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湖泊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138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7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流与湖泊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流与湖泊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流与湖泊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流与湖泊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流与湖泊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流与湖泊整理.docx

《河流与湖泊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与湖泊整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流与湖泊整理.docx

河流与湖泊整理

世界河流与湖泊

一、初步感知

2、各大洲的河流

 

2、河流分类

1、内流河

不注入海洋而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里的河流。

分布:

降水稀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发育在封闭的山间高原、盆地和低地内,支流少而短小,绝大多数河流单独注入盆地,缺乏统一的大水系,水量少,多数为季节性的间歇河流。

内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为内流区域或内流流域

2、外流河

直接或间接注入海洋的河流较外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中国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河流水量受降水影响大,河流的流量、水位随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普遍形成汛期。

外流河往往形成庞大水系,河流水量大,大多数为常流河。

(三)水系

1、概念

地表径流对地表产生侵蚀以后形成的河槽系统。

组成:

干支流及河流相通的湖泊、沼泽、水库组成。

2、类型

(1)树枝状水系:

干支流呈树枝状,是水系发育中最普遍的一种类型,一般发育在抗侵蚀较一致的沉积岩或变质岩地区。

(2)格子状水系:

河流的主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于在断层地带。

(3)平行状水系:

支流近似平行排列汇入干流水系。

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状。

(4)辐合状水系:

河流由四周山岭或高低向中心洼地汇聚多发育在盆地中,如新疆塔里木水系。

(5)放射状水系:

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辐散状分布。

(6)网状水系:

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

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

(7)扇形状水系:

干支流组合而成的流域轮廓形如扇形状水系。

(8)羽状水系:

干支流两侧分布均匀,近似羽毛状排列水系。

3、内容

(1)河流长度、流向

(2)支流数量

(3)流域面积

(4)河网密度

(5)落差或峡谷分布

 

(4)水文

1、概念

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

现在一般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

2、内容

(1)流量大小

(2)水位季节变化、汛期

(3)含沙量大小

(4)有无结冰期、凌汛

(5)水能蕴藏量

(6)航运价值

【拓展】

(1)流量--------反映水资源的多少、流量的大小

总流量:

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流域面积的大小

分段流量:

上游来水;附近支流汇入情况;其他因素

流量的变化:

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季节变化、日变化

流量大小:

流域气候、补给水源、支流多少、流域面积

(2)水位季节变化、汛期

流量的大小----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

分布在润湿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其他因素:

人类活动

河流水受其它水源的补给,不同的补给方式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很大:

受雨水补给的河流占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流量较大,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汛期主要在雨季。

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大多数就是靠雨水补给的;

受冬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变化较小,有较为明显的春汛,我国东北地区和世界许多中高纬度地区的河流即使如此;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以夏汛为主流量小,冬季断流,主要分布在高山寒冷的地区。

(3)含沙量大小

河流总体含沙量大小:

下垫面、地形、土质状况、植被状况人类活动

某一河段:

流速、人类活动(水利工程)。

含沙量:

植被状况、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土质状况

(4)有无结冰期、凌汛

影响因素:

气温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凌汛形成的条件

有结冰期;低纬流向高纬;结冰和融冰时期。

凌汛产生的危害—冰坝抬高水位,浮冰冲击河岸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注意】黄河发生凌汛

时间:

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

发生河段:

上游宁夏和下游山东境内

危害:

容易冲垮堤坝;对船只也有威胁

解决措施:

爆破

(5)水能蕴藏量

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量大小取决于流域内降水量(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6)流量、地形、经济发展水平等

3、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径流量

水位

结冰期

(5)河流的开发与利用

1、水能开发

流量大、落差大、多峡谷、有积水盆地或谷地

水量—气候、流域面积;

落差—地形

【思考】在等高线图上如何确定水电站的位置?

河流落差大是否就一定具有开发价值?

