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2990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安区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安区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安区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安区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安区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安区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金安区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安区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安区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金安区工业发展规划纲要

金安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区《关于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全区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基础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工业化核心主战略不动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发展工业先进县区。

发展速度突飞猛进。

近年来,全区工业经济均呈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工业增加值与2006年以前相比增长近4倍。

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5亿元、同比增长30.4%,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30%,规模工业利税2.45亿元、同比增长67.5%,现有规模工业企业85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0家。

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轻纺服装、生态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江淮电机、滚动轴承、星星轻纺、皖江集团、龙兴汽车零部件、天业集团、新华畜牧、茂源粮油、捷通达化工、新腾飞陶瓷、皋新建材等企业不断壮大,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亮点。

发展平台不断完善。

省级金安经济开发区全面提速,城北、孙岗、中店、双河工业功能区已全面建设,望城、木厂工业功能区进入规划实施阶段,全区已形成“一园六区”工业发展平台。

2009年入园企业达171户,其中建成投产企业56户。

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壮大,对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仅2009年,全区落实招商引资工业项目16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超千万元项目35个。

投资1.1亿元的明牛服饰、1.3亿元的威玛重工和8000万元的凯旋大麻等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如今,投资5亿元的江淮电机产业园、1.5亿元的龙腾压铸铝、1.2亿元的保威特梭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建设,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全区现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个,省名牌产品6个,国家免检产品8个,企业参与编制国标9项,行业标准16项,拥有发明17项、专利44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

二、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示范区的政策环境优势和主城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方向,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对外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内强化服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工业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0-2015年期间,我区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是:

到201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全区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245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全区累计工业性投入力争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区域内力争培育引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企业核心竞争力大为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

具体目标见附表1.

三、产业重点和区域布局

(一)产业重点

立足于我区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培育主导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抓好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轻工纺织、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兴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

1、先进装备制造业。

以电机、齿轮、轴承、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全力支持区域内江淮电机、精工齿轮、滚动轴承、龙兴汽配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扩大市场份额,争取在国内的行业领先地位。

(1)电机。

江淮电机积极承接先进技术,内拓外引,大力引进、开发电动汽车电机、各种高压、变频节能电机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配套企业,在产业园区内形成高素质的产业集群,达到年产各类电机2000万千瓦生产能力。

(2)齿轮。

精工齿轮等企业要进一步整合齿轮加工的技术、市场等要素资源,通过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寻求合作伙伴,快速提升产能和产品档次,不断开发以齿轮为主要部件的整机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形成年生产各类齿轮1000万套生产能力。

(3)轴承。

滚动轴承要加大产品技术开发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联合,充分利用他们的人才和科技优势,提升产品质量,扩大高精度、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份额,重点发展精密圆柱滚子轴承,替代进口,为动车组配套,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年产轴承500万套生产能力。

(4)汽车零部件。

龙兴、龙腾汽车科技、德力机械等企业要加大零部件产品技术开发力度,拓宽汽车零部件生产品种,变速箱压铸铝50万套产能,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以江汽集团为依托,加强与区域内相关产业的联合,形成分工协作,合作共赢的汽车零部件生产营销的大格局,达到年产汽车配件200万套生产能力。

(5)装载机械及成套设备。

威玛装载机械、保威特梭造纸机械、永成电子机械等企业作为先期入园的整体装备制造企业,要迅速形成产能,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与本地相关企业加强合作,培植配套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年产各类机械5000台(套)生产能力。

到2015年,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其中,江淮电机年产值30亿元,滚动轴承年产值10亿元,精工齿轮年产值8亿元,龙腾汽配年产值10亿元,威玛装载机械年产值10亿元,永成电子年产值7亿元,保威特梭年产值5亿元,其它企业年产值20亿。

2、轻纺服装业。

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大力承接轻工纺织服装加工企业,为促进就业、带动区域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以星星轻纺、凯旋大麻为龙头,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利用他们的科研和人才优势,积极研发麻纤维精纺、混纺技术,生产多功能高品质的服饰面料,力争把金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高品质麻制品生产基地,为服饰加工企业提供优质面料;

(2)以明牛服饰、皖江、工美、英瑞、佳合等服装、羽绒加工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加工贸易、由贴牌到创牌,创造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吸引外地中小企业和创业有志之士在中心集镇、工业功能区投资兴业,迅速拓展服饰加工领域,提高产能,扩大市场占有率,逐步形成在中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服饰产销基地。

到2015年,轻纺服装业实现年产值60亿元。

其中,星星轻纺年产值15亿元,凯旋大麻年产值10亿元,明牛服饰年产值5亿元,工美服装年产值5亿元,皖江集团年产值5亿元,其它企业年产值20亿。

3、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农产品加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以新华饲料、天业集团、茂源粮油等企业为龙头,加速区内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步伐,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群众发展特色农业,提高产品品质,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优质可靠的资源。

到2015年,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实现年产值50亿元。

其中,新华饲料年产值20亿元,天业集团年产值8亿元,茂源集团年产值7亿元,其它企业年产值15亿元。

4、新兴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依托科瑞达、正翰化工等企业引进承接一批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发展电子芯片封装材料、金属表面固化及风能设备粘结材料;同时,发展节能环保加工业。

