeleftbehindstudentswereteste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ruralleftbehindjuniorhighschoolstudentsmentalhealthandcopingstyle.Inordertofindouttheruralleftbehindjuniorhighschoolstudentscanimprovethelevelofmentalhealthandcopingstyleofmeasuresandhelpthemtounderstandthementalhealthstatusandcopingstyle.Inthispaper,throughtheuseofSPSS19.0fordataprocessing,theconclusionis:

first,theruralleftbehindjuniorhighschoolstudentsintermsofgenderobsessive-compulsivesymptoms,mentalhealthandcopingstylesofpsychologicalimbalance,hostile,toventtheiremotions,todenytheexistenceofsignificantdifferencesinsomedimensionsoffantasy;studentsingradesofmentalhealthandcopingstyleofjuniorhighschooltwoagriculturalvillage,interpersonalsensitivity,anxietyandtension,maladjustment,problemsolving,escape,venting,fantasydeniedtheexistenceofsignificantdifferencesonseveraldimensions;thereisasignificantcorrelationbetweenthethree,mentalhealthandcopingstyle.

Keywords:

mentalhealth;copingstyle;juniormiddleschool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高速的经济发展必然带动人口的流动,农民工进务工的人员也随之增多,他们的生活条件差,经济收入低下,致使他们的子女无法在城市上学[4]。

因此,他们在进城务工的同时,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受教育,这就形成了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他们在生活条件和身心健康度处于弱势,也就被称作弱势群体。

当前,国家和社会都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予高度的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就成为高度关注的对象。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年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产生心理孤独感、不安全感、偏执、狂躁等心理问题;面对生活终于到的问题,他们常常选择,否认、回避、退缩等行为[5]。

在这两方面尤其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更为突出。

威宁县是贵州省的一个贫困县,留守儿童众多,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下。

这就是本文选择以威宁县农村留守初中生为例,研究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一个切入点。

(二)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从研究地域上看,国外留守儿童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地区[10]。

研究主要涉及这些国家或地区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问题等方面。

主要是从移民对留守儿童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方的影响。

描述了留守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影响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的因数,和心理健康与情绪、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留守儿童在父母受文化程度和从事的职业方面的差异,性别与心理健康差异也作了相应的研究。

在对农村留守初中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也有相应的研究,但不是很具体。

2、国内研究动态

从国内各大资源网站和相关文献可知,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一直备受关注,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

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有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1]。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比县城的高一倍还多。

原因在于农村的孩子的视野比较狭窄,父母不在身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加大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常常表现为偏执、内向、孤独[7]。

(2)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

有研究表明:

父母外出时间长短直接对子女心理健康有较大的影响,父母外出十年以上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2];代养人的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高,溺爱型的其次,专制、放任型的最差;男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留守儿童[5]。

结论,留守儿童的性别、代养人的教养方式、父母的外出时间长短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3)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在何成森教授的研究中留守初中生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并不是以前的研究认为的留守学生就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1]。

积极的应对方式的因子与心理健康量表中的多数因子成负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多数心理健康量表中的因子成正相关[2],不同情绪启动下的留守初中生采取应对方式不同。

积极情绪可以认个体选择良好的应对方式,消极情绪则加强个体对消极应对方式的选择。

综上所述,可见农村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与心理健康方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方面也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但有些方面不够细致、具体。

如在留守学生中,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性、不同年龄之间是否有差异、不同年级之间是否有差异等。

这一些都有待从新研究。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留守初中生

留守初中生界定为不能随父母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活动,而留在家乡或其他地方很少与父母见面,由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18岁以下的初中学生。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3、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是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分析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丰富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帮助农村学校构建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对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了解、评估他们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可以对他们的问题的成因、特点、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对丰富和完善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关理论基础。

从而达到帮助农村学校构建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实际意义

(1)探索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发生的根源,为对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和干预手段提供心理学依据。

当前,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因此,探索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2)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可以让他们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达到维护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