水电站的建设条件

峡谷地带——工程量小;

上游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库容大;

尽量考虑集水后不淹没或少淹没村庄农田的位置;

2、河流航运发展

航运条件:

自然条件:

水量、水位变化

结冰期—气候;水速—地形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的经济

【思考】为什么莱茵河是世界航运发达的河流而亚马孙河航运落后?

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水量充沛且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通航期长;

流域内国家众多,经济发达,运输量大;有运河与其余河流相通;

3、治理——洪涝、断流和污染

【思考】长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

处于湿润地区,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来水量大;中下游滞洪、蓄洪、泄洪能力弱;

人为原因:

中上游滥伐森林,即减弱了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能力;又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抬高,降低泄洪能力;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削弱。

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保护植被;

建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中上游地区修建水库;

对策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增加蓄洪能力;

疏浚河道,增加泄洪能力;

部分河段截弯取直;

中下游地区加固堤防;

【思考】黄河断流的原因

自然原因:

年降水总量减少,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众多水库层层截留上游来水;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量增加

治理对策:

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开发与使用;

进行水资源的跨流域调水;

兴修水利工程,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

农业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常见湖泊及成因

`了解并识记世界著名湖泊及其成因

`记忆湖泊的作用

`通过图解能够判断内、外流湖泊

1、常见湖泊及成因

湖泊按成因可分为:

构造湖、断层湖、堰塞湖、河迹湖、海迹湖、岩溶湖、冰川湖、火口湖等。

(一)、亚洲湖泊

数量上仅次于欧洲和北美洲

1、北亚湖群:

多冰蚀湖、沼泽湖及构造湖

贝加尔湖:

世界第一深湖和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

构造湖:

地层断裂陷落而成。

2、中亚湖群:

多为海迹湖

里海:

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内流湖)

海迹湖(地质时期曾与黑海及地中海相通)

咸海:

中亚最大湖泊(咸水湖、内流湖)

海迹湖

3、青藏高原湖群:

世界最大高原湖群,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冰川作用是湖泊形成的主要因素。

青海湖:

我国第一大湖泊及咸水湖、内流湖

构造湖:

断层陷落而成

4、成江中下游湖群

包括洞庭湖、鄱阳湖等,多河迹湖、海迹湖,也有构造湖。

5、西亚湖群(亚美尼亚高原、安娜托利亚高原和伊朗高原上的湖泊)

多构造湖和堰塞湖(河流被火山熔岩阻塞而成)

死海:

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

世界湖面最低和含盐量最高的内陆湖泊

构造湖(东非大裂谷的延伸)

(2)、欧洲湖泊

欧洲是小湖众多的大陆,多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即冰碛湖,也有石灰岩地区的喀斯特漏斗湖(溶蚀湖)、火山地区的火山湖。

(三)、非洲湖群

多数为断层湖,集中分布在东非高原上。

坦葛尼喀湖:

世界第二深湖;断层湖

维多利亚湖:

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断层凹陷湖

(四)、北美湖泊(五大湖)

五大湖是美、加之间五个相连湖泊的总称,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素有“北美大陆地中海”之称。

成因为冰川侵蚀作用(冰蚀湖)

苏必利尔湖:

世界最大淡水湖;冰蚀湖

(五)南美洲封闭洼地很少,缺乏断陷盆地,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范围很小,因此各种成因类型的湖泊都很少,面积在800km2以上的湖泊只有三个,在世界各大洲中独具特色。

(六)、我国湖泊及成因

1、东部平原湖区(我国最大淡水湖区)

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里。

多为河迹湖和海迹湖

2、东北湖区

五大连池:

堰塞湖

兴凯湖:

在中俄边境,属构造陷落湖

3、云贵高原湖区

本区多构造湖和岩溶湖

滇池:

构造湖

4、蒙新高原湖区

本区湖泊形成多与风蚀、风积有关,一些大户为构造湖

呼伦湖、岱海、艾比湖:

构造湖

乌梁素海:

风蚀湖

5、青藏高原湖区

青海湖:

我国最大湖泊、咸水湖、内流湖;构造湖

纳木错:

我国最高湖泊、构造湖

二、湖泊(水库)的作用

1、生态作用:

①削丰补枯,调节径流②保持生物多样性③调节周边小气候

2、经济方面:

①提供水源、灌溉及航运②发展渔业经济③发展旅游业

 

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海成湖的形成过程

河成湖的形成过程

火口湖的形成过程

岩溶湖的形成过程

 

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1、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

  2、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什么物质。

  3、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

  4、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由火山溶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旧称鸟得邻池,在五大连池市郊,地处纳诺尔河支流--白河上游,北距小兴安岭仅30.0km,系由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喷溢的玄武岩熔岩流堵塞白河,使水流受阻,形成彼此相连呈串珠状的5个小湖得名。

  五大连池火山群的火山活动始于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初。

据史料记载,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始于1719年(清康熙58年),而清《黑龙江外记》的记载则更详:

“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

这次火山喷发,堵塞了原纳漠河的支流--白河,迫其河床东移,河流受阻形成由石龙河贯穿成念珠状的5个湖泊。

  五大连池湖水清澈,从附近火山峰顶望去,有如一画面明镜,映射着天光云影,美不胜收!

  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就是由第四纪玄武岩流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了宽40m,高12m的天然堰塞堤,拦截了牡丹江出口,提高了水位而形成的面积约90.3km2的一个典型熔岩堰塞湖。

镜泊湖四周为群山环抱,森林茂密,风光秀丽,不仅有火山口森林,溶岩洞与唐代渤海的遗址,还有湖中的大弧山、小弧山、珍珠门、吊水楼瀑布与镜泊山庄等“八大名景”,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湖泊。

  由山崩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多见于藏东南峡谷地区,且年代都很新近,如1819年在西姆拉西北,因山崩形成了长24-80km,深122米的湖泊。

藏东南波密县的易贡错是在1990年由于地震影响暴发了特大泥石流堵截了乍龙湫河道而形成的,波密县的古乡错是1953年由冰川泥石流堵塞而成,(实则也属冰川湖)。

八宿县的然乌错是1959年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

  台湾地震活动频繁,1941年12月,嘉义东北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引起山崩,浊水溪东流被堵,在海拔高度580m处溪流中,形成一道高100m的堤坝,河流中断,10个月后,上游的溪水滞积起来,在天然堤坝以上形成一个面积达6.6km2,深160.0m的堰塞湖。

  最新的堰塞湖是2000年4月发生的西藏易贡藏布大滑坡引起的。

滑坡前的易贡湖盆地流淌着易贡河,它并不完全充满湖水,而是多条漫流呈网状分布,总面积只有26km2,堵断易贡河后形成的易贡湖成为一个覆盖面积约33km2的大湖。

  必须强调说明,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

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海成湖的形成过程

1、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称之为海岸线。

海岸线受着海浪的冲击、侵蚀,其形态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海岸线由平直变成弯曲,形成海湾,海湾口两旁往往由狭长的沙咀组成。

  3、狭长的沙咀愈来愈靠近,海湾渐渐的与海洋失去联系,而形成泻湖。

  此类湖原系海湾,后湾口处由于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而成为湖泊,通常称为泻湖。

如宁波的东钱湖和杭州的西湖。

  约在数千年前,杭州的西湖还是与钱塘江相连的一片浅海海湾,以后由于海潮和河流挟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使海湾与海洋完全分离,海水经逐渐淡水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西湖古称金牛湖,明圣湖,又名钱塘湖,雅号西子湖。

因地处著名的城市杭州西郊而得名。

西湖由泻湖演变以来,曾多次进入沼泽化阶段,经历代劳动人民的多次浚修,才形成现今的风貌,由苏堤、白堤、赵公堤等堤桥将西湖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西湖山水之胜,景色之美,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诗中曾把西湖比作古越美女西施,而扬名于海内外。