到2015年,新兴产业年产值35亿元。

其中,科瑞达年产值5亿元,其它企业年产值30亿元。

(二)区域布局

按照总体规划,一轴以合六工业走廊为主轴,推动大型工业项目向金安经济开发区集聚,重点发展装载机械、成套设备及轴承、齿轮等配套件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轻纺业,两翼:

北翼:

六寿路沿线区域,城北工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机电制造、麻纺、羽绒服饰加工等轻纺业及新材料。

城北、木厂高速路道口周边区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现代物流、节能环保新型产业。

南翼:

六舒路沿线区域,孙岗、双河、中店、望城岗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服装加工等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

四、实施规划的对策与措施

(一)整合资源,集成跨越

要充分认识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在注重总量扩张的同时注重质量提升,在加速产业扩张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调整,体现有效资源的相对集中和合理配置,调动更大的积极性、更多的资源投入发展工业。

每年财政对工业投入增长比例高于财政收入增幅。

在干部任用、提升等环节上设置激励机制,促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发展工业上来。

培育更多懂工业、懂管理的人才集中到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二)加大投入,打造平台

以工业集中区相配套生活服务综合开发收益为主渠道,以成立投资公司为手段,以区乡财力投入及担保为撬动资金的融资体系,达到总融资30亿元,打造40万平方公里工业发展平台,即金安经济开发区和城北等6个工业集中区,金安经济开发区投资20亿元建成20平方公里以上,城北工业集中区建成6平方公里以上,孙岗、中店、双河、木厂、望城工业集中区均规划为2平方公里以上,建成1平方公里以上。

金安经济开发区每年基础设施投入4亿元,城北工业集中区每年投入1亿元以上,其它工业集中区每年均投入1千万元以上。

借鉴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管理经验,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逐步健全和创新工业园区管理、运行模式。

加快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主导产业突出、骨干企业带动、专业产业园区集群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示范区。

(三)开放承接,强力招商

把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作为工业跨域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狠抓落实,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改进招商方式。

一是以建立专业产业园进行招商。

加速做强江淮电机、滚动轴承、汽车变速箱及零部件、齿轮加工、畜牧科技、羽绒加工、服饰加工、大麻精纺、新型节能材料、生产性物流园等10个专业产业园;二是以骨干企业合作承接招商。

充分调动企业家以商招商的积极性,抓住承接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三是以配套资源进行招商。

充分利用齿轮配套,轻纺织品,大麻、白鹅系列开发等优势产业和资源,争取与更多的企业家来我区创业兴业;四是以谋化新兴产业进行招商。

瞄准国家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方向,结合我区实际,新上新能源产品、自动智能化设备生产、芯片封装材料、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高档麻纱与织物、汽车电动机驱动系统、LED前照灯等新兴行业,引进更多企业资本注入我区工业发展。

认真落实兑现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引资政策。

(四)加快创新,提升产业

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重点企业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以上,引导企业走产学研建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的路子,鼓励企业通过购买专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兴办技术开发机构、创办科技型实体等多种途径,建设稳定有效的支持体系;坚持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相结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电机开发大功率、高效率型电机,为装备制造业配套,同时向电动汽车电机等新能源电机方向发展;轴承向高速、高承载、精密化方向发展;齿轮向航天、航空高精密度中小模数方向发展;装载机械向25吨位以上装载机方向发展;自动包装机组向智能化机械手方向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向系列化规模化循环综合利用方向发展;轻纺服饰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大麻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其产品向麻丝、麻棉、麻涤等高档面料方向发展,为军械军需提供新产品。

实现国家名牌3个以上,省级名牌20个以上,国家级专利每年获得20项以上,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企业10个以上。

(五)强化团队,引领发展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科教优势,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一支与工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实施急需人才奖励扶助计划,全方位引进高层次人才,以此不断优化我区工业领域的人才结构,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加快培育形成一支高素质、善经营、懂管理、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企业家队伍。

为此,一是营造企业团队成长环境。

鼓励企业家参加全国高端论坛及研讨培训,并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联合举办培训班,在重点骨干企业建立重点院校专业试验基地,建立博士后工作站5个以上,为企业家创业发展创立良好环境,对企业家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都要旗帜鲜明的给予爱护和支持;二是建立企业家奖励制度,资源向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倾斜。

三是建立与现代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

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所需人才。

建立多层次的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和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依托高级技工学校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供给;鼓励企业、中介机构、有关院校和其它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实现定向技能培养,以满足现代制造业对软件“蓝领”、数控和程控设备操作、精密仪器操作、设备维修等高级技工人才的需求。

(六)完善机制,提供支撑

进一步制定完善各项落实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政策。

主要是:

政府任期内工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党政主要领导任期内工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涉工部门年度考核办法;财政、金融等支持工业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实施和管理办法等;制定落实改善和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政策。

主要是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招商引资的相关政策,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的政策;制定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政策。

主要是:

扶持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发展政策;以扶优扶强、扶持龙头企业、企业联合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政策,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落实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政策。

主要是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和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等;制定落实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

主要是生态工业发展政策,资源的有序开发和有效利用政策,污染产业限制发展政策等。

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