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50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2818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6 大小:80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5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5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5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5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5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50篇.docx

《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5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50篇.docx(1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50篇.docx

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50篇

(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50篇)

现代文阅读理解

1.(2021福建)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1年春节,红色旅游景点成为不少家庭出行的选择:

带孩子走进革命纪念馆,了解红色历史;与家人一起参观先辈故居,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和价值追求;借助数字虚拟场景技术,体验革命先辈突破重重关卡与大部队会合的场面……福建省是革命老区和红色文化资源大省,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发生过古田会议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有数不胜数的红色故事。

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材料二:

材料三:

小记者

阿姨好!

请问您为什么选择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李华妈妈

我们上网做旅游攻略,看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微博上发布“重博文物会说话”话题,点击量一个月内超过2亿。

微博上还介绍了“上甘岭战役树桩”“三枚银元”等革命文物,很有意思。

我们想去现场看看,想让孩子近距离接触实物,了解战争年代的艰难,希望孩子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小记者

李华,这趟旅游你有什么感受?

有什么特别的收获?

李华

很受教育。

我收集了好多文创产品,笔呀,公交卡套呀。

我还认识了一位少年讲解员,他年龄跟我差不多,讲故事特别生动。

小记者

叔叔您好!

您对我们福建省红色旅游资源印象如何?

李华爸爸

我们省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啊。

比如,古田会议会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军207团旧址等。

我对我们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充满期待。

(1)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社会关注革命传统教育,不少家庭选择红色旅游,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B.福建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重视规划与开发,红色旅游的前景十分广阔。

C.李华一家如果制订龙岩红色之旅的攻略,可以考虑去古田会议会址红色旅游区。

D.“重博文物会说话”点击量一个月内超2亿,得益于传播方式,与从众心理无关。

(2)红色旅游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意义?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分析。

(3)如果要进一步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价值,你有哪些建议?

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硬件、文创、宣传、服务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回答。

2.(2021四川德阳)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了为期约3个月的环绕探测,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环绕、着陆、巡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着、巡”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将共同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对火星演化的认知、了解生命起源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有删改)

材料二

天问一号降落过程示意图

材料三

火星,是人类探测时间最长、次数最多、参与国家最多的一颗行星。

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首次开展火星探测开始,截至目前,人类已进行47次火星探测活动。

目前实施的47次火星探测任务中,25次成功或部分成功。

而火星的22次着陆只有10次取得成功,现在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了火星软着陆技术。

登陆是火星探测最关键的环节,主要面临三大难点:

首先是火星环境的不确知性,增加了着陆的不确定性。

其次,着陆过程较为复杂,短时间内完成多个动作,不容半分差错。

第三,距离遥远,只能靠着陆巡视器全程自主控制。

登陆过程历时约9分钟。

9分钟内,着陆巡视器完成10多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要一气呵成,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继承了嫦娥三号、四号、五号成熟的悬停、避障技术,以确保安全着陆。

科研人员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配平翼的弹道——升力式进入方案,以降低火星大气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高适应能力。

此次实现火星的着陆以及后续的火星巡视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跨越,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

通过这次任务的实施,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有删改)

(1)对材料二中天问一号降落过程示意图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的降落过程,大致分为气动减速段、伞系减速段和动力减速段,探测器要完成环环相扣的一系列动作。

B.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大气层后,展开配平翼,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减速完成后下降速度减掉了90%左右。

C.在伞系减速段,天问一号需要依次完成超音速开伞、抛背罩和伞、抛防热大底等动作,将下降速度降至100米/秒。

D.在动力减速段,探测器启动反推发动机减速,直到距火星地表100米处悬停成像,完成精确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

(2)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是一则消息,报道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预选着陆区的情况。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是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B.从成功发射到被火星捕获,再到开展环绕探测,最后成功着陆,天问一号经历了9个多月的飞行。

它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C.火星是目前人类行星探测的重点目标,但由于火星环境的不确知性、着陆过程较为复杂、只能靠着陆器全程自主控制等困难,我国火星登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D.天问一号是我国行星探测的起点,它的成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的“绕、着、巡”三大任务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

(3)简要说说材料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

【分析】本题为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材料阅读。

第一题考查对示意图的理解,第二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第三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筛选信息。

【解答】

(1)ABD.正确。

C.有误,应是依次完成超音速开伞、抛防热大底、抛背罩和伞等动作。

故选:

C。

(2)ABC.正确。

D.有误,文中并未说标志着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

故选:

