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读后感多篇.docx
《未来读后感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读后感多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未来读后感多篇
未来读后感(多篇)
篇:
相信未来读后感_读后感_
《相信未来》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相信未来》读后感
每当我看到一个个有关青少年自尽的报道及他们谢世的理由时,我都被他们的理由而感到难以至信,我无法想象他们遇到一点挫折就对生活失去信心并且绝望。
死,对他们来说,到底是一种解脱,还是他们最错误的选择?
人来世上是多么不易,不论有多么艰难﹑多么绝望,我们都应该相信未来,坚强地活下去。
《相信未来》的作者是食指,这首诗创作于1968年。
此时,中国正经历“十年动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期,而民间创作却像石缝中的野草一样生存着。
食指便是这样一位民间诗人,他的这首《相信未来》激励着一代年轻人,让他们看到希望的曙光。
从“蜘蛛网”﹑“灰烬”﹑“化为”﹑“别人的情怀”﹑“排浪”这几个字眼中,我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凄凉悲惨,才仅仅是这几个字眼,就封杀击碎了多少青年的梦想,让多少人的生活凌乱不堪!
但是,作者的“执着”,又让我觉得,他是多么坚强!
在破灭了一个又一个梦想后,他依然可以乐观向上地鼓励人们努力活着。
从第四段起就是作者写为什么相信未来,是因为他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因为人们的眼睛能“拨开”﹑“看透”岁月,也在告诉人们:
人,是智慧而伟大的,我们不应该被眼前的灾难迷惑,要相信未来的美好,坚强地活下去。
都说“灾难是人类的试金石”。
只有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才能获得理所当然,独一无二的成功。
此时,我想到了普希金写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是的,生活的痛苦永远只是一时的,错误的方向一定会改变。
我们千万不可被生活的现状所打倒,要乐观自信,永远相信美好的未来!
就像沈从文在“文革”期间,陷入了非人的境地。
可他毫不在意,他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
“这里的荷花真好,你若来……”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欣喜并赞叹不已,这是一种趋于澄明的境界,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无限赞美,一种向往生命的情感。
这种精神,又怎么不是我们该学习的?
!
人的眼睛是黑色的,我们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在诗中,别人只看到“天边的排浪”,而作者却看到了曙光。
那份执着﹑那份童子般的内心,是在逆境中追求对生存的渴望。
我们应当永远不知疲倦地寻找光明,相信未来,珍爱无悔的生命!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是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所编着,该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
孙瑞雪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我读了这本书以后,受益匪浅。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但是儿童的敏感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小孩会有不同表现,出现的先后和表现程度也各自不同,正因为如此,这书由案例和分析组成,没有很强的连贯性,可以从任何一个章节进入来阅读,所以适合任何时候、在任何地点来读。
总的来说,这本书看起来轻松,但要吃透其中的观点则需要靠个人的悟性。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孩子的敏感期至关重要。
儿童有各种各样的敏感期。
各种敏感期结合在一起,陪她度过了6年。
这6年内,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
如果各种敏感期的动作没有被外界(家长和老师)所打扰,她就会发展得很全面。
否则,孩子自身有一种修补的功能,将占用其他时间、场合弥补。
如果6年内都没有弥补,则孩子的发展不全面(可能长大后会出现其他问题——属于潜在的)。
同时,我对幼儿的各个敏感期有了一定的了解。
比如儿童都有喜欢旋转的时期,科学家的研究也同样证明,旋转对大脑发育很重要,它提高平衡感和协调性,对写作、阅读也有帮助。
幼儿对细小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事物感兴趣,八九个月的孩子就非常喜欢抓捏软的物体,手的活动不只是简单的动作,而是有智性的目标。
成人常常因为无知剥夺了幼儿用手的自由,也剥夺了他认识世界的机会。
童年锻炼用手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成年人不会用手或者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点钞……这和他们童年这方面的发展受到障碍有关。
还有儿童的执拗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
在建构秩序感这个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往往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
很多家长难以理解儿童的执拗。
当成人不能保证儿童的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时,儿童必定受挫。
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
执拗的敏感期过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接踵而来。
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有时大人也不能完全依着儿童的某些不安全的“执拗”。
而且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而且敏感期又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所以,在今后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会了解到孩子在各个时期可能出现的敏感期,对于一些以前孩子“奇怪”的行为得到了答案。
比如不断重复某种动作,学成人的动作或是讲话的语气,孩子在幼儿期都比较喜欢玩水,喜欢去探索观察周围所发生的事情。
()这说明孩子在这一阶段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让我感到孩子的心里世界原来是那样的丰富多彩。
我们应该用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真正爱孩子的人,可以从孩子微笑或一个眼神读懂他们的内心想法。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教育更要做到因才施教,。
“因才施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以“识别儿童的智能强项领域”为前提,以“培育儿童的智能强项”为手段,深度开发人的潜能,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比如在我们的上,孩子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此时我们该怎么办?