受诸多因素影响,许多农村留守学生对自身的心理状况不了解,对健康认识误解也使得农村学生不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通过对他们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形成心理健康观念,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意识。

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上的身优点和不足,逐步完善自我。

进而达到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予高度的关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研究基本假设

在以前的研究中,农村留守中学生比非留守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普遍较低,大多数留守初中生都有轻度的心理问题;在性别上总体水平相差不大,在个别维度上有所差异。

本文的研究基本假设有以下几点:

1、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在性别上存在差异。

2、心理健康水和应对方式在年级上有存在显著的差异。

3、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

三、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贵州省威宁县海拉中学的在校学生,以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半年以上的农村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当地12个班中挑选出210名留守儿童做被试。

对学生进行发放问卷、实施调查,实际收回问卷205份,回收率97.6%,有效问卷197份,有效问卷占95.6%。

基本情况如下

表3-1被试基本情况(N=197)

人口学变量

人数(人)

百分比(%)

性别

104

52.8

93

47.2

年级

初一

59

29.9

初二

78

39.6

初三

60

30.5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男生占52.8%,女生占47.2%,男生略多于女生;在年级变量上,初中各年级学生各年级人初—59人占29.9%,初二有78人占39.6%,初三有60人占30.5%,初二的人数略多与其他两个年级。

(二)研究工具

1、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

该量表由王极盛教授编制,用来评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该量表有60个项目,包含了10个因子,每个因子含有6个项目。

这十个因子分别是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因子,由应试者进行自评,评分为五级评分。

2分—2.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问题。

3分—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等程度的症状。

4分—4.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

如果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

总分反应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2、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有2个分量表,一个是“指向问题的应对”分量表,包括“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3个因子;另一个是“指向情绪的应对”分量表,包括“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4个因子。

每个因子由几个条目组成,条目为4级评分,1=不采用;2=偶尔采用;3=有时采用;4=经常采用。

因子分由条目分相加即可,属于同一分量表的因子分相加即分量表分数。

一般不计量表总分。

(三)测试过程与数据处理

由施测者按照指导语组织测试。

每个问卷的测试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心理健康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的分情况

1、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的平均分与标准差

表4-1威宁县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

因子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偏执

197

2.4442

.67866

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

197

2.6548

.67648

抑郁

197

2.4459

.82781

焦虑

197

2.8249

.75231

学习压力感

197

2.8139

.78520

适应不良

197

2.5525

.66309

情绪不稳定

197

2.6015

.69650

强迫症状

197

2.8790

.66488

敌对

197

2.0812

.75096

心理不平衡

197

2.6455

.82357

心理总分

197

2.5943

.49600

从表4-1可以看出威宁县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各维度的总均分为2.5943,,各维度的平均分都在2分—2.99分之间,说明总体存在着轻度的心理问题,且强迫症状因子平均分最高为2.8790;敌对因子均分最低2.0812;高于总体均分的因子有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均分2.6548、焦虑均分2.8249、学习压力感均分2.8139、情绪不稳定均分2.6015、心理不平衡均分2.6455。

说明这几个因子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略高于其他的因子。

2、应对方式量表各因子的平均分与标准差

表4-2威宁县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

因子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问题解决

197

2.8499

.51785

寻求支持

197

2.6287

.51400

合理解释

197

2.6904

.56257

忍耐

197

2.4442

.61085

逃避

197

2.3490

.65736

发泄情绪

197

2.1421

.68333

幻想否认

197

2.1695

.62848

应对总分

197

2.5109

.30047

从表4-2可以看出威宁县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各维度的总均分为2.5109,标准差为.30047,该量表为5点计分中值为2.5,平均分超过中值。

其中,高过中值均分的为“指向问题应对”分量表的因子有问题解决2.8499、寻求支持2.6287、合理解释2.6904;“指向情绪的应对”的分量表的因子各项均分逃避2.3490、发泄情绪2.1421、忍耐2.4442、幻想否认2.1695。