  有部分学者认为太湖及其周围的湖群也曾是个古泻湖。

大约在6000年以前,出现的高海面曾抵达今日太湖平原以西的山麓。

随后由于长江泥沙的沉积以及沿岸流、波浪和合成风向等的作用,造成了长江南岸沙咀和杭州湾北岸沙咀作钳形合抱,因而围成了古太湖(泻湖)。

当时古太湖的面积远比现在太湖大。

今日的洮滆湖群和淀泖湖群以及现已被围垦的芙蓉湖群和菱湖湖群等都属于古太湖的范围。

 

河成湖的形成过程

1、河流流动并有支流汇入,河流与支流附近多为平原,亦可能还有一些山地或丘陵。

 

  2、由于河道迁徙摆动,河旁留下湖泊,即成为河成湖。

 

  3、有时河道发生淤塞,积水后也能形成湖泊,也是河成湖。

  4、河成湖由于注入河流的来水,在丰水期湖泊还会扩大。

  5、当水量较平衡时,河成湖形态较稳定,当水量变化较大时,河成湖形态变化多端。

  这类湖泊的形成往往与河流的发育和河道变迁有着密切关系,且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因受地形起伏和水量丰枯等影响,河道经常迁徙,因而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河成湖。

这类湖泊一般是岸线曲折,湖底浅平,水深较浅。

  我国国土辽阔,河成湖类型甚多,选其主要的类型,有下列五种:

  

(1)由于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泛滥平原上堆积不匀,造成天然堤之间的洼地积水成为湖泊。

  湖北省长江与汉水的湖群(如洪湖),河北省的洼淀湖群(如白洋淀),多属此类湖泊。

  

(2)支流水系因泥沙淤塞不能排入干流并与干流隔断,支流产水而形成长条形的湖泊,如安徽省境内淮河流域的城东湖和城西湖就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受堵而形成的。

  (3)支流水系的水流因受干道水流的顶托而宣泄不畅,甚至干流水还倒灌入支流,使支流下游平原因洪水泛滥而形成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

  (4)洪水泛滥时,河水侵入两岸高地间的低洼地,并形成河湾,在湾口处沉积了大量的泥沙,洪水退后形成堰堤湖,如湖北省武昌县的鲁湖。

  (5)1194年黄河南徙后,泗水下游被拥塞,河水渲泄不畅,储水而形成了一些列的湖泊,由此而南为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总称为南四湖。

黄河夺泗入淮,不仅打乱了淮北水系,而且还使泗淮两河淤塞严重,河水渲泄不畅,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遂又在淮河下游形成了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和宝应湖诸湖。

 

火口湖的形成过程

1、平静的大地和地下岩浆活动

  2、地下岩浆活动、扩张、上升至地面

  3、地下岩浆喷发,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喷出诸多岩浆、火山灰和气体。

岩浆沿火口向四周漫流,形成岩浆流(玄武岩流),火口处大量很轻的浮石被喷走,许多挥发性的物质被散失,其颈部塌陷变成漏斗状洼地,即火山口。

  5、火山口逐渐储水(降水、积雪溶化、地下水补给等等)形成火口湖。

  火口湖是由岩浆大量喷出,并堆积在喷火口周围,形成高耸的锥状山体,而喷火口内,因大量浮石(很轻)被喷出和挥发性物质的散失,引起颈部塌陷而形成漏斗状洼地,之后经积水而成火口湖。

  我国火口湖分布范围很广,除长白山区火口湖外,大兴安岭东麓鄂温克旗哈尔新火山群的奥内诸尔火山顶,也有一个火口湖。

  德都县五大连池火山群的南格拉球火山是一个季节性的火口湖,其湖水浅,并长满了苔藓植被。

  云南腾冲地区打鹰山火口湖是经后来火山再度喷发而遭破坏。

  山西大同地区昊天寺火山,山上原有湖。

据我国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记载,湖南北宽30余丈,东西宽约丈余,深不见底,水温甚高。