一个可行的方法,均衡分组,问题设计难度分层次,任务分层,小组互助等教学措施。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最大发挥孩子潜能,让孩子尝试成功的喜悦,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总之,读完孙瑞雪老师编着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我受益颇深。
儿童的敏感期是稍纵即逝的,虽然可以弥补,但是那个令人心动的瞬间却永远过去了,而且即使捕捉到了不能像物品一样握在手里摆弄,还要给予儿童准确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提供及时的帮助。
作为老师,我们也可以得到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难忘吴敬梓
——《儒林外史》读后感
陈关强
记得还是二十多年以前,那是一个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暮春天气,风和日丽,惠风和畅,我们一行文学爱好者来到了安徽全椒,前往瞻仰”吴敬梓纪念馆”.
位于全椒县城城郊的”吴敬梓纪念馆”颇具规模,古色古香,雕梁画栋,青瓦白墙。
吴敬梓的塑像矗立在大院中,深邃的目光凝视着远方,给人以睿智沉稳的感觉。
当步入展览厅,给我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是,展柜内陈列着多种版本和多国文字的《儒林外史》。
吴敬梓所撰写的小说《儒林外史》,竟然被翻译成英、法、德、意、俄、日等多国文字而在世界上广为传播。
由此,足见《儒林外史》的影响力有多么巨大和深远。
在没有来到全椒之前,对于这一点,我是不敢想象的。
《儒林外史》是一部我所喜欢阅读的古代小说。
初次接触该书,是在青年时代。
没有想到的是,已经过去了四五十年,如今已是年逾六旬的我,依然对此书爱不释手,经常翻阅不已,咀嚼品味,感慨良多。
《儒林外史》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封建知识分子的毒害和腐蚀。
真可谓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范进中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读了这节脍炙人口的描述,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免心生凄凉之感。
没有想到封建时代的科举八股对文人的侵蚀竟是如此之深。
范进原本是一个落魄书生,苦读数载,不见出头之日。
有朝一日中了举人,极度兴奋之际,竟被一口痰迷了心窍,在大街上拍手顿足高叫”中了!
中了!
”疯疯癫癫,傻傻冒冒,出尽了洋相。
后来,被杀猪匠的丈人狠狠打了一巴掌,方才清醒过来,恢复了理智。
他的丈人老儿却因此后悔不已,说是用沾满猪油的手打了文曲星是会遭报应的!
《儒林外史》对封建文人吝啬、贪鄙、自私自利本性的揭露也是不遗余力、力透纸背的。
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根手指,就是不肯咽气。
他的舅老爷问他,是不是还有二百两银子没有说出藏匿的地方?
他摇摇头。
他的亲弟弟问他,是不是还有二十亩地契没有交代?
他也摇摇头。
只有他的小妾知道他的心思,问他是不是油灯灯盏里面点了两根灯芯太费油了?
他终于点了点头,待小妾剪灭一根灯芯以后,他方才撒手人寰,驾鹤西去。
严贡生坐船回家时,船家因腹中饥饿,吃了几块他放在船舱中的云片糕。
他硬赖人家吃了他价值连城的高级补品,大骂而特骂,高低不肯罢休,非要送官处理。
结果被他赖去了船钱,方才骂骂咧咧上岸去了。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也描写了他心中理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王冕在他的笔下,就是一个嵚崎磊落的人。
王冕是放牛娃出身。
他发奋努力,勤奋好学。
利用放牛间隙,在湖岸边写生绘画。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磨练,他画出的荷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深得大家喜爱。
左邻右舍都愿意掏钱买他的画,王冕因此也有了打理日子的本钱。
后来,王冕终于成为一代名人。
这与他勤勤恳恳刻苦耐劳的品质是分不开的。
我切切记得,关于王冕的章节选入了我们中学时代的课本。
所以,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至今不忘。
在吴敬梓纪念馆细细观赏,浏览徜徉。
我注视着吴敬梓高大的塑像,心中默念,这位文学前辈给后人留下了多多少少耐人寻味的人物形象啊!
给人以启示,予人以深思。
(本文作者陈关强为长宁区图书馆”虹桥书缘”读者沙龙成员,该家庭2015年被评为”长宁十大阅读家庭”)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450字
(一)
今天,我们学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读了这篇课文,我深受教育。
故事发生在1941年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
日军在我国的晋察冀根据地进行了一次毁灭性的”大扫荡”.敌人围攻离了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政府机关。
我军决定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位壮士:
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政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
五位军人把敌人引向了悬崖边,英勇阻击,子弹打完后,就拿着一块大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把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面对步步逼近的敌军,他们砸毁从敌军手里夺来的枪支。
班长马宝玉拿出最后一颗手榴弹,把它扔向了日军,然后转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华民族万岁!