D。

(3)结合“登陆是火星探测最关键的环节,主要面临三大难点”“火星,是人类探测时间最长、次数最多、参与国家最多的一颗行星”“目前实施的47次火星探测任务中,25次成功或部分成功。

而火星的22次着陆只有10次取得成功”等内容可以看出,面对火星探索任务过程漫长、任务艰巨和未知的不确定性等困难,科学家有坚定的信念;不怕失败,迎难而上,勇于探索;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精神。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

(1)C

(2)D

(3)①面对火星探索任务过程漫长、任务艰巨和未知的不确定性等困难,科学家有坚定的信念;②面对成功率不高的火星探索,不怕失败,迎难而上,勇于探索;③中国与国际航天机构的合作,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④火星探测任务的规划和实施,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精神;⑤火星探测继承了我国航天领域成熟的技术,还首次采用新的技术,体现了科学探索在传承中有创新。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3.(2021常州)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萧萧白杨

许冬林

①白杨树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

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

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逃兵,哪怕一点异心都没有。

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的。

南方有佳木,它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是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

而白杨呢,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穆穆临风。

③以前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

“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不复返的生命。

《古诗十九首》里,白杨就这么萧条冷落,似乎一直在很悲剧地落叶。

④后来做中学老师,给学生上《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

直到亲眼看见,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

⑤在新疆,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

⑥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

⑦“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风吹白杨,万叶翻动,萧萧有声。

西北地区的树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叶子要稀一点。

叶子的间隙里,风可以张开膀子穿过去。

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重点。

⑧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疏朗与简洁,就像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得节制欲望,与攘攘①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又是有力量的。

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杨,感觉像是站在楼兰遗址的颓墙前,虔诚地倾听古人浑厚庄严的歌谣。

⑨白杨入画。

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画。

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

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

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白杨。

在油画框里,白杨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远。

⑩去交河故城时,我在吐鲁番的一条路边停下,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

⑪交河故城是唐朝安西都护府遗址,在吐鲁番。

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首任都护是乔师望,他是唐朝将领,庐陵公主的驸马。

后来接任的郭孝恪击败龟兹后,把安西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

此后,都护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守,最后府衙基本稳定在龟兹。

王维有《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

⑫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

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

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边塞诗人岑参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大观。

那时,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岑参第二次出塞任职。

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

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

⑭当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

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

我想,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在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

⑮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散文》,2019.06有删改)

【注释】①攘攘:

世人追名逐利的样子。

(1)下面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说白杨的形象让人想起“忠诚”,也照应了后文那些忠诚的守边人。

B.第⑥~⑨段作者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刻画白杨之美。

C.第⑬段“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一句中“长安”具体指的是唐代的都城长安。

D.作者对白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从认为它一贯萧索到喜爱感佩。

(2)请谈谈作者认为西洋油画比中国水墨更适合画白杨的原因。

(3)作者和茅盾看到白杨树都“惊奇地叫了一声”,茅盾是因为恹恹欲睡之感被傲然挺立的白杨惊醒,而作者是为什么?

请结合文本分析原因。

(4)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⑩段我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一棵白杨时的心理。

(5)第⑪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王维的诗?

(6)请结合文本分析第⑭段画线句中“白杨的气质”的内涵,并联系当今一则事例谈谈你的感想。

【分析】本文写了白杨的诸多特点,如整齐疏朗独立,没有杂乱树枝彼此缠绕相扰;叶稀,不相互倾轧;树干白色,笔挺向上,光滑洁净。

表现了白杨忠诚,耐得住寂寞,傲岸挺拔,坚强不屈,默默奉献的品质。

【解答】

(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ABD.正确;

C.有误,“长安”应指国家的“长治久安”;

故选:

C。

(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根据第⑨段“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

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可知白杨树特点;“西洋油画,用色饱满”,可知西洋油画的特点;两者相合,所以西洋油画比中国水墨更适合画白杨。

(3)本题考查信息概括。

因为一直喜欢白杨,终于在如此广袤的大地上亲见了白杨,所以非常兴奋;再者,根据第③段“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和第④段“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可知作者对白杨一直心存误解,如今疑云散尽,所以兴奋地惊叫;再者,终于亲见了白杨的“疏朗与简洁”,如谦谦君子的风格,深深吸引了“我”。

(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

分析自己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一棵白杨时的心理,应当是喜悦与兴奋并存。

亲眼看到无比崇敬的白杨,消除了对白杨“晦暗苍凉”的误解,看到白杨的疏朗与简洁,联想到谦谦君子,这一切都让自己喜不自胜,于是激动兴奋,下车抚摸白杨,亲近白杨。

(5)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引用王维的诗,根据“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证明历史变迁;同时,引用古诗,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6)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白杨的气质”,根据第①段“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可以概括出“忠诚”二字;根据第⑫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可以概括出“耐得住寂寞”;根据第⑥段“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可概括出“傲岸挺拔”;根据第⑬段“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可知“坚强不屈,默默奉献”。