从总体情况上看“指向问题应对”分量表的因子均分高于“指向情绪的应对”的分量表的因子各项均分。

(二)性别与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1、性别与心理健康的差异分析

表4-3威宁县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男(M±SD)

女(M±SD)

T

Sig

偏执

2.5144±.69871

2.3656±.65028

1.542

.125

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

2.6442±.70599

2.6667±.64550

-.232

.817

抑郁

2.4135±.89164

2.4821±.75320

-.580

.563

焦虑

2.8253±.75627

2.8244±.75196

.009

.993

学习压力感

2.8654±.82702

2.7563±.73580

.974

.331

适应不良

2.5978±.67933

2.5018±.64432

1.014

.312

情绪不稳定

2.6330±.76372

2.5663±.61490

.678

.498

强迫症状

2.5577±.65802

3.2384±.45802

-8.496

.000***

敌对

2.3622±.88083

1.7670±.37922

6.271

.000***

心理不平衡

2.6569±.60929

2.5244±.63774

12.15

.000***

心理总分

3.1554±.55851

2.0753±.40683

1.917

.057

注:

*p<0.05,**p<0.01,***p<0.001(下同)

由表4-3威宁县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可以看出在强迫症状男生低于女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在敌对男生(M=2.3622),女生(M=1.7670),男生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在心理不平衡男生(M=2.6569),女生(M=2.5244),男生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差异(p<0.001)。

2、性别与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表4-4宁县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男(M±SD)

女(M±SD)

T

Sig

问题解决

2.8393±.53292

2.8618±.50307

-.303

.762

寻求支持

2.5838±.52897

2.6790±.49472

-1.300

.195

合理解释

2.6962±.56430

2.6839±.56362

.153

.879

忍耐

2.5144±.60221

2.3656±.61410

1.716

.088

逃避

2.3606±.65529

2.3360±.66297

.261

.794

发泄情绪

2.4447±.71220

1.8038±.45571

3.855

.000***

幻想否认

2.4769±.63754

1.8258±.40025

8.677

.000***

应对总分

2.5863±.29714

2.4265±.28262

7.601

.000***

从表4-4宁县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可以看出发泄情绪维度上男生(M=2.4447),女生(M=1.8038),男生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差异;在幻想否认维度上男生(M=2.4769),女生(M=1.8258),男生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差异。

(三)年级与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1、年级与心理健康的差异分析

表4-5心理健康各维度在年级上的平均数标准差

初一(M±SD)

初二(M±SD)

初三(M±SD)

偏执

2.5734±.73843

2.3312±.60152

2.4639±.69846

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

2.9435±.56866

2.5534±.69032

2.5028±.67821

抑郁

2.3757±.77780

2.5321±.89976

2.4028±.78010

焦虑

3.2373±.59709

2.7436±.68518

2.5250±.80419

学习压力感

2.8814±.91604

2.7094±.71140

2.8833±.73409

适应不良

2.4520±.60731

2.4487±.69802

2.7861±.61837

情绪不稳定

2.5706±.53534

2.6966±.68098

2.5083±.83836

强迫症状

2.9548±.68985

2.8868±.60570

2.7944±.71332

敌对

2.1384±.75503

1.9936±.68452

2.1389±.82747

心理不平衡

2.5565±.85355

2.6047±.81919

2.7861±.79434

心理总分

2.6684±.46435

2.5500±.47895

2.5792±.54553

由表4-5可看出在初中三个年级心理健康中总平均分最高为初一年级(M=2.6684),而初二年级最低(M=2.5500),初三年级(M=2.5792);在初一年级中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因子平均分最高(M=2.9435),敌对因子最低(M=2.1384);在初二年级中强迫因子平均分最高(M=2.8868),敌对因子平均分级最低(M=1.9936);在初三年级学习压力感因子平均分最高(M=2.8833),敌对因子平均分最低(M=2.13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