”的口号,跳进了悬崖,其他4人也照着班长的样子,跳进了悬崖……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了人民利益壮烈牺牲的精神,被人民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当我读到五位壮士跳崖那部分时,我的心受到了震撼。
五位英雄为了解放全民族,为了全中国人民,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诗篇。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
他们是最伟大的人,他们是最令人敬佩的人,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多么崇高的爱国情怀啊!
同时我也难过,为什么我们的祖国,我们人民会遭受如此不公平、非人性的对待。
那是因为我们国家落后,人民软弱。
如果我们国富民强,谁还敢来侵略我们的祖国。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爱祖国、爱人民、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更加富强。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450字
(二)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在1941年的秋天,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向我国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八路军为了保护群众,派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
最后五位战士为了不让主力被敌人发现,英勇跳下狼牙峰。
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
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亿万中国人的肺腑之声。
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
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因为他们不怕牺牲,保护主力,保护群众,能不感动吗?
看看他们,联想到我自已。
有时我做了错事,爸爸还没打我,我就吓哭了。
可五位战士连敌人的子弹都不怕,()我却被一个小小的困难所吓哭了,所以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
在战士们跳崖前,他们杀的鬼子不计其数。
从中可看出他们打光所有的子弹,胡福才准备扔最后一颗手榴弹时,班长马宝玉一下子夺了过来,插在腰间,让弟兄们用石头砸鬼子,又一群敌人扑上来,叫喊着抓活的。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扔向敌人”轰”的巨响炸开了花,五位战士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有方向。
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五位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毅然迈开大步跳下悬崖,紧接着,传来他们那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一下子就喊出了中国人民的肺腑之声。
五位战士,你们是中国人民的脊梁;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
是你们用自已的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幸福安全的生活。
五位战士(壮士)你们放心吧!
我们一定肩负起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觉,我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让我们永远记住1941年秋日的这一天吧。
狼牙山五壮士向我们展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光照千秋。
第2篇:
世界未来读后感_读后感
《世界未来》读后感
《世界未来》读后感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世界未来》的课外书。
书里告诉我们,未来的人类面临两种选择:
一种是和平、友谊、科学发达的美好未来;一种是战争、死亡、面临毁灭的未来。
我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
特别是书里描绘的战争场面太可怕了!
合上书,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幅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一想起来我就感到害怕。
人类历史上,已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了步qiang枪、机关枪,死亡了1000多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更大,几十个国家,十几亿人们被卷入战争,战火纷飞,血流成河,死亡了5000多万人。
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下,中国人牺牲了近2000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国在日本的两个城市投下了原子弹,一瞬间,城市变成了废墟,十几万人成了受害者。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多么大的灾难啊!
那么未来的战争将是什么样呢?
现在科学越来越发达,战争武器也越来越先进,有导弹、火箭、原子弹、氢弹、化学武器、激光武器、……想到这,顿时在我的脑海里出现许多悲惨、可怕的景象:
人们在互相残杀,许多人在血与火中搏斗,在枪林弹雨下生活,我们少年儿童不能上学,无家可归,人们的尸骨到处可见。
我越想越感到浑身发抖、手脚冰凉,就好像导弹、火箭正在我的头顶上呼啸飞过,原子弹的蘑菇云笼罩在地球上空,一下天空暗淡了,绿树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焦了,鲜花枯萎了,动物死亡了。
这时,我感到自己的整个躯体也僵直了……战争真可怕,我们要制止战争,消灭战争。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环境下,清晨我们高兴地背着书包上学,假日我们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游览,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我多么希望世界永无战争,人们永久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
我想:
这不仅仅是我一个少年的愿望,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心愿。
愿全世界少年儿童团结在一起,反对战争,保卫世界和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第3篇:
《生命的未来》读后感,生命的未来读后感
认清地球危机珍惜家园生命
——《生命的未来》读后感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2009学号***-*****)
《生命的未来》(Thefutureoflife)一书是美国生物多样性之父爱德华·威尔逊博士的最新力作,作为上海世纪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一,《生命的未来》以通俗易懂和优美的文字向人们介绍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揭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所面临的困境。
在本书的开始,作者以一封致美国已故作家、哲学家梭罗的信开始,信中以朋友间对话的方式探讨了特拉华州瓦尔登湖畔的景观。
对于同一地区,梭罗看到的是“郁郁葱葱”,而150年后的威尔逊看到的则是“面目全非”。
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则很容易将读者置入其中,并吸引读者一起感受150年来瓦尔登湖周围的变化。
郁郁葱葱的森林正在消失,森林里不少的植物已经灭绝,同时也看不到往昔“蚂蚁之战”。
正是这样的变化,使人们不得不深思:
短暂的150年里,瓦尔登湖畔究竟发生了什么?