拥有“白杨的气质”,是无数为国奉献的人的写照。

结合当今事例,可以选择疫情中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可以选择中印边境,为国捐躯的英雄,还可以选择神舟十二号上的航天英雄,总之,结合时事,并与“白杨忠诚奉献气质”相关联即可。

答案:

(1)C

(2)因为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

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所以适宜画白杨。

(3)因为终于亲眼见到了喜欢的白杨,看到了它的挺拔高俊,见证了它毫无晦暗苍凉之色,且它的“疏朗与简洁”深深吸引了“我”。

一声惊叫,完全是兴奋喜悦之声。

(4)此刻的心情,当是喜悦与兴奋并存。

亲眼看到无比崇敬的白杨,自然喜悦;消除了对白杨“晦暗苍凉”的误解,自然喜悦;看到白杨的疏朗与简洁,联想到谦谦君子,自然兴奋。

(5)引用王维的诗,证明“此时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引用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6)“白杨气质”指的是:

忠诚,耐得住寂寞,傲岸挺拔,坚强不屈,默默奉献;

示例:

袁隆平院士扎根农田,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农田与科研一线。

他不为名利,不求热闹,只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坚强不屈。

他种的是“稻子”,可谁又能说他的形象不像一棵参天的白杨呢?

【点评】文学类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

(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2021连云港)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问题。

【甲】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

把两只手搂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

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

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

才得出门,那时火已到门口,几乎没有出路,匡超人道:

“好了!

父母都救出来了!

【乙】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

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

丈母也不肯。

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

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

【丙】匡超人道:

“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

可惜而今受了累。

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

(1)结合选文概括匡超人的变化。

(2)结合原著内容,概述与乙段故事相关联的前后事件。

(3)鲁迅评价吴敬梓写人能“摄魂勾魄”,结合丙段,谈谈作者的写人之妙。

(4)试分析匡超人变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根源。

【分析】文段选自《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解答】

(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甲】文讲匡超人在火灾中奋力救父母,看出他是一个对父母孝顺的善良的人。

【乙】【丙】文中写匡超人做官后,变成对妻子冷漠蛮横对朋友虚伪圆滑的市侩小人。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

乙段讲了匡超人逼娘子下乡。

这段故事前:

匡超人跟着潘三假造文书,代人应考,潘三下狱后,匡超人怕受牵连,要去老师家避祸。

后:

妻子下乡后,他隐瞒自己已婚娶的事实,娶了老师的外甥女。

(3)本题考查对名著中运用的文学艺术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丙段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

匡超人所说的话先借潘三的出手豪爽,当面讽刺景兰江、蒋行房二人不够大方,再表明自己的身份不同以往,要依照朝廷赏罚,拒绝与潘三见面。

充分体现了匡超人的虚伪无情,忘恩负义。

(4)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作者所处时代的士林阶层攀龙附凤、追名逐利、嫌贫爱富的风气对青年士子精神生命的毁灭,以及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答案:

(1)匡超人由一个对父母孝顺的善良的人,变成对妻子冷漠蛮横对朋友虚伪圆滑的市侩小人。

(2)前:

匡超人跟着潘三假造文书,代人应考,潘三下狱后,匡超人怕受牵连,要去老师家避祸。

后:

妻子下乡后,他隐瞒自己已婚娶的事实,娶了老师的外甥女。

(3)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

匡超人所说的话先借潘三的出手豪爽,当面讽刺景兰江、蒋行房二人不够大方,再表明自己的身份不同以往,要依照朝廷赏罚,拒绝与潘三见面。

充分体现了匡超人的虚伪无情,忘恩负义。

(4)作者所处时代的士林阶层攀龙附凤、追名逐利、嫌贫爱富的风气对青年士子精神生命的毁灭,以及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5.(2021连云港)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问题。

题字慰英雄

陈忠实

①那是前年深秋时节的一天后晌,朱先生在书院背后的原坡上散步,金黄色的野菊花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沟热烈灿烂的菊花掩盖不住肃煞的悲凉。

他看见一辆汽车在河川公路上自西向东急驶,搅扇起来的滚滚黄尘骤起四散,汽车开到书院对面时却放缓速度,然后岔开公路驶上朝南通向原根的官道,在滋水河边上停下来,一个人站在河岸上指指点点,另一个脱了鞋袜,挽起裤子涉水过河,沿着通往书院的弯弯小路走上来,朱先生看清他的衣着原是一位军人,便转过身依然瞅着山坡和河川深秋时节的田园景致。

这里宁静安谧的田园景致与整个即将沦陷的中国是如此不协调,他怨愤以至蔑视中国的军人,无法理解如此泱泱大国如此庞大的军队怎么就打不过一个弹丸之地的倭寇?