后来,明朝万历年间因建昊天寺,湖被填平而消失。

  广东湛江附近的湖光岩和雷州半岛徐闻县田洋村各有一座火口湖。

  台湾宜兰平原外龟屿上的龟头和龟尾也各有一座火山和火口湖。

  火口湖形状独特,远远望去是一座锥形山体,火口湖的四周一般为高峻的山峰所环绕,山岸(亦即湖岸)陡峭,湖水深邃且碧蓝,湖区往往还伴随着众多的温泉。

  典型的火口湖以长白山天池为例:

  长白山因“山上终年积雪,草木不生,望之皆白,故名长白山”。

它经过多次火山活动和漫长的地质历史,伴随着众多温泉和喷气孔,散发着地下热能。

  白头山是座巨大的火山锥,耸立在一片由玄武岩组成的高台地上,火山顶端围绕天池(火口湖)环峙着16座山峰。

主峰白头峰海拔2749m,其次还有白云、青石、天文、白岩、鹿鸣、龙门诸峰,其海拔高度均在2500m以上。

  天池是白头山火山的火口,形同一巨大漏斗,它逐渐积水,形成一巨大的火口湖。

天池呈椭圆形,南北长4.85km,东西宽3.35km,湖水面积近10km2,湖岸线长达13000m,平均水深204.0m,最大水深373.0m,总蓄水量达20.04×108m3。

  天池水由天然降水和周围山峦渗水供给。

终年水温很低,一般都在10℃以下,水中缺乏水生生物。

湖水极清,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人们站在湖边向下俯视天池,只见一泓明镜似的碧水,映着四周群山倒影和天空中的白云,仿佛进入仙境,美不可言。

 

岩溶湖的形成过程

1、岩溶地区,地表上长草并有沙碎石覆盖,草和沙碎石底下是很厚的一层碳酸盐类地层。

  2、岩溶-碳酸盐类地层很容易受水的溶蚀,无论来自地表渗透下来的水,还是地下水,迂到此类地层都会起着溶蚀作用。

  3、岩层经溶蚀后成空洞,溶蚀愈来愈严重,空洞相应就愈来愈大,大到一定程度,因承受不了地上植被与泥沙碎石的压力时,便发生溶洞崩塌。

  4、崩塌后的溶洞,逐渐的积水、储水,从而形成岩溶湖。

  典型的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所产生的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经汇水而形成的一类湖泊。

  岩溶湖泊排列无一定方向,形状或圆形或椭圆形,有时也可呈长条形。

岩溶湖一般面积不大,水深也较浅。

我国岩溶湖大多分布在岩溶地貌较发育的黔、桂和滇等省(区)。

  

  例如贵州省咸宁的草海,它原是一个构造下陷而成的盆地,早期的湖泊大约形成于15万年以前,当时湖面面积达90km2以上。

此后,湖面开始收缩,大约距今12000年前,湖面缩小到60km2;至距今约5900年前,湖面又缩小至30-40km2;大约距今2000-4000年间,因湖水从地下暗河流出,湖泊消亡。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诏卫兵屯兵其中”、“迄今鞠为牧草,郡民牧草其中”,说明当时已成可耕可牧的坝区。

19世纪50年代,草海又重现。

据称“清咸丰七年(1857),七月落雨40余昼夜,山洪暴发,夹沙抱木,大部落水洞被堵,洪水无法渲泄,盆地东部被掩成湖”。

因湖中滋生繁茂的水生植物,故名草海。

当湖水位为海拔2170米时,水深为2-5米,湖面积为45.5km2,容积为1.4×108米3。

草海是我国湖面面积最大的构造岩溶洞,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