威尔逊博士直言不讳地指出:
所有的变化都是我们人类过分地热衷于追逐眼前利益,而从不会考虑我们行为的长期后果。
这样的后果是人类发展经济的结果,同时也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结果。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作者很自然地提出了“人类究竟如何以最佳的方式从过去的破坏地球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上来”的思考。
这样的思考不仅使读者对整个作品更有好奇性,同时也启发读者和作者一同思考人类自身的出路和生命的未来。
当今社会,尤其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人类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样的发展与进步在全球范围内不但很不均衡,而且在极大程度上毁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作者在阐述人类发展瓶颈问题时,以经济学家和环境论者对话的方式,通过对人类经济发展和地球环境状况的不同论述,指出他们的不同观点在各自的层面上都没有太多的错误,只是在不同时空和尺度上,“对于地球状况预测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同,对预测未来的时间范围不同,以及对非人类生物的关注程度不同”。
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和观点上的不同,作者通过详实、客观的数据进行了说明,并通过进一步列举了全球人口变化的特征,从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率、控制出生率等方面指出:
我们人类发展目前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是人口与环境的问题,即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资源的压力。
在书中,威尔逊还十分客观的指出,由于中国人口过多,中国的环境恶化实际上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同时他还提到中国在解决人口问题、粮食安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环境资源的保护等方面做出的努力,作者客观、诚恳地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甚至认为“中国应该受到更密切的关注”,“如果中国能够解决其自身的问题,那么这个经验就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地方”。
作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
无论是我们已知的生物,还是未知的生物(如南极马克默多涸谷的嗜极生物和复斯图湖等极限环境
中生存的生物),都在特定的生物群落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其环境和其他生物相互作用,每一种生物通过与其他物种竞争或合作,构成并维持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
生物的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令人遗憾的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破坏,给许多其他生物带来了不幸!
威尔逊博士通过列举夏威夷动物区系和植物区系的进化特征、北美、太平洋、印度洋等其他地方动物的灭绝和热带雨林的破坏现象,严肃而深刻地指出由于人类的活动和对环境无止境的破坏,这种破坏使得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的环境和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持续恶化,甚至地球上的物种灭绝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这些现象实际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早已或多或少地经历着,譬如在过去的三十年里(1974年至2003年间),全球共发生6367次重大自然灾害,造成200万人死亡,1.8亿人无家可归;而在2008年全球共发生了321次较大规模的自然灾害,造成近23.5万人死亡,受灾人数达2.11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1810亿美元。
同时,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过去30年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中88%来自非洲和亚洲,96%的受灾人口生活在这两个大洲。
除战争、地理等因素外,发生自然灾害更多的原因则是生态因素,即人口过度增长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等。
威尔逊博士在他的书中毫不掩饰地指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物种越多,这个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并且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等,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甚至会给人类本身带来极大的生存威胁。
我相信,每一个读者和我一样,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肯定会让自己陷入沉思:
在新经济时代,人类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究竟如何与地球上的其他动植物和谐共处?
究竟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系统并从其中获取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通过阅读《生命的未来》一书,作者不仅让每个读者深刻地感触到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而且也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了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危机。
在阅读此书后,也许有人会更加下定决心去保护环境,也许会有人会认为发展经济并不需要过分地强调环境保护。
对于此类观点,威尔逊博士指出:
科学技术让我们可以做什么,而作为一种价值观支撑的行为标准,道德规范则决定我们应不应该做。
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极其不平衡和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作者认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并不矛盾,但在这一点上首先必须要摆脱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其次,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并保持相对良好的生态系统,必须要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去发展科学和技术,去尽可能保护现有物种并找到适当的方法来维持地球的完整性,以及地球所蕴藏的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由于人口增长导致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以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艰巨任务,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在读完《生命的未来》一书后,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坚信正是因为这样的作品,使我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地球环境的保护更有责任感和紧迫感!
《生命的未来》一书中,作者爱德华·威尔逊以优美的文笔、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奇特的生物世界,并通过引人入胜的叙述和列举大量的实例,对地球生物生存的状况、未来发展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发人深思的探讨。
《生
命的未来》不仅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读物,同时也以其丰富的知识含量给我们对于生命的未来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够丰富我们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于今后保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十分重要的警示意义。
作为科普读物,真诚希望《生命的未来》及类似出版物能够得到广泛传播,并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及地球环境的珍视!