朱先生看见看门的张秀才在书院围墙外的坡田上呼叫他:

“你的学生鹿兆海来咧──”朱先生撩起袍襟急步走下坡来。

②走进书房,鹿兆海神情激动地说:

“先生,我想请你给我写一张字儿。

③朱先生轻淡地问:

“你大老远儿从城里开上汽车来,就这要一张字儿?

”鹿兆海诚挚地说:

“是的,是专意儿来的。

”朱先生调侃地笑笑:

“你不觉得划不着吗?

为我的那俩烂字值得吗?

”鹿兆海并不觉察朱先生的情绪,还以为是先生素常的伟大谦虚,于是倍加真诚地说:

“我马上要出潼关打日本去了,临走只想得到先生一幅墨宝。

”朱先生“噢”了一声扬起头来,急不可待地问:

“你们开到啥地方去?

”鹿兆海说:

“中条山。

④朱先生从椅子上站起来,满脸满眼都袒露出自责的赧颜:

“兆海,请宽容我的过失。

我以为你们在城里闲得无事把玩字画。

”鹿兆海连忙站起抚朱先生坐下:

“我怎么敢怪先生呢!

我们师长听说我要来寻先生,再三叮嘱我,请先生给他也写一幅。

他说他要挂到军帐里头……”朱先生的脸颊抽搐着,连连“哦哦哦”地感叹着,如此受宠若惊的现象在身上还未发生过。

朱先生近来常常为自己变化无常的情绪事后懊悔,然而现在又进入一种无法抑制的激昂状态中,似乎从脚心不断激起一股强大的血流和火流,通过膝盖穿过丹田冲击五脏六腑再冲上头顶,双臂也给热烘烘的血流和火流冲撞得颤抖起来,双手颤巍巍地抓住兆海的双肩:

“中条山,那可是潼关的最后一道门扇了!

”鹿兆海也激昂起来:

“要是守不住中条山,让日本兵进入潼关践踏关中,我就不回来见先生,也无颜见关中父老。

⑤朱先生滴水入砚亲自研墨,鹿兆海要替朱先生研墨遭到他无声而又坚决的拒绝。

朱先生控制不住手劲,把渐渐变浓的墨汁研碾出砚台。

朱先生亲自裁纸,裁纸刀在手中啪啪颤着,从笔架上提起毛笔在砚台里蘸墨,手腕和毛笔依然颤抖不止。

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捋到肘弯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进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着,冰凉的井中水起到了镇静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笔,果然不再颤抖,一气连笔写下七个遒劲飞扬的草体大字:

砥柱人间是此峰!

⑥朱先生停住笔说:

“这是我写的一首七绝中的一句。

我刚中举那阵儿年轻气盛,南行回来登临华山诵成的。

现在我才明白,我连一根麦秆儿的撑劲都没有,倒是给你的师长用得上。

”鹿兆海也情绪波动,泪花涌出。

朱先生重新铺就一张横幅,蘸饱墨汁再次毅然落笔:

白鹿精魂!

⑦朱先生写完放下毛笔,猛然抬起手咬破中指,在条幅和横幅左下方按盖印章的部位,重重地按上了血印。

鹿兆海吃惊地看见朱先生中指上滴滴嗒嗒掉到字画上的血花儿,扑通一声跪下去:

“朱先生放心,我一定要拿小日本一桶血赔偿先生……”朱先生怆然吟诵:

“王师北定中原日,捷报勿忘告先生哦!

(节选自《白鹿原》,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金黄色的野菊花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沟热烈灿烂的菊花掩盖不住肃煞的悲凉。

(2)围绕“题字”,选文中朱先生的情绪和行为有哪些变化?

轻淡调侃—  —激动题字—  —怆然吟诗

(3)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捋到肘弯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进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着,冰凉的井中水起到了镇静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笔。

(4)文中三处提到“中条山”,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5)简要分析朱先生这个人物形象。

(6)探究两处题字“砥柱人间是此峰”“白鹿精魂”的丰富意蕴。

【分析】本文写朱先生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